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西軍到來

大梁全取了河北的時候,西軍纔在宋朝重金賞賜下,鼓足餘勇剿滅了摩尼教殘餘勢力。..

趙佶早已快等的沒耐心了,如果不是童貫、宿元景等人都認爲不掃清摩尼教,朝廷後方便不穩的話,趙佶早已令西軍班師了。

因此西軍剿滅摩尼教最後一支兵馬較多的呂師囊部後,趙佶便令西軍班師,童貫也一同去關西,再點十萬西軍奪回東京。

大梁在林沖等人從河北班師後,之前留守東京的陳達、花榮、許貫忠、盧俊義、聞達、急先鋒索超、升水將軍單廷珪、神火將軍魏定國等河北降將率一萬老兵,三萬新兵,一萬整編的河北各州府禁軍攻打河東。

河北禁軍要防衛遼國,操練要比山東禁軍強一些,加上各州府降將衆多,史進便讓他們挑了一些精兵。

史進也不怕他們任人唯親,畢竟是要上戰場見真章的。

水淹宋遼聯軍後,河東靠近黃河的幾處州府便歸順了大梁。

大梁兵馬一動,夾在大梁和田虎之間的幾處州府便又望風而降。

田虎雖然造反較早,但是梁山聲名更好,很多該投田虎的人都投了大梁,只是還沒建功,又沒人引薦,所以很多猛將還名聲不顯。

許貫忠前兩年遊歷河東,便繪製了一副用兵河東的地圖,哪裡可以屯紮,哪裡可以埋伏,哪裡可以廝殺,都在掌握之中。

加上田虎爲人殘暴,而史進素有仁名,河東百姓紛紛倒戈相向。

不到一月,大梁就剿滅了田虎。

田虎敗了幾陣後,曾想歸順大梁。但要大梁封他爲晉王。

史進自然不會封一個禍害百姓的草寇爲王,只是答應免去田虎等人罪過。

田虎不甘做個富家翁,最後落得斬首示衆。

如果不是河東萬山環繞。行軍較慢,河東並不比河北難平。

剿滅田虎後。陳達等人也暫時停止進攻,因爲童貫在關西調動了十萬西軍準備攻打東京。

如果大梁擊退童貫西軍,河東北部幾個州府抵抗的意志自然會削弱許多,否則要攻打折家軍駐守的府州、豐州、麟州,大梁即使能勝,也要付出很大的代價。

從唐朝起,折氏便定居在府州。

五代諸國和宋朝都許折氏世襲府州官職,可以說府州便是折家的封地。

府州、豐州、麟州位於宋朝、西夏、遼國三國交界的地方。折家以武傳家,歷代都有名將。

童貫剿滅方臘,折家折可存便率兵南下,多有建功。

班師時,折可存部還是繞道陝西,才避開大梁兵馬回的府州。

因爲大梁進攻河東,這一次童貫調集各路西軍,折家也沒有再出兵,而是守衛府州、豐州、麟州。

大梁也不想和折家軍硬碰。

當童貫率領十萬西軍到的東京城下,看着河深牆高的東京時。也有些欲哭無淚。

東京護城河深達數丈,從城外挖地道幾乎不可能。

從城中挖地道,大梁就是用的這個方法。自然防備甚嚴,日夜都有人監聽地下的動靜,不可能讓人再從城中挖一次地道。

不挖地道,宋朝的火藥也弄不塌五丈九尺多厚的城牆。

西軍只能攀上十餘丈高的城牆,爭奪城頭。

童貫也想過先易後難,攻打大梁竊取的河東、河北、山東,剿滅大梁分散在各地的兵馬,再打東京這座孤城。

但是趙佶吃一塹長一智,打完方臘。西軍便無力再戰,那打完河東、河北、山東。想讓西軍攻打東京,只怕也不可能。

趙佶無法容忍東京長期失陷。在他想來,西軍必然可以打下東京,只是傷亡多少的問題。

爲了奪回東京,多少傷亡他都是能承受的,所以趙佶要童貫帶領西軍直接攻擊東京。

還好大梁也不希望被宋朝長期圍困,並沒阻止宋軍填埋護城河。

東京城中有足夠的糧草,但是上百萬人被圍困在城中,蔬菜、肉類都會斷絕。

還好東京一直以燒炭爲主,童貫召集西軍後,大梁便把城外囤積的石炭全部運進了城中,城中並不會無法生火。

大梁建立時斬首的宋朝權貴還歷歷在目,城中糧商也沒人敢趁機哄擡物價,但是真正短缺的東西還是不可避免的會上漲。所以史進也不希望和西軍長期對峙,而是想盡快殺傷西軍,擊退西軍。

爲了抵禦西軍的攻打,史進又從山東召來一批新兵,城中新老兵共有十五萬,不過大梁兵馬無法和身經百戰的西軍野戰,只能靠守城來殺傷。

雖然知道大梁火器可以炸燬攻城器械,但是填平護城河後,童貫還是忍不住讓西軍試探性的攻城。

一輛輛高聳的雲梯車向城牆下飛速靠近,推動車子的士卒全部藏在護甲遮擋的雲梯車裡。

出乎童貫意料,大梁並沒用火器擊毀這些雲梯車,而是任由雲梯車靠到城牆下,讓副梯搭到城頭。

當西軍爭相往城頭攀爬的時候,大梁纔開始攻擊。

一*箭雨灑下,讓許多向前衝鋒的西軍都倒在中途。

爬到雲梯上的,等待他們的也是箭矢、滾木、礌石,很少有西軍能爬上十餘丈高的城牆。

偶爾有幾人上去,不等他們站穩腳跟,紛涌而上的大梁兵馬便會剿殺他們。

廝殺了一日,西軍傷亡數千人,並沒取得任何戰果。

童貫看似乎有機可乘,令工匠連夜製造大量雲梯,次日便讓更多的西軍加入奪城。

越來越多的西軍爬上城頭,幾個驍勇善戰的士卒更是擋住城頭大梁將士,讓後面西軍陸續衝上城頭,不過很快就被城頭遍佈的大梁猛將剿殺。

鏖戰一日,西軍傷亡比第一日又大了許多,傷亡近萬人。

激烈的廝殺讓西軍將領也都忘了大梁的火器,第三日,更多的雲梯和西軍投入了廝殺。

攀上城頭的西軍將士越來越多,一些驍勇善戰的西軍將領也忍不住親自上陣奪城。

在身經百戰的西軍將士衝擊下,城頭連連失守。

童貫興奮的讓更多西軍壓上去的時候,一直沒有現身的大梁火器再次出現,炸燬雲梯。

城頭孤立無援的西軍也陸續被剿殺。

第127章 打曾頭市第148章 殺一儆百第33章 棒打洪教頭第40章 魯達戰黃信第172章 奪取河北第54章 第一場雪第94章 隱士出山第73章 千里姻緣一線牽第4章 去蕪存菁第22章 大發利市第46章 賽虎癡第157章 天下大計第39章 石將軍石勇第41章 秦明整兵第117章 登州不平事第142章 朝廷招安第63章 一笑泯恩仇第169章 遼國第一上將第85章 戰後情形第15章 石碣村之行第34章 打個鎮子第107章 五將入夥第164章 遣送後宮第27章 山寨大比武第9章 向善的菜園子第158章 攻略山東第98章 奇人入夥第92章 小七建功第一百五十三章第130章 人善被人欺第132章 宋江青州行第35章 傾巢而來第73章 千里姻緣一線牽第97章 宋江入夥第13章 濟州官兵第28章 豹子頭林沖第106章 關勝兵敗第35章 傾巢而來第16章 三雄入夥第38章 濟州換將第134章 青州兵馬第66章 宋江落馬第38章 濟州換將第22章 大發利市第145章 史文恭出陣第128章 破曾頭市第65章 初會宋江第22章 大發利市第9章 向善的菜園子第141章 打東昌府第147章 高俅無恥第52章 逃出東京第173章 西軍到來第20章 聚義廳成第1章 仗義史進第14章 梁山草創第100章 宋江被捉第6章 分些香火第142章 朝廷招安第131章 山東綠林第141章 打東昌府第55章 拜會晁蓋第111章 李逵回鄉第25章 官兵來攻第129章 再見扈三娘第141章 打東昌府第173章 西軍到來第7章 慷慨史進第44章 魯達見聞第80章 高俅佈局第171章 水淹聯軍第87章 打虎武松第150章 濟州亂起第55章 拜會晁蓋第120章 柴進落難第91章 呼延灼用兵第56章 豪強晁蓋第24章 劫富濟貧第52章 逃出東京第122章 高俅領兵第97章 宋江入夥第81章 呼延灼第133章 打清風寨第34章 打個鎮子第158章 攻略山東第101章 宋江刺配第38章 濟州換將第28章 豹子頭林沖第14章 梁山草創第7章 慷慨史進第91章 呼延灼用兵第171章 水淹聯軍第27章 山寨大比武第3章 十八般武藝第123章 衆人顯威第140章 虎毒不食子第34章 打個鎮子第100章 宋江被捉第69章 祝家莊啓釁第51章 張教頭的思慮
第127章 打曾頭市第148章 殺一儆百第33章 棒打洪教頭第40章 魯達戰黃信第172章 奪取河北第54章 第一場雪第94章 隱士出山第73章 千里姻緣一線牽第4章 去蕪存菁第22章 大發利市第46章 賽虎癡第157章 天下大計第39章 石將軍石勇第41章 秦明整兵第117章 登州不平事第142章 朝廷招安第63章 一笑泯恩仇第169章 遼國第一上將第85章 戰後情形第15章 石碣村之行第34章 打個鎮子第107章 五將入夥第164章 遣送後宮第27章 山寨大比武第9章 向善的菜園子第158章 攻略山東第98章 奇人入夥第92章 小七建功第一百五十三章第130章 人善被人欺第132章 宋江青州行第35章 傾巢而來第73章 千里姻緣一線牽第97章 宋江入夥第13章 濟州官兵第28章 豹子頭林沖第106章 關勝兵敗第35章 傾巢而來第16章 三雄入夥第38章 濟州換將第134章 青州兵馬第66章 宋江落馬第38章 濟州換將第22章 大發利市第145章 史文恭出陣第128章 破曾頭市第65章 初會宋江第22章 大發利市第9章 向善的菜園子第141章 打東昌府第147章 高俅無恥第52章 逃出東京第173章 西軍到來第20章 聚義廳成第1章 仗義史進第14章 梁山草創第100章 宋江被捉第6章 分些香火第142章 朝廷招安第131章 山東綠林第141章 打東昌府第55章 拜會晁蓋第111章 李逵回鄉第25章 官兵來攻第129章 再見扈三娘第141章 打東昌府第173章 西軍到來第7章 慷慨史進第44章 魯達見聞第80章 高俅佈局第171章 水淹聯軍第87章 打虎武松第150章 濟州亂起第55章 拜會晁蓋第120章 柴進落難第91章 呼延灼用兵第56章 豪強晁蓋第24章 劫富濟貧第52章 逃出東京第122章 高俅領兵第97章 宋江入夥第81章 呼延灼第133章 打清風寨第34章 打個鎮子第158章 攻略山東第101章 宋江刺配第38章 濟州換將第28章 豹子頭林沖第14章 梁山草創第7章 慷慨史進第91章 呼延灼用兵第171章 水淹聯軍第27章 山寨大比武第3章 十八般武藝第123章 衆人顯威第140章 虎毒不食子第34章 打個鎮子第100章 宋江被捉第69章 祝家莊啓釁第51章 張教頭的思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