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新舊先後

三百名御林軍侍衛同時按住刀柄,哪怕先前刑部高手被年輕藩王一招擊退,擺出了要硬闖欽天監的架勢,但是這三百披輕甲佩金刀的趙室精銳,仍然沒有立即抽刀殺敵。

這當然並不意味着御林軍是中看不中用的繡花枕頭,更不是御林軍脾氣有多好,如果換成其他任何一個人站在門口,身負密旨的三百御林軍,早就衝上去大開殺戒了。

但是,眼前不知爲何沒有身穿藩王蟒袍的年輕人,畢竟是手握三十萬西北鐵騎的大將軍徐驍之子,更是與曹長卿鄧太阿齊名的武道大宗師,僅論江湖聲勢,恐怕還要超出其餘兩位陸地神仙一籌。

誰先抽刀《 誰先死,道理就這麼簡單。

刑部供奉給人打飛了,御林軍副統領只好硬着頭皮頂上位置,這名身形魁梧的大內絕頂高手,腰間懸佩着一把“永徽天字號”御製刀。

先帝在位時期,宮廷大匠耗時五年才陸陸續續鍛造出十八柄,其中最早三柄都珍藏於大內,先帝只有身披金龍大閱甲參與狩獵的時候,纔會懸佩其中一柄。到永徽末年爲止,除了御林軍正副三位統領被賜下三柄,永徽天字十六、十七和十八號,按照規矩,御林軍統領的官位不會世襲罔替,但是金刀會“世襲罔替”,也就是說只有坐上這三個位置纔有資格佩這三把刀。大柱國顧劍棠、蜀王陳芝豹、棠溪劍仙盧白頡,以及剛剛赴京上朝的吳重軒,離陽王朝先後四位兵部尚書,各自獲賜一柄,得以私藏傳世。四徵四鎮八位大將軍中,除了吳重軒,只有徵北大將軍馬祿琅獲此殊榮,但是這五把“徽字刀”,具體字號分別是多少,無人得知。

當今天子登基後,下令按照永徽天字刀仿製了近五百把新御刀,親自命名爲祥符大業刀,簡稱大業刀,刀鞘清一色爲木質蒙金桃皮鞘,護手爲橢圓形的鐵金鏤空盤,內有三條可以移動的玉龍,惟妙惟肖,舉手提刀時,敲擊如龍鳴,可謂巧奪天工。

御林軍侍衛副統領深呼吸一口氣,口氣不再像先前刑部倒黴蛋那樣死板僵硬,沉聲道:“北涼王,請不要讓我們爲難。”

按刀而立的徐鳳年默不作聲,沒有抽出那柄鑄造極早的普通老式涼刀,而是輕輕叩指一彈刀柄。

如同北涼鼓響。

能夠當上離陽趙室的御林軍副統領,自然不會是貪生怕死之輩,這名魁梧男子灑然一笑,有了幾分既食君王之祿便爲君王慷慨赴死的意氣,大概是心知必死,沒有往年在皇宮天子身側當差的古板,看着眼前這個西北藩王,爽朗笑道:“舊東越鄉野武夫楊東坪,十二年前入京擔任御林軍侍衛,算來已經遠離江湖十二年,此生最後一戰,能夠跟北涼王交手,不枉此生!”

說完遺言,楊東坪抽出那把不知自己戰死後會交給誰的永徽天字十七號御刀,大聲道:“迎敵!”

三百柄祥符大業刀,整齊出鞘。

楊東坪率先持刀前衝,怒吼道:“隨我退敵!”

一瞬間,楊東坪在內的二十名御林軍先後撲殺而來。

除了維持欽天監正面大門外的陣型厚度,一百名御林軍侍衛沒有挪步,其餘侍衛都向北涼王和楊東坪那座戰場的左右兩翼掠去,顯然不但要阻擋年輕藩王的前行之路,連退路也要攔截。

兩百餘御林軍侍衛身形極快,一時間欽天監大門外如同一羣蝴蝶絢爛飛舞,讓結陣位於大門內的李家甲士都感到眼花繚亂,更有一陣寒意透骨,捫心自問,在這種氣勢凌厲的圍殺中,尋常高手當真能僥倖存活下來?

身先士卒的楊東坪每一步都在街面上發出沉悶震動,他不敢躍起當頭劈下,面對北涼王這種自己實力懸殊的大宗師,空當太多,註定是一招斃命的下場,哪怕是頗爲自負的一品金剛境楊東坪,也僅是挑選了最爲保守的招式,刀作劍用,刀尖直刺北涼王胸口,且這一刀並未使出全力,留下三四分氣機以備後患,萬一不敵,拼着受傷也要逃出生天,絕不能讓北涼王一招得手。雖然楊東坪遠離中原江湖十多年,名聲不顯,但是他在珍藏有無數武學秘笈的皇宮大內一日不敢懈怠,武道一途,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天賦根骨都算出衆的楊東坪,在這十多年中更是耐住寂寞,並不在意指玄高手的虛名,而是把金剛境界修爲鍛鍊得無比堅實,眼下這一刀,融會貫通了數種不傳世的絕學,又曾經接受過前任司禮監掌印韓生宣的指點,這一刀幾乎達到了返樸歸真的大成境界,沒有任何多餘的磅礴氣勢,樸實無華,氣息內斂。

楊東坪即便不敢絲毫輕視當今天下的新宗師,但是他很快就發現自己多年沒有與頂尖宗師生死相向,一旦遇上了北涼王這個級數的人物,些許的紕漏,足以致命。

楊東坪的本意是一刀無法建功,見機不妙就要爭取跟北涼王錯身而過,要不然就當場撤退,有身後御林軍侍衛補位,幫忙拖延戰況,自己終歸還會有一線生機,到時候繼續再戰便是。

可惜楊東坪沒有想到自己,竟然死在了沒有高估自己、卻嚴重低估對手這件事上。

那個身穿縞素的年輕人沒有任何出手阻攔的企圖,任由那把削鐵如泥的永徽十七號御刀直刺胸口。

當時的取捨之間,生死一線,以爲有機可乘的楊東坪五指間猛然氣機暴漲,再不蓄力,御刀護手中的三條玉龍頓時鏗鏘龍鳴。

當刀尖堪堪要觸及年輕人心口麻布然後便能順勢一刀透體,突然從刀身傳回一陣巨大勁道,手中刀如撞山嶽,彷彿以卵擊石。

楊東坪已經果斷到立即放棄這把珍貴非凡的永徽御製刀,但是北涼王在他剛剛鬆手之際,已經一掌伸出,楊東坪整個人就像是遭受到了攻城錘的劇烈一撞,以至於身形還在略微前衝,但是整個胸口瞬間都凹陷下去,而後背則同時凸出一大塊。

一品金剛境楊東坪,御林軍侍衛副統領,當場死絕。

楊東坪的屍體倒飛出去,又撞在一名伺機向前撲殺年輕藩王的侍衛身上,無與倫比的衝勁,在來不及躲閃的後者胸口,炸出了一大片肆意四濺的血花。

身後有侍衛試圖伸手攔下身負“重傷”的同僚,喀嚓一聲,手臂炸裂,根本不給他後悔的機會,倒退勢頭毫無衰竭跡象的兩人狠狠撞在了他身上。

然後便是三具屍體一同倒飛出去,在地面上滑行出去,屍體在一百位結陣不動如山的御林軍之前緩緩停下,地面之上,流淌出一條猩紅血跡。

死人已死,活着的人,觸目驚心。

楊東坪被一掌擊殺後,那把本該在戰後傳給下一位御林軍副統領的永徽天字刀脫手而出,徐鳳年輕描淡寫隨手一揮。

那把高高拋起的出鞘御刀略作停頓,然後如被陸地劍仙駕馭飛劍,開始

御刀先是一刀抹過一名御林軍侍衛的脖子,下一瞬間,就穿透了身側同僚的肩頭,左肩進右肩出,附近一個舉刀高高躍起的侍衛,更是被一刀攔腰砍斷。

在徐鳳年四周迴旋出一個大圓弧。

這撥御林軍畢竟是數得着的大內高手,在“永徽十七”那條圓弧的運轉軌跡上,不乏有人出刀或保命或攔截,但是無一例外,只要出刀,暫時無主的永徽十七都毫髮無損,但是其他侍衛手中的祥符大業刀都當場崩裂。

不見徐鳳年有何動作,永徽十七開始畫出範圍更大的第二個圓弧。

與此同時,在徐鳳年身邊第一大圓內,所有來不及出刀便戰死的御林軍侍衛的佩刀,也開始離開地面,飛入空中,加入那條圓弧軌跡。

第二條更加遠離徐鳳年身形的弧線上,不斷傳出大業刀炸裂繃斷的刺耳聲響,不斷有屍體倒地。

還活着的一百六十多名御林軍侍衛,被迫站在了圓弧之外,看似是層層包圍住了那個還未真正出刀的北涼王,其實是連年輕藩王的一片衣角就抓不住而已。

當徐鳳年開始擡腳前行,那條快步可見卻有跡可循的弧線,驟然間出現一陣漣漪變化,偶爾會跳脫離開弧線,抹殺某個侍衛後才繼續返回弧線軌跡。

二十數名措手不及的侍衛立即斃命。

不知誰第一個喊出“一起破陣”後,在圓外的御林軍侍衛捨生忘死地開始向那條弧線劈刀。

一個呼吸,常人恐怕自己都不會察覺。而在武學上登堂入室的尋常武夫,一口氣機,依舊不過如同雨珠滴落屋檐,觸地即消,但是武道大宗師,氣機綿長如江河,從親手製定劃分武夫一品四境界的人間天人高亭樹起,很早就有體內剎那八百里的說法傳世。

實力相近的高手對敵,很大程度上就是那“一氣之爭”,誰氣息更長,往往就能立於不敗之地,誰換氣時間更短,便能夠更快抓住稍縱即逝的機會,從而我生你死。

剩下的御林軍不管如何,發現自己都不能再讓年輕藩王繼續舒服地“一氣呵成”。

徐鳳年繼續前行,沒有理會御林軍侍衛的傾力破陣,轉頭望了一眼手持剎那槍的徐偃兵,後者笑着點了點頭。

徐偃兵這次隨行,不是幫忙殺人,甚至都不是幫着徐鳳年阻擋街道兩頭的鐵甲重騎軍。

這些人,都會交由在下馬嵬驛館躋身一種嶄新境界的徐鳳年自己解決。

而是在徐鳳年走入欽天監之前,牽扯住兩個人和兩座陣。

徐鳳年今年今日身處太安城。

就像他年他日王仙芝站在武帝城!

這種心境與武道修爲高低有關係,但同時關係又不大。

但是有無這種心境,反過來對修爲的影響,先前徐鳳年在下馬嵬最後關頭,真正做到了名副其實的一人戰兩人,其實已經說明一切。

當時。

曹長卿,洛陽,吳見,軒轅青鋒等人,是有心爲之。

鄧太阿,陳芝豹,於新郎,柴青山等人,則是無意而爲之。

————

空曠大街之上,徐偃兵輕吸一口氣,手中槍桿大震。

這位在離陽王朝和中原江湖都一直被嚴重忽視的男人,一個旁人幾乎從未聽說走出過北涼轄境、也無太多顯赫對敵戰績的中年武夫,擡頭望向欽天監那座通天台,“陳芝豹,謝觀應,誰先來?還是一起來?!”

————

通天台內,謝觀應無奈道:“咱們兩個,能打的,你不願意出手,能跑的,我暫時又不能跑,怎麼辦?頭疼啊。”

陳芝豹淡然道:“欽天監內兩座大陣,龍虎山那座用來禁錮徐偃兵不就行了。”

謝觀應嘆息一聲,“雖說春秋各國大小六十餘方玉璽皆在,有沒有衍聖公親自坐鎮,影響並不大,但是如果沒有龍虎山大陣先去消減徐鳳年實力,效果實在是天壤之別。最重要的是你又不願意出手……”

陳芝豹打斷這位野心勃勃讀書人的言語,“你應該清楚,徐鳳年來這裡,是在做我一件我原本將來也會做的事情,我只是站在這裡,就已經很給你面子了。你想要藉機讓離陽北涼氣數玉石俱焚,那就憑你的本事去做。”

謝觀應自嘲道:“知道了知道了,咱們合作,都是在與虎謀皮嘛,我謝觀應心裡有數。”

這個時候,做了二十年北地練氣士領袖的晉心安突然跑入通天台,臉色惶惶不安。

謝觀應皺了皺眉頭,袖中手指快速掐動,自言自語道:“衍聖公突然離京,並不奇怪,但是除此之外,還能有什麼大的變數?”

晉心安臉色灰白,慘然道:“謝先生,我剛剛親自去了一趟璽庫,才發現衍聖公不知何時取走了中央那方象徵儒家氣運大璽。”

謝觀應先是錯愕,繼而大笑,大袖抖動,舉目眺望南方,意氣風發道:“衍聖公啊衍聖公,你當真以爲如此大逆不道行事,就能阻擋我謝觀應了嗎?弄巧成拙罷了!你們這些死讀書讀死書的讀書人啊!”

————

驛路上,一輛馬車從北往南的簡陋馬車上,中年儒士和一名小書童坐在車廂內。

小書童看着破天荒坐立不安的先生,實在想不通天底下會有什麼事情能夠讓自己的先生都感到心神不寧,小書童終於忍不住好奇問道:“先生,怎麼了?”

不等先生給出答案,小書童靈機一動,覺得自己找到答案了,咧嘴笑道:“先生該不會是到了京城水土不服,吃壞肚子了吧?”

中年儒士膝蓋上放着一個雕工古樸的小木盒,聽到孩子的打趣後,依然不動聲色。

小書童憂心忡忡,苦着臉問道:“先生,是在憂心天下大事嗎?我能爲先生分憂嗎?”

很快小書童就重重嘆氣道:“肯定不能的,我如今連功名都沒有呢。”

中年儒士微笑道:“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有無能力是其次,有無道義在心,要先於能力。”

小書童臉色還是不見好轉,“跟着先生讀了那麼多聖賢書,這些道理自然是知道的。”

儒士笑道:“這次你非要陪着我進京,說到底還不是想着偷懶功課,給先生讀書!”

小書童哦了一聲,開始大聲誦讀先生畢生心血總結出來的家訓十則。

先生的家訓,即是天下所有讀書人的“家訓”。

車廂內外,書聲琅琅。

中年儒士開始閉目凝神,讀書人,聽着讀書聲。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吾日三省吾身……”

當小書童讀到十則最後那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的時候。

中年儒士跟着默唸了一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然後突然睜開眼睛,拍了拍小書童的肩膀,眼神堅毅,緩緩道:“正因爲任重道遠,我輩讀書人,才更要記住一件事:士不可不弘毅!”

小書童不明就裡,知道使勁點了點頭。

正是當代衍聖公的中年儒士,笑着打開盒子。

空的。

衍聖公輕聲道:“徐鳳年,有你北涼死戰在前,我中原自當弘毅在後!”

第170章 提前一戰第69章 有紫氣東來第56章 姑娘請自重第148章 麻衣如雪第347章 公子黃花,江湖依舊第395章 牽馬第157章 死儘儘死第158章 北涼要跟北莽離陽講道理第153章 權衡第130章 龍擡頭,開天眼第204章 按馬頭第150章 別我回第87章 去洛陽第148章 麻衣如雪第277章 北涼一聲聲不答應第330章 風景舊曾諳第151章 青衣殺白衣第134章 有人養龍第44章 九十年意氣咄咄逼人第117章 九問第346章 北涼北涼第226章 北涼四戰(八)第55章 坐看雲起第196章 無風也無雨第297章 大龍吐珠,天上人間第86章 天下名劍共主第177章 平起平坐,狼顧中原第237章 又是聖旨到,又見太安城第82章 攬雀收覆水第172章 幾人不思徐第7章 真像第34章 馬蹄南下第160章 貧道十年一釣第321章 十八停之後第119章 頭顱第374章 文武之爭第203章 飛昇第76章 井中月第168章 娃娃親第339章 袞袞諸公,滾滾黃沙(六)第188章 賭氣第29章 故知來和去第47章 與北涼王說北涼第97章 有人血衣拖刀入城第33章 說到做到第221章 北涼四戰(三)第112章 風起梧桐院第24章 新老廟中新老謀士第130章 龍擡頭,開天眼第247章 噤若寒蟬(十)第128章 皇后第133章 登樓第107章 一聲公子一頓酒肉第71章 大雪坪上欠劍第65章 蜀蛟第58章 水珠對水甲第258章 事了拂衣(中)第148章 是誰先見他白頭第67章 隱相第206章 要教你滿城盡懸北涼刀第47章 與北涼王說北涼第212章 天下共看一人第106章 他鄉遇故知第158章 風過臥弓城第125章 對峙第133章 豆腐北涼第395章 牽馬第135章 一顆大好頭顱第51章 廟堂老樑,北涼青壯第159章 就在那裡!第370章 頭籤第152章 大王小鬼齊登場第63章 風雪歸人第21章 道士下山挑山第69章 謀國之士第97章 到此一遊第409章 風過無聲,馬蹄將至第21章 好大的大國手第84章 幾笑一飛劍第314章 收屍第35章 半斤紅妝第384章 西楚雙璧(上)第54章 該死第128章 菩薩過河第284章 風雪鐵騎下江南(七)第121章 開門不見山第168章 封山四百年第170章 珠簾,鐵甲(下)第14章 高樹露的體魄第332章 滿架刀第92章 大白貓,小地瓜第8章 搶人第86章 天下名劍共主第160章 禁中夜半,人屠披甲第146章 山中無虎第381章 北涼鐵騎的脊樑第72章 替天行道,一字三請第109章 斫琴第203章 江湖再見沙場見第1章 家事國事天下事
第170章 提前一戰第69章 有紫氣東來第56章 姑娘請自重第148章 麻衣如雪第347章 公子黃花,江湖依舊第395章 牽馬第157章 死儘儘死第158章 北涼要跟北莽離陽講道理第153章 權衡第130章 龍擡頭,開天眼第204章 按馬頭第150章 別我回第87章 去洛陽第148章 麻衣如雪第277章 北涼一聲聲不答應第330章 風景舊曾諳第151章 青衣殺白衣第134章 有人養龍第44章 九十年意氣咄咄逼人第117章 九問第346章 北涼北涼第226章 北涼四戰(八)第55章 坐看雲起第196章 無風也無雨第297章 大龍吐珠,天上人間第86章 天下名劍共主第177章 平起平坐,狼顧中原第237章 又是聖旨到,又見太安城第82章 攬雀收覆水第172章 幾人不思徐第7章 真像第34章 馬蹄南下第160章 貧道十年一釣第321章 十八停之後第119章 頭顱第374章 文武之爭第203章 飛昇第76章 井中月第168章 娃娃親第339章 袞袞諸公,滾滾黃沙(六)第188章 賭氣第29章 故知來和去第47章 與北涼王說北涼第97章 有人血衣拖刀入城第33章 說到做到第221章 北涼四戰(三)第112章 風起梧桐院第24章 新老廟中新老謀士第130章 龍擡頭,開天眼第247章 噤若寒蟬(十)第128章 皇后第133章 登樓第107章 一聲公子一頓酒肉第71章 大雪坪上欠劍第65章 蜀蛟第58章 水珠對水甲第258章 事了拂衣(中)第148章 是誰先見他白頭第67章 隱相第206章 要教你滿城盡懸北涼刀第47章 與北涼王說北涼第212章 天下共看一人第106章 他鄉遇故知第158章 風過臥弓城第125章 對峙第133章 豆腐北涼第395章 牽馬第135章 一顆大好頭顱第51章 廟堂老樑,北涼青壯第159章 就在那裡!第370章 頭籤第152章 大王小鬼齊登場第63章 風雪歸人第21章 道士下山挑山第69章 謀國之士第97章 到此一遊第409章 風過無聲,馬蹄將至第21章 好大的大國手第84章 幾笑一飛劍第314章 收屍第35章 半斤紅妝第384章 西楚雙璧(上)第54章 該死第128章 菩薩過河第284章 風雪鐵騎下江南(七)第121章 開門不見山第168章 封山四百年第170章 珠簾,鐵甲(下)第14章 高樹露的體魄第332章 滿架刀第92章 大白貓,小地瓜第8章 搶人第86章 天下名劍共主第160章 禁中夜半,人屠披甲第146章 山中無虎第381章 北涼鐵騎的脊樑第72章 替天行道,一字三請第109章 斫琴第203章 江湖再見沙場見第1章 家事國事天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