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姊妹情(下)

楚漣漪送走了旁氏母女三人後,沒多久就迎來了五房和六房的嬸嬸,到後來連寄居在連家的姑母和其他更遠的親戚也三五成羣地來探望。每來一次就要稀里嘩啦哭一場,其間也有真心憐惜漣漪的,所以她也難免跟着掉幾滴眼淚,一來二去眼睛便腫成了桃子。

好容易安靜下來,疏影用浸了涼水的布巾給楚漣漪敷眼睛,完了又將在涼水裡湃了的梨子切片給她敷眼睛,這才緩和了過來。

“疏影,明日是初五吧?”

“正是,姑娘你是想……”疏影詫異地擡頭。如今楚家雖分了家,吃穿用度各自管各自的,但各房的院子都是相臨的,明面兒上還是一家人。何況太夫人還在,家裡體面的女眷都要去晨昏定省,因着太夫人上了年歲,家裡的女人們又太多,她便興了規矩,除了與她同住的三房外,其他各房的女眷每月逢五逢十纔去跟前請安問好。

即使這樣的規矩,楚漣漪也難得去立一次。楚夫人生前,與太夫人只見頗多摩擦,弄得太夫人一見與楚夫人面容相似的漣漪就面色不好,上了年紀後又忌諱有病氣的人在跟前晃,所以對漣漪一直不怎麼待見,幾番下去,漣漪也樂得不去太夫人面前討那個沒趣。寒冬溽暑地起個大早對習慣懶覺的漣漪來說可並非易事。

“嗯,明日該去給太夫人請安了,你明兒卯時初刻喚我起來。”楚漣漪翻身朝裡,表示要安歇了,疏影也不敢再多問。

帶伺候的人退下後,楚漣漪才睜開亮汪汪的眼睛盯着天花,也不知道太夫人會是個什麼態度。只是母親去得早,又出了這等事,漣漪覺得自己以後的婚姻恐怕都掌握在了那位祖母的身上,不得不打起精神費去討好她,總比坐困愁城來得好。

楚漣漪想起這位多日不見的祖母也不是什麼冷心腸的人,只是心眼子窄了些,耳根子軟了些,當初母親在世的時候,父親就是太寵着母親,加上三嬸嬸在一旁挑撥,讓太夫人心裡起了隔閡,這纔看不順眼大房的。也許自己曲意討好,祖母還能想起她身上也留着楚家的血來。

就這樣反覆思量了一夜,次日楚漣漪連打了三個哈欠,困得掉了幾滴眼淚後,纔在疏影和暗香的伺候下起牀,笑着道:“我太懶散了。”不過還好太夫人只讓逢五逢十去立規矩,如果以後真的嫁了人,起早貪黑,豈不更慘。

疏影捧來牙刷和青鹽讓楚漣漪漱嘴,奉上一杯溫熱的薄荷茶,讓楚漣漪潤了口,又從粉彩富貴滿堂瓷盒裡取了自制的薄荷片給她含在嘴裡,保持口氣清新。

暗香則將楚漣漪的頭髮簡單的盤起,爲她在滴了荷花露的海棠式汝窯白瓷臉盆裡絞了帕子遞上,讓她潤了潤臉。又從一個五彩朱雀蓋罐裡取了她們自制的玉容散放入楚漣漪的手心,用荷花露潤了給她洗臉。

“暗香,挑一點兒珍珠粉末來。”楚漣漪輕聲吩咐,本來有些人家的澡豆裡已經放了珍珠粉,但楚漣漪覺得常用珍珠粉容易磨得皮膚粗糙,這年頭珍珠無論怎麼磨都還是有些粗粉粒,楚漣漪皮膚薄嫩,一點點粗粉就能感覺出刺疼來,所以每旬才用一次珍珠粉。

洗完臉,勻了妝,又特地用桃花膏子刷了腮紅,楚漣漪這才穿上衣服,兩個二等丫頭雲柳、雲桃擡了食桌到南邊炕上,暗香、疏影伺候楚漣漪用了一小碗燕窩紅棗粥後,她就喊夠了。

“姑娘,你怎麼才吃這點兒,一會兒去太夫人屋裡,還不知道要磨蹭到什麼時候,你又吃不慣那邊濃膩的菜品,當心餓得胃疼。”疏影埋怨楚漣漪不顧惜自己的身體。

“吃不下了。”楚漣漪吐出口中用於飯後漱嘴的薄荷茶才懶懶地道,覺沒睡夠吃什麼都沒胃口。

暗香取了荷花冰片香身丸給楚漣漪放在口中噙化,脣齒留香。

楚漣漪想着去三房那邊還不知道要吃什麼亂七八糟的東西,又命疏影取了一小塊香茶餅子放在自己隨身帶的荷包裡,隨時可以取出來含在嘴裡。

這香茶餅子還是去年夏日楚漣漪翻閱秘方找出來的,使喚疏影、暗香用龍腦、荷花、荷葉,桂花,調和甘草膏、糯米糊做成的小餅。

人吃五穀雜糧,想要吹氣如蘭,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這番忙活下來,楚漣漪,楚漣漪領着疏影、暗香踏進太夫人住的宜蘭院時已經是辰時正。來得不早不晚,三房、五房、六房的嬸嬸領着女兒、媳婦已經在屋裡伺候了。

楚漣漪進屋的時候,楚太夫人微微詫異了一下,“碗丫頭怎麼來了,身子好些了?”

一聽“碗丫頭”三個字屋裡的人都笑了,楚漣漪羞紅了臉。

這“碗”是她的小字,是她母親在世時給她取的,因着“漣漪”二字都從水旁,深有點兒浮萍易逝之感,但名字又是當時她爺爺取的,不敢另更,所以楚夫人想給漣漪取個穩穩當當的小字,要如山如石,再者漣漪身體嬌弱,不好養,又聽人勸要取個賤點兒的字才能養大,楚夫人就取了“碗”這個字,既穩當,又寓意女子的溫婉。可這字畢竟俗賤了些,漣漪長大後沒少被人笑,被她整治過幾回後,如今還能這麼稱呼她的就只有幾位長輩了,而太夫人就是其中之一。

“孫女給祖母請安,祖母萬福金安。”楚漣漪斂衽行禮。

“免了免了,乖孫兒,快來祖母這邊坐。”太夫人今日對楚漣漪格外的熱情,人總是同情憐憫弱者的,她雖然不喜歡大房,可也絕不允許外人來欺負自家的人。

太夫人摟了楚漣漪在懷裡,瞧了瞧她的臉色,白裡泛紅,還算康健,也沒學那些小家子的女人尋死覓活,所以心裡甚爲滿意,到底是自己的親孫女兒,“都怪那嚴家狼心狗肺,不顧廉恥,居然如此欺負我孫兒。”太夫人的眼角有點兒溼潤,“不過也怪你娘,怎麼就給你訂了門這樣的親事。”說來說去,太夫人還是怪去世的楚夫人。

那大媳婦在世的時候,老大就什麼都由着他媳婦,不聽她這個做母親的話,大媳婦去了還讓她這個老婆子不得安生,打死都不肯再續絃,身邊連個照顧的人都沒有,唯一一個姨娘,都還是當初大媳婦身邊的大丫頭。想到這兒太夫人就怨恨楚夫人,連帶着對楚漣漪也冷了些。

楚漣漪覺出太夫人的神色不對來,便道:“娘也不是先知,怎麼能知道嚴大人做了首輔後,嚴家會有這樣的做派。”

太夫人想想也是,也就不再提楚夫人的事。

“讓我瞧瞧,這就是那遭罪的十二姑娘吧,出落得這般水靈啊,瞧這周身的氣派,就是那戲曲子力唱的傾城傾國色也不外如是吧,那嚴家真是瞎了眼了。”一個三十來歲穿着銀霞紅坦領羅裙,外罩銀紫寬袖衣的婦女抹着眼淚道。

楚漣漪看着眼生,太夫人便介紹道:“這是你劉嬸嬸的胞姐,夫家姓柳,你跟着你十三妹妹也叫她姨媽吧。”

楚漣漪屈身行了禮,喚了聲姨媽,柳姨媽讓丫頭拿了一副金鐲子送給她做見面禮,又引了自己的女兒給楚漣漪見禮。

兩個小輩互道了姓名,論了齒序。

柳姨媽是六房嬸嬸的妹妹,是江南一個富戶的續絃,富戶死後,幾個兒子爭奪家產,將這個只生了個賠錢貨的繼母給逼了出去,好在柳姨媽早有準備,也存了些銀子,想起自家的妹妹來,就帶着家產來投靠了楚府,只爲了能給女兒攀一門好親事。

因爲柳姨媽總是笑容滿面,待人和氣,口齒伶俐,能說會道,時常能逗太夫人歡心,所以也算在這楚府立足了腳。

楚漣漪略略打量了一番柳姨媽的女兒柳茜雪,真真是個標緻的大美人兒,怪不得柳姨媽千里迢迢也要來京城攀親戚。

柳氏親熱地拉着楚漣漪的手講話,“真真是個傾國傾色的人兒,就是我看了都捨不得眨眼睛,我看吶這全京城的靈氣兒全集在了咱們太夫人的孫女兒身上。”

“瞧你把她誇得,她還只是個孩子。”太夫人其實對楚漣漪的容貌也是極滿意的,本想着今後她的婚事以後定會是楚家一門極大的靠山,哪知道出了這事兒,好生可惜了這容貌。

“我瞧着十二姑娘同茜雪倒是真緣分,你瞧這臉蛋,這身段,是不是有三分相似?姐姐我看吶你可不只是在贊咱家的十二姑娘啊。”六夫人上前打趣道。

經她這麼一說,屋子裡的人都往楚漣漪兩人身上看,太夫人點點頭,“你這一說,還真有點兒像。”

“可惜都是苦命的孩子啊。”柳姨媽的眼淚說來就來,前一刻還是笑容滿面,這一刻就是山雨綿綿了,她用手絹擦了擦眼淚,“咱們茜雪的爹死得早,茜雪的婚事都還沒個着落,十二姑娘也是,這婚事多舛……”

一屋子人的話題很快就轉到了楚漣漪身上,各房的嬸嬸都輪流着上前在太夫人面前哭了一圈,弄得楚漣漪自己不哭反而不好了。

“祖母,都是漣漪不好,惹得幾位嬸嬸同姑母還有姨媽都哭得跟淚人兒似的,如果因爲漣漪的過錯而讓長輩傷了身子,這可就是大罪過了。漣漪如今這般,只怪自己福薄,品行有缺,漣漪想去菩薩面前懺悔以贖前愆,還請祖母恩准。”楚漣漪趁機說出了自己的打算。

按慣例達官貴人家裡有品行有缺的女眷,都會送到寺廟裡修心養性,過些時日如果有所好轉還能接回來,否則此生便只能青燈禮佛了。如今楚漣漪身上出了這麼大一樁事兒,外間又都說是楚漣漪的錯,家裡的人嘴上雖不說但都是怪她當初心太狠手太辣,爲此前幾日太夫人還專門請了皇覺寺的和尚來家裡做道場,楚漣漪私下也琢磨了一下太夫人的意思,心想與其被太夫人送出去以避風頭,還不如自己請去,回來的時候還有個轉圜的餘地。

“胡鬧。碗丫頭,你是我楚家長房嫡女,你爹就你麼個閨女兒,怎麼能又這等念頭,這不是打我們楚家的臉嗎?再說這都是那嚴家的錯,我們碗丫頭有什麼錯,休要再說這些,你的事,我自會和你父親商量。”太夫人這是以爲楚漣漪要出家,痛惜道:“你呀,當初要是有如今這般懂事,何至於……”

“祖母,你錯怪漣漪了。”楚漣漪靠近太夫人跟前,“漣漪只是想去寺廟裡住個十天半月,一是向菩薩懺悔前罪,求菩薩原諒漣漪,保佑我楚家家運昌隆,二是怕漣漪在家裡,又會惹祖母和長輩傷心,等外面的評議稍微歇了,漣漪自然就回來了。”

太夫人聽了楚漣漪說得誠懇,也知道她說的話有道理,但願菩薩這能原諒她,這樣一來也能讓外面說閒話的人稍停稍停。

太夫人想着楚漣漪心要去廟裡吃素,可她又素來體弱,心就軟了,這孩子雖然和自己不親,但如今看來舉止嫺雅又度,雖出了這事,將來也未必沒有出息,心裡對她也就親近了些。

第34章 洞觀燭第34章 洞觀燭第7章 府中事(上)第56章 重山隔第31章 漁翁利第62章 魚與熊第9章 菊花謝(上)第73章 劫波盡第74章 喜盈門(上)第29章 口脂香第75章 喜盈門(中)第20章 意難平第71章 看明朝第53章 雜滋味第67章 麗人行第27章 玉門關第55章 懼搭橋第15章 玉團光第1章 盡前緣(上)第15章 玉團光第38章 借東風第21章 風不止第22章 煥新光第53章 雜滋味第7章 府中事(上)第61章 遠別離第42章 粉太平第56章 重山隔第24章 醒糊塗第9章 菊花謝(上)第35章 一刀斬第25章 打精神第4章 姊妹情(下)第58章 連理結第18章 訴衷腸第27章 玉門關第29章 口脂香第46章 羞開口第68章 述情衷第52章 魂不守第30章 回門酒第52章 魂不守第67章 麗人行第42章 粉太平第61章 遠別離第5章 水上緣(上)第18章 訴衷腸第5章 水上緣(上)第36章 黯然去第5章 水上緣(上)第36章 黯然去第54章 赤腳丫第11章 鐵鞋破(上)第44章 寒冬雪第71章 看明朝第35章 一刀斬第71章 看明朝第24章 醒糊塗第19章 傷別離第16章 春月寒第56章 重山隔第42章 粉太平第55章 懼搭橋第76章 喜盈門(下)第21章 風不止第43章 圖惹憐第16章 春月寒第63章 夏花燦第14章 桃花社第52章 魂不守第72章 腰如柳(上)第53章 雜滋味第13章 繞指柔第59章 避不及第43章 圖惹憐第1章 盡前緣(上)第55章 懼搭橋第47章 擬故人第9章 菊花謝(上)第2章 盡前緣(下)第60章 定風波第32章 隔雲端第8章 府中事(下)第3章 姊妹情(上)第60章 定風波第41章 剪不斷第36章 黯然去第55章 懼搭橋第6章 水上緣(下)第46章 羞開口第19章 傷別離第17章 暗自嘆第31章 漁翁利第74章 喜盈門(上)第38章 借東風第58章 連理結第57章 石中火第75章 喜盈門(中)
第34章 洞觀燭第34章 洞觀燭第7章 府中事(上)第56章 重山隔第31章 漁翁利第62章 魚與熊第9章 菊花謝(上)第73章 劫波盡第74章 喜盈門(上)第29章 口脂香第75章 喜盈門(中)第20章 意難平第71章 看明朝第53章 雜滋味第67章 麗人行第27章 玉門關第55章 懼搭橋第15章 玉團光第1章 盡前緣(上)第15章 玉團光第38章 借東風第21章 風不止第22章 煥新光第53章 雜滋味第7章 府中事(上)第61章 遠別離第42章 粉太平第56章 重山隔第24章 醒糊塗第9章 菊花謝(上)第35章 一刀斬第25章 打精神第4章 姊妹情(下)第58章 連理結第18章 訴衷腸第27章 玉門關第29章 口脂香第46章 羞開口第68章 述情衷第52章 魂不守第30章 回門酒第52章 魂不守第67章 麗人行第42章 粉太平第61章 遠別離第5章 水上緣(上)第18章 訴衷腸第5章 水上緣(上)第36章 黯然去第5章 水上緣(上)第36章 黯然去第54章 赤腳丫第11章 鐵鞋破(上)第44章 寒冬雪第71章 看明朝第35章 一刀斬第71章 看明朝第24章 醒糊塗第19章 傷別離第16章 春月寒第56章 重山隔第42章 粉太平第55章 懼搭橋第76章 喜盈門(下)第21章 風不止第43章 圖惹憐第16章 春月寒第63章 夏花燦第14章 桃花社第52章 魂不守第72章 腰如柳(上)第53章 雜滋味第13章 繞指柔第59章 避不及第43章 圖惹憐第1章 盡前緣(上)第55章 懼搭橋第47章 擬故人第9章 菊花謝(上)第2章 盡前緣(下)第60章 定風波第32章 隔雲端第8章 府中事(下)第3章 姊妹情(上)第60章 定風波第41章 剪不斷第36章 黯然去第55章 懼搭橋第6章 水上緣(下)第46章 羞開口第19章 傷別離第17章 暗自嘆第31章 漁翁利第74章 喜盈門(上)第38章 借東風第58章 連理結第57章 石中火第75章 喜盈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