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後
“你叫什麼名字?”
“我叫胡國華。”
“你的錄取通知書呢?”
“在這裡。”我有些笨拙地從書包裡掏出了錄取通知書,在我對面報道處覈實我身份信息的是一個帶着黑框眼鏡的男生,他把我的錄取通知書、身份證件一一覈實之後就遞給了我一份清單:“這是接下來你要去的地方,教務處繳納書費,然後是去宿舍,這個上面是你宿舍的編號,去宿管大廳拿行李和鑰匙,然後到學籍註冊的地方報道就可以了。”我點點頭,拿好我東西,先去了教務處。
我叫胡國華,今年十八歲,是個大一新生,兩年前,我因爲一場意外的車禍而失去了大部分的記憶,我老媽爲了避免我大腦受到刺激,而帶我離開了我們原來的城市,到了一個三線的小城市開始了我們新的生活,我去了新的學校,結交了新的朋友,也認識了新的鄰居,而今年我成功考上了一所211重點大學,只是不知道爲什麼,在我拿到錄取通知書的時候,我發現我老媽的臉上滑過了一絲淡淡的憂愁和緊張不安。
“老媽,沒事的,從學校到家裡坐大巴車的話也只有兩三個小時,週末我會回來看你。”
“我就知道我家華華最孝順了,老媽沒白疼你。”老媽輕輕拂過我的額頭,我的額頭上有一塊傷疤,據說是我車禍的時候留下的,也正是因爲頭部的劇烈撞擊,我失去了車禍之前的全部記憶,而醫生也表示,這段記憶也許無法再恢復了。
當然,我也沒有特別的遺憾,總之我也要進入大學,開始一段新的人生了,過去的往事就讓他隨風而去吧。
我辦理完所有手續之後就回了寢室,我用鑰匙打開寢室的大門,只是沒想到鑰匙還沒轉動,門就開了,門口站着一個男生,看見我咧嘴一笑:“我叫杭碩,你是?”
“胡國華。”
我向寢室裡看過去,這是一間四人寢,除了杭碩房間裡還有三個人,是一個男生和他的父母,男生的老媽正忙前忙後幫他鋪牀和打掃,看見我,男生不好意思地一笑:“我叫蔣偉凡,這是我爸媽。”
我點點頭:“叔叔阿姨好。”
蔣媽媽上下打量了我一下,眼神裡竟然帶着一絲鄙夷,但是她很快收起了這種眼神,笑眯眯地從牀上跳下來:“我們家小凡第一次出門,平日裡沒離開過我,我怕他住不慣,他在家裡什麼都不做的,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你們平時一定要多照顧照顧他,如果他沒吃飯,你們想着點他。”
我和杭碩交換了一個眼色,看來寢室裡有一個不太好相處的公子哥了。
倒是蔣爸爸打斷了蔣媽媽:“別這麼說,男孩子多吃點苦還是好的,就你平日裡總慣着他。”
沒想到蔣爸爸的話音剛落,蔣媽媽就委屈地哭了起來:“我就說送小凡出國留學嘛,也就不用在這種憋屈地方呆着了,這一個屋子裡要住四個人呢,洗手間還在外面,洗澡竟然要去別的樓,嗚嗚嗚嗚,小凡哪裡吃過這樣的苦。”
我偷瞄了一眼坐在一邊的蔣偉凡,他的臉上滑過一絲不耐煩,他騰地站起來:“好了好了,別墨跡了,在我同學面前說這麼多幹嘛,你們趕緊走吧。”
說完,蔣偉凡就把自己的爸媽連拉帶推地攆出了寢室,然後直接把門反鎖了,然後他回過頭,聳聳肩:“我爸媽就這樣,你們別跟他一般見識,我叫蔣偉凡,也不是什麼公子哥,放心,咱們是一個寢的,就是一條船上的螞蚱,都一樣。”
我心裡暗暗說,這是個什麼鳥的比喻,折騰了一上午也接近中午了,我們幾個都有點餓了,因爲沒辦飯卡呢,蔣偉凡就帶我們去學校門口的小飯店吃了快餐,吃完快餐我們三個就往回走,走到校園裡的時候,我忽然感覺後背有一絲涼意,好像有什麼人在盯着我看,我猛地一回頭,身後什麼都沒有,更是不知道這種不安的感覺是從什麼地方來的。
“咋了,一驚一乍的。”
“不知道,就感覺好像有什麼人在看咱們幾個。”
回到寢室我有點累了,就躺在了牀上,不知道爲什麼,心裡總是有一種不踏實的感覺,這是我第一次離開老媽,我老媽和蔣偉凡的老媽其實有一拼,無論我做什麼,她都會形影不離,跟在我身邊,我高中同學說這是一種心理疾病,叫什麼創傷後遺症,因爲我差點在車禍裡死去,所以我老媽非常擔心我,生怕會再次失去我。
可是每每想到此,我的心裡都會有一種莫名的牴觸情緒,我閉上眼睛,眼前一片黑暗,我總想回憶車禍之前的發生過的事情,可是每當我覺得我快要想起來的時候,就會頭痛欲裂,就好像我面前有一扇門,只要我來開這扇門就能找到真相,偏偏這扇門死死禁閉,無論如何都打不開。
我暗暗失望,這個時候寢室的門吱嘎一聲開了,走進來一個穿着雨披的男生。我們幾個都有些意外,我下意識地先看了看窗外,晴空萬里,大太陽地的,穿着雨披實在是太奇怪了,這個時候男生摘掉了雨披的帽子,只見他的頭髮和臉都是一樣的蒼白,這個時候我才恍然大悟,這個男生有白化病,而白化病病人一般都很怕陽光,九月份雖然已經入了秋,但是秋老虎的日頭依然毒辣的厲害,尤其是這個時間,剛剛過了正午,太陽照射最強的時候。
男生對於我們這種異樣的眼光似乎早已熟悉了,他說:“我叫柯鬆,你們……”
我們幾個一一做了自我介紹,男生點點頭,然後他沉默地爬上牀,開始收拾行李。
我們在寢室裡的第一個晚上,大家都沒睡好,我們寢室在陰面,半夜冷颼颼的,我把被子裹緊,就聽見一陣哭聲,哭聲就在牆裡,我心裡一沉,可好奇卻又讓我貼近了牆壁,那哭聲時遠時近,似乎並不是從隔壁發出來的,而是從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