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你情我願(I)

整個場面以樂藝切磋爲主,徐錚的技藝這些年並未因爲追查而耽誤,反而因爲經歷了更多,演繹得更加深刻,更爲成熟。而最終以徐錚跟西蜀第一琴高雲鶴的合奏將這聚會推向了頂峰。這天凡是來青木茶社的人都感慨三生有幸得聞仙樂,在月華軒吃飯的人,聽見演繹都集聚過來在大廳中找地方坐下, 路過的人也都駐足聆聽,當日在咸陽城中成爲一道風景。這期間自然也有沒被邀請自以爲是的要往裡闖的, 但是有青木社的人把守,哪裡能隨進隨出。

在這些人中自然也有知府夫人和知府家小姐, 楊家的少奶奶和芳月小姐。她們不在被邀之列,只是覺得可惜,畢竟她們只是內宅女人。而那些自詡風雅的文人墨客也不在被邀之列, 便覺着臉上無光,後悔當年自己怎麼沒搭上三少爺這條線。如今這種聚會自己不在被邀之列,今後被人提起會有損顏面。自今日始悔的,恨的,怨的各種心思生出不少,也引出了後面不少事端暫且不表。

看着雅間內衆人的神色,新傑知道這一聚的目的達到了, 給了徐錚重現人前的正式過場,向人們宣佈了這義兄妹的關係,讓他可愛的小女人的閨譽無損,徐錚正式接管顏家產業也不會有人懷疑到她。更重要的是在這些人面前展示了他對丫頭的所有權,同時也是對她的庇護。在關西無論黑白兩道,這些人都有各種神通,他們認可了丫頭,若丫頭有什麼事,而他不在身邊時,可以得到這些人的相助。蓮兒也想到了這點,所以本來戴着圍帽的她,在進來給各位見禮之時,已經取掉了,以示她將這些人都當作他的兄弟看待。

楊家的郭氏從綢緞莊上車之後, 走了不遠,又吩咐下人去青木茶社打探一番,看看今天都誰去了聚會,之後才帶着小姑子去了月華軒赴知府夫人的午宴。 晚上回到家,便將今日打探到的 參加青木茶社雅聚人細數給丈夫聽。

楊芳剛在楊家三房裡算佼佼者,早已中了舉人。正等着明年下場,如今也在關西士林學子中廣泛走動,以求建立一批同鄉有可能同年的人脈。 對關西的名士隱士,各種人才瞭若指掌。一聽下人報上來的名單,他觸目驚心。最近兩個月在咸陽城中的宴飲中各大世家都爭相邀約一些名人才子以求爲自己臉上貼金。即便那日唐莊的宴席也只是請過唐家的人,人家回請。外界曾經猜測,唐家雖然在武將上屹立朝堂,但是在文人和士林人才上相當弱,所以那日幾乎沒有這些人出現,當時他們一些人私下還鄙夷過,只怕唐家請不動這些人。如今想起自己當初也參與過這種評論,現在就頗爲汗顏。

“你說這會不會是唐三在爲太子拉攏文人?”郭氏出自京城世代的官宦人家,熟悉官場,二人經常在房內議論這些。楊芳剛覺着妻子的話不無道理。

“這倒是很有可能。太子那邊應該是幾位皇子中實力最強的,也是士林中人最看好的一位。唐三兒若能在他身邊露臉, 除了太后保舉, 他也必是有能耐的,否則太子正在用人之時, 有多少人想往他身邊湊啊,怎麼就沒有他那麼得臉呢?!這就說明他絕不止是表面上那種風流浪子安心於商賈的小人物,必有過人之處。”

“若真是這樣,這人就更加值得交往了。”

“這事兒我得好好跟父親和二伯合計合計。”

“跟父親商量一下就好了, 二伯就算了。大房二房總覺着這家靠他們支撐,從來看不上咱們三房的人, 這一次若不是他們只顧着芳季, 不是隻想着芳季的婚事,忘了替芳月打算,沒準兒現在咱們都跟他們議親了。”

“只是如今聽說他中意他表妹,這姻親的路只怕走不通了。”

“我倒是覺得未見得。那白家姑娘一個投奔來的孤兒, 無依無靠。唐家雖然富貴,也許不需要姻親來提攜他們家子弟,但是低娶也沒有娶一個一無所有的孤女做正妻的道理。 不說別的, 以她這種背景就是家中的下人只怕都不會真正臣服於她,再者小門小戶出身儘管詩書琴畫一類的才藝可以學會,這當家理事內要能助長輩主持家務,外要能跟結交的內眷走動往來,這是小戶人家的姑娘不可能有機會學習得到的,而且蓬門小戶出來的姑娘眼界也有限,唐家的家長又怎麼會不想到這些。不說別的,就看咱們家,還沒唐家大,這家中每日開銷賬本兒,沒見過的一時半會兒都不見得會看,更別說那些經年的管事莊頭,哪一個好對付的。又哪一個是一般人能指使的動的?比方說上次唐莊的宴會,若她是靈便的,長輩就應該讓她出來接待閨閣中人,但是她卻連影子都沒有, 更別說主持這種大事了。退一萬步說, 他堅持娶白姑娘爲正妻,爲了門當戶對,爲了唐家的面子, 若是咱們願意芳月去做一個平妻,對方何樂而不爲?”

“這倒是可以考慮, 只是委屈了芳月。”

“沒準兒芳月樂意呢?我看她那意思, 是一心都在唐三兒身上。只要她喜歡,咱們就隨了她的心願,先做平妻嫁進去,以楊家的背景,沒準兒熬幾年就能抓個錯把那白家的姑娘頂下去,那不就四角俱全了?”

“說得也是, 這居家過日子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了東風。她孤零零的一個人,沒有孃家幫襯,能在唐家站住腳不容易, 何況其他。”

“就是這麼一說。只是夫人,不知我這院兒裡是東風壓了西風呢還是西風壓了東風?”楊芳剛笑眯眯地看着郭氏。自從她嫁過來,他總覺着自己尚未入仕,讓她背井離鄉從京城過來就了他,是委屈了她,所以凡是都讓她三分, 平時也很寵着她。

無論是吹東風還是吹西風,最樂呵的要算唐家老太太陳碧顏。孫兒們的親事這塊石頭砸起的可不止千層浪,還有不少暗涌。各種各樣的漩渦不僅關西越演越烈,遠在京中,江南和南疆都有不少勢力在暗中較量,相互擠兌。她自然相信自己的孫兒們都不錯,但是還沒有得意到忘了他們這種家族婚姻實質。大兒媳這幾天終於有點開竅了, 不再只是看新天和新野的婚事。終於明白了家裡其他兄弟的婚事也會成爲新天將來的助力,於是便開始用心張羅。這種意願是陳碧顏樂見的,儘管張羅得不倫不類,但動機是好的,可以原諒。

上一次楊家老太太來,就是爲了將楊芳月說給新傑。這楊家也是有意思, 老太太兩個大兒子想得不同,大房二房各懷心思。她樂得在旁邊看看。雖然年紀一大把,但是她還是記得當年自己剛剛嫁來關西的時候,楊家人看不上武將,楊老太太當年看到她的眼神有時就像直白地說她是鮮花插在牛糞上,有時候又像是在懷疑她是否有什麼缺陷或是在江南有醜事,不得不從士林仰慕的江南陳家遠嫁到關西粗人。她若只是自己心裡想想和是用直白的眼神告訴她也就罷了,可惡的是她常常糾結一幫人議論,當面背面嘲笑她。當年忙着擴充實力,忙着各種雜務,沒空料理這些,但並不等於她不知道。如今老了,就當笑話看看,現在有事要做, 拿他們出來溜溜也不覺着虧心,就當他們還她人情好了。

新傑婚事她最終當然會讓他如願,然而身爲唐家子弟,他就有一定的責任。無論他們在這個家曾經或者即將得到的多或少,都不能成爲他們逃避的藉口。只是這小子既然定下心來一心想得到,那就讓他在得到成親之前再好好地做回幌子,好好利用一回。這麼做那小子一定會炸毛,她想着那小子的樣子就會覺得很好笑。

林媽媽從廚房端着陳碧顏的銀耳羹回來,正好碰見平安客棧的一個總賬房從老太太屋裡出來。她不記得這個賬房叫啥了, 平常日子裡從未打過交道,只是過年過節的時候櫃上有頭臉的人會來給各位主子請安,林媽媽跟着老太太多年,不記得是哪一年見過。這些年老太太已經不再管家族生意, 大多數都是各位少爺在分擔打理,這個時候召見一個賬房不僅有點古怪。她心裡想着,但是面上並未帶出來,反而禮貌地微微低頭,算是給對方打招呼,然後靈便地讓在一邊,等他過去。那個賬房在內院行走怕衝撞了女眷本也是低着頭,此時卻步伐微滯,擡頭看了看林媽媽,點點頭算是迴應,便匆匆而去了。

她進得屋來, 只聽見老太太和曲媽媽在低聲說着什麼,見她進來打住了。她也不介意,跟在老太太身邊多年, 她早已習慣了。主子是不會將事情隨便告訴下人的, 哪怕是在她身邊長大的,沒有取得她信任之前,怎麼說都沒用。或者換句話說,她不覺得唐老太太會絕對相信誰,哪怕是當初的唐將軍,唐家老爺也未見得能得到陳碧顏的完全信任。

陳碧顏並未注意進來的林媽媽,看着自己手裡的茶杯不知道在想什麼事情。林媽媽跟在主子身邊幾十年,深知這看似靜坐深宅的老人家越是看着寧靜的時候,越是內心波濤洶涌。顯然剛剛那位賬房帶來的消息不同一般。林媽媽像往常一樣,將銀耳羹連着保溫的棉筒子一起輕輕地放在主子面前的小几上,主子想吃的時候才端出來。

陳碧顏看來一眼林媽媽,沒有說話, 剛剛來的賬房確實不是普通人, 是平安客棧掌櫃各地消息的管事蘇鞏亮。唐家原本所有的信息都通過各地集中到百草堂然後由百草堂傳遞過來。但是出了幾次大事之後,在切膚之痛之後,陳碧顏拋了唐家的老規矩,在百草堂,平安客棧,平安貨站和百花堂各自建立一套自己的消息系統。每處都有自己的主管打理,將消息歸類彙總之後,傳遞給當家人。而平常日子裡這些主理的人的位置並不顯赫,引人耳目。上傳消息也有專人,不需要他們直接來見主子。

蘇鞏亮不止精明能幹,而且心思非常細膩。很多屬下都是上報信息,等着主子下達旨意。而蘇鞏亮在整理信息的時候也會爲主子着想,盤算着主子會有什麼樣的指示,提早做好準備, 免得主子的指令下來之後執行不力。而這幾次都有重要的消息讓人傳送給各位主子, 但是始終沒有等等相應的指令,蘇鞏亮又分析了目前的一些事情, 便懷疑出了紕漏。但是這消息的傳遞人是主子選的, 消息離手之後發生了什麼他是不能過問的。原先莊子裡出了映月樓偷襲的事,他上報的信息裡面早就有蛛絲馬跡可尋,但是主子們對平安客棧這邊的質疑彷彿是沒有收到這方面的信息。還有最近接二連三出的幾件事, 雖不大,但都跟映月樓的事類似,三思之後,他不避嫌疑,來見陳碧顏說出了心中的懷疑。

新天帶着兄弟們去秋狩,唐莊臨時是新傑掌家,雖然平安貨棧的事是有新原打理,但是消息也會傳給新傑。紕漏早不出晚不出,偏是新傑在家的時候出,外人看來就不得不質疑。陳碧顏自信對孫子的瞭解,問題不在孩子那裡, 而是那些經手人。相反,若是新傑沒有早先得到信報,這幾次事件卻應付得很好,便更顯得那孩子的能力不凡。

傳送信報的人早先是她和唐嵐唐巍兄弟多方甄別選出來的,這些年有些人變更,新來的大部分是新天主理的,若說問題就在新來的身上,這也不公平。新天那孩子雖然少些機變靈活,做事還是很認真努力的。

林媽媽放好銀耳羹之後又去矮櫥那邊將裝着瓜子花生小胡桃的幾個精緻小罐子端過來,陳碧顏想事的時候習慣於吃點這些小東西。

陳碧顏看着林媽媽做事,微微笑了一下。林媽媽的母親是陳家帶過來的陪嫁, 母女倆對她的喜好摸得一清二楚,這些身邊的老人都知道她的習慣。對了, 就是老人都被人觀察久了知道了習慣, 信報那邊的也是人。是人就會有習慣, 就會有被人利用的紕漏, 派人查就好了。 經歷了那麼多, 這種事見得太多了, 認真辦就好了。想通了這點, 她也不着急, 反而適意地坐在那裡慢慢磕着瓜子。

就在楊家大房二房還在琢磨有沒有推掉王銘,讓楊芳季進唐門, 三房在琢磨送楊芳月進去的時候,市面上開始爆出了另外一種說法。說是原先唐家中意的是一門三進士又同是關西大族的楊家, 但是楊家的楊芳季芳心暗許了王家公子,唐家被拂了面子,而且跟楊家結親, 本是唐太太的主意,老太太並不熱心。如今那邊沒着落了, 老太太纔出面, 說她早就爲三公子相中了遠在京城的太學府尊大人劉巖鬆大人的孫女。劉大人貴爲太學的府尊, 桃李遍天下,朝中子弟無數,更爲人津津樂道的是這些弟子中曾經有一個狀元和三個探花,是當朝獨一份兒。而劉大人從來不參加黨爭帝爭。所以他的門人也大多在朝中中立。 別看他就是一個府尊,在京城裡一個職位不高的五品官, 但是從來沒人敢踩他。

唐家是太后的後援,如今三公子又是太子近臣,若是婚事相攜,這劉家就是太子一系。而劉府尊極爲疼愛自己的孫女兒,從小詩書字畫都是老大人親自教的。若是如此, 那劉大人顯然會將麾下弟子帶入太子一脈無疑。頓時這出來蹦躂的人就多了。楊家歷來以士林領袖自居,這也是他們兄弟這幾年在仕途上順風順水的一大資源。劉老太尊雖然有實力,但是一向低調,不欲張揚,也不在意功名。平時大家都沒有細想, 此刻才發現楊家在士林的地位遠不如劉老。人家唐家老太太就是比一般人有眼光。一時之間, 楊芳季沒有進到唐門的原因被有心人多加了一層是因爲唐家更看好劉家給太子帶來的助力。這樣一來,楊家更不服氣了,退掉王家的婚事贏得唐家就像是一道心魔在楊家人的心中瘋狂生長。

楊家老太太也在兒子和孫子們的鼓動下對唐家的婚事變得更加志在必得,頭腦熱的時候甚至想將兩個孫女兒都送進唐家,反正唐家的孫兒也多。於是便帶着媳婦孫媳和姑娘們頻繁拜訪唐太太和唐老太太。唐太太突然變得炙手可熱之後,感覺十分好,又得了婆婆的暗示,她這回聰明地知道自家有優勢,更應該吊起來賣。儘管她不是有謀略的, 但也是京城世家出生,這種應對還是自如的,給了他們希望,又不會敲定, 慢慢等。這次她非常願意接受老太太的指點, 慢慢地等, 等老太太給她下一步指示。

而老太太突然變得特別忙, 幾乎沒有時間接見來訪的女眷, 不管是唐家的還是別家的。 老人家反而頻繁在莊子裡召見各大生意的總管,總帳房和各種各樣的管事,說是爲了年底盤賬和增加薪的生意。唐家行事雖然隱蔽, 但是楊家在朝堂這麼多年也不是白混的, 自有手段查出很多事情, 最讓他們吃驚的是唐家的生意規模。

隨着老太太頻繁調動各大生意的人, 很多咸陽人沒有在意的事情都進入了楊家和此刻關注唐家人眼界,人們突然發現在咸陽城內的衣食住行,幾乎一半的生意都跟唐家的生意有關,大到客棧醫館,小到酒作坊鐵器鋪。而在京城,他們能夠甄別出來的唐家的生意可以跟幾大京城富商匹敵。而唐家的生意收入每年都會給各個子弟分紅,即便是沒有插手家族生意的子弟,都能有一份不低於朝廷四五品官年俸的收入。而唐家大少爺,三少爺五少爺六少爺和九少爺又是這些子弟中精明能幹且肯幹的,各自都將每年的分紅置下了不少生息不錯的產業。據說某位少爺在京城有半條街的鋪子, 但是收租每月都是上千兩。楊家的姑娘出嫁,家裡能備嫁妝也不過四五千兩。在偵知這一事實之後,連唐府門口的石頭獅子在楊家姐妹的眼中都可愛了很多。目標一改再改,從只要三少爺,到只要唐家的少爺正妻之位,變到最後,只要進唐家就好。

而楊家主事的兩位楊大人則看到的更重要的是,唐家整體的實力和子孫之間的和睦協作。無論是出仕的,軍中的,在家裡打理營生的,兄弟之間關係都和睦,彼此協作,將唐家營運得像一個神秘的王國。這樣實力的唐家,根本不需要拉攏他們,無論唐家支持誰,誰就是贏家。所以選擇權不在他們, 而是唐家,他們根本沒有可以匹敵的籌碼。不久之後兩位看清事實後, 向唐家家主發出了最誠意的投誠,之後便繼續做着表面上的清流。唐家向來看得是誠意和做事,並非姻親, 故而後來楊家小姐沒有進唐門, 唐門也從未刻意爲難過他們。

反觀劉巖鬆這邊很多人又因爲師尊的打算盤算着自己將要或是可能,或是應該站的隊伍,對原先已經計劃的, 或是已經做了的安排又重新打算。又有支持楊家的文人爲了誰爲士林領袖爭論不休,相互通過各種方式鬧意氣,上上下下好不熱鬧。而楊家得了唐老太太的暗示,沒有約束門下弟子,反而由着他們自由發揮,將水攪得更渾。

陳碧顏和太后姐姐以及齊鋒齊大人很滿意看着這亂哄哄的折騰,做着他們該做的事情。而當某一天劉老站出來說孫女太小, 想在家多留兩年, 不着急嫁時,已經沒有多少人在意這件事的真正起因了。劉老也很樂意地悄悄再次低調下來, 留給那些人繼續明爭暗鬥。而劉氏婉貞後來也是非常低調地嫁給了她心儀的人家,並跟唐家保持着親密的交往,此乃後話。

此事發動之後,楊家二位大人才發現自己遠遠低估了唐門和唐家老太太的能力。他們這幾年進入朝堂時,政局相對穩定,唐家老太太早已退隱在幕後。他們都沒有見識過這位老太太的手段。

百年望族的陳家不止因爲當年救過先帝而被封賞,更重要是陳家不像普通醫家獨守一些秘方,以圖獲取豐厚診金藥費。歷代家主深知匹夫無罪懷璧其罪的道理。早早將各種良方變成丸劑進貢到太醫院,在江南招收資質出衆的後輩教授醫術。無論是在家鄉還是在給地的陳家之人,都按家訓儘量不與人交惡。無論在江南還是京中,都有不少人或多或少受過陳家恩惠, 甚至有救命之恩。

這劉老就是陳碧顏年輕時無意中救下的,後來成了至交好友,只是一個閨閣女子不便將這種交往讓外人知道而已。既然此事無損孫女兒的閨譽,又能幫上忙, 他倒無所謂。他也很中意新傑那個年輕人, 但是他做的事風險太大, 他還是想讓孫女兒能夠平平安安幸福一生,更何況小姑娘有她自己的標準挑選夫君, 老府尊自然順了她的意

而這亂哄哄中,百草堂,百花堂,平安客棧和平安貨棧各自爲政,放出的各種消息, 收集的各種情報,在主子授意下作的各種煙幕和迷陣,錯綜複雜。屬下的人有時覺得老主子最近是否太閒了, 居然動用這麼多資源折騰小兒女的私事,雖然也牽涉到朝廷大事,直到牽出了朝中一些大案,作奸犯科相互傾扎甚至拉出了唐門內部一些屬下之後, 大家纔有觸目驚心的感覺。

只是宮中的太后陳碧畫倒還真是爲妹妹這個局動了劉家小姐的心思。覺得若新傑能娶劉小姐也是好事。若不是妹妹反對, 她都想插手賜婚了。 不僅成就郎才女貌的好姻緣,也爲沂義獲得了劉老麾下的文人。這樣好的一個姑娘和機會,她不明白妹子爲什麼放過。 儘管劉老暗地裡欠着唐家的人情,但是真正做了親家不是更好?爲此還專門派人送信去到關西問老太太的打算。陳碧顏收到信,只是開心地笑着, 姐姐早就爲自己準備了一個很好的孫媳婦,既然送到了自己這裡, 當然要好好留下,她若沒想起來, 做妹妹的也不會去提醒。當然作爲交換姐姐想安排給新天的人, 她也會接受。畢竟有來有往這日子才能過下去。

於是來人帶回京城的答案是唐家老太太覺着在婚事上已經虧欠了新傑少爺良多,自然是指蘭馨一事。且新傑少爺自幼失母,老太太出於對新傑少爺的補償之心,給予新傑少爺婚事自主的權益。新傑少爺堅持他要一個自己可心的妻子,而且他已經碰到了他的表妹,不打算再接受別的女人。帶信的人不知道所謂的表妹是誰,宮中的太后卻確知那是她一手帶大的女孩。 知道此事之後,太后的心裡極爲複雜,不知道是應該高興還是爲孫兒悲哀,但是若那女孩真是找到善待她的人,她又覺得很高興,畢竟她在她身邊的十多年讓陳碧畫真正體會了什麼事真正的祖孫親情,在血腥冰冷的日子裡給過她歡笑溫馨和陽光。她突然很想看到她,看到成熟之後的她,一起回憶他們曾經一起有過的日子,再次能聽到她柔和甜蜜話語,聽見她的琴音,看見她爲修習醫術徹夜不熄的燈光。年後新傑即將返京,於是一封書信去到關西,讓新傑帶表妹一同進京。

這日,唐老太太再次召見了蘇鞏亮, 而這次又是同樣的時間林媽媽送銀耳羹來。別的林氏在外面沒有聽到, 只聽到一句:“先留着他們,我們後面還有用,不要動。”

而整個過程中被拉來當幌子的三少爺新傑很是無奈,只得私下裡將祖母的計劃解釋給她聽。蓮兒是何等通透之人,雖然感情上不可能完全不介意,但是理智地不聞不問,繼續扮演他身邊的小女人,邀請義兄去唐莊做客,然後新傑陪着徐錚一起拜訪名人雅客。這些拜訪被安排得緊鑼密鼓,各種藝人江湖名人一時間雲集咸陽。

在新傑和徐錚出門拜訪的時候,蓮兒大多數時候留在莊子上幫着整理百花堂和百草堂的事務。除了清理百花堂的各種規制,盤結百草堂的賬目,這幾天又重新開始籌辦洛陽分堂的人手。洛陽分堂是百草堂最大的分堂之一,無論是在百草堂的生意還是其他的調動,其重要性都不在任何一個其他分堂之下。本來她和新傑不想插手此事, 想讓新天回來之後自行處理, 但是祖母卻想讓他們在年前落實,理由是年後將有大事,若不早做好準備,年後匆忙處理很容易出紕漏。勿猜疑勿妒忌,齊心協力這是唐門對兄弟們的要求,故而新傑和她不能推脫,認真做事。

就在她躊躇着人選之時,小廝來報, 有洛陽莊郡王家的宜華郡主來訪,指名要見她。莊郡王先輩是洛陽一帶的羅姓大糧商,在高祖打天下的時候一力資助糧草。高祖得天下之後,被封爲世襲罔替的莊郡王,雖不參與日常朝政,但享郡王待遇,世代居於洛陽城東的怡心山莊。唐家的兄弟們因爲生意跟羅家有往來,並未有更深的交道,雙方在洛陽也沒有合夥生意。這樣一個毫無關聯的郡主如何知道她,還指明要見,她不得不暗暗嘆口氣,說不定又是他的桃花債。

見慣了宮中各種婦人公主郡主的她, 今天才知道有另一類郡主是她從未想到過的形象。沒有侍候的丫鬟宮人, 身邊站立的是四個筆挺英俊的侍衛,隨從的不是管事嬤嬤,而是師爺。端着茶水毛巾候着的不是小丫頭, 而是清一色粉妝俊着的小廝。郡主且不論是否漂亮, 但是一身潔白的文士男裝,青絲由一個玉扣高高束起,恍若一個英俊小生,卻又在雙耳兩邊各綴着由赤金絲絡着的三顆光澤明豔的粉色珍珠,顧盼之間熠熠生輝。

卷III-48 今夕往昔(上)卷III-39 鳩占鳳巢(下)卷III-3 重返京城 (X)(中)卷III-2 返京之路(XII)(上)卷III-2 返京之路 (II)(中)卷III-30關關雎鳩 II(中)卷III-55 百足之蟲(中)卷III-1 江南的早春 (IX)(下)卷III-2 返京之路 (I)(下)第三章 平凡的日子卷III-53 母儀天下(上)卷III-28 露夜馨晨(下)卷II-26 征程在即 (IV)(上)卷III-2 返京之路(XI)(上)第七十三章(上)宴乎會胡(VIII)(上卷III-28 露夜馨晨(中)卷III-3 重返京城(II)(下)卷II-19雙雙歸來(II)(上)卷II-26 征程在即(VI)(上)卷II-6你情我願 (VI)關於這本書卷III-2 重返京城(I)(中)卷III-56 紅顏禍兮福兮(上)第四章 咸陽舊識卷II-26 征程在即(III)(中)卷III-6 初嫁爲君婦(II)(中)卷II-17 洛陽之行(VI)(下)卷II-18洛陽之行(XI)(上)卷III-1江南的早春(IIX)(中)卷III-20 故人來 (II)(上)卷III-1江南的早春(VI)(下)卷III-1江南的早春(IX)(中)第八十章(上)兄妹之情(IV)(上)卷III-19 故人來(I)(下)第七十六章(上)宴乎會乎(XI)(上)第六十章 三妻四妾(II)卷II-11何爲過往(I)(上)卷III-5 故人重逢(V)(上)卷III-41 山雨欲來(上)卷II-12何爲過往(II)(下)卷II-13何爲過往(III) (上)卷II-19 雙雙歸來(I)(中)第七十七章(中) 兄妹之情 (I)(中)卷III-13 路漫漫其修遠兮(下)卷III-30 關關雎鳩 III(上)第七十四章(下)宴乎會乎 (下)卷III-41 山雨欲來(下)卷II-19雙雙歸來(II)(上)卷II-24 新年(下)卷III-4 紅袖添香 (II)(中)卷III-3 重返京城(IIX)(上)第八十章(中)兄妹之情(IV)(中)卷III-1江南的早春(V)(下)第五十九章 三妻四妾 (I)卷III-7 欽賜玉臺將軍 (上)卷III-5 故人重逢(II)(下)卷III-56 紅顏禍兮福兮(下)卷III-28 露夜馨晨(中)卷III-38 魚翅與小菜卷III-45春城無處不飛花(上)卷III-31 步步逼近(IV)(上)卷III-30 關關雎鳩 III(下)卷III-1江南的早春(II)(中)第十七章 神秘高先生 IV卷II-8你情我願(VIII)下卷II-19雙雙歸來(II)(上)卷III-6 初嫁爲君婦(I)(下)卷III-5 故人重逢(III)(下)卷III-66 撤離卷II-18洛陽之行(X)(上)卷II-19雙雙歸來 (II)(中)第七十七章(下) 兄妹之情(I)(下)卷III-1 江南的早春(XIII)(上卷III-2 返京之路(IIX)(上)卷III-1 江南的早春 (VI)(中)第十五章 神秘高先生(II)卷II-19 雙雙歸來 (II)(下)第七十九章 兄妹之情(III)(下)卷III-53 母儀天下(中)卷II-1 你情我願(I)卷III-6初嫁爲君婦(VIII)(上)卷III-41 山雨欲來(上)卷III-26 靖安壽宴(上)第五十三章 慈母愛心之吾兒婚事 (II)卷III-6 初嫁爲君婦(II)(中)關於這本書卷III-40 江南舊事(上)卷II-20 公主駕到(II)(中)卷III-3 重返京城(V)(中)卷III-31 步步逼近(V)(中)卷III-2 返京之路(VII)(中)卷III-69 愛恨情仇終有時(中)卷III-7 欽賜玉臺將軍 (上)卷II-9你情我願(IX)中卷II-14洛陽之行 (I)(上)第七十七章(下) 兄妹之情(I)(下)卷III-33 重歸依雲閣(上)卷III-31 步步逼近(III)(上)卷III-6 初嫁爲君婦(VI)(上)卷II-12何爲過往(II)(上)
卷III-48 今夕往昔(上)卷III-39 鳩占鳳巢(下)卷III-3 重返京城 (X)(中)卷III-2 返京之路(XII)(上)卷III-2 返京之路 (II)(中)卷III-30關關雎鳩 II(中)卷III-55 百足之蟲(中)卷III-1 江南的早春 (IX)(下)卷III-2 返京之路 (I)(下)第三章 平凡的日子卷III-53 母儀天下(上)卷III-28 露夜馨晨(下)卷II-26 征程在即 (IV)(上)卷III-2 返京之路(XI)(上)第七十三章(上)宴乎會胡(VIII)(上卷III-28 露夜馨晨(中)卷III-3 重返京城(II)(下)卷II-19雙雙歸來(II)(上)卷II-26 征程在即(VI)(上)卷II-6你情我願 (VI)關於這本書卷III-2 重返京城(I)(中)卷III-56 紅顏禍兮福兮(上)第四章 咸陽舊識卷II-26 征程在即(III)(中)卷III-6 初嫁爲君婦(II)(中)卷II-17 洛陽之行(VI)(下)卷II-18洛陽之行(XI)(上)卷III-1江南的早春(IIX)(中)卷III-20 故人來 (II)(上)卷III-1江南的早春(VI)(下)卷III-1江南的早春(IX)(中)第八十章(上)兄妹之情(IV)(上)卷III-19 故人來(I)(下)第七十六章(上)宴乎會乎(XI)(上)第六十章 三妻四妾(II)卷II-11何爲過往(I)(上)卷III-5 故人重逢(V)(上)卷III-41 山雨欲來(上)卷II-12何爲過往(II)(下)卷II-13何爲過往(III) (上)卷II-19 雙雙歸來(I)(中)第七十七章(中) 兄妹之情 (I)(中)卷III-13 路漫漫其修遠兮(下)卷III-30 關關雎鳩 III(上)第七十四章(下)宴乎會乎 (下)卷III-41 山雨欲來(下)卷II-19雙雙歸來(II)(上)卷II-24 新年(下)卷III-4 紅袖添香 (II)(中)卷III-3 重返京城(IIX)(上)第八十章(中)兄妹之情(IV)(中)卷III-1江南的早春(V)(下)第五十九章 三妻四妾 (I)卷III-7 欽賜玉臺將軍 (上)卷III-5 故人重逢(II)(下)卷III-56 紅顏禍兮福兮(下)卷III-28 露夜馨晨(中)卷III-38 魚翅與小菜卷III-45春城無處不飛花(上)卷III-31 步步逼近(IV)(上)卷III-30 關關雎鳩 III(下)卷III-1江南的早春(II)(中)第十七章 神秘高先生 IV卷II-8你情我願(VIII)下卷II-19雙雙歸來(II)(上)卷III-6 初嫁爲君婦(I)(下)卷III-5 故人重逢(III)(下)卷III-66 撤離卷II-18洛陽之行(X)(上)卷II-19雙雙歸來 (II)(中)第七十七章(下) 兄妹之情(I)(下)卷III-1 江南的早春(XIII)(上卷III-2 返京之路(IIX)(上)卷III-1 江南的早春 (VI)(中)第十五章 神秘高先生(II)卷II-19 雙雙歸來 (II)(下)第七十九章 兄妹之情(III)(下)卷III-53 母儀天下(中)卷II-1 你情我願(I)卷III-6初嫁爲君婦(VIII)(上)卷III-41 山雨欲來(上)卷III-26 靖安壽宴(上)第五十三章 慈母愛心之吾兒婚事 (II)卷III-6 初嫁爲君婦(II)(中)關於這本書卷III-40 江南舊事(上)卷II-20 公主駕到(II)(中)卷III-3 重返京城(V)(中)卷III-31 步步逼近(V)(中)卷III-2 返京之路(VII)(中)卷III-69 愛恨情仇終有時(中)卷III-7 欽賜玉臺將軍 (上)卷II-9你情我願(IX)中卷II-14洛陽之行 (I)(上)第七十七章(下) 兄妹之情(I)(下)卷III-33 重歸依雲閣(上)卷III-31 步步逼近(III)(上)卷III-6 初嫁爲君婦(VI)(上)卷II-12何爲過往(II)(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