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汝南王(上)

謝灝在暗暗打量汝南王, 汝南王也在默默審視着眼前這些對自己看似恭敬的人, 這裡的人大部分恭敬的對象不是自己而是父親。汝南王想着自己臨走前母親給自己說的話,跟謝家交好嗎?謝灝是自己的先生,他自然要跟他交好。

京兆王對汝南王就沒那麼恭敬了, 他大咧咧的問汝南王,“三郎,我們合適開始修建太皇太后寢陵?”他是太|祖子孫, 向來以身份自傲, 就算是當今聖上也要喊他一聲兄長, 別說是汝南王這種發配到平城的失寵皇子。大部分人都覺得汝南王是被陛下發配到平城的。

汝南王溫溫笑道:“我來之前父親就叮囑過我, 說我年紀還小, 擔不了大任,讓我多聽伯父的話。”

在場王爺很多,可能被汝南王稱爲伯父的沒幾人,大部分人都受不起,他們都不是太|祖嫡脈。京兆王很是洋洋得意的說:“既然如此,我也就倚老賣老替三郎你下令了。”

汝南王頷首道:“有勞伯父費心。”

謝灝和秦宗言看着京兆王趾高氣揚的吩咐官員徵徭役, 抓壯丁建造太后寢陵。對他不再關注, 這種蠢貨沒必要多費心,兩人關心的是汝南王, 他到底是真年幼不懂事,還是有意擡高京兆王?皇家的孩子果然沒一個簡單的。

謝灝見汝南王滿臉疲色, 上前對汝南王道:“大王, 你奔波一路辛苦, 不如先回行宮休息?”

汝南王微微頷首說:“孤累了,一切有勞伯父和先生。”

京兆王和謝灝同時應是,京兆王斜眼看着謝灝和秦宗言,自從上次他想從秦宗言手中奪取高度酒配方失敗,他一直看秦宗言不順眼。現在他親家又來跟自己搶平城,他看兩人更不順眼。

平城是魏國的舊都,城內有皇宮,魏國遷都長安後,皇宮便改成行宮,只在陛下來舊都時使用。只是魏國遷都幾十年無論是拓跋曜還是天和帝都不曾來過平城。汝南王也是第一次看到舊時的皇宮,雖不及長安宮室那麼奢華,但不失皇家的巍峨大氣,他走入早已經清掃乾淨的偏殿。正殿是皇帝駕臨纔會開放的,他是皇子,只能住在偏殿。

“大王。”一聲嬌柔的聲音響起,一名齒白脣紅、容貌娟麗的內侍端着白巾款步走來,“奴婢伺候您洗漱。”

汝南王見這內侍容貌清秀、舉手投足盡是媚態,心知他是有心人給自己準備的“大禮”,“阿姆呢?”汝南王既沒有被內侍所迷惑,也沒有惱怒內侍身後人的別有用心,他只好奇他的乳母和貼身大內飾怎麼會讓此人靠近自己。

小內侍一怔,隨即賠笑說:“於傅姆在整理行裝,奴婢想大王不能沒人伺候,就特地來伺候大王。”

汝南王眉頭不易察覺的微皺,已猜到內侍的身後人是誰?除了京兆王,還有誰可以同時調開自己乳母和內侍?“把巾帕放下,退下。”宮裡陰私事極多,汝南王幼時洗漱都是林昭儀和他乳母親自伺候的,等他長大點就是自己洗漱,從不讓小內侍近身伺候。汝南王知道自己的四弟私下喜歡跟小內侍玩耍,阿孃說這是因爲四弟生母早逝,養母對他不上心的緣故,他千萬不能學四弟那樣。汝南王一直牢記母親的教導。母親是永遠不會害自己的。

小內侍沒想汝南王對自己完全不動心,他不由一怔,咬牙放下巾帕後退到一邊。

汝南王並未注意小內侍的去向,他身邊伺候的下人不知凡幾,他還要關注這些人的去向不成?他脫下禮服,撒開緊繃的髮髻,輕鬆的舒了一口氣,正要彎腰洗頭,一雙柔若無骨的手伸來,“大王,奴婢替你洗髮。”小內侍終究不死心,湊上去想給汝南王洗頭。

汝南王一頓,直起身體看了小內侍好一會,看得小內侍臉都白了,他才緩緩頷首道:“可。”

小內侍驚喜若狂,他也不敢再對汝南王做任何挑逗的舉動,動作熟稔給汝南王洗髮淨身,他正在給汝南王換上常服時,汝南王的乳母於氏和貼身內侍韋慶進來了,兩人看到正在伺候汝南王穿衣的小內侍同時一愣,隨即面上閃過慌亂,韋慶上前告罪:“奴婢二人來遲,大王恕罪。”

“無妨。”汝南王洗漱乾淨,換上常服後,心情好了許多,“他伺候的還不錯。”只可惜喜歡自尋死路。

小內侍得了汝南王的誇獎,臉上露出欣喜的笑容。於氏和韋慶心中暗忖,哪來的上不了檯面的東西?居然這等輕狂。

韋慶示意小內侍隨自己外出,小內侍戰戰兢兢的看了汝南王一眼,見他笑容溫和,他心中微定,大王如此和善,應該不會讓韋內給事懲罰自己吧?小內侍做夢都沒想到,自己港穗韋慶走出汝南王的寢宮,就被幾個小內侍一擁而上,堵住嘴、按住腿腳壓在地下。韋慶看小內侍的目光像是再看一堆讓人嫌棄的廢物,“把這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拖下去打死!”

小內侍聽到這話,“嗯嗯”的拼命掙扎,他不懂爲何自己明明把大王伺候的極好,韋慶還要殺自己?他要見大王!

韋慶冷笑一聲,不知哪裡來的野小子,居然也敢妄想勾引大王,打死這一個殺雞儆猴,看還有人還敢再往大王身邊送人。

寢殿裡於氏給汝南王挽起髮髻,絮絮叨叨的說:“也不知道從來冒出來的狐媚子,大王沒受驚吧?”宮裡這樣的內侍數不勝數,四皇子身邊就有不少這種內侍,在他精關未穩固時就引誘他做下作事,導致四皇子現在學業也不上心,只想着貪吃貪玩。

宮裡明眼人都知道,王庶人那幾個是徹底廢了,他們還沒有大皇子的運氣,大皇子好歹有太皇太后庇護。不說有多少成器,至少該學的都學了,而那王庶人的孩子目前連漢語都說不全,只會說鮮卑語,當年王庶人在時,這幾個孩子可是宮裡出名的聰慧皇子公主。

汝南王好笑道:“阿姆放心,有你們在,我還能受驚不成?”

於氏笑着說:“都怪我走的太急,沒留人伺候大王。”於氏本來是林昭儀的童年鄰居,不過她比林昭儀大六歲,她出嫁時候林昭儀還小。她命不好,成親後連生五個孩子,五個孩子盡數夭折。林昭儀生汝南王時候,她剛夭折了幼子,被夫家休棄,正走投無路要自盡時,被林昭儀召入宮照顧汝南王。她把滿腔的母愛都放在汝南王身上,把汝南王當成命根子般呵護。

汝南王道:“哪有這麼嬌氣。”他又問於氏:“阿姆你打聽清楚了嗎?”

“我打聽了,謝刺史原配早亡,只得謝家大娘子一女,填房獨孤氏同他生了一女一子,餘下的九子五女都是侍妾所出。謝家目前大娘子、二娘子已嫁人,三娘子遠在京城,留在謝刺史身邊的二女一子中,成年的僅有同獨孤氏所生的嫡女四娘,十郎和七娘年紀都還小。”

汝南王問:“謝四娘今年多大?”

“十四歲。”於氏說,年紀倒是合適,只是這身份——她有些遲疑的說:“大王,四孃的生母雖是正室,但是侍妾扶正。您爲何不求娶謝家寶珠娘子?”華夏自古都是從父制,可大部分講究些的人家也看中女子母族身份,謝四孃的母親獨孤氏若是獨孤雄的庶女都好說,可她偏偏只是獨孤家的族女,根本上不了檯面。而謝寶珠是謝修和高平公主的嫡長女,身份高貴,這位纔是最適合的王妃人選。

汝南王莞爾:“寶珠哪裡看得上我?”他這位表妹向來心高氣傲,眼底只有太子哥哥一人,哪裡會看得上他這個不起眼的汝南王?以汝南王的年紀,要說他對哪個女人心生愛慕,還稍微早了些。可皇家孩子都早熟,他不動男女情,可不妨礙他考慮自己終生大事。謝寶珠是內定的太子妃,他惹不起,可謝家又不是隻有謝寶珠一女。

“大王哪裡不好?”於氏忿忿道,在她心目中汝南王天下最好的孩子。

“且謝家四娘比寶珠合適。”謝寶珠看不上汝南王,汝南王也看不上謝寶珠。身爲公主之女,又是謝太傅第一個曾孫女,謝寶珠在宮中極受寵,太皇太后當她是內定的曾孫媳婦,對她比公主還親近。據說這份恩寵就是連當她姑姑謝家大娘子當年都比不上。這樣的天之驕女,就算不是公主,也養出公主脾氣出來。

即使汝南王看起來再和善,本身也是天潢貴胄、皇子龍孫,哪裡願意娶個假公主?他看中的是謝家的招牌,娶哪個謝家女不是娶?謝駙馬再好,還能比得上謝刺史?謝四娘是在謝灝膝下養大的嫡女,謝寶珠只是一個從未見過面的孫女,汝南王不信謝灝還能看重孫女超過女兒,是故汝南王一開始就沒準備跟太子爭謝寶珠。

“大王要告訴陛下嗎?”於氏忐忑的問,大王的婚事是要陛下做主的。

“不急。”汝南王記得謝家女嫁的都晚,都要十五六歲纔出嫁,謝寶珠今年才十四歲,他還有時間慢慢籌劃,首先要讓謝刺史看到自己的誠意。

汝南王按照自己的計劃按部就班的溫書上課,偶爾過問下京兆王的曾大母寢陵建造情況,京兆王派了長史官給汝南王講寢陵的建造進度,給汝南王看的都是枯燥的圖紙和數據,可汝南王居然都一字不落的都看完,還能提出自己不解的地方。這份定力不止讓京兆王腹誹這小子難纏,就是謝灝都覺得此子不簡單,看來陛下也不是隨意選個皇子過來。看汝南王如此,謝灝越發不信陛下是將這兒子流放,對汝南王的課業也更上心。汝南王對謝灝也十分恭敬,這對師徒相處到也得宜。

謝灝被京兆王架空,這段時間除了教導汝南王外,再無旁事,他向來不是能閒下來的人,就給女兒寫信,讓女兒把外孫送到這裡來住段時間。謝知哪裡捨得離開兒子?可不僅謝灝讓她把阿生送過去,就是秦宗言、謝蘭因也支持,連秦紘都心動了,謝知只能先帶兒子去父親那裡住一段時間。

秦紘捨不得跟妻子分開,奈何在妻子心裡兒子比他更重要,他看着滿臉爲難的妻子,無奈的輕嘆,“你先去住一段時間,過段時間我來找你。”

謝知仰頭看他:“你怎麼來找我?”

“我自有妙計。”秦紘笑而不語。

謝知心中一動,“你想培養替身?”

秦紘頷首:“我以後需要外出的時間越來越多,總要有個替身。”自四年前他去革島時他就有這想法了,只是替身不是一朝一夕能培養出來的,秦紘在秦家和慕容家找了一年多,才找到一個容貌跟自己相仿的族人,他還要讓這族人模仿自己的一舉一動,嚴格訓練了三年多才初見成效。

謝知道:“你就不怕那個替身後面噬主?”

秦紘哈哈一笑:“他也要有噬主的能力。”他握着謝知的手,“再說不是還有你在嗎?你還能認錯我?”

謝知好奇的說:“你那個替身讓我看看?天下還有跟你長得差不多的人?”她一直覺得五哥是天下第一帥。

秦紘含笑受了妻子的恭維,帶她去看自己的替身。秦紘找來的替身只有他六七分像,容貌還算俊美,但身體有些發福,皮膚也略黑,臉上還留了鬍子,謝知奇怪的看着秦紘:“就他這樣還能代替你?”

秦紘說:“我這些年出門都是這種裝扮。”他早幾年就開始有意假裝自己發福了。時下成親後的男子不發福的極少,而用阿菀的話來說一胖毀十帥,再帥氣的人發胖就不能看了。秦紘生怕妻子嫌棄自己,一直維持自己身材,但對外他總會在腰間圍上護腰,顯示自己發福了。

謝知滿臉不解的問:“爲什麼?”

秦紘笑了:“你不是天下沒有比我俊美的人嗎?我要不發胖,又怎麼找替身?”

謝知頓時想起前世的小李,想當年他年輕時是何等的美顏,後來……她摸着秦紘的臉慶幸的說:“幸好你只是假裝。”要是五哥這張盛世美顏都殘了,她非哭死不可。

秦紘揚眉問謝知:“要是我長得沒以前好了,阿菀會嫌棄我嗎?”

“不會。”謝知堅定的說,“五哥長得好不好看我都喜歡。”她仰頭親親秦紘的臉,“人都會變老,五哥的人格魅力最美。”

秦紘明知她故意逗自己,還是忍俊不住道:“我會努力不讓自己變胖的。”

謝知說:“我也爭取讓自己更配得上五哥。”免得五哥老認爲自己看人只看臉,她是那麼膚淺的人嗎?

秦紘捏捏她小臉,“你夠漂亮了,不用更漂亮了。”論愛美阿菀說第二,天下估計沒人說第一。

謝知在他懷裡蹭了蹭,轉移這種危險的話題,“五哥,那你什麼時候可以來陪我跟阿生?”

秦紘說:“等五月我過來。”那時候是建德郡比較清閒的時候。

謝知道:“等六七月我也差不多該回來了。”五哥到底是駐軍武官,不能擅離職守太久。

“捨得阿生了?”秦紘揚眉看着妻子。

謝知苦笑:“捨不得也要捨得,別人都是這麼過來的,他應該也可以。”她陪了阿生三年,幾乎寸步不離她身邊,把阿生送到平城,她也會給他最好的照顧,她會天天給阿生寫信、畫畫,如果阿生還是不能原諒自己,她也只能認了,誰不想一直陪着孩子?可現實總有很多問題。

秦紘見妻子難掩黯然,柔聲道:“我們再生個孩子吧。”免得她老想着阿生。

謝知猶豫了一會,“可以再等幾年嘛?”

“爲何?”秦紘知道妻子一直想再要個孩子。

“我不想給阿生我們要拋棄他的感覺。他現在還小,我們再生個孩子,他說不定會害怕,等他再大點,懂事了,我們再生好不好?”謝知捨不得兒子受委屈。

秦紘無奈,他們大約是全天下第一個生孩子還要經過孩子同意的父母了,“那是我們生孩子,跟他有什麼關係?”

“可也不能在這種敏感的時候給他生弟妹啊。”謝知說,起碼要等阿生適應平城生活再說。

秦紘搖頭,“你這哪是養孩子?”分明就是養祖宗,難怪她堅持說只生兩個,再多養不來,就她這個養法,一個都足夠了。

謝知靠在秦紘說:“我也想我們兩個多待點時間,再來一個,我們又要好幾年不得清閒了。”

秦紘目光溫柔的看着妻子,“好,我們多等幾年。”等阿生再大點,說不定阿菀就不想生了,又阿生又在外面,家裡就只有他跟阿菀。這種生活讓秦紘心生嚮往,自從有了這小討債鬼,秦紘都快忘了自己以前是怎麼生活的。

謝知帶着阿生不緊不慢的達到平城時,正好柔娘給阿生翻建的院落也建好,柔娘知道長姐對阿生事事講究,對阿生的院落翻建的最精心,火地、暖爐、浴室都有,確保冬天隨處都溫暖。當然每天炭火消耗也極大,而且需要長時間燒炭,片刻不停,不然屋裡就不會暖和。

獨孤氏看到家裡居然有兩間裝炭火的倉庫,而這些炭火居然只能用一兩天,她嚇了一跳,這麼多炭火以前夠家裡燒七八天,而這裡只夠讓阿生用一兩天?這還只單單炭火一樣,還是阿生吃得用得,柔娘專門空出一間農莊專供阿生平日的吃穿度用,農莊還建了溫洞子,確保阿生冬天都能吃到蔬菜。四娘看着丫鬟們送來的各種器具玩具,忍不住咋舌說:“我看皇子小時候都沒阿生這麼舒服。”

獨孤氏說:“盡胡說,你知道皇子小時候是怎麼過的嗎?”

四娘道:“我直達啊,三郎不就是皇子嗎?他跟我說他小時候一生病就餓肚子,後來他就不敢說自己不舒服,怕餓肚子。”

“三郎?”獨孤氏一怔。

四娘解釋說:“就是汝南王。”

獨孤氏大驚,“你居然稱呼汝南王爲三郎?”

四娘說:“他說他是我師弟,叫他三郎即可。”

“他是皇子,就算再親和你也要注意尊卑。”獨孤氏見過汝南王,對汝南王的溫和有禮印象很深,她只當汝南王是看在郎君的面子上纔對四娘和善的,沒忘別的方面想,畢竟汝南王今年才十一歲,她哪裡想到十一歲的孩子已經開始盤算自己未來的妻子了。

“我知道。”四娘也是有分寸的,她不像母親那麼單純,只知道關心父親起居,她大略知道些父親目前形勢比較嚴峻,他跟汝南王某種程度來說是盟友,也正是因爲這緣故,她纔有意交好汝南王。謝知對四孃的教導還是有效的,尤其是經營織坊這段時間,四娘接觸了很多人,她才知道外面的人有多辛苦,而她的生活有多幸福,也知道自己被阿娜姐姐、阿力哥哥騙走了足以尋常家庭用上大半輩子的錢。

四娘很感激父母和阿姐保全自己面子,對自己愚蠢的絕口不提,不然自己羞都要羞死了。在謝知和阿生達到的當天,四娘一大早就起來了,換上整齊的新裝,早早的吩咐下人去城門口候着謝知,熱水也讓人燒好,知道阿生喜歡吃蝦肉餡的餛飩,四娘讓廚娘早起現包。

等汝南王拿着零食來找四娘時,就見四娘穿戴一新的坐在堂屋裡,臉上甚至還薄薄施了一層脂粉,汝南王雙目微眯,她這是再等誰?他有對手出現了?

第122章 色令智昏(四)第152章 分家(下)第192章 整治革島第200章 弟妹們的婚事(三)第135章 風生水起(二)第95章 驛站逃離(二)第192章 整治革島第114章 守城(六)第122章 色令智昏(四)第223章 京城風起(一)第129章 想要移走的玉竹(三)第232章 京城風起(十)第187章 夫妻情話第161章 生波(三)第11章 各自算計(下)第24章 內宅瑣事第161章 生波(三)第56章 謝知的底牌(上)第194章 秦紘歸來第233章 京城風起(十一)第213章 第三次南征(四)第132章 分姓定族第142章 風生水起(九)第100章 草原安居(三)第186章 封爵賜名第242章 平城大亂(五)第273章 宮廷變(四)第132章 分姓定族第203章 柔娘成親第275章 宮廷變(六)第120章 色令智昏(二)第133章 最後的退路第244章 平城大亂(七)第37章 步六孤將軍府(上)第118章 深夜密談(下)第155章 秦家新婦(一)第238章 平城大亂(一)第272章 宮廷變(三)第224章 京城風起(二)第31章 第一天上課(下)第240章 平城大亂(三)第138章 風生水起(五)第200章 弟妹們的婚事(三)第118章 深夜密談(下)第31章 第一天上課(下)第148章 婚前準備第164章 小別勝新婚第94章 驛站逃離(一)第243章 平城大亂(六)第227章 京城風起(五)第181章 宏圖初議(二)第83章 別後重逢第41章 秦家往事(二)第256章 亂世起(七)第148章 婚前準備第81章 太皇太后的反應第159章 生波(一)第19章 謝家往事第240章 平城大亂(三)第166章 初到建德郡(二)第15章 父女爭執(下)第2章 流亡北朝第187章 夫妻情話第227章 京城風起(五)第107章 見面第91章 秦紘的心事第1章 宮亂第228章 京城風起(六)第64章 賞雪(二)第174章 千里託孤(一)第274章 宮廷變(五)第168章 初到建德郡(四)第201章 弟妹們的婚事(四)第92章 失態的秦紘第76章 沒有遊戲規則的皇宮第231章 京城風起(九)第195章 奔喪(上)第78章 打拐(上)第202章 三皇子汝南王第278章 塵埃落定第20章 回京城第186章 封爵賜名第160章 生波(二)第106章 逃命第144章 京城風雲(一)第172章 牛痘活體試驗(下)第69章 如何揚名第172章 牛痘活體試驗(下)第264章 暫時的安定(六)第187章 夫妻情話第68章 道觀偶得第243章 平城大亂(六)第274章 宮廷變(五)第23章 書房議事第235章 京城風起(十三)第212章 第三次南征(三)第28章 遴選伴讀(上)第267章 南樑(三)第5章 暖閣敘話(下)第69章 如何揚名
第122章 色令智昏(四)第152章 分家(下)第192章 整治革島第200章 弟妹們的婚事(三)第135章 風生水起(二)第95章 驛站逃離(二)第192章 整治革島第114章 守城(六)第122章 色令智昏(四)第223章 京城風起(一)第129章 想要移走的玉竹(三)第232章 京城風起(十)第187章 夫妻情話第161章 生波(三)第11章 各自算計(下)第24章 內宅瑣事第161章 生波(三)第56章 謝知的底牌(上)第194章 秦紘歸來第233章 京城風起(十一)第213章 第三次南征(四)第132章 分姓定族第142章 風生水起(九)第100章 草原安居(三)第186章 封爵賜名第242章 平城大亂(五)第273章 宮廷變(四)第132章 分姓定族第203章 柔娘成親第275章 宮廷變(六)第120章 色令智昏(二)第133章 最後的退路第244章 平城大亂(七)第37章 步六孤將軍府(上)第118章 深夜密談(下)第155章 秦家新婦(一)第238章 平城大亂(一)第272章 宮廷變(三)第224章 京城風起(二)第31章 第一天上課(下)第240章 平城大亂(三)第138章 風生水起(五)第200章 弟妹們的婚事(三)第118章 深夜密談(下)第31章 第一天上課(下)第148章 婚前準備第164章 小別勝新婚第94章 驛站逃離(一)第243章 平城大亂(六)第227章 京城風起(五)第181章 宏圖初議(二)第83章 別後重逢第41章 秦家往事(二)第256章 亂世起(七)第148章 婚前準備第81章 太皇太后的反應第159章 生波(一)第19章 謝家往事第240章 平城大亂(三)第166章 初到建德郡(二)第15章 父女爭執(下)第2章 流亡北朝第187章 夫妻情話第227章 京城風起(五)第107章 見面第91章 秦紘的心事第1章 宮亂第228章 京城風起(六)第64章 賞雪(二)第174章 千里託孤(一)第274章 宮廷變(五)第168章 初到建德郡(四)第201章 弟妹們的婚事(四)第92章 失態的秦紘第76章 沒有遊戲規則的皇宮第231章 京城風起(九)第195章 奔喪(上)第78章 打拐(上)第202章 三皇子汝南王第278章 塵埃落定第20章 回京城第186章 封爵賜名第160章 生波(二)第106章 逃命第144章 京城風雲(一)第172章 牛痘活體試驗(下)第69章 如何揚名第172章 牛痘活體試驗(下)第264章 暫時的安定(六)第187章 夫妻情話第68章 道觀偶得第243章 平城大亂(六)第274章 宮廷變(五)第23章 書房議事第235章 京城風起(十三)第212章 第三次南征(三)第28章 遴選伴讀(上)第267章 南樑(三)第5章 暖閣敘話(下)第69章 如何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