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敬酒一百萬杯

當徐鳳年率領白馬義從趕赴涼州關外的拒北城,也有一些人悄然而動,徐偃兵單槍匹馬去了北涼西蜀接壤的臘子口關隘,拂水房大檔頭糜奉節和樊小釵護送徐北枳秘密出幽州入河州,一人即一宗的呼延大觀也離開妻兒,不知所蹤。

徐鳳年身邊多了一位“籍籍無名”的年輕隨從,策馬披甲卻不佩涼刀不背涼弩,不苟言笑,心思重重。徐鳳年一路北行,沒有刻意籠絡這個才華橫溢的年輕人,不是不想,而是毫無意義,徐鳳年無論是跟他說家國大義還是高官厚祿,都顯得荒唐滑稽,因爲他叫謝西陲,是曹長卿的得意弟子,是廣陵道戰事中脫穎而出的大楚雙璧之一。五百西楚讀書種子如今大多都安置在了陵州各大書院,遠離是非之地,唯獨謝西陲提出要去北涼關外看一看,徐鳳年當然不會拒絕,他現在有些理解離陽先帝趙惇之於陳芝豹的心態了,有些人物,哪怕不能爲己用,但是隻要留在身邊,就像一位傾國傾城的女子站到了眼前,同樣賞心悅目。而且平心而論,相較桀驁不馴鋒芒畢露的寇江淮,溫良恭儉的謝西陲顯然要更讓徐鳳年舒心放心,與寇江淮相處,如痛飲大碗烈酒,痛快是痛快,可要擔心是否酩酊大醉,與謝西陲相處,則如小盞品清茶,不傷胃也不頭疼。

一路上徐鳳年只會在收到拂水房諜報的時候纔會跟謝西陲打招呼,諜報多是離陽朝廷地方高層獨有的邸報,謝西陲看完之後,一份份悉數保留下來,每一張紙上的到手,往往意味着西楚一條戰線的失利,或是一座數座城池的淪陷,謝西陲只是越來越沉默寡言,並沒有太過明顯的神情變化,一位位熟悉的西楚武將被斬首成爲離陽領軍大將的軍功,一個個熟悉的名字選擇投誠歸順離陽,西楚掌控的疆土越來越小。吳重軒,盧升象,宋笠,以至於許拱和袁庭山等人都越來越多次數出現在邸報之上,西楚大勢已去,無疑是板上釘釘的結局。最後一封邸報是告知天下,離陽天子將要在初夏時分御駕親征西壘壁,同時下詔,只要西楚各路叛軍放棄抵抗,那麼朝廷大軍在戰場上就不殺一人,廣陵道百姓依舊全部視爲離陽子民。

臨近拒北城,徐鳳年從那頭海東青爪下收到一封簡明扼要的諜報,這一次沒有跟謝西陲傳告軍情,但是後者策馬而來,臉色黯然,欲言又止。

徐鳳年沒有披掛甲冑,身穿一襲素雅的文士青衫,只佩了一把涼刀和一枚龍紋玉佩,他放緩馬速,轉頭對謝西陲說道:“曹長卿死後把一身氣數散入廣陵道,你不是練氣士更不是天象境界的武夫,也許不清楚這裡頭的深意,簡單說來,就是從曹長卿身死那一刻起,先前大楚姜氏氣數不曾徹底熄滅的廣陵道,纔開始真正隸屬於離陽版圖,如果說離陽應對不當,在戰場上大開殺戒,或是接下來依舊在賦稅一事上刁難廣陵,那麼極有可能激起廣陵道的反彈,燕敕王趙炳雖然立即造反的可能性不大,但不是完全沒有機會入主廣陵,所以曹長卿的死,是給廣陵百姓留了一條退路,無論歸屬,得手之人都要善待之。”

謝西陲喃喃道:“求仁得仁,求義得義……”

得義二字諧音得意。說到此處,謝西陲低下頭,嘴脣顫抖。

徐鳳年只能略顯蹩腳地安慰道:“謝將軍,我不敢奢望你進入北涼邊軍,畢竟名義上我們跟北莽作戰,還是在爲離陽趙家鎮守國門。但是不管以後涼莽戰事的勝負走向,我都會保證你們西楚五百人安然無事,天下再不太平,我徐鳳年想要讓你們五百人太平,還是可以做到的。”

謝西陲置若罔聞,滿臉悲苦,自言自語道:“年輕求學時,每次翻書,讀到太白詩文,讀到那種氣韻浩大的盛世華章,總是無限心神嚮往,什麼‘會須一飲三百杯’,什麼‘仙人爲我一揮手,如聽峨眉萬壑鬆’,真是直覺得伸長脖子大聲嚷出來,仍是不夠酣暢盡興,可是那時候先生總說太白詩才華太高,仙氣太盛,高出大地三萬尺一般,卻未必就是人間最好詩,讀書人越是年長,越是經事,反而就會對老杜的質樸詩文更爲‘交心’,‘不知閉眼時,招得幾人魂’,‘夜深經戰場,明月照白骨’,真是平鋪直敘得一塌糊塗,哪來的茫茫才氣可言?可如今讀來,真是,真是……”

謝西陲已是泣不成聲,擡起手臂使勁擦了擦臉頰。

這恐怕也是謝西陲和寇江淮截然不同的地方,後者面對生死遠不如面對榮辱那麼深刻,謝西陲會意志消沉,寇江淮卻會鬱勃奮發。

徐鳳年望向那座塵土飛揚的拒北城,說道:“謝將軍,從拒北城到清河,再到懷陽關柳芽茯苓兩鎮一線,你都可以去,我會安排人隨行,若是想要看涼州關外的左右兩支騎軍也不礙事。”

謝西陲已經恢復平靜,點頭道:“謝過王爺。”

徐鳳年一笑置之。突然想到離陽朝局,徐鳳年的心情有些凝重,西楚已經沒有死灰復燃的本錢,如此一來,張鉅鹿元本溪謀劃的“內院之事”就算拉下帷幕,宋洞明和白煜都認爲接下來離陽朝廷除了讓吳重軒重返太安城,先前主持東線戰事的宋笠會和吳重軒的某位麾下大將共同上位,成爲廣陵道軍界的兩大新山頭,薊州將軍袁庭山未必能夠回到邊境,而是留在靖安道附近的廣陵江北岸,那一萬雁堡私軍精騎用以震懾燕敕王趙炳的南疆大軍,而兵部侍郎許拱多半要領軍進入薊州,幫助經略使韓林掣肘節度使蔡楠,也在某種程度上監視北涼鐵騎,只不過許拱之後的官銜比較有嚼頭,是繼續以兵部侍郎的身份巡邊,還是直接擔任副節度使兼任薊州將軍?但是真正值得北涼關注的動向,還是南征主帥盧升象的去留,對此清涼山和北涼都護府出現分歧意見,前者堅信盧升象會在離陽朝廷沉寂一段時日,後者以爲盧升象將會掌握朝廷目前所有的野戰兵力,向北推進,最終駐紮在薊州和兩遼之間的稍稍靠後地帶,兵力將會達到八-九萬,與蔡楠許拱和顧劍棠趙睢形成三點連成一線的北邊大防線,以此來逼迫北莽下定決心去打第二場涼莽大戰。只要形成這個微妙局面,有許拱盧升象兩員大將聯袂入駐北方邊境,且不說顧劍棠的謀劃,就說薊州副將韓芳那枚暗棋的作用,就要大打折扣。

說到底,還是離陽可用之人太多,可用之兵更多。

能夠影響甚至改變到這個中原形勢的人物,其實只有兩人,蜀王陳芝豹,燕敕王趙炳,現在就看這兩人願意不願意老老實實返回藩王轄境,或者說離開廣陵道的速度如何,只要他們當中有一人磨磨蹭蹭,那麼盧升象就無法從廣陵道抽身而退,畢竟一個吳重軒麾下大將再加上一個宋笠,安定戰後的廣陵就已經頗爲吃力,而且雙方之間絕對不可能沒有利益衝突,沒有盧升象這位官階夠高的春秋名將居中調度,一旦形勢有變,朝廷無法放心。

如果說這些是北涼遠慮,那麼北涼的近憂就是北莽廟堂的趨於穩定,董卓竟然保住了南院大王的位置,雖說徐鳳年等於是掐死了董卓在北莽一手遮天的苗頭,但這無異於讓無路可退的董卓,真正放開手腳在下一場涼莽大戰中不惜選擇狗急跳牆,如果說第一場大戰中董卓還有各種小心思小手腳,那麼下一次戰場上遇到,董卓極有可能會豁出去,必要的時候,連他那支董傢俬軍都可以死絕。

謝西陲已經遠去,徐鳳年沒有入城巡視,甚至連白馬義從也沒有隨行,獨自走在水位漸漲的河邊,靴子踩在綠意鬱郁的鬆軟草地上,聲響細碎。徐鳳年坐在岸邊,望向河水,怔怔出神。

涼州關外有褚祿山的北涼都護府,有李功德領銜的一大批新城監造文官,所有人都知道該幹什麼,而且都還做得不錯,這就讓徐鳳年這個名義上的北涼鐵騎共主略顯累贅,尤其是戰事未起之時,其實徐鳳年的存在更像一杆旗幟,屹立在西北邊關上,向離陽朝廷和北莽大軍宣告北涼四州版圖的不可輕侮。

徐鳳年下意識拔起身邊一根野草,撣掉泥土,放在嘴裡咀嚼,土腥氣過後,是絲絲縷縷的甘甜。在黃龍士無聲無息死在東南某地後,呵呵姑娘回到北涼說了很多從春秋三甲那邊聽來的怪話,有些徐鳳年聽得一知半解,有些聽得雲裡霧裡,有些讓人嚮往,有些讓人失望。呵呵姑娘說很久以後的中原,商賈戲子在老百姓眼中,會比朝堂上的黃紫公卿還要引人矚目。她說以後坐天下不看出身,皇帝輪流做今年到我家,只要世道不太平,只要手裡有兵權,就能自封爲王,甚至還真就有可能做了開國皇帝。她還說以後的讀書人,重利而輕名,所以很難再有真正意義上的帝師了。

徐鳳年無法想象那個世道,他記得當時師父李義山僅用三個字就說服徐驍不造反,不去跟離陽劃江而治,“名,言,事”,言下之意很簡單,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在徐驍所處的春秋末期,最看重一個人的根腳,帝王將相寧有種乎?答案自然是肯定的。但有意思的是在大秦之前,在百家爭鳴遊士縱橫的時代,答案是否定的,無論聖人還是將相,都不論出身,那個先賢輩出的璀璨時代,好似人人如龍,等到遊士變成士族繼而成長爲門閥,尤其是大奉王朝選擇獨尊儒術之後,然後天下的規矩就訂立得死死的了,王侯公卿子子孫孫皆是身穿黃紫,泥腿子一輩子都是跟莊稼地裡摸爬滾打的泥腿子,這一切直到張鉅鹿執掌離陽朝政之後纔有所改觀,大興科舉,爲規矩二字傾軋數百年的寒士終於藉機崛起,很多家境貧寒的讀書人,鯉魚跳龍門,朝爲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大奉王朝末期伴隨藩鎮割據而出現的入幕制度,兩者相似卻又截然不同,因爲後者只能爲謀主說話,前者卻能爲天下出聲。所以徐鳳年記得很清楚,師父李義山不說他前半輩子是如何認知,反正在聽潮閣的後半輩子,根本就不願意把自己去跟趙長陵元本溪等人做比較,反而一直很關注離陽那位碧眼兒的種種改革舉措……

徐鳳年不知不覺已經嚼爛那根野草,吐掉殘渣,站起身長呼出一口氣,反正不用他對拒北城的營建去如何指手畫腳,不如就徹徹底底遊手好閒一趟。徐鳳年突然消失在河邊,一路北掠,期間遠遠看到了按照部署進行更換駐地的右騎軍一部主力,看到了那座懷陽關的輪廓,最終徐鳳年出現在了破敗不堪的虎頭城,這座昔日的離陽邊關第一城,在董卓大肆攻城數月和成功破城之後,遭到巨大破壞,撤退前又燒掉城內建築七七八八,形同荒冢廢墟,修繕進度極爲緩慢,加上時不時有北莽精銳騎軍的遊掠,就連對虎頭城有獨特情結的褚祿山也不得不放棄精力。夜色中,徐鳳年盤腿坐在城頭垛口上,望着城外的那座龍眼兒平原,閉上眼睛,依稀有千架投石車同時開弦後天女散花一般的巨石呼嘯聲,依稀有城內騎軍主動出擊慷慨赴死的馬蹄聲,依稀有自己早年初次入城見到劉寄奴在內一大幫校尉的喝酒笑聲。

滿城皆戰死,袍澤死同穴。

相傳董卓破城後,沒有對城中北涼戰死守卒做出類似泄憤鞭屍的舉動,也沒有築起京觀,只是走上城頭,用手推斷了那杆本就搖搖欲墜的徐字旗幟。後來北莽女帝下令讓董卓用劉寄奴的屍體換取楊元讚的屍體,徐鳳年沒有絲毫猶豫,不但答應把楊元讚的頭顱和屍身都裝入棺材,而且還多交出去五六顆北莽將軍的頭顱。一開始在霞光城的幽州議事堂內,有位性情暴躁的武將當場跳腳罵娘,相信如果不是徐鳳年的密信捎入城中,而是年輕藩王站在那裡,恐怕那些武將就是拼着丟掉官帽子也要開罵了,燕文鸞的臉色也不好看,顯然都以爲北涼王是在跟北莽蠻子示弱,天底下哪裡有打勝了仗還跟敗軍之將示好的娘們行徑?當時整個幽州邊軍都快炸窩了,後邊褚祿山一封措辭嚴厲的密信火速傳遞到霞光城,風波這才平息下去。

徐鳳年睜開眼睛,小聲道:“劉寄奴,還有馬蒺藜,褚汗青,你們虎頭城所有人,對不住了,這次來忘了帶酒,不過我想北莽三十萬人的鮮血,就是最好的酒了。”

徐鳳年雙手握拳,撐在膝蓋上,身體前傾望向遙遠的北方,笑道:“我徐鳳年在這裡跟諸位保證,這樣的酒,接下來北涼還要爲你們敬上一百萬杯!”

第335章 袞袞諸公,滾滾黃沙(中)第218章 那些壯闊之下的(下)第122章 卸甲與獰笑第183章 兩人之戰,兩國之戰(中)第205章 碗裡來碗裡去第171章 哥第387章 西楚雙璧(下)第264章 俠客行(上)第65章 蜀蛟第38章 誰家兒郎刀在鞘第163章 蟬螳螂黃雀彈弓第17章 吃劍的老祖宗第150章 別我回第24章 搬山第78章 大涼龍雀美人鼓第130章 不見狼煙第19章 第一顆石子,紫衣攔江第206章 要教你滿城盡懸北涼刀第170章 珠簾,鐵甲(下)第64章 兩鵝換來大黃門第264章 俠客行(上)第207章 欠債不還錢,說與山鬼聽第85章 戾氣第360章 劍氣滿北涼第349章 敬酒罰酒第26章 走春秋看春秋第393章 人生最難死無憾第164章 與曹長卿坐地論江山第164章 與曹長卿坐地論江山第157章 親家,出京,賺虧第23章 有女口銜驪珠第109章 一張書頁第295章 燈火闌珊處,獨坐城頭人第247章 噤若寒蟬(十)第28章 大字誓殺貼第158章 惡讖第136章 斬龍第216章 那些壯闊之下的(上)第47章 那山山楂,這湖蓮花(下)第98章 去襄樊第288章 天上大風第2章 白狐兒臉收官章一無他無中原第393章 人生最難死無憾第157章 死儘儘死第70章 怎麼簡單怎麼殺第59章 劍仙晚到一百年第294章 在不在第70章 不外乎人情第113章 驟然富貴第312章 有始有終第8章 東魁第108章 念來念去都是情第21章 系裙第12章 鼠吃糧第79章 開門開劍匣第401章 沒有木劍的溫華第67章 廟堂未亂江湖亂第145章 驚蟄第67章 笑死了第36章 天上劍仙三百萬,遇我一柄北涼刀第36章 兩顆頭顱兩行淚第48章 讀書種子第150章 別我回第414章 北涼不敢一戰第120章 雙手合十,黃河逆行第100章 父子並行第268章 領命第228章 大珠小珠落玉盤(下)第78章 大涼龍雀美人鼓第37章 老牛嫩草第150章 滿園風雷第149章 春秋十三甲第142章 先生賣我幾斤仁義道理第56章 秋愁煞人更殺人第170章 可恨可敬第145章 好一場惺惺相惜第35章 都去死好了第1章 家事國事天下事第178章 一口喝出百年風流第146章 山中無虎第84章 斬旗斥劍來第7章 真像第294章 在不在第126章 雷聲第92章 大白貓,小地瓜番外第六章第23章 小狗小泥人第385章 西楚雙璧(中)第100章 邊刀未起家刀落第83章 霜殺百草(一)第56章 姑娘請自重第301章 西楚霸王(三)第134章 有人養龍第144章 睡了第27章 無生離,唯死別第71章 想拎酒而回第302章 西楚霸王(四)第183章 兩人之戰,兩國之戰(中)第213章 此地起佛國,他處下大雨
第335章 袞袞諸公,滾滾黃沙(中)第218章 那些壯闊之下的(下)第122章 卸甲與獰笑第183章 兩人之戰,兩國之戰(中)第205章 碗裡來碗裡去第171章 哥第387章 西楚雙璧(下)第264章 俠客行(上)第65章 蜀蛟第38章 誰家兒郎刀在鞘第163章 蟬螳螂黃雀彈弓第17章 吃劍的老祖宗第150章 別我回第24章 搬山第78章 大涼龍雀美人鼓第130章 不見狼煙第19章 第一顆石子,紫衣攔江第206章 要教你滿城盡懸北涼刀第170章 珠簾,鐵甲(下)第64章 兩鵝換來大黃門第264章 俠客行(上)第207章 欠債不還錢,說與山鬼聽第85章 戾氣第360章 劍氣滿北涼第349章 敬酒罰酒第26章 走春秋看春秋第393章 人生最難死無憾第164章 與曹長卿坐地論江山第164章 與曹長卿坐地論江山第157章 親家,出京,賺虧第23章 有女口銜驪珠第109章 一張書頁第295章 燈火闌珊處,獨坐城頭人第247章 噤若寒蟬(十)第28章 大字誓殺貼第158章 惡讖第136章 斬龍第216章 那些壯闊之下的(上)第47章 那山山楂,這湖蓮花(下)第98章 去襄樊第288章 天上大風第2章 白狐兒臉收官章一無他無中原第393章 人生最難死無憾第157章 死儘儘死第70章 怎麼簡單怎麼殺第59章 劍仙晚到一百年第294章 在不在第70章 不外乎人情第113章 驟然富貴第312章 有始有終第8章 東魁第108章 念來念去都是情第21章 系裙第12章 鼠吃糧第79章 開門開劍匣第401章 沒有木劍的溫華第67章 廟堂未亂江湖亂第145章 驚蟄第67章 笑死了第36章 天上劍仙三百萬,遇我一柄北涼刀第36章 兩顆頭顱兩行淚第48章 讀書種子第150章 別我回第414章 北涼不敢一戰第120章 雙手合十,黃河逆行第100章 父子並行第268章 領命第228章 大珠小珠落玉盤(下)第78章 大涼龍雀美人鼓第37章 老牛嫩草第150章 滿園風雷第149章 春秋十三甲第142章 先生賣我幾斤仁義道理第56章 秋愁煞人更殺人第170章 可恨可敬第145章 好一場惺惺相惜第35章 都去死好了第1章 家事國事天下事第178章 一口喝出百年風流第146章 山中無虎第84章 斬旗斥劍來第7章 真像第294章 在不在第126章 雷聲第92章 大白貓,小地瓜番外第六章第23章 小狗小泥人第385章 西楚雙璧(中)第100章 邊刀未起家刀落第83章 霜殺百草(一)第56章 姑娘請自重第301章 西楚霸王(三)第134章 有人養龍第144章 睡了第27章 無生離,唯死別第71章 想拎酒而回第302章 西楚霸王(四)第183章 兩人之戰,兩國之戰(中)第213章 此地起佛國,他處下大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