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武學與武舉(中)

“我無比敬仰范文正公的爲人。”說到着,陳恪難掩鄙夷道:“但他這番話,實在讓人無語……難道我們建立武學,是隻爲了給外國看的麼?難道只因爲一時的招生困難,就覺着在遼夏面前丟人,所以便取消武學,讓學生學習兵書,像做賊一樣偷偷摸摸嗎?”

“這……”曾公亮道:“文正公的意思是,沒人報名的武學,還不如不開,改爲單獨培養更合適。”

“爲什麼不設法改進,增加武學生,而要因噎廢食呢?”陳恪發問道。

“風氣如此,哪有那麼好改?”曾公亮嘆氣道:“你也看到了,建立武學的初衷雖好,但對我國並不合適……”

“相公曾用多年時間,主持編篡了軍事鉅著《武經總要》,”陳恪沉聲問道:“不知初衷若何?”

《武經總要》是十幾年前,曾公亮奉命與工部侍郎丁度,編篡的一本內容廣泛的軍事教科書,將選將用兵、教育訓練、部隊編成、行軍宿營、古今陣法、通信偵察、城池攻防、火攻水戰、武器裝備等等方面,都做了詳細的講解。所以曾公亮對軍事理論的造詣,在大宋朝堪稱翹楚。

他微一沉吟道:“當然是讓大宋的將領官員們習之,以培養一批專精軍事的人才,提振大宋的軍力了。”

陳恪追問道:“此書已問世十餘年,應該看到效果了吧?”

他這是哪壺不開提哪壺。曾公亮尷尬道:“這個麼,收效甚微。”

“是書寫得不好麼?”君子可欺之方,陳恪專欺負曾老頭好脾氣,要是換了韓琦,他早就給轟出去了。

“唉……”曾公亮嘆氣道:“也許吧。”

“相公何必妄自菲薄?”陳恪誠懇道:“我以前也以爲是如此,但直到最近拜讀了全書,才發現完全不是這樣。《武經總要》高屋建瓴。見識高遠,對導致大宋軍力疲軟的問題,全都一針見血。並有十分妥當的應對之法。”

“譬如,國初以來,爲防止地方割據。將帥專權,將將帥的統兵權和作戰計劃的制定權,都收歸皇帝直接制轄,但矯枉過正,結果弄得將不知兵,兵不識將,導致仗仗失利,節節敗退。”陳恪頓一下道:“而《武經總要》中則重新重視和強調用兵‘貴知變’、‘不以冥冥決事’的思想,這是我漢家軍隊千年來戰無不勝的法寶,也是一改我朝屢戰不勝的良方。相公真灼見也!”

“還有,相公沒有像那些文人一樣,將戰爭視作簡單的兵力比拼,以爲誰的兵多誰就會勝。他們完全不懂得士兵的訓練和士氣,將領的指揮和計謀。纔是克敵制勝值房。相公卻明確指出,兵不在多在精,將不在勇而在謀。主張‘兵用人,貴隨其長短用之’,注重軍隊的訓練,認爲並沒有膽怯的士兵和疲惰的戰馬。只是因訓練不嚴而使其然……”

聽陳恪侃侃而談,曾公亮的新潮不知怎地,就澎湃了。他彷彿回到了二十多年前,那時候,貌似強大的大宋朝,被世代稱臣、起自彈丸之地的李元昊,打得落花流水、潰不成軍。那種挫敗感、羞恥感,深深刺痛了每一個人……

那是前所未有的慘敗啊,如果敗在遼國人的手下,人們的心裡還能舒服些,畢竟那是一直強於我們的敵人。可就連遼國,都沒將宋朝打成那個屁滾尿流的鬼樣子。這讓所有人都陷入了反思。才知道大宋已經墮落成什麼樣子,再不振作的話,真的要亡國滅種了。

所以官家頂住壓力,發誓要改革,所以范仲淹、富弼、韓琦、歐陽修……這一干天下英才,賭上自己的全部,發動了那場轟轟烈烈的慶曆新政。

在那個慷慨激昂的年代,曾公亮是那麼的不起眼,因爲他是實幹派,並不像改革派們那樣,不管哪裡出了問題,都一定要上升到全局的高度,認爲是人心道德、是整體吏治出了問題。

但在他看來,那樣太大、太空泛。既然是軍事上出了問題,那就專心解決軍事問題好了,扯到道德人心上純屬扯犢子。於是曾公亮耗盡心血,與丁度編篡出了這部涵蓋‘軍旅之政、討伐之事’的軍事鉅著來,希望以此來提高大宋將領的水平。

官家對這部《武經總要》也十分的上心,並要求建立武學,專門教授。誰知道,《武經總要》還沒刊行,武學先被名臣們給關了……一年後,《武經總要》出版,因爲涉及機密,不能公開發行,最後成了朝廷書庫中的擺設,只有將門纔會弄一套回去收藏,連一點浪花都沒激起。

嘔心瀝血的奉獻,卻被束之高閣,曾公亮的心情可想而知。但實幹家比改革家的長處在於耐性,事實上,這二十年來,只要有機會,他便想讓這套書發揮作用。只是一直沒有合適的機會罷了。

如今,自己已經是樞密使,大宋軍事第一人了,再不做些努力,又更待何時?

陳恪說完話,樞密使值房中,便陷入長時間的安靜,卻分明有些情緒在醞釀。

“你覺着這本書,該如何推廣?”沉默了半晌,曾公亮低聲問道。

“除專設武學院以習之外,別無他途!”陳恪沉聲道。

“若我令將領自習之呢?”曾公亮卻笑道。

“且不說彼不學兵書,也已經是將領了,單說我大宋武將中,目不識丁者或許不多,但不學無術之人比比皆是。”陳恪冷笑道:“相公指望他們學你的兵書,現實麼?”

“不現實。”曾公亮搖頭道。

“如果我能讓武學生們,拿出書生們攻讀四書的精神來讀兵書,相公怎麼看?”陳恪沉聲問道,他從開始談話起,一點點的造勢、一步步的引導,終於掌握了談話的主動權。

“就憑那百十號武學生?”曾公亮豈能感覺不到,自己已經被陳恪牽着鼻子走,不禁哂笑一聲,希望以此找回主動。

“當然不只這些了。”陳恪淡淡道:“下官早就說過,官家是要把武學辦大辦好。”

“又轉會了。”曾公亮不禁笑道:“大宋朝,是辦不好武學的。”

“像范文正公那樣,打心眼裡不想辦,當然辦不好。”陳恪冷笑道:“堂堂一個朝廷,若連一個學校都辦不好,還談什麼革舊布新,早點洗洗歇着吧。”

“好,就算我支持你,你說,怎麼才能辦好?”曾公亮不能不這麼說,否則就是不想辦。

“只要做到一條,武學院必然可以興起!”陳恪沉聲道。

“哪一條?”

“恢復武舉,且凡應武舉者,必須先入武學院中學習!”陳恪這是效仿後世明朝的,‘非學校、不科舉’。其實慶曆新政中,爲了推廣官學,也有類似的規定……學生必須在官學中學習足夠的時間,纔有資格參加科舉。哪怕後來慶曆新政失敗了,這條措施依然沒被廢除,反而已經成了天經地義的事情。

所以曾公亮對此並不陌生,可要像推廣官學一樣推廣武學,他卻從來沒想過。不禁再次陷入沉吟。

陳恪也不着急,端起茶盞輕呷潤喉,將‘武學—武舉—武官’緊密聯繫起來,是他的長期目標,並不指望能一蹴而就。現在提出來,不過是漫天要價,等着曾公亮坐地還錢罷了。

然而,他還是低估了士大夫的責任感,至少曾公亮,是一心一意想掃除大宋軍隊之腐朽不堪的。別忘了,他這個樞密使是怎麼上臺的,那是因爲禁軍空額大清查中,抖出的醜聞觸目驚心,韓琦不得不引咎,纔給他空出位子來的。官家爲何會用他這個軍事專家?自然是希望他能改變宋軍不堪的現狀了。

“你這個提議很好,”沉思了很久,曾公亮終於開口道:“但是難度未免太高,首先得恢復武舉……”

大宋武舉的廢立,其實貫穿了仁宗一朝,天聖七年,宋朝恢復了自五代停廢的武舉考試,次年,官家金殿親試武舉人,標誌着大宋武舉拉開帷幕。

然而之後,圍繞着武舉有沒有必要存在的話題,朝廷上下展開了曠日持久的激烈爭論,最終還是‘武舉無用派’佔了上風,尤其是慶曆三年,武學院開設九十三天,無人願意入學,給武舉造成了沉重的打擊。

結果皇佑五年的武舉考試後,之後這六年裡,再沒舉行過一次武舉。而是改爲了由兵部主持的選拔考試……一應出題、評判,盡操兵部之手,自然黑幕重重,直接導致了皇家武學院的考生全軍覆沒。

“恢復武舉,也不是不可能,因爲兵部那幫人,搞得實在太不像話,把個國家選拔武將的考試,變成了他們大開方便之門、以謀取私利的手段,不知遭到多少彈劾。”陳恪沉聲道:“只要改善考試方法、學習內容、規範授官,相信官家和宰相會同意的。”

“嗯。”曾公亮點點頭,心說最關鍵的,是現在的宰相乃富相公。

出門這些天,我想通了一些問題,關於宋朝,關於現代的,我一下就明白了,這本書的寫作意義在哪裡,所以我幾天,自覺不自覺的在調整寫作思路,希望能寫出一本,比《官居一品》更有意義的作品來。

第290章 西線無戰事(上)第237章 買地第274章 無上光榮!第214章 說客第133章 弄巧成拙第372章 似是故人來(中)第309章 遼主(下)第373章 白龍魚服(下)第15章 活在大宋第349章 夏(中)第88章 隨風潛入夜第60章 反制第52章 應試第59章 咱們老百姓,今兒個真高興第278章 金明池上游(下)第159章 水漫開封第120章 誤入藕花深處第142章 耳光第32章 茱萸第203章 戲裡戲外第272章 質疑第190章 狀元樓第294章 港口之爭(下)第118章 瘋掉的小王爺第83章 大案第244章 才子、大儒與奸臣第275章 殿試(下)第376章 曝光(中)第348章 春(下)第332章 經筵(下)第323章 平地起風雷(中)第20章 官帽椅第319章 誰主浮沉(上)第184章 鬥智第43章 沒有天生的大鬍子第131章 歡宴不夜天第369章 逆轉(中)第17章 忘不了第295章 國際騙子(下)第333章 大師(下)第353章 單刀入敵營(上)第157章 柳老太爺的刀第355章 國色天香(上)第276章 傳臚(上)第69章 八娘第135章 千里鏡第99章 我敢!第335章 蘭畔照雙衣(上)第346章 宮禁爲誰開(中)第286章 天賜之地(中)第327章 於心死(上)第330章 龍昌期 中第366章 府尹難當(上)第173章 摸上門第149章 卻道故人心易變第366章 府尹難當(中)第363章 凱旋(上)第94章 換將第43章 沒有天生的大鬍子第291章 奇蹟之城(下)第280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上)第210章 紈絝第61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154章 王爺的野望第297章 滇銅(上)第369章 逆轉(下)第120章 誤入藕花深處第343章 問渠哪得清如許(中)第376章 曝光(上)第280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中)第313章 一球定乾坤(中)第378章 賓天(中)第288章 無奈的老高(中)第319章 誰主浮沉(上)第339章 秋來春早去(中)第198章 一切從這裡開始第285章 獻土(下)第300章 黃金之地(上)第350章 秋(上)第265章 榜下捉婿第220章 硝煙散去第316章 重逢(下)第277章 東華門外,狀元唱名!(中)第169章 還治其身第169章 還治其身第313章 一球定乾坤(中)第83章 大案第337章 失蹄唯退後(上)第361章 官司(上)第155章 生爲備胎的父子倆第282章 段氏(上)第108章 迴歸第28 九章 無恥的小陳(中)第192章 璇璣第306章 使遼(下)第287章 錢荒之解(上)第282章 段氏(中)第343章 問渠哪得清如許(中)第307章 燕雲(下)第280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下)
第290章 西線無戰事(上)第237章 買地第274章 無上光榮!第214章 說客第133章 弄巧成拙第372章 似是故人來(中)第309章 遼主(下)第373章 白龍魚服(下)第15章 活在大宋第349章 夏(中)第88章 隨風潛入夜第60章 反制第52章 應試第59章 咱們老百姓,今兒個真高興第278章 金明池上游(下)第159章 水漫開封第120章 誤入藕花深處第142章 耳光第32章 茱萸第203章 戲裡戲外第272章 質疑第190章 狀元樓第294章 港口之爭(下)第118章 瘋掉的小王爺第83章 大案第244章 才子、大儒與奸臣第275章 殿試(下)第376章 曝光(中)第348章 春(下)第332章 經筵(下)第323章 平地起風雷(中)第20章 官帽椅第319章 誰主浮沉(上)第184章 鬥智第43章 沒有天生的大鬍子第131章 歡宴不夜天第369章 逆轉(中)第17章 忘不了第295章 國際騙子(下)第333章 大師(下)第353章 單刀入敵營(上)第157章 柳老太爺的刀第355章 國色天香(上)第276章 傳臚(上)第69章 八娘第135章 千里鏡第99章 我敢!第335章 蘭畔照雙衣(上)第346章 宮禁爲誰開(中)第286章 天賜之地(中)第327章 於心死(上)第330章 龍昌期 中第366章 府尹難當(上)第173章 摸上門第149章 卻道故人心易變第366章 府尹難當(中)第363章 凱旋(上)第94章 換將第43章 沒有天生的大鬍子第291章 奇蹟之城(下)第280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上)第210章 紈絝第61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154章 王爺的野望第297章 滇銅(上)第369章 逆轉(下)第120章 誤入藕花深處第343章 問渠哪得清如許(中)第376章 曝光(上)第280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中)第313章 一球定乾坤(中)第378章 賓天(中)第288章 無奈的老高(中)第319章 誰主浮沉(上)第339章 秋來春早去(中)第198章 一切從這裡開始第285章 獻土(下)第300章 黃金之地(上)第350章 秋(上)第265章 榜下捉婿第220章 硝煙散去第316章 重逢(下)第277章 東華門外,狀元唱名!(中)第169章 還治其身第169章 還治其身第313章 一球定乾坤(中)第83章 大案第337章 失蹄唯退後(上)第361章 官司(上)第155章 生爲備胎的父子倆第282章 段氏(上)第108章 迴歸第28 九章 無恥的小陳(中)第192章 璇璣第306章 使遼(下)第287章 錢荒之解(上)第282章 段氏(中)第343章 問渠哪得清如許(中)第307章 燕雲(下)第280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