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政十四年(三)

從馬上摔下來的桓齮被兩個趙兵死死鉗制住.押到李牧跟前.一旁的司馬尚看了看桓齮和梓笙.向李牧說道:“將軍.如今活捉兩名秦將.一來可威脅秦王勒令其退兵.二來將軍又立一功.趙王定會另眼相看.朝內郭開那些小人也無話可說了.”

李牧轉過身.眉頭緊鎖.思索了一會說道:“先行把他們壓下去.待我思量之後再做定奪.”

“是.將軍.那這剩下的秦軍如何處置.”司馬尚拱手問道.

李牧背對着桓齮和梓笙.緩緩的只說了四個字:“一個不留.”李牧話音剛落.司馬尚一個手勢.梓笙就見趙軍手裡的刀劍閃着刺眼的白光.一道道劃過.剛纔還活生生的秦軍就在自己眼前.身首異處.梓笙被眼前這種景象嚇得失了神.目光空洞的看着眼前的一切.十萬人.整整十萬人.就這樣在自己眼前死去.看着那滿地的屍首.梓笙想要喊出來.喉嚨裡卻發不出一點聲音.只有兩行熱淚從眼角滾滾而

下.

聽着身後肉體分離的聲音.聽着趙軍將兵器刺入秦軍身體的聲音.桓齮緊緊咬着牙.突然大喝一聲.猛地從地上一躍而起.撞開了身邊的兩名趙國士兵.撿起地上秦軍的劍.衝進那片屍海.瘋了一般的砍殺趙軍.梓笙看着在血泊中揮劍的桓齮.猶如猛獸···

一時間.趙軍被桓齮這舉動嚇得有些慌了.可待反應過來時.趙軍便十幾人一齊而上.將桓齮圍在一處.十幾柄劍幾乎在一瞬間齊齊穿透了桓齮的身體···

“桓齮.”看着倒在自己眼前的桓齮.梓笙瞳孔驟聚.聲如炸雷.向桓齮倒下的方向死命掙去.

那十幾個趙兵四散開來.梓笙就見桓齮身上插着十幾柄劍.滿身是血.直直跪在秦軍屍體的中間.桓齮低頭看了看自己身上的劍.用盡最後一絲力氣大聲說道:“我···桓齮···生爲秦國將.寧死···也不做趙國虜.”

梓笙看着桓齮身上殘破的紅色披風被微風吹起.那至死都挺直的身軀.還有那地上十萬的秦軍將士.梓笙的眼淚大顆大顆的往下滴.要如何才能忘得了這殘忍的畫面.怎麼能忘得了..

梓笙被趙軍拖着.看着在自己眼前的桓齮變得越來越遠.越來越小.心中的不安.害怕.無力感將自己緊緊包圍.梓笙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不知道自己還能做什麼···

深夜.李牧的軍帳還亮着光.司馬尚站在案几旁向李牧說道:“將軍.據東線宜安來報.按照將軍的謀劃.我軍斬殺秦軍三萬餘人.現如今秦軍退守宜安城外三十里.尚不敢輕舉妄動.”

李牧點了點頭說道:“嗯.你且帶人連夜趕去宜安.告知王翦.他西線十萬秦軍全軍覆沒.讓他退居宜安三百里.否則就殺了那帳前參謀.”

“是.司馬尚領命.敢問將軍.那帳前參謀如何處置.”

“帶回邯鄲.先壓入趙國大牢.待我稟明大王之後再做裁決.”李牧低着頭.沉思着說道.

“將軍明智.司馬尚告退.”司馬尚一拱手.便連夜帶着幾百精兵趕往宜安.

秦軍大營裡.王翦和蒙毅焦急的等着楊端和回來.此次攻城.沒想到趙軍早有準備.加上僅僅一日.秦軍就損失了三萬餘人.王翦只能按兵不動.先做觀察.

“報--將軍.楊端和回來了.”將軍帳外.楊端和一聲通報讓王翦和蒙毅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楊端和一進來.王翦連忙問道:“情況如何.”

“將軍.據楊端和探得.宜安城內.趙國守軍約有十五萬.奉趙將李牧之命.死守宜安城.”楊端和一拱手將連夜得來的情報說與王翦和蒙毅.

王翦一聽.大爲驚訝.他沒想到李牧竟派了十五萬趙軍來守城.既然趙軍已有兵力十五萬.又爲何不主動出戰秦軍.偏偏用這種方式.王翦怎麼也想不明白李牧的用意何在.

正當將軍帳裡的三人苦思冥想之時.就聽帳外士兵來報.說是有一封趙將書信.請秦將王翦過目.

王翦心中疑慮更甚.忙接過那封書信.只見上面將平陽城的狀況表述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包括桓齮已死.梓笙被俘.盡數告知給了秦軍.並勒令王翦.退居宜安三百里.否則就殺了念卿.

一旁的蒙毅和楊端和看着王翦由青至白的臉.還有那雙止不住顫抖的手.連忙問道:“將軍.到底發生何事.”

王翦將信塞到蒙毅手中.踉踉蹌蹌的癱坐在案几旁.大腦一片空白.整整十萬秦軍將士就這麼白白送命.桓齮竟然也戰死沙場.還有念卿被趙國俘虜.如今境況又是如何.王翦不知道這樣的事實到底該不該相信.

蒙毅和楊端和看完書信.眼眶含淚.拱手大聲說道:“將軍.桓齮之命不能白白就這麼算了.”

王翦坐在案几旁.雙手抵在額上.半晌沒有說話.

蒙毅和楊端和恨得牙癢癢.一想到桓齮被那李牧算計而死.二人恨不得立馬提着劍衝到趙軍大營裡將李牧碎屍萬段.

良久.王翦才又擡起頭.低聲說道:“那信中所講.無憑無據.若是趙軍爲亂我軍心.捏造事實.我等豈不是正中下懷.蒙毅.我命你即刻前往平陽.查明信中所說.”

蒙毅和楊端和一聽.也冷靜下來.覺得王翦說得也不無道理.現在不能僅憑趙國一紙書信就頭腦發熱.若然真是趙國的伎倆.那麼便正如王翦所說.正中敵人下懷.

“是.蒙毅即刻去辦.”蒙毅平復了一下心情.一拱手便飛一般的衝出將軍帳.連夜往平陽城趕去.

“楊端和.你暫且下去先安撫一下衆將士.秦軍怕是要在這裡先修養幾日再說.”王翦輕聲對楊端和說道.

“是.”楊端和應聲之後也大跨步出了軍帳.

外面的夜已經漸深.王翦一個人盯着司馬尚送來的那封書信.反反覆覆看了很久.多年的經驗和直覺告訴自己.趙國這封書信不像有假.只是自己不敢相信.也不願相信.一向驍勇善戰的桓齮是如何被李牧騙進平陽城.那秦趙雙方又是怎樣一場硬仗.還有被俘的念卿.現在又該是怎樣的境地.王翦突然有些後悔.如果自己沒有派念卿和桓齮單獨去平陽.那桓齮也不會死.念卿也不會被俘.如今還有這一邊剩下的七萬將士.自己又該如何是好.

梓笙被趙軍壓在車裡.趕了約莫有三天的路程.就被李牧帶回了邯鄲城.一到邯鄲城.李牧便親自將梓笙關進趙國大牢.這趙國大牢與秦國大牢不同.秦國的雲陽大獄是在咸陽城外的近郊.牢內鮮有罪犯且人跡罕至.而這趙國大牢卻位於邯鄲城內較爲幽深的巷子裡.牢內罪犯甚多且重兵把守.外來人也輕易進不得.

梓笙乃是秦國俘虜.又是秦軍的帳前參謀.所以被李牧單獨關在趙國大牢的最裡面.又派了李牧自己的精兵嚴加看管.每日定時輪換.僅憑梓笙一個人.若是逃出來.那是萬萬不可能的事情.

這裡.趙國朝堂上一干人等對如何處置梓笙議論開來.趙王被衆人吵得頭疼.大聲說道:“都給本王閉嘴.李牧.這人是你抓的.你說說該如何處置.”

“大王.李牧認爲既然活捉了秦將.我等便可以讓秦將親自寫封書簡.逼迫秦王退兵且不得再出兵攻打我趙國.秦國若是不答應.便殺了那秦國人.”李牧拱手說道.

“哈哈哈.將軍真是好生天真啊.”伴隨着一陣刺耳的嘲笑聲.李牧側過頭看了看.正是寵臣郭開.李牧生性耿直.個性純良.自然看這郭開不順眼.輕嗤了一聲沒有搭理郭開.

郭開賊溜溜的眼睛斜睨着李牧.又是一陣嘲諷.拱手說道:“哈哈.看來將軍真是在外打仗的時日久了.不熟悉這朝堂之事啊.”郭開諂笑的拱了拱手.說道:“大王.依臣之見.殺了那秦國人乃是上計.”

“哦.此話怎講.”趙王一臉疑惑的問道.

郭開直了直身子.笑着說道:“大王.臣聽聞那秦王嬴政乃是虎狼之君.弒弟囚母乃是六國皆知的事情.如今那秦國人已是敗軍之將.想必嬴政若是得知.定會暴跳如雷.必會殺之以解恨.”

趙王重重點了點頭.覺得郭開的話說句句在理.

郭開看到趙王這樣的反應.心裡暗喜.便走到朝堂中間.拱了拱手繼續說道:“大王.既然嬴政定會殺了那秦國人.何不我們就此代勞.奉上那敗軍之將的首級.若是大王您再向嬴政奉上平陽周圍十五城.以求秦趙之和.那大王您的趙國便會得百年安穩.大王您也定會因保國保民而名垂青史啊.”

“混賬.我戰勝之軍何來向敗軍割地求和之理.你這分明是陷趙國於不仁不義.如此一來.我趙國於七國之中顏面何存..”聽了郭開的話.李牧怒目圓睜.大聲喝道.

“哈哈.將軍真是愛說笑.如今.秦之心天下皆知.六國忙於自保.有誰還會在乎顏面之說.況且.將軍你可曾想過.僅僅十萬人的軍隊一月就要耗費三十萬石的糧食.我國本就地處北寒之地.王宮和一衆大臣的消耗尚且不夠.哪還有閒餘之糧來供養軍隊.”郭開揮了揮袖子.鄙夷的看着李牧.輕蔑的說道.

“你.大王.佞臣之言萬不可信啊.那秦將殺不得.城池更加獻不得啊.若是如此.我趙軍戰死的那幾十萬將士死不瞑目啊.大王.”李牧一個武將.自然說不過郭開.只得噗通一聲跪在地上.雙手抱拳向趙王說道.

“李牧.你這是如何···”趙王一臉爲難的說道.

“大王.請大王三思啊.取秦軍首級.獻平陽十五城纔可保趙國百年之基業啊.”郭開見狀也連忙跪下說道.

“哎呀.你們趕緊給本王起來.二位說得都有道理.容本王好好想想.都下去吧.”趙王不耐煩地皺了皺眉.起了身一揮袖子就走了.

郭開等人見趙王走了以後.也便起了身.輕蔑的對李牧說道:“我看.李將軍您啊.還是去匈奴打仗吧.這樣.你那幾十萬弟兄自然也不會死不瞑目了.哈哈哈···”

“你個小人.”李牧一起身.死死抓着郭開的衣領說道:“信不信本將殺了你.”

“哼.只怕將軍今日殺了我.那將軍也活不過明日.”郭開絲毫沒有害怕.反倒一副小人得志的樣子說道.

“你.”李牧氣的一時語塞.

郭開眉角微挑.從李牧的手裡騰出身子.仰頭大笑着.慢慢悠悠的出了趙國王宮的大殿.

李牧一氣之下也快步走出趙國王宮.若是等趙王下了命令.只怕那時秦軍早已經包圍邯鄲了.如今也顧不得王命.只能先下手爲強了.李牧一邊想着一邊往趙國大牢趕去.

秦王政八年(九)秦王政八年(十三)秦王政九年(二十九)秦王政十一年(三)秦王政十年(二十四)秦王政九年(二十八)一個人的西安之行秦王政九年(三)秦王政九年(五十)秦王政十年(四十一)秦王政九年(三十九)秦王政九年(十五)秦王政十年(十)秦王政十年(四十三)秦王政九年(八)秦王政八年(六)秦王政九年(四十八)秦王政八年(六)秦王政九年(三十八)秦王政十四年(七)秦王政九年(二十)秦王政九年(四)秦王政十年(四十二)秦王政八年(十三)秦王政十五年(五)秦王政九年(八)秦王政十年(三十五)秦王政九年(二十五)秦王政九年(十三)秦王政八年(十)秦王政九年(二十六)秦王政十年(二十九)秦王政九年(十五)秦王政十年(三十八)秦王政十年(三十二)秦王政八年(十七)秦王政九年(十三)秦王政九年(十一)秦王政十四年(九)秦王政十年(十二)秦王政十年(四十一)秦王政十年(十二)秦王政十年(一)秦王政十年(十五)秦王政十年(二十八)秦王政八年(八)秦王政九年(四十)秦王政十年(三十三)秦王政九年(二十四)秦王政十年(七)秦王政十四年(八)秦王政九年(十一)秦王政九年(八)秦王政十三年(一)秦王政十一年(四)秦王政八年(六)秦王政九年(十二)秦王政九年(十六)秦王政十年(十二)秦王政九年(三十七)秦王政十四年(四)秦王政十年(四十)秦王政八年(九)秦王政八年(十一)秦王政十年(三十)秦王政十三年(二)一個人的西安之行秦王政十年(十二)秦王政十年(二十三)秦王政九年(四十七)秦王政十年(四)秦王政十一年(二)秦王政十年(二)秦王政十年(二十一)秦王政十七年秦王政十年(三十八)秦王政九年(二十三)秦王政九年(十三)秦王政九年(十八)秦王政十年(十六)秦王政九年(三十三)秦王政十年(二十三)秦王政十年(三十八)秦王政九年(四十六)秦王政九年(三)秦王政九年(三十六)秦王政十年(二)秦王政九年(一)秦王政八年(十六)秦王政十年(二十)秦王政九年(三十七)秦王政九年(十八)秦王政十年(二十八)秦王政十四年(六)秦王政八年(十三)秦王政九年(二十二)秦王政十四年(六)秦王政十三年(一)秦王政十三年(二)
秦王政八年(九)秦王政八年(十三)秦王政九年(二十九)秦王政十一年(三)秦王政十年(二十四)秦王政九年(二十八)一個人的西安之行秦王政九年(三)秦王政九年(五十)秦王政十年(四十一)秦王政九年(三十九)秦王政九年(十五)秦王政十年(十)秦王政十年(四十三)秦王政九年(八)秦王政八年(六)秦王政九年(四十八)秦王政八年(六)秦王政九年(三十八)秦王政十四年(七)秦王政九年(二十)秦王政九年(四)秦王政十年(四十二)秦王政八年(十三)秦王政十五年(五)秦王政九年(八)秦王政十年(三十五)秦王政九年(二十五)秦王政九年(十三)秦王政八年(十)秦王政九年(二十六)秦王政十年(二十九)秦王政九年(十五)秦王政十年(三十八)秦王政十年(三十二)秦王政八年(十七)秦王政九年(十三)秦王政九年(十一)秦王政十四年(九)秦王政十年(十二)秦王政十年(四十一)秦王政十年(十二)秦王政十年(一)秦王政十年(十五)秦王政十年(二十八)秦王政八年(八)秦王政九年(四十)秦王政十年(三十三)秦王政九年(二十四)秦王政十年(七)秦王政十四年(八)秦王政九年(十一)秦王政九年(八)秦王政十三年(一)秦王政十一年(四)秦王政八年(六)秦王政九年(十二)秦王政九年(十六)秦王政十年(十二)秦王政九年(三十七)秦王政十四年(四)秦王政十年(四十)秦王政八年(九)秦王政八年(十一)秦王政十年(三十)秦王政十三年(二)一個人的西安之行秦王政十年(十二)秦王政十年(二十三)秦王政九年(四十七)秦王政十年(四)秦王政十一年(二)秦王政十年(二)秦王政十年(二十一)秦王政十七年秦王政十年(三十八)秦王政九年(二十三)秦王政九年(十三)秦王政九年(十八)秦王政十年(十六)秦王政九年(三十三)秦王政十年(二十三)秦王政十年(三十八)秦王政九年(四十六)秦王政九年(三)秦王政九年(三十六)秦王政十年(二)秦王政九年(一)秦王政八年(十六)秦王政十年(二十)秦王政九年(三十七)秦王政九年(十八)秦王政十年(二十八)秦王政十四年(六)秦王政八年(十三)秦王政九年(二十二)秦王政十四年(六)秦王政十三年(一)秦王政十三年(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