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定風波

董氏走後,楚漣漪過了半天才整理好自己複雜的思緒。

董氏生孩子還要自己去求唐樓,這可真是莫大的諷刺了,不想生幹嘛還要播種?

從情感上,楚漣漪真是恨不得董氏就此消失的,可是從目前的困境來說,楚漣漪覺得董氏生孩子未必不是好事,且如果能將孩子養在自己的名下,那她便沒有“無後”的壓力了。在這樣一個“無後”逼死人的時代裡,楚漣漪左思右想,還是覺得董氏生孩子比不生好。

只要不面對唐樓,楚漣漪總能最現實的處理問題。

流風和迴雪有些不敢走近楚漣漪,彷彿預計着她要大爆發一場似的,可哪知楚漣漪卻極冷靜地道:“去打聽一下,王爺在不在府上。”

“王妃真要爲了董姨娘去求王爺?”迴雪有些憂慮道,“奴婢知道京裡世族裡主婦過門三年後無子,妾氏纔可以生養,董姨娘這是自作孽,王妃何必幫她?”

楚漣漪又何嘗不知道,可是對她來說早三年和晚三年並沒什麼區別,要緊的是唐樓必須得有後,如果有個萬一,她這個王妃才能升爲太妃。楚漣漪有些不厚道地想着,難道她這是在變相的詛咒唐樓?

“始終是一條命。”楚漣漪淡淡道,如果真要讓她不理董氏,看着那孩子被打掉,她畢竟還是於心不忍的,而且看董氏激動的模樣,估計那孩子如果沒了,還不知她會怎樣,如果真的讓唐樓救命恩人的妹妹有個什麼三長兩短,她楚漣漪能當得起這個責任?

楚漣漪去內書房的路上,心裡沒來由的酸澀,好像從沒努力過就放走了這樣一個人,而他們再也沒有機會。

“王爺在嗎?”楚漣漪問內書房門口伺候的水彤。

“在,奴婢去通報一聲。”水彤進去,片刻後打起簾子請了楚漣漪進門。

楚漣漪理了理情緒,這才踏進去。

唐樓的臉色看起來十分疲倦,平日慣來平展的眉頭攢成了川字,看見楚漣漪進來,才柔和了表情。

“漣漪。”唐樓啓脣半晌,後面卻不知道該怎麼接下去。

水彤端了茶上來,纔打消了兩人之間尷尬地沉默。

“聽說董姨娘懷了身孕?”楚漣漪硬是扯出一絲笑容來顯示自己的不在乎,“如今我在替娘抄寫經書,也不方便照看董姨娘,我想着是不是能由七弟妹多加看顧?”

唐樓沒說話,一雙點漆似的眼睛只牢牢看着楚漣漪,彷彿要從上面找出蛛絲馬跡,卻顯然失望了。

“那絳雲閣頗小,王爺看要不要給董姨娘換一處住?”楚漣漪表現得十分大度,儼然就是賢妻的標竿。

“董氏的避子湯被人換了方子,這孩子本就不該降世,娘那邊我已經說過了,你不用擔心。”唐樓這樣說了以後,又彷彿怕楚漣漪多心,補了一句道:“我不會對楚尚書沒交代的。”女兒出嫁纔不過半年,就傳來小妾有了身孕,這自然是打楚家的臉。

“多謝王爺,只是王爺至今膝下空虛,太妃和宮裡的太后一直都很關心,董姨娘能懷上孩子,這是極好的事情,漣漪並不是不懂事的人。”楚漣漪起身準備告辭。

唐樓在她身後起身幽幽道:“你就真願意讓這個孩子出生?”

楚漣漪轉過身看着唐樓,嘴角無法抑制地扯出一絲冷笑,“這並沒什麼區別,不管是早三年還是晚三年,懷王爺孩子的那個也絕不會死我。”

唐樓的血色全無,沒想到楚漣漪說得這樣的直白和決絕,以往兩個人再怎麼彆扭,可從來沒有捅破過那層紙。

良久後,唐樓才擠出幾個字,“我知道了。”

楚漣漪離開內書房很遠後,才肯任眼裡澀澀的淚珠子打轉,他如今說那些有什麼用,不過是假惺惺,真不想對不起楚府,他播種做什麼?楚漣漪實在是邁不過這個坎。

但是董氏懷孕的事便算塵埃落定了,大夫每旬都要來請一次脈,各種補藥流水似地往絳雲閣流。

當董氏懷孕的消息傳到某人的耳朵裡時,卻彷彿驚雷一般,“真是早不懷孕,遲不懷孕,偏偏這個時候懷。憑什麼她懷了孩子就可以生下來,我卻不可以?”那聲音有些歇斯底里,卻無人聽見。

一方興,一方衰,那本來該風光進門的齊重繡因爲董氏懷孕的事情,被唐樓不知用了什麼法子勸了太妃,最終爲齊重繡介紹了另一門親事。

董氏的懷孕對楚漣漪影響並不大,反正她的位子已經低得不能再低了。不過好在楚漣漪是宅慣的人,牡丹園的牡丹開後,景色怡人,無論是對花作畫,還是對花操琴都是一樁樂事,何況她最愛的調香在百花盛開的春天格外,原料特別多,楚漣漪也算是可以忙裡忘憂了。

牡丹謝後是楚漣漪的生日,她本以爲不會有人記着,可提前許多日太夫人和父親那邊,還有幾位姊妹都送了禮物來,楚漣漪眼淚汪汪地收着禮物。養病的王媽媽非要來王府陪楚漣漪過生日,她好容易才勸住了王媽媽,就怕她看見如今自己的處境而傷心。

到了生日當天,安彤送了唐樓的禮物過來,楚漣漪卻沒想到唐樓居然知道自己的生日,打開那小盒子一看,卻是小小一塊香料。

“這是什麼啊?”杏丫認不出那香料,只覺得也不香。

楚漣漪卻是識貨之人,匣子裡裝的是正宗的龍涎香,這種香最大的特色是它定香的功能。每款香調出來以後,都希望它能經久不衰,這就需要定香的香料。所有定香的香料裡,龍涎香是最持久的,經年不衰。如果能調出一款好香,再用這龍涎香定香,是每一個調香師的夢想。

只是這真品龍涎香極爲少見,大夏朝的野史上說,曾有宮裡貴人費三十萬錢欲夠兩錢龍涎香而不得。

楚漣漪卻沒想到唐樓能得到龍涎香。也沒想到他送禮送得如此合人的心意。唐樓送的東西,楚漣漪從沒用過,都是放置高閣,可這龍涎香,她卻抗拒不了誘惑。

“替我多謝王爺。”楚漣漪收了匣子對安彤道。

從那次在內書房見面後,楚漣漪再沒見過唐樓,連早晨請安,唐樓都避開了楚漣漪,兩個人身在一個府中,卻彷彿在兩個世界中一般。

日子翻書似地過着,到了冬月,便是董氏要生的月份了,楚漣漪偶爾在園子裡見過捧着肚子散步的董氏,她臉上光彩照人,雖然起了孕斑,但絲毫不影響她的好心情。

楚漣漪雖然理智上很能接受,但心裡卻受不了隨時隨地都能聽見董氏如何如何的消息,就算禁止了杏丫四處打聽董氏與唐樓的事情,可總有漏網的閒聊會飄入楚漣漪的耳朵。如此楚漣漪不得不琢磨,她該用什麼法子才能離開王府。

私逃?這是絕不可取的。

那便只有一個法子,被人請出去。

楚漣漪還沒策劃好,卻意外地撞上了機會。

楚漣漪走進三秀堂的時候,迎面就捱了太妃身邊新上任的鄭媽媽的一個耳光。

座上地太妃冷冷道:“我不過是讓鄭媽媽代我教訓你一下。”

楚漣漪有些發懵地捂住臉,冷靜道:“不知媳婦做了什麼,惹娘如此生氣。”讓下人親手扇主婦的耳光,這已經是極大的侮辱了。楚漣漪雖然秉承這個時代的尊親敬老的標準,可還是受不了。

太妃怒道:“平日只當你頑固任性,真沒想到你惡毒如此。”

“不知從何說起?”楚漣漪吸了口氣,才冷靜下來。

“董氏昨晚半夜生孩子難產,那催產湯里居然發現了附子,這儼然就是有人想一屍兩命,當日你答應讓董氏生下孩子,我還跟老六說你賢惠,只沒想到你居然打的是一屍兩命的主意。”

“就爲了這個,不分青紅皁白,沒有任何證據,娘就斷定是我做的?”楚漣漪含着淚笑道。

太妃見楚漣漪發笑,只更加覺得是她做的,“何須證據,看這件事誰的受益最大不就明白了。”

其實太妃的話倒是不無道理,任誰看了也是楚漣漪這個失寵王妃的受益最大。

楚漣漪一進門她就壓抑壓抑,她從來沒有逆來順受的思想,卻囿於禮教,從不爭辯,到今日忽然意識到這也許是個離開的契機,便下了決心。

楚漣漪這才清了心神道:“娘說的媳婦不能認同。”

屋裡人都一驚,沒想到楚漣漪居然大膽到敢如此對太妃說話。

“請娘屏退丫頭。”楚漣漪挺身直立於屋中,那樣的筆直讓太妃意識到楚漣漪也許會說出什麼隱秘來,便點了點頭。

丫頭退下後,楚漣漪才道:“董姨娘的事情不是媳婦做的,媳婦也不屑於做,此事受益最大的也不是媳婦。”

太妃被楚漣漪有些清傲的樣子給激怒了,“不是你還能有誰?”

楚漣漪輕聲道:“即使董姨娘一屍兩命,王爺也不會垂青媳婦,媳婦也從不奢望。媳婦從成親之日至今依然是清白之身,娘如果不信,可請鄭媽媽查驗。”儘管原因並不是楚漣漪說的那樣,但她至今是處子身卻是事實。

此言一出,太妃同鄭媽媽都驚訝得合不攏嘴,萬沒料到,楚漣漪同唐樓的關係會糟糕到連同房都不曾有過。

太妃對鄭媽媽點了點頭。

楚漣漪忍住心理的不適,同鄭媽媽進了梢間。

出來的時候,鄭媽媽對太妃點了點頭,太妃才相信楚漣漪說的實話。

可是太妃對楚漣漪的成見是從來就有的,並不容易消除,“即使這樣也不能說明什麼。只要董氏不生下孩子,你未必就沒機會。下人也是人,你眼睛不眨就能打殺兩個人,以你的心狠手辣,還有什麼事做不出。”

楚漣漪打殺那兩個僕人的事情,別人也就敢在背後議論,連太夫人和自己的父親知道後,也不過是從旁勸說了幾句,可從沒人當面這樣斥責過楚漣漪。

這件事卻是楚漣漪至今的夢魘,每每想到這件事,楚漣漪就恨得要死,眼淚怎麼也止不住,有些諷刺地笑着道:“娘這樣就斷定了媳婦的罪,可娘爲什麼不問問媳婦原因。”

“王妃你怎麼可以用這樣的口氣對太妃說話。”鄭媽媽喝道。

“原因不過是下人可殺而已。”楚漣漪並不理會鄭媽媽,只回憶道:“我孃親去得早,後來三嬸嬸代管了我家,我身邊只有乳母和四個丫頭伺候……”

楚漣漪只要一回憶起這件事就總是忍不住哭泣。四個丫頭,她身邊卻只有疏影、暗香和微雨。而另一個丫頭微雪卻是爲了楚漣漪而早早就去了。

那四個丫頭微雪最大,是楚漣漪最依仗的人。但是三夫人管家的時候,楚漣漪的吃穿用度皆得不到妥善的照顧。楚漣漪從她娘去後身子就一直不好,隔三差五就要病一場。

大房裡楚漣漪的父親當時派了外差,太夫人是從來不過問大房的,三夫人手頭事情極多,又故意冷落楚漣漪。拿個對牌去請醫生都要等半天。有一次大雪天,楚漣漪得了急病,微雨急得不得了,卻找不到三夫人。可三夫人對百花深處控制得極嚴,那些小廝婆子也就跟紅頂白,輕易是出不了二門的。

那時候三夫人派在大房的總管胡德全看上了標緻的微雪,便要挾微雪陪他,他才肯放了丫頭出去請大夫。

楚漣漪從病裡醒過來的時候,面對的便是微雪冰涼的屍體。那天她被胡德全和他身邊的小廝一同侮辱了,最後跳井自殺,卻被三夫人派了個不知羞恥勾引男人才自殺的名頭。

楚漣漪也是從那時候硬起心腸,趕走了三夫人。眼睜睜看着胡德全和那小廝被打殺,卻依然解不了心中所恨。

可惜這樣的事,卻是如何也外泄不得的。未出嫁的姑娘身邊的大丫頭,無論是被人欺負還是與人私通,都是見不得人的,何況那時候楚漣漪身上還有親事,她父親和太夫人都不許這件事外泄。

“可憐微雪,爲我這樣死了,卻得不得清白的名聲,是我愧對她,我愧對她一輩子。”楚漣漪哭得有些喘息,“那胡德全不該死嗎?”說這話的時候,居然有些猙獰。

太妃也絕沒想到她會聽到這樣的事情,只覺得楚漣漪身世可憐。

“王妃倒會說,可是劉媽媽的事情呢?王妃不念着劉媽媽爲府裡付出的功勞,卻逼着她讓華安娶了你的丫頭。”鄭媽媽同劉媽媽素來好,所以這纔出聲道,因爲同爲媽媽,所以鄭媽媽對劉媽媽格外的同情,也沒少爲這件事在太妃面前說小話。

事到如今,楚漣漪倒覺得沒什麼不可說的了,“華安同暗香情意相投,並不是我逼着華安娶暗香。倒是劉媽媽卻敢糊弄,污衊暗香得了傳染人的病,直接派人就鎖了牡丹園,如果我當初不是恰好不在牡丹園,只怕牡丹園現在還沒開門,我也不知道我還能不能活到現在。與其說我逼劉媽媽,鄭媽媽不覺得是劉媽媽在逼我嗎?”

這件事鄭媽媽和太妃都是知情的。太妃如今回想起來,才覺得後怕,劉媽媽不過是一個僕婦,卻大膽得私禁王府的王府了,這樣的下人如何敢要。

“事到如今,媳婦也知道媳婦犯了大錯,頂撞了娘,只是媳婦不過是不吐不快,孃親不喜歡媳婦,一是因爲媳婦名聲不好,二便是因爲媳婦託病不肯嫁入王府傷了王爺的顏面似乎不是?”

鄭媽媽倒吸了口氣,不敢相信楚漣漪這樣的話也說得出。

太妃瞧了瞧楚漣漪,道:“鄭媽媽你去廚上看看我的燕窩粥熬好了沒有。”這便是在打發鄭媽媽了。

鄭媽媽有些不甘地離開。

太妃才道:“我的確是因爲這兩件事而對你不喜。”

楚漣漪垂眸苦笑道:“漣漪從來沒想過要嫁進王府,當初爹爹和王爺私下商量的事情,媳婦一無所知,漣漪想的不過是能嫁給一個平凡的丈夫,夫妻和睦,只有我和他兩人而已。”

每個女人心裡都藏着一生一世一雙人的想法,只是並沒多少人能這樣直接說出來。可楚漣漪的這句話恰好點中了太妃的心事。她未出嫁之前,所想的同楚漣漪一模一樣,那時候她心裡偷偷喜歡自家的那個溫文爾雅的表哥,可惜爲了鞏固她姐姐的地位,她父親毅然將他嫁給了唐樓的父親。

如此一來,太妃對楚漣漪便添了一絲說不清道不明的同命相憐的感覺,又憐惜她小時候受了那麼多苦。

“今日是媳婦不對,頂撞了娘,還請娘責罰。媳婦願自請去別院閉門思過。”楚漣漪垂頭跪下,只盼望太妃高擡貴手。

這一方楚漣漪同太妃之間的算不上爭執的爭執,卻被外面伺候的丫頭傳得熱火掀天。大概是剛纔楚漣漪回憶微雪的時候,有些激動,鄭媽媽出來後埋怨了楚漣漪的語氣,又誤導了那些丫頭誤解,還以爲楚漣漪同太妃頂撞爭執了起來。

迴雪聽了後,吩咐了流風幾句,急急就跑去了絳雲閣。

董氏到目前爲止還沒生下孩子,唐樓正守在絳雲閣。

第69章 展情衷第15章 玉團光第46章 羞開口第34章 洞觀燭第9章 菊花謝(上)第45章 姊妹情第37章 嗔癡怒第17章 暗自嘆第47章 擬故人第31章 漁翁利第54章 赤腳丫第5章 水上緣(上)第61章 遠別離第72章 腰如柳(上)第13章 繞指柔第70章 紅袖香第25章 打精神第71章 看明朝第21章 風不止第47章 擬故人第58章 連理結第65章 復明憂第18章 訴衷腸第14章 桃花社第55章 懼搭橋第64章 總縈懷第4章 姊妹情(下)第64章 總縈懷第64章 總縈懷第48章 元宵圓第30章 回門酒第44章 寒冬雪第25章 打精神第30章 回門酒第72章 腰如柳(上)第8章 府中事(下)第4章 姊妹情(下)第66章 風在動第27章 玉門關第12章 鐵鞋破(下)第54章 赤腳丫第32章 隔雲端第63章 夏花燦第40章 閒鬥氣第16章 春月寒第41章 剪不斷第24章 醒糊塗第22章 煥新光第14章 桃花社第34章 洞觀燭第74章 喜盈門(上)第4章 姊妹情(下)第58章 連理結第4章 姊妹情(下)第33章 情與義第35章 一刀斬第45章 姊妹情第66章 風在動第72章 腰如柳(上)第64章 總縈懷第22章 煥新光第8章 府中事(下)第26章 龍鳳燭第58章 連理結第48章 元宵圓第34章 洞觀燭第54章 赤腳丫第25章 打精神第72章 腰如柳(上)第74章 喜盈門(上)第15章 玉團光第44章 寒冬雪第71章 看明朝第3章 姊妹情(上)第7章 府中事(上)第69章 展情衷第54章 赤腳丫第75章 喜盈門(中)第39章 費思量第17章 暗自嘆第62章 魚與熊第22章 煥新光第37章 嗔癡怒第59章 避不及第73章 劫波盡第10章 菊花謝(下)第57章 石中火第58章 連理結第52章 魂不守第31章 漁翁利第34章 洞觀燭第53章 雜滋味第27章 玉門關第31章 漁翁利第62章 魚與熊第76章 喜盈門(下)第1章 盡前緣(上)第52章 魂不守第69章 展情衷第69章 展情衷
第69章 展情衷第15章 玉團光第46章 羞開口第34章 洞觀燭第9章 菊花謝(上)第45章 姊妹情第37章 嗔癡怒第17章 暗自嘆第47章 擬故人第31章 漁翁利第54章 赤腳丫第5章 水上緣(上)第61章 遠別離第72章 腰如柳(上)第13章 繞指柔第70章 紅袖香第25章 打精神第71章 看明朝第21章 風不止第47章 擬故人第58章 連理結第65章 復明憂第18章 訴衷腸第14章 桃花社第55章 懼搭橋第64章 總縈懷第4章 姊妹情(下)第64章 總縈懷第64章 總縈懷第48章 元宵圓第30章 回門酒第44章 寒冬雪第25章 打精神第30章 回門酒第72章 腰如柳(上)第8章 府中事(下)第4章 姊妹情(下)第66章 風在動第27章 玉門關第12章 鐵鞋破(下)第54章 赤腳丫第32章 隔雲端第63章 夏花燦第40章 閒鬥氣第16章 春月寒第41章 剪不斷第24章 醒糊塗第22章 煥新光第14章 桃花社第34章 洞觀燭第74章 喜盈門(上)第4章 姊妹情(下)第58章 連理結第4章 姊妹情(下)第33章 情與義第35章 一刀斬第45章 姊妹情第66章 風在動第72章 腰如柳(上)第64章 總縈懷第22章 煥新光第8章 府中事(下)第26章 龍鳳燭第58章 連理結第48章 元宵圓第34章 洞觀燭第54章 赤腳丫第25章 打精神第72章 腰如柳(上)第74章 喜盈門(上)第15章 玉團光第44章 寒冬雪第71章 看明朝第3章 姊妹情(上)第7章 府中事(上)第69章 展情衷第54章 赤腳丫第75章 喜盈門(中)第39章 費思量第17章 暗自嘆第62章 魚與熊第22章 煥新光第37章 嗔癡怒第59章 避不及第73章 劫波盡第10章 菊花謝(下)第57章 石中火第58章 連理結第52章 魂不守第31章 漁翁利第34章 洞觀燭第53章 雜滋味第27章 玉門關第31章 漁翁利第62章 魚與熊第76章 喜盈門(下)第1章 盡前緣(上)第52章 魂不守第69章 展情衷第69章 展情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