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年前(二)

謝知當年上歷史課時, 背過占城稻的歷史地位,當時只背過一遍,並不走心,真正知道占城稻的輝煌歷史,還是她當年當了圖書管理員,翻到關於中國稻子歷史才知道的。那篇文章說占城稻引起了一場糧食革命,甚至改變了國人的飲食結構,讓大家的主食變成了稻米。

也正是這篇文章, 謝知對占城稻起了興趣, 還特地研究了一段時間占城稻, 據說這種稻種耐旱, 對土地要求也不高,而且生長期短, 在炎熱地方甚至可以二季稻、三季稻,在占城稻的原產地,當地的農民對稻種播種也很簡陋, 不施肥、不澆灌, 就這麼放任其生長還能長出稻米,所以中國宋朝引進後國家糧食充足起來。

也有人說因爲有了占城稻, 中國皇帝解決的民衆飽腹問題,所以讓中華民族失去血性。當然這觀點謝知是不贊同的,占城稻是讓中國糧食大增, 但是還沒有解決真正糧食問題, 就算是清朝引進了玉米、番薯、土豆不也沒有解決糧食問題。玉米和番薯吃多了都會讓人不舒服, 只能在饑荒時填飽肚子,土豆倒是可以當長期主食,但也沒有改變國人飲食結構。

而且這三種作物比起小麥、水稻都不易保存,所以國朝最後一個盛世真是盛世嗎?當然這些都扯遠了,說占城稻讓中華民族失去血性,那人一定沒考慮在古代那種交通條件下,領土擴張再大,不能及時通訊,佔了地又有什麼用?而且中國古代還要怎麼對外擴張?本國領土都沒治理好,去佔據遠的基本不可能統治的地方有什麼用?

所以謝知在聯繫上胡商,第一時間就想到占城稻,占城稻的始發地是中南半島之安南、占城、真臘附近,謝知知道真臘在秦漢時是扶南屬國,是柬埔寨的別稱。安南就是交趾,也就是越南附近,無論是柬埔寨還是越南,都是陸路達到的,在漢朝就有人去過。謝知思來想去,要找高產作物,南北美洲的作物是不可能了,占城稻還是有可能的。

她出重金讓那個小胡商聯繫大胡商,把那邊的稻種都帶回來,並且讓他記錄下在當地稻種的播種情況,甚至還讓他帶了當地幾個農民過來,好方便她這邊耕種稻種。要不是看在自己是祖父的孫女,大胡商估計也不會答應自己莫名其妙的要求。

現在種子到手,謝知反而猶豫起來,這比當年的占城稻早這麼多年,還不是一個時空,這些稻種真是典籍上記載的占城稻嗎?所以謝知決定現在自己小莊子上培育,等有了多年記錄再說,糧食的推廣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

她相信安南、真臘的耕作水平,肯定比不上大魏的耕作技術,就他們那自我放飛式的耕種,占城稻原始種可能很早就出現了,他們應該也人工馴養了不少時間,不然那些人吃什麼?

她引進後可能不需要花很多力氣,但肯定是比不上後世優良品種的。就算她現在能去南北美洲,得到的玉米、土豆、番薯也不是後世改進的優良品種。不行不是那就慢慢來唄,反正多個稻種也不錯。

謝知莊上還在改進曲轅犁,她只記得曲轅犁的形狀,並不知道它具體構成,所以只能畫出一個大概,讓衆人慢慢琢磨,或許過幾年曲轅犁製作就能成熟。這些都是需要時間的,她記得當初康熙推廣二季稻也花了很多年時間,光在皇莊就種了不少年,如此謹慎最後還是推廣失敗。

要是自己帶着袁大大的記憶轉世就好了,雜交水稻纔是真國器,可惜她連雜交水稻原理都沒搞懂。想靠占城稻種植二季稻、三季稻根本不現實,在古代光靠人力耕作的環境下,二季稻、三季稻只會讓農民累死或造反,土地肥力也跟不上。

謝知不可能去跟拓跋曜說推行二季稻、三季稻,她只能往提高畝產方面想。謝知再次惋惜,要是這時候有去美洲的途徑多好,她就可以引進玉米、番薯、土豆這三種高產糧食作物,即使不當主食當飼料,和災荒年的救濟糧也好,再不濟還能做酒精。

“姑娘,你要練字嗎?”零露上前問謝知,她跟玉蔓以前是謝知的筆墨丫鬟,謝知讀書,她們也跟着一起讀書,因此她們是謝知身邊文化水平最高的丫鬟,同時也是最受謝知信任的兩個丫鬟。在這個起碼有百分之九十八男人不認字的時代,有兩個認字的女僕是多麼稀罕的事,謝知很悉心的教調着兩人,準備培養兩人當自己的心腹。

“好。”謝知頷首。

零露忙挽起衣袖給謝知磨墨,同時玉蔓也過來給謝知鋪紙,謝知慢慢的抄了幾頁佛經。崔太皇太后信佛,宮中女眷皆信佛,謝知平時練習都用佛經練字,這樣等太皇太后生辰,她也可以把自己抄寫的佛經交上去作爲禮物。

等謝知抄完幾頁經書,也快中午了,她正想去祖母處吃飯,卻不料外面有人來報,說使君讓她去外書房。謝知暗暗疑惑,祖父這時候不應該在宮裡給拓跋曜上課嗎?怎麼會她叫去外書房?謝知換了衣服去外書房,沒想書房裡除了謝簡,還有一個讓謝知意想不到的人。

謝知一怔,驚呼道:“陛下?”拓跋曜怎麼出宮了?

拓跋曜回頭望着謝簡,“太傅,能讓我跟阿蕤單獨說話嗎?”

謝簡說:“陛下,您同微臣孫女畢竟男女有別——”

“朕知道,所以時間不會很久。”拓跋曜說。

謝簡無奈,只能行禮道:“臣告退。”

謝簡離開書房後,謝知同拓跋曜大眼瞪小眼,謝知訥訥道:“陛下,你怎麼來了?”

拓跋曜反客爲主的坐在胡牀上,還照顧謝知坐下,“坐。”

謝知跟拓跋曜自在慣了,他一吩咐,她也不客氣坐在拓跋曜身邊說:“曜哥哥,你吃過了嗎?”

聽到謝知還喊自己曜哥哥,拓跋曜眼底閃過笑意,柔聲問謝知:“我這幾個月都不理你,你生氣了嗎?”

“你這幾個月沒理我嗎?”謝知有些驚訝,“難道不是你讓王直給我送禮物的嗎?”

拓跋曜莞爾,“當然是我。”他時間不多,擡手揉了揉謝知的小腦袋,開門見山的說:“阿蕤,我不準備讓你現在入宮,你還太小,我想你起碼十六歲再入宮。”他來年就十六歲(虛歲)了,太皇太后再沒借口不給自己納妃,但是立後一事太皇太后沒提,拓跋曜也不準備考慮,他現在這個年紀,立後還太早。

這次入宮的人選也確定了,崔家有三女入宮,崔明珠和她兩個庶妹,獨孤家有一女入宮,李家又一女入宮,一共五人,五人份位皆爲貴人。崔家是太皇太后的孃家、獨孤家是先後孃家、李家是自己生母孃家,這五個人哪一個都比阿蕤有身份,拓跋曜並不想讓阿蕤這麼早入宮受苦。

而且阿蕤也實在太小了些,雖然她來年就滿十三(虛歲),可還是一團孩子氣,別的小女郎這年紀成親都行,唯獨阿蕤不行,尤其是前幾年尉遲氏的難產,更讓拓跋曜堅定起碼也要等阿蕤滿了十六再接入宮中決心,那時他也有十九,就算無法親政,起碼也能自主做事大部分事務。

謝知點點頭,有點害羞的說:“我聽曜哥哥的,祖母也說女孩子年紀大一點嫁人更好。”

“是啊,大一點生孩子都容易。”拓跋曜故作漫不經心的說,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謝知。

謝知點頭說:“祖父說最好過了十七歲,我阿姑就纔剛開始議親。”謝知面上不動聲色,心中明白這是拓跋曜在試探自己,一定要謹慎應對。

拓跋曜笑笑,輕順謝知散下的髮絲,“阿蕤真願意給我生孩子?”他語氣帶笑,神色卻極爲認真,“不怕我子貴母死?”就像他現在進宮的五個女人,每個人身邊都帶了借腹生子的媵妾,只因她們現在份位都還是貴人,所以那些媵妾暫無冊封。

謝知不假思索道:“怕,但我更相信曜哥哥。”她頓了頓悄聲道:“我也不喜歡曜哥哥跟別人生孩子。”將心比心,謝知也不願意身邊的男人只樂意享受自己給的榮華富貴,卻連最基本的要求都做不了。古代皇帝選妃、男人納妾,就是爲了繁衍子嗣,不生孩子,留着妃子幹嘛?

做皇帝的妃子,可以享盡榮華富貴,但好處豈是那麼容易得的?所以謝知絕對不能露出自己不願意生子的意願。她將來入宮也不會帶媵妾。崔太后當年不也什麼都沒有,照樣成功了。有時候並不是準備越多,就越有機會。謝知從幼年就開始做準備,不就是準備增加自己籌碼嗎?等她再一點,有些籌碼也可以一點點的都拿出來了。

謝知也相信拓跋曜不會爲了太子輕易逼死自己的,這份底氣更多的還來自祖父和繼父無意間流露的隻言片語,似乎他們覺得生太子並不是一條死路,想想國朝歷史上也有子貴母死的制度,最後不也廢除了?很多事情不到最後關頭,不要輕易下結論,當然現在的自身立場還是要表態的。

再說就她這情況,說自己不願意將來給拓跋曜生娃,不是給自己找麻煩嗎?她又不是崔明珠,拓跋曜對崔家是有香火情的,別看拓跋曜時常會怨恨太皇太后把持朝政,其實他心裡還是相當依賴崔太皇太后的。崔明珠母親是華陰公主,跟他有血緣關係,只要崔明珠不做大死,她起碼的榮華富貴還是有的。她既然沒有跟皇帝是親戚的娘,也沒有教養過皇帝的姑姑,還是安分點好。

拓跋曜聞言沉默的看着謝知,謝知仰頭對拓跋曜甜甜一笑,拓跋曜突然莞爾捏捏她的小臉,“你纔多大,就知道吃醋了。放心,她們越不過你的。”以拓跋曜的心機,怎麼看不出謝知說這些話大半是在哄自己?

可哪怕她是在哄自己,他也滿足了,總比那些連哄都不願意哄自己的人好吧?誰不喜歡聽好話?至於她心裡怎麼想,拓跋曜不會在意,只要阿蕤肯待在自己身邊哄他開心就好。

至於太子拓跋曜心裡早有打算,他私心希望是阿蕤生的,但她要是實在生不出來,或者身體太弱不能生,就從別的兒子裡選一個做太子,讓阿蕤用心撫養。以阿蕤的心性,一定能養個好孩子出來。

子貴母死,不就是防備太后干政嗎?阿蕤只有可能是自己的皇后,不可能成爲太后。拓跋曜輕輕撫摸着阿蕤的背,他要死了,自然也要阿蕤陪葬,他纔不會像建元帝一樣讓自己妻子離開,由她另嫁他人,阿蕤只能是他一個人的。

謝知莫名的打了一個寒噤,拓跋曜下意識的將她摟着更緊,“冷?”

謝知搖頭,“不冷。”她穿的那麼暖和,怎麼可能冷?她哪裡知道自己把拓跋曜好感度刷滿值,導致皇帝病患者都準備把她隨身攜帶、同生共死了。她要知道拓跋曜還是個隱形病嬌,肯定有多遠滾多遠,她可沒準備用生命去刷他好感值。她是有點喜歡拓跋曜,可這份喜歡到底是真心還是自我催眠出來的還兩說。

拓跋曜見謝知身上還披着狼皮斗篷,不悅道:“我不是給了你貂皮斗篷嗎?爲何還用狼皮?”拓跋曜知道狼皮是秦紘給阿蕤的,他對秦紘倒沒多大意見,只是單純不喜歡阿蕤身上披着別的男人給她的斗篷。

“現在又不是臘月,穿什麼貂皮?”謝知說,拓跋曜給她貂皮是珍貴的紫貂皮,漂亮是漂亮,可謝知覺得太黑太沉悶,穿着比白狼皮還老氣,所以她不大愛穿,反正現在天氣也不是很冷。

拓跋曜不以爲然道:“穿衣服跟季節有什麼關係?天氣冷就穿。”

謝知說:“可是我不喜歡黑貂皮,總覺得是我大母才穿的。”

拓跋曜笑着說:“就你多事,我回頭再給你一件白貂皮。”

謝知連忙擺手:“我穿黑貂足夠,不要濫殺無辜小動物,再說那些打獵的人也有危險。”這又不是前世,貂皮、狐皮都規模化養殖了,現在還要人去深山老林裡狩獵,隨時隨地都會死人,謝知不喜歡這種可能會染上人命的皮毛。

“所以你用了棉花墊子?”拓跋曜指了指謝簡書房裡的軟墊,“這種墊子如何?保暖嗎?”

“挺保暖的,比不尋常的皮衣差。”謝知說,要知道對普通百姓而言,棉花是他們過冬的救贖。

拓跋曜若有所思的道:“你讓你莊頭過來回話。”

“曜哥哥,你想讓人推廣棉花嗎?恐怕暫時還不行。”謝知如實道:“挑棉籽、彈棉花太累了,我就去收了大半天棉花,就累得直不起腰來。”黃道婆倒是改進了這些技術,可她總要找個理由才能把她改進的工具放出來,所以她就趁着棉花收穫時去採了大半天棉花,回來倒頭就睡,三天都提不起精神來。她再次確定,自己要穿成農女,肯定活不過三天。

拓跋曜大驚,“你爲什麼做這種粗活?”

“不自己做,我又怎麼知道平時農人有多勞累呢?我怕我隨口一說,讓下面人累死累活,所以做什麼都要先親自試驗一番。”謝知說,這是她的真心話,她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腦子裡有很多奇思妙想,這有好也有壞,她很容易就是一拍腦袋,就想個主意出來,所以謝知要準備推出的東西都要先經過反覆試驗。先小範圍推廣,再一步步大面積推廣。

拓跋曜啼笑皆非,“那也不用你親自去。”他斟酌說道:“我記得在邊民有耕種棉花,或許我們可以讓邊民小範圍耕種,然後給邊關軍士各弄一套棉衣。”

謝知故作似懂非懂的看着拓跋曜,這種朝政大事不是現在的自己可以插嘴的。但她覺得不大現實,畢竟朱八八當年推廣棉花是依靠政令,拓跋曜是不可能爲了下政令的,而且棉花是地上種出來的,要佔耕地的,這更是重中之重,謝知對魏國現狀完全不瞭解,不敢隨意提建議,謝知轉移話題說:“曜哥哥,我想開店。”

“開店?”拓跋曜一怔,“你開什麼店?”

“糖鋪。”謝知早想好了,她發明出來的糖走兩條線,一條跟五哥合作,一條跟拓跋曜合作,這樣自己就能兩面賺錢了。謝知缺錢啊,她養人要錢,搞試驗同樣要錢。

她求了五年才求到的可能占城稻原種基本花光了她手上所有的現錢,謝知這這麼大第一次知道缺錢的滋味,她不好開口問別人要,就只能想法賺錢。她想開個糖鋪試試水。在基本沒有糖的古代,應該有很多人喜歡吃糖吧?

“你要行商賈之事?”拓跋曜不解,“你缺錢?”

“嗯。”謝知乖乖的點頭。

拓跋曜道:“我給——”

“別,我是缺好多錢,還要一直缺錢,不能問你要。”謝知說。

拓跋曜奇道:“你有什麼要用錢的地方?”她不愛新衣服、不愛脂粉,也不出去玩,到底哪裡要用錢?

“我用在小莊子上啊。”謝知哀怨的說,“我小莊子可花錢了。”

“哪裡花錢?”拓跋曜還是不理解,“你小莊子不是經營的很好嗎?”

謝知的小莊子是拓跋曜看着她經營的,一開始的時候她莊上基本不種糧食,只種牧草和果樹等物,等後來牲畜漸多,土地也肥沃了,她纔開始種糧食。現在她小莊子上牲口多,她自己吃住炭火基本都能自給自足,就這樣還缺錢?

“我試種棉花、種亞麻,還有改進器械……”謝知板着手指數着,“哪樣不花錢?”

拓跋曜哭笑不得,“那我讓我名下的皇莊幫你如何?”

“不好。”謝知搖頭,嚴肅的說:“您是皇帝,所謂上行下效,一旦你做了,大家不問青紅皁白的讓別人也推廣怎麼辦?”

拓跋曜想了想,“也行,但你確定糖鋪能賺錢?”

“肯定不確定,但不是有您嘛,我要是沒錢了就找你借,等我賺錢給你分紅。”謝知耍賴說,開個糖鋪能賺多少錢?她賺錢的路子多的去呢,就是沒人配合自己,還是先從糖和精油開始吧。

拓跋曜扶額,“這跟我給你錢有什麼不同?”

“當然有區別,一個是伸手要、一個是借。”謝知說。

拓跋曜失笑搖頭,“好,我回頭讓王直給你送錢來,你想玩就玩吧。”拓跋曜心裡總覺得虧欠謝知,她提的要求基本都會答應。

謝知笑眯眯的說:“陛下,你放心,我一定會給你賺錢的。”

“好,我等着。”拓跋曜見時間差不多了,也不耽擱,起身離去,他比任何人都在意阿蕤的名聲,只有阿蕤名聲好,他將來行事纔不會多受阻撓。謝簡等拓跋曜從書房出來,立刻送他回宮,他這次是偷偷溜出來的,謝簡還要把他帶回去。

謝知計劃着,等糖鋪走上正軌,開始賺錢,她就把珍妮紡紗機弄出來,她在鋪子裡賣棉布,她不信棉布會不受歡迎。等她還要弄個小作坊,把附近的女人都集中起來織布。好歹讓她莊子附近的女孩子有條活路,不要再生女不舉了。

謝知慶幸,虧得漢代就發明了花樓機,不然她光記憶外形,想拼出花樓機,她又要破產一次。棉布花紋不用太複雜,只要最基礎的就好。她買棉布買的都是它比絲緞便宜。要不是怕釀酒出問題,她真想釀葡萄酒買,現在外面買的葡萄酒多貴啊。可惜釀酒處理不當,會讓酒中甲醇含量高,她怕害死人。

第52章 年前(二)第211章 第三次南征(二)第68章 道觀偶得第230章 京城風起(八)第192章 整治革島第48章 宮中瑣事(上)第28章 遴選伴讀(上)第51章 年前(一)第280章 宮廷瑣事(二)第115章 秦宗言回防第142章 風生水起(九)第85章 母女相見(下)第177章 千里託孤(四)第153章 謝知的規劃第191章 大伴清(下)第153章 謝知的規劃第213章 第三次南征(四)第38章 步六孤將軍府(中)第122章 色令智昏(四)第180章 宏圖初議(一)第279章 宮廷瑣事(一)第113章 守城(五)第129章 想要移走的玉竹(三)第229章 京城風起(七)第214章 第三次南征(五)第282章 宮廷瑣事(四)第255章 亂世起(六)第228章 京城風起(六)第268章 南樑(四)第84章 母女相見(上)第111章 守城(三)第79章 打拐(下)第242章 平城大亂(五)第59章 婆媳煩惱(下)第269章 南樑(五)第101章 草原安居(四)第274章 宮廷變(五)第62章 赫連鳳容第178章 千里託孤(五)第24章 內宅瑣事第39章 步六孤將軍府(下)第211章 第三次南征(二)第188章 各方反應第270章 宮廷變(一)第262章 暫時的安定(四)第146章 京城風雲(三)第15章 父女爭執(下)第102章 敵襲(上)第210章 第三次南征(一)第16章 試探第17章 蘭因成親第171章 牛痘活體試驗(上)第158章 秦家新婦(四)第70章 叔侄談心第117章 深夜密談(上)第213章 第三次南征(四)第88章 不知心事的秦紘第149章 婚禮(上)第251章 亂世起(二)第64章 賞雪(二)第268章 南樑(四)第79章 打拐(下)第118章 深夜密談(下)第213章 第三次南征(四)第241章 平城大亂(四)第63章 賞雪(一)第184章 養寇自重第85章 母女相見(下)第157章 秦家新婦(三)第53章 惹人眼紅的白糖(上)第247章 平城大亂(十)第152章 分家(下)第198章 弟妹們的婚事(一)第215章 秦八的希望第21章 到家第74章 拓跋曜的道歉(下)第200章 弟妹們的婚事(三)第261章 暫時的安定(三)第176章 千里託孤(三)第185章 生產第247章 平城大亂(十)第214章 第三次南征(五)第146章 京城風雲(三)第179章 千里託孤(六)第114章 守城(六)第234章 京城風起(十二)第84章 母女相見(上)第103章 敵襲(中)第236章 京城風起(十四)第202章 三皇子汝南王第238章 平城大亂(一)第97章 驛站逃離(四)第236章 京城風起(十四)第45章 秦家往事(終)第145章 京城風雲(二)第79章 打拐(下)第81章 太皇太后的反應第270章 宮廷變(一)
第52章 年前(二)第211章 第三次南征(二)第68章 道觀偶得第230章 京城風起(八)第192章 整治革島第48章 宮中瑣事(上)第28章 遴選伴讀(上)第51章 年前(一)第280章 宮廷瑣事(二)第115章 秦宗言回防第142章 風生水起(九)第85章 母女相見(下)第177章 千里託孤(四)第153章 謝知的規劃第191章 大伴清(下)第153章 謝知的規劃第213章 第三次南征(四)第38章 步六孤將軍府(中)第122章 色令智昏(四)第180章 宏圖初議(一)第279章 宮廷瑣事(一)第113章 守城(五)第129章 想要移走的玉竹(三)第229章 京城風起(七)第214章 第三次南征(五)第282章 宮廷瑣事(四)第255章 亂世起(六)第228章 京城風起(六)第268章 南樑(四)第84章 母女相見(上)第111章 守城(三)第79章 打拐(下)第242章 平城大亂(五)第59章 婆媳煩惱(下)第269章 南樑(五)第101章 草原安居(四)第274章 宮廷變(五)第62章 赫連鳳容第178章 千里託孤(五)第24章 內宅瑣事第39章 步六孤將軍府(下)第211章 第三次南征(二)第188章 各方反應第270章 宮廷變(一)第262章 暫時的安定(四)第146章 京城風雲(三)第15章 父女爭執(下)第102章 敵襲(上)第210章 第三次南征(一)第16章 試探第17章 蘭因成親第171章 牛痘活體試驗(上)第158章 秦家新婦(四)第70章 叔侄談心第117章 深夜密談(上)第213章 第三次南征(四)第88章 不知心事的秦紘第149章 婚禮(上)第251章 亂世起(二)第64章 賞雪(二)第268章 南樑(四)第79章 打拐(下)第118章 深夜密談(下)第213章 第三次南征(四)第241章 平城大亂(四)第63章 賞雪(一)第184章 養寇自重第85章 母女相見(下)第157章 秦家新婦(三)第53章 惹人眼紅的白糖(上)第247章 平城大亂(十)第152章 分家(下)第198章 弟妹們的婚事(一)第215章 秦八的希望第21章 到家第74章 拓跋曜的道歉(下)第200章 弟妹們的婚事(三)第261章 暫時的安定(三)第176章 千里託孤(三)第185章 生產第247章 平城大亂(十)第214章 第三次南征(五)第146章 京城風雲(三)第179章 千里託孤(六)第114章 守城(六)第234章 京城風起(十二)第84章 母女相見(上)第103章 敵襲(中)第236章 京城風起(十四)第202章 三皇子汝南王第238章 平城大亂(一)第97章 驛站逃離(四)第236章 京城風起(十四)第45章 秦家往事(終)第145章 京城風雲(二)第79章 打拐(下)第81章 太皇太后的反應第270章 宮廷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