第237章 在此之前,一步到位
從吳西平的辦公室出來後,陳舟就直接去圖書館找楊依依了。
沈靖倒還留在辦公室,他在適應吳西平辦公室的學習環境。
沒錯,沈靖已經在準備吳西平研究生的考試了,以後就跟着吳教授混了。
陳舟覺得這蠻好的,也很是爲這位學長感到高興。
在他看來,吳西平不管是爲人,還是做事,兩方面都是很不錯的人。
能跟着這樣的老闆,挺好。
在圖書館熟悉的位置上,陳舟找到了楊依依。
楊依依正盯着電腦,在整理數據。
昨天一下午加一晚上的時間,是根本不夠她把她和陳舟兩人找到的資料整理好的。
陳舟看向楊依依,輕聲道:“一週太久了,我們最多隻有三天的時間。畢竟,還要給彭佳學姐他們留下準備實驗的時間。”
決定已經做下,剩下的便是執行了。
那就是課題研究,絕不影響生活。
兩個人之間還會有一種奇怪的現象。
在十一黃金週的最後一天。
楊依依略微有點驚訝,但隨即雙眼中露出一絲期待的神色:“那我們還有不到一週的時間,來完善實驗參數!”
嗯,圖書館是重點。
這種現象,得益於陳舟和楊依依互相默認的態度。
這也是從先前兩人所做的約定衍生出來的。
兩人的默契度也逐漸培養了起來。
不過,也僅限於課題上。
和猜測的一樣!
實驗數據的不同,是因爲使用的粒子加速器設備的不同,所造成的!
看着這個結果,陳舟暗暗鬆了口氣,那就沒問題了。
當然,這裡主要的還是強流自箍縮二極管的實驗數據。
從而爲他們的推算,提供進一步的保障。
“確實比較理想了。”楊依依點了點頭,旋即笑着道,“而且有‘閃光二號’的對比之後,這次自箍縮反射粒子束二極管的實驗,肯定兩次就能達到理想效果了。”
隨着對空間電荷效應、自磁場產生的箍縮效應、發射度增長效應、尾場效應、能散效應等等二極管所涉及的物理問題的分析。
陳舟沒打擾她,默默坐在旁邊的位置,從揹包拿出草稿紙和筆,繼續昨晚的工作。
一方面,明確其中使用自箍縮反射粒子束二極管的實驗數據,根據“閃光二號”和他們的老傢伙兩臺加速器的參數對比,進行合理的實驗模擬,確定下次的實驗參數。
當兩個人思考的方法不相同,互相卻又都無法說服對方時,就會產生思維的碰撞。
期間,除了陳舟被周院長和吳西平喊走過一次,兩人便再也未與“外界”有過其他交集。
圖書館到食堂,或者圖書館到宿舍。
楊依依自然知道陳舟要去廬州的時間,卻沒想到陳舟會以這個時間爲限,去限定這次自箍縮反射粒子束二極管的實驗。
至少,還需要今天一天的時間。
兩人之間,可以說一個眼神對方便懂了是什麼意思。
陳舟微微搖頭:“兩次還是多了。根據時間算,新的實驗應該在一週之內了,我們爭取一步到位!”
隨着兩人對各種數據的整理推導。
隨着兩人最後統一了的思路。
“而且10月15號,我得和沈靖學長去廬州,在此之前,必須搞定這一次的實驗!”
如果說先前的陳舟和楊依依只是生活和學習節奏上的默契,那現在的兩人,則是生活、學習、工作、研究的全面契合。
陳舟和楊依依完成了“閃光二號”這臺國內電子束流強度最大的一臺低阻抗強流脈衝電子束加速器的參數推導!
並且,兩人基於推導出來的“閃光二號”加速器的大致參數,完成了實驗數據的模擬計算和二極管電子束流箍縮聚焦情形的理論模擬。
下午。
兩人極其有規律的過着三點一線的生活。
雖然時間很趕,可不試一試,怎麼知道呢?
“那……我們就三天之內搞定它!”
當然,也有不是很默契的時候。
但既然陳舟說了,楊依依便絕不會反對。
原本陳舟和楊依依也是打算給自己放個假的。
楊依依俏皮的皺了皺鼻子,嘟着嘴道:“開心,你是不是想變成豬頭?”
比方說思維的碰撞。
原本第三次粒子加速器實驗結束後,便是十一黃金週假期的。
另一方面,雖然其它的實驗數據不是自箍縮反射粒子束二極管的,但是可以和陳舟他們已經完成的陽極杆箍縮聚焦二極管的實驗數據進行對比,更好的觀察“閃光二號”和老傢伙的差距。
就是在課題的問題上,會固執己見,產生爭吵,然後轉頭放下課題研究時,兩人又親密的手拉着手,在燕大的校園裡撒狗糧。
在將模擬計算數據和西北核所的實驗數據進行對比後。
依靠這樣的思路,陳舟和楊依依又開始了默契的配合。
這會,也正好再利用一次這些數據,爲他們的實驗進行服務。
簡單來說,就是爭吵。
當然,這種假期生活的犧牲,自然有它的價值。
他拿着兩臺設備的參數對比,跟楊依依說道:“如果考慮到設備的性能差異,這個實驗結果算是比較理想的了。”
陳舟微微一愣,旋即明白了楊依依的意思,不再多說什麼,伸出手摸了摸楊依依的腦袋。
可結果是,十一黃金週七天時間。
原本的原本,兩人沒想着會去研究“閃光二號”這玩意。
陳舟和楊依依就這樣在分工明確的同時,又相互商量着完善逆推的過程。
聞言,陳舟微微一笑,看着楊依依,眼神溫柔:“依依,謝謝你。”
楊依依察覺到身旁的動靜,微微偏頭看了一眼,見是陳舟,便又收回目光,繼續自己手上的工作。
陳舟和楊依依這些天努力的結果,也就出來了。
前期爲了逆推“閃光二號”的設備參數,陳舟和楊依依找了很多有關“閃光二號”實驗的數據。
陳舟負責兩臺加速器之間的數據修正,楊依依則負責老傢伙的理論模擬。
在這樣高效率,高強度的工作之下。
陳舟原本劃定的三天期限,還沒有到。
兩個人就已經完成了預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