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謝知的規劃

謝知的規劃圖, 是她用鉛槧畫出來的,她是按照古代坊市的佈局佈置,分了住宅區和商業區, 不過這是大規劃,需要很多年的努力,她現在很多賺錢的計劃還沒啓動, 所以她最先的小計劃是建立大宿舍,起碼要把這些人都安置好。

這裡冬天冷,所以謝知首先要建的就是集體宿舍,不然大家過冬就是個問題,謝知建造的是聯排的火坑, 兩排對面的大通鋪, 基本可以住七八十人左右, 這樣她大約只要造二三十間大屋子, 就能先把所有人的安置好。

當然這個只是臨時住宿點,她接下來要造的房子就是集體宿舍和給牧民住的房子。無論是集體宿舍,還是牧民住的房子,謝知都是按照北方四合院模式建造, 這種建築形式能經得住古代那麼多年的考驗,肯定是最符合古代環境的, 謝知蓋得四合院大部分都是一進的。這一來是考慮成本問題, 二來也覺得這點房子夠住了。

謝知的房產建造計劃分數期, 第一期她準備造一百間四合院, 一共規劃兩個小區, 她把牧民小區跟孩子的小區分開。她都打聽過了,牧民這裡大部分都是三代同堂,一家十幾口還是能擠在一個四合院裡的。至於孩子的四合院,她每個院落安排十六個孩子,謝知決定按照在農莊的方式,讓他們一起讀書、一起訓練、一起上學。每個宿舍住十二個孩子,讓大孩子帶着小孩子。

兩個小區的規劃是差不多的,房屋建在四周,中間建造一個小公園,建造人工溼地,溼地的主要目的是爲了過濾生活廢水。四合院內是沒有廁所,但每五戶共用一個廁所,外面她在建造四個沼氣池。四個沼氣池連通四個可以洗澡的老虎竈,讓人可以洗澡、喝熱水。廢水通過管道直流到溼地處過濾。

謝知甚至還在小區裡鋪設下水管道,一來是爲了保持環境整潔,二來也是爲了收集雨水。謝知本來以爲懷荒不缺水,後來問過跟她鑽研溼地的老工匠以後才知道,這裡很缺水,一年都下不了幾次雨。謝知覺得這裡不缺水,是因爲秦家選的地方好,他們主宅就建造湖泊不遠處,纔給謝知這裡不缺水的錯覺。

謝蘭因被小區的規劃迷住了,因爲謝知的平面圖畫的非常美,她看了許久才道:“你建造這麼漂亮的地方,這麼多錢不夠用吧?”

“夠用,這又不是豪宅,就是普通民居,只要實用就好,一切都以實用爲主。”謝知說,她甚至還在這個小區外圍造了一圈帶有防禦性質的外牆,“如果有敵人進犯,這些外牆甚至還能暫時阻擋敵人入侵。不算人力的話,光是建築材料,應該消耗也不是很多,我已經讓附近的磚窯替我燒磚了。”

她又翻出一張圖紙,上面畫的是她對商業區的規劃,“大人不是準備重開商市嗎?我想把這片居民區跟商市靠近,商市我也重新規劃了一遍,把各個種類的商品分開售賣,牲畜安置到停馬場去出售,別的地方我都讓人蓋了小屋子,商戶們天冷時可以在屋子裡做生意。”當然這些房子就不是四合院,而是茅草屋。她也要考慮成本問題,謝知會把住宅區建造這麼好,還是有目的的。

謝蘭因問:“冬天還能有商市?這裡冬天很冷。”

謝知說:“我知道啊,所以可以用煤爐。”她再翻出一張圖紙,把煤爐的形狀筆劃給阿孃看:“這個小爐竈既可以煮飯,又可以用來取暖,非常實用。”謝知以前不推行煤爐是因爲她不知道哪裡有煤礦。後來五哥說這裡是有煤的,謝知才把煤爐弄了出來。目前人對煤礦的使用還很簡陋,就是直接把煤礦當燃料,如果做成煤球的話,能節省不少煤炭資源。

謝蘭因問女兒:“那你靠什麼來盈利?”

“就靠養殖。”謝知指着附近的山丘說:“我準備在山上種栗子,附近貧瘠的地方種苜蓿、沙棘和沙棗,再加蓋養殖場,養牛羊和豬。”謝知都規劃的好好,她建造的住宅區,是給自己人的福利,給其他人就沒這麼好的待遇了。

按照謝知的規劃,她要蓋的房子,並不需要花太多的錢,她大部分錢還是要留着做投資的,等她把玻璃和高度果酒研發出來,她就應該可以開始賺錢了。屆時她再讓人研究海船,她總想去派人去日本、海南和臺灣看看,尤其是海南和臺灣,那裡有很多好東西。

“這是什麼?”謝蘭因疑惑的翻出一張紙問女兒,她驚訝的發現女兒在不知不覺間居然寫了這麼多東西。

謝知瞄了一眼解釋說:“這是梯田,可以在山中種的我帶來的稻子,不過具體我沒試過,不知道行不行。”這裡有些被人砍乾淨樹的荒山,謝知想在這些荒山上試試看是否可以種地,當然也只是試驗而已,這裡平地更多,不需要開墾梯田,她是想營州是不是需要,所以才現在這裡試驗。

謝蘭因想了好一會,纔不確定的說:“我記得南面有這種田地,這裡可行嗎?沒水能種稻子嗎?”時下梯田推行不廣,謝蘭因也是很久以前在疏議上看到這種種田方式。

“我也不知道,所以就先試試看,我準備把莜麥、亞麻、稻子都種一遍,看哪個產量更高。”謝知說,莜麥是這裡普通百姓種的最多的麥子,也就是後世所說的燕麥。在考慮飽腹而不是口感的情況下,種莜麥是這裡最好的選擇。當然謝知選擇的梯田地方都是荒山,她不會把樹都砍掉弄梯田的。

謝蘭因微微頷首:“行,你慢慢試。”既然女兒要跟秦紘分別半年,還是讓她有點事情做,免得她閒下來胡思亂想。

謝蘭因又問女兒:“阿菀,你讓人種這麼多沙棘做什麼?”

“我想試試看,沙棘釀出的酒能不能提煉出高度白酒,如果可以的話,我們就不用糧食來釀酒了。”謝知知道白蘭地就是高度葡萄酒,但她不知道葡萄酒第一次蒸餾出來的酒是否能達到酒精程度,如果可以提煉出酒精,她就不用擔心浪費糧食。

謝蘭因贊同道:“這個不錯。”她也不喜歡用糧食釀酒,大家吃還吃不飽,用什麼糧食釀酒,“看來這半年你事情還挺多的,不會捨不得阿狼?”

“捨不得啊。”謝知說:“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謝蘭因重複一遍,雙目晶亮的看着女兒,謝知連忙申明:“這不是我寫的詩。”

謝蘭因不信的問:“那是誰寫的?”

謝知說:“我不知道,是林夫人跟我說的。”她隨口找了一個藉口,要說自己是從哪本書上來看的,阿孃肯定問她書名,與其這樣還不如推在林季華身上。

聽謝知提到林季華,謝蘭因不由想到拓跋曜,也不知他是不是對阿菀死心了。

拓跋曜對謝知死心了嗎?當然沒有。但是現實並不允許他過多的沉浸在兒女情長中。他現在完全被朝堂大事牽絆住,半點精力都分不出去。他首先做的讓鮮卑改姓,已讓大部分鮮卑貴族反對。就算是現在,還有不少鮮卑貴族想要回以前的大都平城,可想他們對改姓該有多反對。很多勳貴都把拓跋曜視爲糟蹋祖宗家業的敗家子。

幸好彭城王第一個擁護拓跋曜,不僅將把自己改姓元,還娶范陽盧氏女爲妃。自彭城王以下,拓跋曜所有的兄弟都改姓元,沒娶的王妃的皇子也主動迎娶漢族大姓女子爲妃,同時拓跋曜再次連納數家漢室高門大姓女爲妃。以前謝知沒嫁人時,漢室高門也不樂意將精心培養的女兒送入宮中,如今謝知已嫁人,太子也定,崔女兒又沒有立後的希望,高門也樂意將嫡系嫡女入宮,搏一搏那皇后之位。甚至連王貴人的孃家太原王氏,也再送一名女兒入宮,這位女兒的祖父和父親可不是王貴人那邊無用,她祖父皆爲三品高官,她的祖父是王貴人的伯祖父,也是目前王家的掌權者之一。

同時拓跋曜還將未嫁的公主分別下降鮮卑和漢室貴族家中,並且要求所有的鮮卑人都改漢姓。謝簡在第一時間響應拓跋曜爲政措施的,助拓跋曜定姓分族,替他在朝堂上辯解。他最後一個未嫁女兒七娘也在拓跋曜的授意下嫁入宗室,成爲樂陵王世子夫人。至此謝氏一門三王妃,謝簡用行動表示,即使他孫女不入宮,他依然是陛下最信任的重臣之一。

而秦宗言也上了一封疏議,表示自己堅定支持皇帝的決定,甚至將自己的姓氏從步六孤改成以往的漢族姓氏秦氏。要是在以往,拓跋曜肯定很歡迎秦宗言的舉措,可現在心裡卻有說不出的膈應。他一想到秦紘娶了阿菀,他就有想把秦紘殺了舉動。

本來看到秦紘要做建德郡防城都督,拓跋曜曾想把他變成建德郡刺史,讓他一輩子待在刺史的位置上不動,但後來想到他要是一輩子待在建德郡,阿菀不是要一輩子都留在懷荒嗎?所以拓跋曜才勉強壓抑下心中怒意,任秦紘去當防城都督。等他稍有軍功,他就冊封他做五品將軍。這個品階的將軍,按照祖父留下的規矩,他們的妻子只要長期駐紮在京城的。等阿菀一來京城,接下來的事就好辦了,後宮又不是沒有當過寡婦的宮妃。

謝知對拓跋曜的心思瞭若指掌,所以在她離開京城的那刻,她就沒準備再回過京城,她回京不是自投羅網嗎?或許以後等她年紀大了,都當奶奶了,她跟拓跋曜也都有五六十歲的,她考慮回京,想來那時候他們應該都把往事看淡了吧?

謝蘭因想到京城傳來的消息,對女兒蹙眉道:“虧得你離開了,他再惦記着你又如何?高門貴女照納不誤。”

謝知很看得開的說:“聯姻自古都是最好的合作方式,現在我離開了,他又定下太子,應該有很多高門樂意送女兒入宮爭奪皇后之位。”

謝蘭因不屑道:“這種廢立隨心,還不能有孩子的皇后有什麼好當的?他們只記得漢武帝爲防外戚干政立子殺母,卻不記得漢朝是怎麼滅亡的?若不是漢朝後期那些皇后皆無嫡子,哪怕是太后攝政,那些太后又豈會把政權把持的這麼緊?”

謝知心有慼慼的點頭,要不是東漢皇后基本都沒嫡子,皇帝又時常早逝,說不定東漢也不會這麼早滅亡,畢竟就算在東漢末年,漢朝的軍隊戰鬥力依然十分強大。也就是這樣的帝國,才能說出“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爲大漢之臣妾”的話。國恆以弱滅,獨漢以強亡。

母女兩人正說話間,秦宗言和秦紘在書房外輕叩房門,謝知起身開門,“大人。”

秦宗言對以前的繼女,現在的兒媳微笑,謝知仰頭對秦紘甜甜一笑,秦紘對她一個溫柔的淺笑。謝蘭因含笑看着這對小兒女,偏頭問秦宗言:“郎君怎麼這時候來了?”

秦宗言問謝知:“阿菀你瞭解西平公主嗎?”

“西平公主?”謝知詫異的問:“她不是在道觀清修嗎?”

秦宗言說:“陛下要將她下降賀蘭英雄,賀蘭英雄一早已入京。”他頓了頓說:“我記得以前她是下降崔珺,後來因爲崔夫人緣故而暫時入道觀修煉,她後來就一直在道觀沒出來嗎?”秦宗言對西平爲何入道觀的始末了解,但對西平公主不瞭解,他本以爲這位公主一生就要在道觀過去了,沒想拓跋曜會突然將她下降賀蘭英雄。

第115章 秦宗言回防第203章 柔娘成親第74章 拓跋曜的道歉(下)第19章 謝家往事第33章 波瀾又起(二)第37章 步六孤將軍府(上)第258章 亂世起(九)第183章 造紙第204章 汝南王(上)第49章 宮中瑣事(下)第114章 守城(六)第52章 年前(二)第15章 父女爭執(下)第189章 海上航行第132章 分姓定族第165章 初到建德郡(一)第251章 亂世起(二)第77章 拓跋曜立太子第190章 大伴清(上)第163章 帝心難測的拓跋曜(下)第78章 打拐(上)第74章 拓跋曜的道歉(下)第131章 翁婿夜話(下)第170章 治病救人第59章 婆媳煩惱(下)第261章 暫時的安定(三)第127章 想要移走的玉竹(一)第239章 平城大亂(二)第132章 分姓定族第188章 各方反應第158章 秦家新婦(四)第209章 謝知二胎第198章 弟妹們的婚事(一)第148章 婚前準備第273章 宮廷變(四)第209章 謝知二胎第154章 暫時離別第247章 平城大亂(十)第103章 敵襲(中)第105章 戰勝第91章 秦紘的心事第166章 初到建德郡(二)第71章 姐妹情深第43章 秦家往事(四)第129章 想要移走的玉竹(三)第105章 戰勝第217章 郗家來人(中)第35章 共甘共苦第221章 秦紘的開解(上)第153章 謝知的規劃第45章 秦家往事(終)第155章 秦家新婦(一)第253章 亂世起(四)第221章 秦紘的開解(上)第274章 宮廷變(五)第157章 秦家新婦(三)第113章 守城(五)第56章 謝知的底牌(上)第194章 秦紘歸來第46章 陳留教女第246章 平城大亂(九)第210章 第三次南征(一)第1章 宮亂第105章 戰勝第264章 暫時的安定(六)第259章 暫時的安定(一)第76章 沒有遊戲規則的皇宮第40章 秦家往事(一)第5章 暖閣敘話(下)第210章 第三次南征(一)第69章 如何揚名第243章 平城大亂(六)第104章 敵襲(下)第210章 第三次南征(一)第1章 宮亂第175章 千里託孤(二)第219章 內院準備第234章 京城風起(十二)第185章 生產第68章 道觀偶得第21章 到家第127章 想要移走的玉竹(一)第155章 秦家新婦(一)第57章 謝知的底牌(下)第230章 京城風起(八)第271章 宮廷變(二)第210章 第三次南征(一)第33章 波瀾又起(二)第202章 三皇子汝南王第162章 帝心難測的拓跋曜(上)第187章 夫妻情話第39章 步六孤將軍府(下)第164章 小別勝新婚第151章 分家(上)第25章 禪位的太上皇帝第188章 各方反應第190章 大伴清(上)第178章 千里託孤(五)第50章 被馴的拓跋曜第9章 一見鍾情(下)
第115章 秦宗言回防第203章 柔娘成親第74章 拓跋曜的道歉(下)第19章 謝家往事第33章 波瀾又起(二)第37章 步六孤將軍府(上)第258章 亂世起(九)第183章 造紙第204章 汝南王(上)第49章 宮中瑣事(下)第114章 守城(六)第52章 年前(二)第15章 父女爭執(下)第189章 海上航行第132章 分姓定族第165章 初到建德郡(一)第251章 亂世起(二)第77章 拓跋曜立太子第190章 大伴清(上)第163章 帝心難測的拓跋曜(下)第78章 打拐(上)第74章 拓跋曜的道歉(下)第131章 翁婿夜話(下)第170章 治病救人第59章 婆媳煩惱(下)第261章 暫時的安定(三)第127章 想要移走的玉竹(一)第239章 平城大亂(二)第132章 分姓定族第188章 各方反應第158章 秦家新婦(四)第209章 謝知二胎第198章 弟妹們的婚事(一)第148章 婚前準備第273章 宮廷變(四)第209章 謝知二胎第154章 暫時離別第247章 平城大亂(十)第103章 敵襲(中)第105章 戰勝第91章 秦紘的心事第166章 初到建德郡(二)第71章 姐妹情深第43章 秦家往事(四)第129章 想要移走的玉竹(三)第105章 戰勝第217章 郗家來人(中)第35章 共甘共苦第221章 秦紘的開解(上)第153章 謝知的規劃第45章 秦家往事(終)第155章 秦家新婦(一)第253章 亂世起(四)第221章 秦紘的開解(上)第274章 宮廷變(五)第157章 秦家新婦(三)第113章 守城(五)第56章 謝知的底牌(上)第194章 秦紘歸來第46章 陳留教女第246章 平城大亂(九)第210章 第三次南征(一)第1章 宮亂第105章 戰勝第264章 暫時的安定(六)第259章 暫時的安定(一)第76章 沒有遊戲規則的皇宮第40章 秦家往事(一)第5章 暖閣敘話(下)第210章 第三次南征(一)第69章 如何揚名第243章 平城大亂(六)第104章 敵襲(下)第210章 第三次南征(一)第1章 宮亂第175章 千里託孤(二)第219章 內院準備第234章 京城風起(十二)第185章 生產第68章 道觀偶得第21章 到家第127章 想要移走的玉竹(一)第155章 秦家新婦(一)第57章 謝知的底牌(下)第230章 京城風起(八)第271章 宮廷變(二)第210章 第三次南征(一)第33章 波瀾又起(二)第202章 三皇子汝南王第162章 帝心難測的拓跋曜(上)第187章 夫妻情話第39章 步六孤將軍府(下)第164章 小別勝新婚第151章 分家(上)第25章 禪位的太上皇帝第188章 各方反應第190章 大伴清(上)第178章 千里託孤(五)第50章 被馴的拓跋曜第9章 一見鍾情(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