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岫澤說道:“若兩方皆都按兵不動,豈非要一時態勢僵持?”
陸沉說道:“如此倒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顧岫澤一愣。
陸沉問道:“你覺得,這場戰事下來,誰收益最大?”
顧岫澤道:“自然是咱們大齊,西楚爲了打破南樑防線,連老底都動用了,而我大齊卻並未付出較大傷亡,便搶佔到樑國諾大國土,打到目前爲止,楚國只怕都快要賠到姥姥家了。”
陸沉說道:“這就是了,咱們大齊得到那麼大一片地盤,若想化爲己用,需要足夠的時間來消化,而若能與樑楚展開僵持態勢,局面無異於帶我們最爲有利。”
顧岫澤明白了陸沉的意思,如今之天下,大齊已得七分,只要好生經營,實力一定會漸漸遠超樑楚,三方僵持,大齊完全有耐心,可樑楚,卻未必坐得住。
“如此說來,若真能一時僵持,對我朝來說,反而是天大的好事。”顧岫澤道。
陸沉微笑道:“局面一定會暫時呈僵持態勢,至於何時打破,那就不得而知了。”
顧岫澤奇道:“西楚不會不明白這個道理,難道就沒有可能鋌而走險、孤注一擲?”
陸沉搖頭道:“這不是孤注一擲,而是在玩火自焚!楚國根本不可能有把握吃掉樑國的近乎六十萬大軍,就算能吃得下,也必定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楚人難道就不怕我軍會趁火打劫?他們辛辛苦苦滅了蕭樑王朝,打下琚州,結果卻被我軍竊奪勝利果實?所以明知三方僵持,對於我朝最爲有利,他們也決計不敢第一個動手。”
顧岫澤問道:“那樑國那邊呢?”
“樑國……”陸沉嗤笑,蔑然道:“樑國儘管還有近乎六十萬大軍,可實則已不過是待宰羔羊,只能老老實實待在那裡等死,掙扎也是無用了。如果樑人幡然醒悟,將他們那個懦弱膽小的小皇帝、還有那個只知爭權的婦道人家推翻,換個明主上位,樑國興許還能有翻盤的可能,否則,樑國滅國,已成必然,不過是早晚的事。”
顧岫澤感嘆道:“聽得院長一番話,卑職委實如醍醐灌頂。”
陸沉道:“本來以爲這次出兵樑國,戰事會頗爲焦灼,說不得本侯什麼時候,就得奉皇命領兵出征,然而現在看來,卻是本侯多慮了,看着吧,戰事必然會暫時告一段落。”
他無比篤定。
而結果也正如他所料。
又過一個半月,前線送來軍報,葉寰率軍進駐宛城,虎視琚州;而西楚也在瀘州以北的土流河,陳兵十二萬。
不過雙方卻是誰都沒有再調動一兵一卒,明顯誰都不打算第一個動手進攻琚州,讓對方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作爲那隻蟬,樑小皇帝、趙太后在不知哪邊是螳螂、哪邊是黃雀的夾擊下,明明手裡便有三十五萬大軍可以動用,卻愣是屁都不敢放一個。
局勢一時僵持住。
不過樑國方面,卻是並未打算坐以待斃,儘管沒有主動向齊楚進攻的勇氣,但私底下卻是派出說客,意欲離間齊楚,無論齊楚任何一方被說動,樑國都有可能完成翻盤。
即便這所謂的翻盤,不過就是守住一隅,收復失地,卻是癡人說夢。
前去齊軍的說客,正是樑國朝廷最有名的人物——右相楊玄之!
說起這位南樑右相,如果非要細說起他的厲害,怕是能一連說上個三天三夜。
可惜即便是如此厲害的人物,亦因朝堂爭鬥,而被樑當權者疏遠,儘管仍居相位,卻早已遠離權利中心。
毫不誇張的說,倘若樑國仍是這位右相當權,恐怕斷然不會落得如今這般局面。
而如今山河破碎,國破只在一線,這位被冷落的右相,方纔被樑小皇帝和趙太后當做救命稻草重新啓用。
葉寰早就料到樑國一定會派來說客,挑撥齊國與楚國開戰,以解樑國之圍,只是沒想到,來的竟會是這位大名鼎鼎的南樑右相。
對於這位右相,葉寰給與極大尊重,親自出門相贏,拱手說道:“楊賢弟,多年未見,身體可好啊。”
楊玄之一頭灰髮,身體顯然並不是很好,瘦弱的不成樣子,臉色呈病態般的慘白色,對葉寰回禮,忽然捂嘴咳嗽兩聲,方纔氣喘吁吁,沙啞說道:“本來還能活個三年五載,不過眼下山河淪陷,楊某心急如焚,茶飯不思,恐怕命不久矣了。”
“楊賢弟此來有何事,明說就是。”葉寰道:“這裡不是說話的地方,屋裡請。”
進了屋子,楊玄之在侍從的攙扶下,緩緩落座。
他又是猛咳兩聲,方纔有氣無力道:“葉兄,楊某此來,是有事要求您啊!”
葉寰不動聲色。
楊玄之痛心疾首道:“我樑國超過半數國土,已淪於貴國與楚蠻之手,所謂殺人不過頭點地,難道貴國還要苦苦相逼、滅了我樑國不成。”
葉寰嘆道:“不是老夫非要將貴國打得亡族滅種,着實是我朝陛下雄心壯志,欲一統天下,老夫身爲臣子,自然不敢違逆聖命。楊賢弟,你我交情,如果是力所能及之事,老夫定傾囊相助,可若是想要我大齊退兵,請恕老夫做不了這個主。”
楊玄之一嘆道:“楊某怎敢做此奢望,只求貴國能給我大梁一線生機,莫要趕盡殺絕。”
葉寰面無顏色道:“老夫遵令行事,如果朝廷傳來旨意,讓老夫進攻琚州,老夫也不敢抗命不遵。”
楊玄之沉聲道:“我樑國還有百萬大軍,貴國能吃的下嗎!”
葉寰淡然笑道:“楊賢弟,還是不要虛張聲勢爲好,你樑國至多還有不到六十萬兵力,便是這六十萬,也都是鬥志全無,朝廷命他們一退再退,只怕他們早都已經對大梁朝廷失望透頂。我大齊鐵軍,天下無敵,相信貴國已經在戰場上深刻領教過了,我大齊鐵軍不動則矣,只要動,滅掉貴國區區不到六十萬軍隊,不過是易如反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