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應試之王

因爲宋代沒有府縣試,取解試就是第一級考試,任何人只要符合條件、審查合格就能報考,所以考生人數十分恐怖。國子監的考場中,涌入了六千多名考生,據說開封府的考場中,考生人數能超過一萬。

所以儘管四個澡堂、一百六十名考生同時洗澡,等到所有人都檢查完畢,在廣場前列隊時,已經是過午了。

放過了炮,至公堂上擺出香案來,此次國子監秋闈主考官謝學士,戴着折腳襆頭,穿着緋色官袍,出現在考生面前。

先給至聖先師上過了香,謝學士立起身來,把兩把遮陽遮着臉。書辦跪請三界伏魔大帝關聖帝君進場來鎮壓,請周將軍進場來巡場。放開遮陽,謝學士又行過了禮。書辦再請七曲文昌開化梓潼帝君進場來主試,請魁星老爺進場來放光。把這些神神鬼鬼的都請來,謝學士便對考生訓話,無非就是珍惜機會、用心考試,切勿心存僥倖作弊云云。

好容易捱到謝學士講演完了,便當衆開封試題,把那用黃綾裹着,貼滿封條的捲筒打開,嘉佑元年國子監發解試的進士及諸科試題,終於大白天下了。

考生們踮着腳,希望看看那決定自己命運的考題,但是離着這麼遠,白搭。不過也不用着急,因爲考官們正在謄抄,然後張貼在各個考場中。他們現在的任務,是從二門進入真正的考場。

一進二門,便是長長的一粉牆,上面張貼布告,密密麻麻上百張紙,註明了每個考生的考場和座次。陳恪他們在標着‘秋’字號的那張告示上,找到了各自的去處。便互道好運,各奔前程去了。

陳恪順着路標的引導下。前往自己所在的考場……鎖廳試是在國子監官員辦公的院子裡。門口貼着‘嚴禁喧譁’的告示,四處有禁軍把守。進去後,一共有十間考場,每個考場中。有四十名考生。

陳恪被分到了東廂的考場,在門口領了考卷。裝在卷袋中。進去考場一看,他不禁樂了,這跟明清時期蜂窩似的號房不同。反倒像是上輩子的考場。四十副桌椅整齊擺放。每張桌子右上角,貼着張紙片,上面寫着考生的姓名、籍貫、年甲。任何人不得亂坐。

陳恪的位子在最後一排,他把考箱擱下,把卷袋掛在桌邊,從中拿出筆墨硯臺。又找出水杯,到門口貼着飲水處的地方。斟了一杯溫開水。一來潤潤喉嚨,二來,待會兒也好磨墨。

坐下之後,陳恪有些感慨,他上輩子是當過經理的,知道籌備這樣一場大型活動,是多麼的艱鉅。宋代官員卻能組織的如此周密,其行政能力確實過人。

不過這不是感慨的時候,趁着考生還沒就位,他趕緊拿出些吃食填飽肚子。等他吃了半隻醬鴨、六塊點心,把五臟廟填飽後,發現屋裡已經坐滿了考生,也都在吃着東西,大家確實都餓了。

這時負責監考的官員進來,他身後還跟着兩名穿青袍的低級官員,還有三名穿直裰的軍漢……四十個考生,六名監考,還有流動巡視的,完全是防賊的架勢。

考生們趕緊把桌面收拾乾淨,正襟危坐。

考官又宣佈一遍考場紀律,諸如不得交頭接耳、不得左顧右盼、不得擅自離座,任何行動都必須先達報告等等,然後才把考題貼在了迎面牆上。

宋代科舉分進士、九經、學究、明經、明法等諸科。但參加鎖廳試的,自然都是考進士的。因此張貼出來的,也就是今次進士科的考題——試詩賦論各一首、策五道、帖《論語》十帖、對《春秋》、《禮記》墨義十條。不管是不是鎖廳試,考題都是一樣的。題量之大,相當驚人。

這麼多題目,自然無法一天答完,所以要連考三天,三天內,考生除了方便、不得離開考場。

陳恪本以爲,三天時間很寬裕,誰知還沒開始答題,就已經是黃昏了。而且在唐朝時,還給考生提供蠟燭。到了本朝,爲避免考生趁黑作弊,是不許點蠟燭的,即是說,天黑了就得停筆。等到天亮再作答。

既然時間寶貴,那就抓緊時間吧。把所有題目都看了一遍,按照先易後難的原則,陳恪先把《論語》十帖作完……所謂‘帖";全稱爲‘帖經";即默寫經典中的段落。這算是最基礎的考題,也是考官判卷時,首先要審查的,如果考生連《論語》都背不過,平日下過多少功夫,也就可想而知。後面連看都不需要看……

對過目不忘的陳三郎來說,這自然是小意思,提起筆來,不打草稿,直接在考卷上作答。等他寫完六條之後,發現已經要看不清了,怕寫壞了字,影響卷面,陳恪只好擱筆。不是他多慮,而是交卷之後、謄卷之前,會有人專門挑出卷面污損、字跡潦草、或者有特殊記號的卷子,這些卷子會被登記、用藍筆寫在一張榜單上,連見到閱卷官的資格都沒有。

其它考生也陸續放下筆,監考官在門口點起一盞油燈,燈光昏暗,只能讓人看清個輪廓,不至於摔跤、或者碰倒了硯之類,但誰也看不清自己的卷子,更別說考試了。

憑着這個光,考官說,吃飯睡覺請自便,要上廁所的可以排隊去。

陳恪等着出去上了個茅房,回來後便把鋪蓋卷往桌子底下一鋪,倒頭便睡。他是個聰明的……這麼多男人睡在一個屋裡,那呼嚕能奏出交響樂,要不搶先睡着了,這貢院頭一宿,保準得報銷了。明日還有什麼精神考試?

陳恪睡着的早,是少數幾個沒受影響的之一。等他醒過來,揉揉眼,看到外面已是天光大亮,再看考場中,已經有一半人起來答卷了,還有一半終於睡着了的,此刻好夢正香呢。

出去上了個茅房,打水洗了把臉,又吃了幾塊小郡主親手做得點心,陳恪才神清氣爽的回到考場,開始了一天的答題。等他把‘帖經題’做完,考官才把那些睡死過去的傢伙叫起來……

接着做墨義題。所謂‘墨義";即筆答經義,共十條。這個也不難,只需要牢記《十三經注疏》即可……儘管近些年來,《十三經注疏》被學者們批得體無完膚,但科舉考試中,還是將其作爲標準答案,不然這卷子就沒法批了。

對於背誦超人,墨義也沒有難度,不到上午,陳恪就完成了。但大頭還在後面呢——詩賦論各一首、策五道。一般來說,詩賦論是真正的重點,至於策論……一幫子書生妄論國政,只能貽笑大方。

但秋闈主考官的裁量權很大,萬一腦子抽筋,要以策論爲主,不好好寫的可就坐了蠟,所以也馬虎不得。

好在陳恪已經接受了十年的正規學校教育,哪種類型都能駕輕就熟。

趁着狀態正佳,他決定先把三道‘詩賦論’作完。所謂‘論";就是考官給出一段經典,你來闡發一番議論。這個因爲見仁見智,不好評價高低,因此在閱卷過程中,不太受重視,只消觀點別太偏激就好。

重點是詩和賦,爲了便於評判,詩是格律詩、賦是律賦,而且要求十分苛刻。比如賦,自唐代開始,科舉考試就用律賦。但宋代的律賦又與唐不同,它不僅限韻,而且要限用韻的次序;不僅要講究起承轉合,而且要八韻貫通體貼,十分嚴格。一字不慎,便入黜格。故有人將它比作填詞,實際上比填詞還難。

應試的格律詩也是一樣,十分考驗考生的文學素養和基本功。

而且,詩賦也不是自由命題,而是從《十三經》中尋找題目出處,不能隨意自擬。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不能把《十三經》爛熟於胸的考生,可能連題目出自何書都不知道,就更別說破題了。考場又不許發問,只能瞎答一氣……

這還算好的,在慶曆改革之前,主考官爲了顯示學問,多取別書、小說、古人文集、或移合經注爲題目,要得就是讓考生傻眼。好在慶曆新政中,規定詩賦論只能從《十三經》中出題,不然陳恪也只能祈求老天保佑了……

這此應試詩的題目是《天德清明詩》,有人說,應試詩就是用來歌功頌德的,否則兩宋三百年,幾十萬首應試詩,怎麼幾乎沒有流傳下來的名篇呢?這次也不例外。

應試詩不是一般的詩詞,它是淘汰考試的科目之一,越是思想內容缺乏,就越是要在藝術形式上較真。作出來的詩必須要合乎規矩,貼題、用韻、對仗,一點錯誤不能犯,還得寫得美輪美奐,纔有可能脫穎而出。

比如這首詩,要求以‘題中平聲字爲韻,限五言六韻鹹’。如果你用錯了韻,則萬事休矣,直接就黜落。

好在,對經過嚴格訓練的陳恪來說,他欠缺的是藝術的靈感,而長於聲韻格律。在這種死板的應試中,正可以揚長避短,就像爲他專門設立的考試一樣。

呼籲理姓愛國,不要打砸搶……打砸也就罷了,搶劫就太丟人了。(未完待續)

第370章 伏殺(下)第369章 逆轉(下)第94章 換將第234章 好詩好詩!第312章 皇帝的決斷(上)第294章 港口之爭(中)第152章 史上最強承事郎第350章 秋(上)第93章 天聽第317章 裁軍起風波(下)第131章 歡宴不夜天第375章 困擾(中)第149章 卻道故人心易變第338章 射人先射馬(中)第247章 新春第276章 傳臚(中)第170章 以其人之道第67章 可憐父母心第350章 秋(中)第305章 談判(下)第304章 虛張聲勢(上)第194章 邀請第320章 空額(下)第213章 漫長一夜第279章 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上)第105章 又是一年三月三第279章 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上)第15章 活在大宋第302章 狀元島(下)第3145章 返京(下)第37章 新火第164章 品茶第96章 人樣子第302章 狀元島(下)第242章 擠兌第110章 汴梁第7章 眉山尋父第308章 狀元見狀元(下)第67章 可憐父母心第176章 罷相第111章 後孃第372章 似是故人來(中)第360章 緋聞(下)第352章 和親(上)第195章 危局第74章 傲嬌的江卿第268章 人憔悴第107章 禮物第89章 月神顯靈第373章 白龍魚服(下)第355章 國色天香(中)第303章 汴京春寒(上)第349章 夏(上)第348章 春(上)第358章 日食(上)第356章 制科考試(下)第316章 重逢(中)第302章 狀元島(上)第54章 西昆和太學第355章 國色天香(下)第292章 受降(下)第277章 東華門外,狀元唱名!(中)第39章 人人都愛陳三郎第371章 狗急跳牆(上)第314章 別了,耶律洪基(下)第313章 一球定乾坤(下)第154章 王爺的野望第364章 風水輪流轉(中)第96章 人樣子第358章 決堤(上)第15章 活在大宋第193章 轟動第336章 爲善政忙奔(中)第326章 哀莫大(中)第112章 小亮哥的情事第258章 雷厲風行第125章 絕不放棄!第310章 金風玉露(上)第357章 祥瑞(中)第90章 趙宗績第332章 經筵(上)第17章 忘不了第113章 一賜樂業人第217章 壯士斷腕第133章 弄巧成拙第265章 榜下捉婿第118章 瘋掉的小王爺第152章 史上最強承事郎第334章 宜男花正好(下)第58章 豪奪第234章 好詩好詩!第220章 硝煙散去第319章 誰主浮沉(中)第147章 老巢第351章 冬(上)第92章 路第50章 問題少年第230章 用錢壓死你!第86章 余文帥第373章 白龍魚服(上)
第370章 伏殺(下)第369章 逆轉(下)第94章 換將第234章 好詩好詩!第312章 皇帝的決斷(上)第294章 港口之爭(中)第152章 史上最強承事郎第350章 秋(上)第93章 天聽第317章 裁軍起風波(下)第131章 歡宴不夜天第375章 困擾(中)第149章 卻道故人心易變第338章 射人先射馬(中)第247章 新春第276章 傳臚(中)第170章 以其人之道第67章 可憐父母心第350章 秋(中)第305章 談判(下)第304章 虛張聲勢(上)第194章 邀請第320章 空額(下)第213章 漫長一夜第279章 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上)第105章 又是一年三月三第279章 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上)第15章 活在大宋第302章 狀元島(下)第3145章 返京(下)第37章 新火第164章 品茶第96章 人樣子第302章 狀元島(下)第242章 擠兌第110章 汴梁第7章 眉山尋父第308章 狀元見狀元(下)第67章 可憐父母心第176章 罷相第111章 後孃第372章 似是故人來(中)第360章 緋聞(下)第352章 和親(上)第195章 危局第74章 傲嬌的江卿第268章 人憔悴第107章 禮物第89章 月神顯靈第373章 白龍魚服(下)第355章 國色天香(中)第303章 汴京春寒(上)第349章 夏(上)第348章 春(上)第358章 日食(上)第356章 制科考試(下)第316章 重逢(中)第302章 狀元島(上)第54章 西昆和太學第355章 國色天香(下)第292章 受降(下)第277章 東華門外,狀元唱名!(中)第39章 人人都愛陳三郎第371章 狗急跳牆(上)第314章 別了,耶律洪基(下)第313章 一球定乾坤(下)第154章 王爺的野望第364章 風水輪流轉(中)第96章 人樣子第358章 決堤(上)第15章 活在大宋第193章 轟動第336章 爲善政忙奔(中)第326章 哀莫大(中)第112章 小亮哥的情事第258章 雷厲風行第125章 絕不放棄!第310章 金風玉露(上)第357章 祥瑞(中)第90章 趙宗績第332章 經筵(上)第17章 忘不了第113章 一賜樂業人第217章 壯士斷腕第133章 弄巧成拙第265章 榜下捉婿第118章 瘋掉的小王爺第152章 史上最強承事郎第334章 宜男花正好(下)第58章 豪奪第234章 好詩好詩!第220章 硝煙散去第319章 誰主浮沉(中)第147章 老巢第351章 冬(上)第92章 路第50章 問題少年第230章 用錢壓死你!第86章 余文帥第373章 白龍魚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