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 密室(下)

因爲被生鐵的門壓住,那兩條蛇不停的掙扎,口中吐出血樣的液體,隨着那些液體的噴出,蛇的身體似乎在慢慢變小,可是魯子書顯然早已猜到蛇的變化,隨着蛇的變化,鐵門不停的向下落,將兩個蛇頭緊緊壓制在門下,而且鐵門修築得異常結實,那兩條蛇掙扎的力量從門外傳來的拍擊聲就可推測出,鐵門除了越壓越緊,完全沒有任何變化,甚至連一絲聲響都沒有。

大約兩柱香的功夫,那兩條蛇漸漸不再動彈,早已見識過它們的神奇之處,不敢湊近,只是摸出火絨,點燃手中的火把,這才發現,除了自己和嫣然所處的這個坑洞,這個走道的其他地方,連牆壁的頂部都佈滿了紅色的螞蟻。

那些螞蟻的外殼極爲堅硬,落腳時踩到,幾乎能夠聽見它們身體斷裂時發出的清脆聲響,從他們外殼的顏色的巨大的觸角推測,這些火紅的螞蟻定不是尋常之物,必然有其古怪之處,但是過道里所有的螞蟻全都被蛇吐出的液體侵蝕,盡數死去。

走出過道,邁過那條黃色雲英石修成的門框,所有的螞蟻都消失了,過道兩旁的牆壁發出柔和的白光,安撫着適才因爲驚恐而急速跳動的心。

“嫣然,怕嗎?”勉強堆出笑容,看着身邊面色慘白的嫣然,“別害怕,我會保護你。”

“嗯,”嫣然點了點頭,可是身體仍然不停的顫抖,“問風,下面,還有蛇嗎?”

“沒有了,它們都死了。”

爲了分散恐懼,一邊柔聲和嫣然閒談,一邊觀察四周,一邊向前走動,心裡總有一種感覺,秘密就在前方,就在不遠的地方了。

果然,這一段的過道很短,幾乎只走了半柱香的時光就到了一個狹長的大廳,一見那大廳,姬問風就愣住了,這個大廳與景陽宮主殿一模一樣,就連擺放大廳內的那些花木的木架都完全一致。

緩步穿過木架,走到皇奶奶經常議事的角落,果然,在這個大廳的角落裡掛着一面已經腐壞的帷幔,帷幔之後,便是那條即使化爲了灰燼也能認出的條案,還有如同景陽宮中已然遺失的白玉鎮紙形狀的石頭鎮紙……。

不用看了,不用再仔細察看了,這裡就是仿照景陽宮建築的,那麼秘密藏匿之處就不言而喻了,走到第二節木架旁,伸手將第一層木架上的石頭花盆向左移動數寸,果然,那花盆下有一個挖空的洞,裡面是一塊黑色的石塊。

示意嫣然站遠,然後伸手用力將塊石頭壓下,一陣輕響,轉過頭,那張雕花的木牀左右分開,現出一個金光閃閃的箱子。

不過是普通的尺寸,幾乎用手就可以提走,如不是箱子上那九條造型各異的龍,幾乎真要以爲這只是一個世間尋常得不能再尋常的箱子。

“問風,第四個數字是打開九龍通天鎖的鑰匙嗎?”

看着那個箱子,有些悽然的搖了搖頭,“不,我想不是,九龍通天鎖的打開方法,我已經知道了。”

說完,從自己頭上揪下一根頭髮,從箱頂的那條龍頭慢慢穿了進去,一點一點,聽到了,是第一道機關鎖開啓的聲音,姬問風停住了,他轉頭看着嫣然,“鎖打開了。”

站在九龍通天鎖旁邊,只聽見箱子連續不斷的發出開鎖的聲音,不知打開了多少道鎖,只知道最後一道鎖打開後,一道耀眼的光閃過,九龍通天鎖散落在地。

九條龍呈扇形分開,露出中間的一個藍色錦囊,那個錦囊雖然外形完好,但是想必也和這廳裡的幄幔一樣的腐化了,及至此刻,已沒有半點猶豫,伸長劍鞘輕輕挑了挑錦囊,果如猜測的一般,錦囊立刻化爲灰燼,只餘一個與山谷中發現一般無二的冊頁。

與嫣然並肩而坐,想到種種機關的厲害,不敢用手直接翻看,只是用長劍挑開封面,還是魯子書的字跡,記載的,卻和山谷中的內容大相徑庭。

看得很快,冊頁的內容如流水般滑過,只覺得心驚,只覺得自己正向深淵墮落,無根無底……。

在冊頁中,詳細記載了當年的種種,大行皇帝的確是被逼冊立皇奶奶爲後,但是他與皇奶奶的感情並沒有冷淡到老死不相往來的地步,大行皇帝仍然給予了皇奶奶應有的尊重和應得的一切。

皇奶奶冊立之後數年均末有子嗣,於是將徐文君召進宮中,徐文君奉上了祖傳秘方,果然,一年後,皇奶奶便懷有龍裔,大行皇帝卻不相信那孩子是自己的龍種,於是,徐文君被髮配充軍,最後病死在充州,而皇奶奶因爲她父親的勢力得以存活,而且大行皇帝以悲天憫人的慈悲心留下了那個孩子,冊封爲殤陽王。

隨後數年,朝政不穩,大行皇帝忙於朝政,除了一位極得寵的妃子,幾乎疏遠了後宮所有的嬪妃,當然也包括了皇奶奶。

真正的災難是那位嬪妃懷有龍裔之後,那位地位極低的嬪妃被擢升爲貴妃,地位只低過皇奶奶一人,漸漸的,皇奶奶開始感到了威脅,可是那位嬪妃平日乖巧聽話,又得大行皇帝寵愛,所以皇奶奶一直沒有下手的機會,直到大行皇帝駕崩……。

如同流水帳一般,卻不得要領,即使太后真的與其他男子有孕,迫於壓力,大行皇帝保留了她的後位,太后也應對大行皇帝的慈悲心感恩戴德,雖然這樁事暴露之後,的確會令太后名譽掃地,但也不至於要鎖到九龍通天鎖內。

愣怔片刻,再用長劍將冊頁向後翻,沒想到已是最後一頁,這一頁的字跡與之前截然不同,雖然小,但是力道直透紙背,看得出一種張揚的霸氣,不由凝了心神,細細讀了下去。

纔看數行,便覺得心頭大震,這竟然出自大行皇帝的手筆,他的記載與魯子書相似,不過詳細得多,殤陽王的確是太后與徐文君的兒子,大行皇帝認爲是自己虧待了太后,所以儘管心中不悅,仍然留了他們三人一命,當時朝政微妙,大行皇帝便保留了太后的後位,沒想到竟然留下了後患。

與魯子書記載的不同,大行皇帝只有一個昭容所生的孩子,由於母親地位低微,所以那孩子一直由皇后撫養,那孩子十七歲時,迫於形勢,大行皇帝禪位於他,做了太上皇,那個時候,大行皇帝年僅四十一歲。

隨後,大行皇帝愛上了一個女子,那個女子便是……。

看着那個名字,眼睛如同在燃燒,萬萬沒有想到,大行皇帝愛上的女子竟然是她,這才明白安楚那段奇怪的歷史,這才瞭解隨後爲何會發生叛亂!再隨後,後宮爲什麼會腥風血雨!

第6節 青山處處埋忠骨第6節 隨風而逝(中)第2節 私心第2節 百日(下)第5節 龍鱗黑甲第5節 回宮第4節 心願第1節 欺騙第3節 全勝第1節 暗渡陳倉(上)第6節 聖旨第6節 阻殺(上)第2節 請求第3節 局勢第6節 拒絕第5節 摒棄第1節 攻城第6節 長湖落日(中)第4節 了斷第1節 回家第5節 棋局第3節 留書第3節 解脫第2節 故事第7節 暗殺(下)第5節 檀溝之會(下)第6節 災星第1節 初生第3節 針鋒相對第5節 攻心爲上第6節 兵不厭詐(上)第1節 焰火丹第6節 長湖落日(中)第7節 馬革何需裹屍還第3節 爾虞我詐(下)第6節 灰燼第4節 人質第5節 平靜(下)第6節 紅顏彈指老第3節 暗渡陳倉(下)第5節 賞花會(下)第1節 夜聚第3節 拋棄(下)尾聲第4節 烈火焚城第1節 暗渡陳倉(上)第2節 孤單第4節 決裂第4節 天工開物第6節 拍賣第7節 馬革何需裹屍還第5節 檀溝之會(下)第1節 暗渡陳倉(上)第4節 平靜(中)第4節 搶劫(中)第6節 反目(上)第4節 平靜(上)第3節 局勢第2節 提親第7節 兵出險招第2節 臨朝第3節 檀溝之會(中一)第7節 預言第5節 棋局第2節 惡魔第1節 醒悟第7節 防備第3節 搶劫(上)第6節 拋棄第5節 檀溝之會(下)第2節 故事第4節 相逢第3節 悲憤第3節 追殺(下)第6節 拋棄(上)第3節 針鋒相對第3節 追殺(下)第6節 襲擊第5節 誓言第3節 追殺(下)第1節 相逢第4節 掛冠第2節 拒絕第7節 影子第5節 辭官第3節 追殺(下)第4節 烈火焚城第2節 百日(下)第7節 知己知彼第2節 故事第6節 罅隙(中)第1節 遊說第2節 月出正午第1節 夜聚第7節 了無痕跡第1節 恐慌第5節 投桃報李第7節 馬革何需裹屍還
第6節 青山處處埋忠骨第6節 隨風而逝(中)第2節 私心第2節 百日(下)第5節 龍鱗黑甲第5節 回宮第4節 心願第1節 欺騙第3節 全勝第1節 暗渡陳倉(上)第6節 聖旨第6節 阻殺(上)第2節 請求第3節 局勢第6節 拒絕第5節 摒棄第1節 攻城第6節 長湖落日(中)第4節 了斷第1節 回家第5節 棋局第3節 留書第3節 解脫第2節 故事第7節 暗殺(下)第5節 檀溝之會(下)第6節 災星第1節 初生第3節 針鋒相對第5節 攻心爲上第6節 兵不厭詐(上)第1節 焰火丹第6節 長湖落日(中)第7節 馬革何需裹屍還第3節 爾虞我詐(下)第6節 灰燼第4節 人質第5節 平靜(下)第6節 紅顏彈指老第3節 暗渡陳倉(下)第5節 賞花會(下)第1節 夜聚第3節 拋棄(下)尾聲第4節 烈火焚城第1節 暗渡陳倉(上)第2節 孤單第4節 決裂第4節 天工開物第6節 拍賣第7節 馬革何需裹屍還第5節 檀溝之會(下)第1節 暗渡陳倉(上)第4節 平靜(中)第4節 搶劫(中)第6節 反目(上)第4節 平靜(上)第3節 局勢第2節 提親第7節 兵出險招第2節 臨朝第3節 檀溝之會(中一)第7節 預言第5節 棋局第2節 惡魔第1節 醒悟第7節 防備第3節 搶劫(上)第6節 拋棄第5節 檀溝之會(下)第2節 故事第4節 相逢第3節 悲憤第3節 追殺(下)第6節 拋棄(上)第3節 針鋒相對第3節 追殺(下)第6節 襲擊第5節 誓言第3節 追殺(下)第1節 相逢第4節 掛冠第2節 拒絕第7節 影子第5節 辭官第3節 追殺(下)第4節 烈火焚城第2節 百日(下)第7節 知己知彼第2節 故事第6節 罅隙(中)第1節 遊說第2節 月出正午第1節 夜聚第7節 了無痕跡第1節 恐慌第5節 投桃報李第7節 馬革何需裹屍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