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用數據來對比 第四節 後勤補給對比

不少帖子都說鬼子的後勤補給基本是就地補給式,並且爲“三光”政策作了補充解釋,其實“三光”政策主要是用來打擊八路軍的根據地的,並不是爲了自身補給的,日軍是有着完整的後勤補給體系的。

日本陸軍成立之初的確沒有專門的後勤部門,補給全靠外包給商人和民間組織,也吃過這方面的大虧,但是要說二戰時期日本陸軍沒有後勤部門全靠搶,那隻能說國 產 垃 圾抗日劇看多了,日軍軍方又不是傻子。

就拿日本在中國駐防時間很長的華北方面軍的補 給供應來說,只有百分之三十來自中國內陸,剩下的還要靠軍方從滿洲和日本本土統一調配,下面是日本投降時主要的後勤部門清單

後方關係部隊:

1個補給監部,

2個兵站監部

2個兵站司令部

31個兵站地區隊本部

17個兵站警備隊,31個兵站勤務中隊,

18個野戰輸送司令部,

1個兵站自動車本部,

19個自動車聯隊(18個駐中國)

1個自動車隊,40個獨立自動車大隊,88個獨立自動車中隊,11個兵站自動車中隊,2個特設自動車大隊,36個特設自動車中隊,1個牽引自動車隊,6個牽引自動車中隊,

4個獨立輜重兵聯隊,10個獨立輜重兵大隊,21個獨立輜重兵中隊,5個兵站輜重兵中隊,

17個架橋材料中隊,8個渡河材料中隊,

1個水上司令部(中國),2個水路輸送隊,2個特勤務隊,

8個郵便隊。

3個兵站衛生隊本部,46個患者輸送小隊,6個患者輸送部班,

229個陸軍病院

9個防疫給水部,13個野戰防疫給水部,

7個防疫部,1個防瘧部,

10個兵站病馬廠,1個野戰病馬廠,4個軍病馬廠。13個軍馬防疫廠。

26個野戰兵器廠。25個野戰自動車廠。26個野戰貨物廠,3個貨物廠,3個野戰鐵道廠,3個野戰造兵廠。6個造兵廠,

1個燃料廠,2個燃料工廠,1個軍兵器勤務隊,1個裝軌車修理隊,3個移動兵器修理隊,11個兵器補給廠,1個被服廠,1個糧秣廠。1個軍需品廠,1個野戰衛生材料廠,1個野戰獸醫資材廠,1個設水路輸送隊,1個水上輸送隊。8個水上輸送大隊,1個水上輸送材料廠,

24個野戰勤務隊本部,1個特設勤務隊本部,11個勤務隊,3個獨立勤務中隊,10個特設勤務中隊,133個陸上勤務中隊,55特設陸上勤務中隊,1個陸上輸卒隊,27個水上勤務中隊,56個特設水上勤務中隊,1個水上輸卒隊,

5個野戰建築隊本部,49個建築勤務中隊,18個特設建築勤務隊,7個建築輸卒隊

1個測量部,1個測量本部,3個測量隊,1個野戰測量隊,

27個野戰道路隊

3個築城部,3個築城隊,

1個野戰作井隊司令部,1個野戰作井隊,15個野戰作井中隊

5個農耕獸醫資材廠,2個野戰補充司令部,1個野戰補充馬廠,2個補充馬廠,1箇中央馬廠,4個兵站部,6個野戰統制部,1個技術部,1個燃料技術研究所。

17個俘虜收容所。

而國軍呢?糧食被服等物資的籌措和統一調撥是有完整體系的,老蔣經營軍隊也不是一年兩年了,後勤補給在本土還是基本能維持的,不過武器彈藥等的消耗還很大程度上依賴外援,抗戰初期對德採購,抗戰中後期來自於英美德軍援等等。

比如這份清單就很說明問題。

爲補充“淞滬會戰”的損失,國民政府於1938年初派專人在香港與德方議定緊急採購武器,內容包括:

步槍三十萬支(每支配彈一千發)

手槍三萬支(每支配彈一千發)

機槍兩萬挺(每支配彈一萬發)戰防炮五百門(每門配彈一千發)

迫擊炮五百門(每門配彈二千發)

同年三月,蔣介石電再令駐德專員在採購武器一批:

迫擊炮三百門(每門配彈三千發)

駁殼槍二萬支(每支配彈二千發)

高射機關炮三百門(每門配彈五千發)重炮彈六千發

各式炮彈一萬八千發

步、機槍彈三千七百萬發

水雷一批

不久後,大部份訂購的德制軍火,經由德籍貨船陸續運到香港,隨即交付給國民政府配發到部隊;依據戰史推斷,以上這些採購的德制武器應是重整國軍軍備,在當年稍後發生的“武漢會戰”中發揮了重要的效果。

1937年十一月德意日三國籤立協議,結合成三國軸心的政治聯盟,希特勒的態度已明顯轉變,期使日本牽制蘇俄在遠東的力量,以利德國將來在歐洲戰線打擊蘇俄。1938年二月,德國內閣改組,新任外交部長李賓特甫(rop)爲親日派,外交政策也隨之修改。

1938年二月,希特勒宣佈承認僞“滿洲國”,並停止中國學生赴德接受相關軍事訓練,戈林並指示禁止武器銷往中國。不過實際上,儘管官方宣佈禁售政策,德國公司還是暗中運交了許多武器、原料、兵工生產機具給中國,有些武器以分解方式出口到中國再行組裝,或假稱輸往第三國再轉運至中國交貨等方式,繼續進行着對華軍火銷售。

後德國政府嚴令在華軍事顧問一律返國,否則視同抗命叛國,法肯豪森等顧問於1938年六月底離華,行前表示絕不泄露所知的中國國防事務,中德間的軍事關係至此結束。

而八路軍的後勤補給也不像很多人說的。沒個體系的,比如單就被服這一項就能看出八路軍的後勤補給也是有着完整的供給體系的。

八路軍、新四軍被裝和經費的籌措與供應,在抗戰初期由國民政府供應一部分和部隊自籌一部分;根據地民主政府成立後,以政府統籌供應爲主,部隊生產、戰場繳獲和國內外進步人士捐獻,也補助了部隊供應。

(一) 國民政府供應

根據中國共產黨與國民政府達成的協議,國民政府供應了八路軍、新四軍部分被裝物質。 1937年,陝甘寧邊區政府和中央軍委由武漢國民革命軍後勤領來4.5萬套單、棉軍衣,以及帽子、皮帶、綁腿、掛包、軍毯等成品。

1938年改發服裝費和部分材料,由陝甘寧邊區政府派人去西安7家服裝店定做軍裝。在天津購買了部分皮鞋發往部隊。1939年~1940年。國民政府減少了供應。只發棉衣和供縫補服裝的布料。1940年11月完全停供。

國民政府的供應,解決了八路軍、新四軍部分被服需要,但它對八路軍、新四軍被服和其他經費物質的供應,不是與國民革命軍同等待遇。而是“稍次與國民革命軍的標準”,正如1940年11月9日朱德、彭德懷、葉挺、項英在斥責何應欽、白崇禧的電報中指出的:新四軍“衣單食薄,艱苦奮鬥,歷盡人間之辛苦,然不爲法律所承認,不爲後方所援助。”

(二) 部隊自籌

抗戰初期,八路軍、新四軍的被裝除國民政府供給部分外,主要由各部隊自行籌措解決。120師1937年8月爲解決服裝問題,由關嚮應政委親自出面。帶着宣傳部長、供給部長和軍實科長到山西臨縣做工作,把臨縣商人的布都買了下來,然後發動縫衣鋪製做,解決了部隊的冬裝問題。

115師獨立團,勝利完成平型關戰役的狙擊任務後。11月擴編爲獨立第1師,由原來的1700多人增加到6000餘人。爲了解決部隊的冬裝問題,在新收復的山西靈丘、廣靈、渾源、陽源和河北的淶源、易縣等縣城和集鎮收購棉花、布匹,由供給處組織當地裁縫店鋪突擊製做兩個月,解決了部隊棉衣問題。

1938年,新四軍軍部決定,利用該軍幹部陳子谷去泰國處理其祖父遺產的機會,以葉挺軍長秘書的名義,在泰國華僑中進行新四軍抗日救國的宣傳,結果募捐國幣6萬元,解決了部分冬裝。

(三)根據地政府與部隊分工合作,實行統籌供應

1,供應部隊被裝成品

皖南事變後,國民政府不但停止了對八路軍、新四軍的被裝供應,而且對邊區實行經濟封鎖,造成棉花、布匹來源困難。在這種情況下,陝甘寧邊區政府決定,1941年的被裝供應,暫由黨政軍各系統自行籌措。

陝甘寧邊區部隊的被裝,由軍委總後勤部負責組織紡織廠買沙織布,被服廠生產軍服,鞋廠製鞋。1942年9月,對被服供應實行一元化領導,決定將中央和軍隊的紡織廠、被服廠(軍隊系統有軍委的交通紡織廠、石遒塔服裝廠,359旅的大光紡織廠、被服廠,留守兵團的紡織廠)都交財政廳,比較順利地完成了下半年的生產任務。共發軍衣100889套,襯衣17537套,單鞋106361雙,棉衣31790套,棉鞋54838雙。1943年,邊區政府服裝製造能力顯著提高,生產服裝12萬套,染布2萬匹,彈花20萬斤。

2,供應被服材料和經費

部隊需要的被裝材料,屬當地生產的,一般是從徵購中解決。除根據地供應外,八路軍、新四軍需要的相當部分被裝材料,還要由政府貿易部門和軍隊供給部門到敵佔區獲取。具體辦法是:在一些敵我邊緣地區設立採購站,收購軍需物資;委託商人或派人化裝潛入敵佔區採購。

抗戰時期八路軍、新四軍開支的被裝經費,佔整個軍費相當大的比重。八年抗戰中,八路軍總部直屬單位及第129師開支被裝費(包括單棉軍衣、子彈袋等)3.28億元,佔整個軍費開支的42%以上。冀晉軍區整個被裝費用的開支,佔其全部經費開支的80%。山東軍區1943年被裝費佔整個經費開支的74%。

3,被服生產採取工廠、羣衆、部隊“三結合”的辦法

抗戰時期,各軍區都建有被服廠、紡織廠、鞋廠等,承擔被服裝具生產任務。但工廠生產有限,滿足不了部隊的需求。因此必須依靠羣衆,特別是廣大婦女。全軍指戰員廣泛開展紡織、縫紉等活動,也是被服生產的一支重要力量。

1工廠生產。

1939年18集團軍的被服廠,每日能生產400套單衣,200套棉衣;織布廠每月織布200匹;染布廠每日染布50~100匹。1942年被裝生產進一步發展,質量有了提高。八路軍的被服裝具廠從1939年後發展較快。據不完全統計,1939年前,全軍共辦被服、紡織、製鞋等軍工廠79個,擁有軍工4600人,其分佈:陝甘寧邊區9個工廠,700餘人;晉西北根據地5個廠,300餘人;晉察冀根據地18個廠,1300餘人;晉冀豫根據地22個廠,1000餘人;山東根據地5個廠,400餘人;華中根據地11個廠,700餘人;東北抗日聯軍9個廠,200餘人;截止1944年,八路軍、新四軍軍需工廠總數達到248個,較1939年增加了兩倍多。

2羣衆手工縫製

抗日根據地羣衆,特別是廣大婦女,爲八路軍、新四軍縫製被服做出了很大貢獻。被譽爲“子弟兵母親”的戎冠秀即是當時的代表。

3部隊指戰員在大生產運動中也縫製了大量被裝。

(四)戰場繳獲

八路軍、新四軍的一部分被裝利用戰場繳獲,取之於敵,補充自己。115師平型關大捷,繳獲了日軍大批被裝,僅軍用大衣就足夠115師每人1件。1941年冬,山東軍區鐵道游擊隊奉命截擊敵軍運列車,繳獲1.8萬匹洋布,800套軍服及軍毯等物資,裝滿了200多隻小船。

(五)愛國進步人士捐助

抗戰時期,國內“外愛國進步人士”和港澳同胞,以高度愛國熱忱,向八路軍、新四軍捐助了大量被服。新四軍軍部曾以葉挺軍長、副軍長的名義,在香港大公報刊登啓事,呼籲各界同胞爲抗日救國的新四軍捐助物資。宋慶齡責成由她創立的保衛中國同盟,爲新四軍調撥了一批被服等物資。1938~1939年,上海人民開展了羣衆性的支援新四軍運動,通過義賣、義演等募得幾十萬元,購買了約5萬套軍衣和藥品,捐獻給新四軍。香港愛國同胞還給陝甘寧部隊寄來棉背心、膠鞋、皮大衣、軍毯等物資。這些捐獻,幫助八路軍、新四軍解決了被裝物資供應的不少困難。

第34章 ,第一節第53章 血戰柴劈嶺 第二節 紅旗不倒第38章 第三節第178章 秀才駕到 第二節 衣食住行第33章 第一節第139章 如影相隨 第二節 還是爲了生存!第217章 左衝右突 第四節 秀武器死得快第38章 第三節第179章 雪夜襲孤山 第二節 技術決定戰鬥力第33章 第一節第117章 三下跤場 第二節 忘年交第43章 第二節第2節 犬養參謀第172章 打仗打的是錢 第四節 一枚金戒指補充之一分區紀實挺進敵後1第178章 秀才駕到 第三節 所見所聞第61章 猛人是怎麼煉成的? 第二節 誰打死的都是鬼子!第48章 第三節第54章 該來的沒來 第二節 一雙軍鞋第125章 高人有高招 第一節 神鬼莫測第188章 水往東流 第四節 水往哪流?第145章 放下屠刀 第一節 一塊紗巾第60章 空頭司令 第三節 喝花酒第37章 第三節第127章 爆點猛料 第二節 另有隱情第141章 用數據來對比 第二節 戰術對比第177章 朔風寒刀 第二節 最好別聲張補充之一分區紀實挺進敵後1第165章 走西口 第三節 喜上加喜第229章 一步也不能後退! 第一節 血戰新城子第144章 西園寺據點第二節 審鬼審人不同官第125章 高人有高招 第二節 龍虎山第105章 國共那點事 第二節 是禍躲不過第118章 螳螂捕蟬 第三節 袖裡藏針第22章 六去其一 第一節 八路有炮!第221章 進退維谷第三節 人的問題第88章 咬人的狗 第二節 俺要下山第49章 老子就是神仙!第二節 瞎貓碰見死耗子了第101章 捨身取義 第一節 十一月七日第154章 一波三折 第四節 火車在哪?第175章 涅盤學生兵 第一節 榜樣的力量第129章 因緣巧合第三節 驅鬼不是鬧着玩第71章 必須要活! 第一節 高麗人第1章 突圍 第三節 任務第201章 誰都得交過路費! 第四節 時勢造英雄第106章 撒套子的 第二節 一擼到底第177章 朔風寒刀 第四節 火力優勢論第210章 狡猾狡猾地!第四節 玩命的祖宗第131章 鬼使神差 第四節 特使遇刺第49章 老子就是神仙!第三節 黃大牙第206章 血祭北壇第二節 以一敵百第53章 血戰柴劈嶺 第三節 拒不投降第77章 夜宴 第一節 佐世保第98章 放手一搏 第一節 捉對廝殺第3節 捆仙繩第194章 山貨鋪子 第一節 集體婚禮第20章 走馬驛 第一節 居合道第71章 必須要活!第二節 不請自來第219章 你給老子出來! 第三節 你不來我找你第63章 不是冤家不碰頭第二節 牙崩了第2節 藥第141章 用數據來對比 第一節 日軍的戰鬥力第199章 深挖洞廣積糧 第一節 狼煙四起第187章 動如脫兔 第一節 虛晃一槍第178章 秀才駕到 第二節 衣食住行第136章 上槽子去! 第二節 精兵簡政第65章 過三招 第四節 夜半歌聲第161章 打蛇要打七寸 第一節 民兵也是兵第186章 一戰銀坊 第一節 初試鋒芒第151章 可愛的老百姓 第二節 故事是不能深究的第186章 一戰銀坊 第二節 夜襲白溝第37章 第一節第160章 人若犯我 第四節 鬼子是來了第97章 重賞之下 第二節 大八卦第133章 通幽之法 第二節 無頭蒼蠅第2章 夜渡 第三節 爹第201章 誰都得交過路費! 第四節 時勢造英雄第174章 誰遷就誰? 第三節 訓練心得第33章 第一節第113章 東陽老人 第三節 神秘來人第50章 如願以償 第四節 老外第71章 必須要活! 第一節 高麗人第190章 鏖戰小天溝 第一節 誓師贈槍第151章 可愛的老百姓 第一節 傳說的水份第56章 常家渠 第四節 厚黑的善心第73章 兩千人 第一節 老兵不死第39章 第四節第123章 時窮節乃現 第一節 吃飯是大事第78章 鐵壁合圍第三節 好人有好報第78章 鐵壁合圍第二節 一羣羊第149章 西馬池 第三節 保滿線第159章 天災人禍 第二節 拿錢買路第90章 人不能太執着 第一節 人和獸的區別第226章 靜坐戰 第四節 秘密武器第17章 老子也抗日!第一節 碾底溝第171章 說書人 第四節 再說教導隊第69章 特別調查員 第四節 十六菊紋第2節 藥第76章 教學課第一節兵無常勢第27章 獨立大隊 第一節 打劫
第34章 ,第一節第53章 血戰柴劈嶺 第二節 紅旗不倒第38章 第三節第178章 秀才駕到 第二節 衣食住行第33章 第一節第139章 如影相隨 第二節 還是爲了生存!第217章 左衝右突 第四節 秀武器死得快第38章 第三節第179章 雪夜襲孤山 第二節 技術決定戰鬥力第33章 第一節第117章 三下跤場 第二節 忘年交第43章 第二節第2節 犬養參謀第172章 打仗打的是錢 第四節 一枚金戒指補充之一分區紀實挺進敵後1第178章 秀才駕到 第三節 所見所聞第61章 猛人是怎麼煉成的? 第二節 誰打死的都是鬼子!第48章 第三節第54章 該來的沒來 第二節 一雙軍鞋第125章 高人有高招 第一節 神鬼莫測第188章 水往東流 第四節 水往哪流?第145章 放下屠刀 第一節 一塊紗巾第60章 空頭司令 第三節 喝花酒第37章 第三節第127章 爆點猛料 第二節 另有隱情第141章 用數據來對比 第二節 戰術對比第177章 朔風寒刀 第二節 最好別聲張補充之一分區紀實挺進敵後1第165章 走西口 第三節 喜上加喜第229章 一步也不能後退! 第一節 血戰新城子第144章 西園寺據點第二節 審鬼審人不同官第125章 高人有高招 第二節 龍虎山第105章 國共那點事 第二節 是禍躲不過第118章 螳螂捕蟬 第三節 袖裡藏針第22章 六去其一 第一節 八路有炮!第221章 進退維谷第三節 人的問題第88章 咬人的狗 第二節 俺要下山第49章 老子就是神仙!第二節 瞎貓碰見死耗子了第101章 捨身取義 第一節 十一月七日第154章 一波三折 第四節 火車在哪?第175章 涅盤學生兵 第一節 榜樣的力量第129章 因緣巧合第三節 驅鬼不是鬧着玩第71章 必須要活! 第一節 高麗人第1章 突圍 第三節 任務第201章 誰都得交過路費! 第四節 時勢造英雄第106章 撒套子的 第二節 一擼到底第177章 朔風寒刀 第四節 火力優勢論第210章 狡猾狡猾地!第四節 玩命的祖宗第131章 鬼使神差 第四節 特使遇刺第49章 老子就是神仙!第三節 黃大牙第206章 血祭北壇第二節 以一敵百第53章 血戰柴劈嶺 第三節 拒不投降第77章 夜宴 第一節 佐世保第98章 放手一搏 第一節 捉對廝殺第3節 捆仙繩第194章 山貨鋪子 第一節 集體婚禮第20章 走馬驛 第一節 居合道第71章 必須要活!第二節 不請自來第219章 你給老子出來! 第三節 你不來我找你第63章 不是冤家不碰頭第二節 牙崩了第2節 藥第141章 用數據來對比 第一節 日軍的戰鬥力第199章 深挖洞廣積糧 第一節 狼煙四起第187章 動如脫兔 第一節 虛晃一槍第178章 秀才駕到 第二節 衣食住行第136章 上槽子去! 第二節 精兵簡政第65章 過三招 第四節 夜半歌聲第161章 打蛇要打七寸 第一節 民兵也是兵第186章 一戰銀坊 第一節 初試鋒芒第151章 可愛的老百姓 第二節 故事是不能深究的第186章 一戰銀坊 第二節 夜襲白溝第37章 第一節第160章 人若犯我 第四節 鬼子是來了第97章 重賞之下 第二節 大八卦第133章 通幽之法 第二節 無頭蒼蠅第2章 夜渡 第三節 爹第201章 誰都得交過路費! 第四節 時勢造英雄第174章 誰遷就誰? 第三節 訓練心得第33章 第一節第113章 東陽老人 第三節 神秘來人第50章 如願以償 第四節 老外第71章 必須要活! 第一節 高麗人第190章 鏖戰小天溝 第一節 誓師贈槍第151章 可愛的老百姓 第一節 傳說的水份第56章 常家渠 第四節 厚黑的善心第73章 兩千人 第一節 老兵不死第39章 第四節第123章 時窮節乃現 第一節 吃飯是大事第78章 鐵壁合圍第三節 好人有好報第78章 鐵壁合圍第二節 一羣羊第149章 西馬池 第三節 保滿線第159章 天災人禍 第二節 拿錢買路第90章 人不能太執着 第一節 人和獸的區別第226章 靜坐戰 第四節 秘密武器第17章 老子也抗日!第一節 碾底溝第171章 說書人 第四節 再說教導隊第69章 特別調查員 第四節 十六菊紋第2節 藥第76章 教學課第一節兵無常勢第27章 獨立大隊 第一節 打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