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提親

開元寺火災轟動了京城,畢竟本朝崇佛,浴佛節那日不少高官家眷都去了,不幸中的大幸是死傷不多,傷者數十人,重傷不治者三名,這已是不幸中的大幸了,而這其中秦王表現堪稱亮眼,元徽帝十分喜悅,在朝上欣悅讚賞道:“我兒真仁義賢王也。”又賞下了不少金銀。

王府長史邵康十分喜悅,搖着扇子對李知珉道:“王爺這次當機立斷,十分果斷,皇上高興得緊,朝堂對王爺也是刮目相看啊。”尤其是隱隱約約有那日太子也在,卻只是惜身離開的傳言,雖然不曾大肆流傳,這卻讓許多文臣覺得不舒服,畢竟民爲本,社稷次之,君爲輕,太子還不是君呢,卻忍看子民慘禍於前,這着實和從前一貫的仁義之名有些不符,教一些迂腐的文臣有些猶豫起來。

天氣漸熱,秦王一貫對自己王府的屬官、清客們很是優待。王府書房裡已經上了冰,宋霑和邵康都在書房裡和李知珉閒話着。

李知珉不說話,只是不由看向旁邊正在磨墨潤筆的趙樸真,天氣熱了,王府又才裁下了新裝,她穿了一身淺綠色絲衫,上邊織了一朵一朵的梨花,猶如溶溶月色下清靜婉約,薄透的衫子攔腰用一根玉白色的腰帶繫住了,纖腰一束。她還是喜歡花衣裳,雖然在跟前伺候,不能穿太過鮮明出挑的,她就選上清雅的顏色,卻仍是滿滿當當的花紋,也虧她容色奪目,才鎮得住衣裳,若是容貌差上那麼一點,都會淹沒在這些花衣裳。

像她這樣愛花巧的,真到了民間,哪個供養得起她?李知珉心中冷笑。那天失火,他知道妹妹使喚她去買蓮花走散了,便大動干戈命侍衛疏散人羣穩定局勢……其實這些日子他纔出了風頭,應該低調一陣子,韜光養晦纔是,這樣的風頭他本不該出,事後更有人污衊他踩着太子清名想要收買人心的流言,這並不是最好的時機,說不清當時的百姓大義,仁義道德底下,是不是也有一點私心,是爲了那失散在人羣裡不知下落膽大妄爲的奴婢……

“今年不太平啊。”邵康可不知道王爺已經神遊千里,仍在閒談着,今年先是南蠻一代有楚苗糾衆入境,八寨苗民暴動,之後又有越人瑤人聚集千人滋事,擾害村莊,肆行不法,而地方官員失機貽誤,導致寇匪成患,朝廷先裁撤了一批貽誤不奏的地方官員,另命官員前往撫諭,又調兵清剿,剪除寇賊,忙亂未定,東南沿海的海寇又起,朝廷又是一陣調兵遣將。

“怕是邊疆突厥,也要趁着四方不太平,蠢蠢欲動了。范陽節度使應欽數次上奏摺,說邊疆時有異動,還是要錢要糧,兵部那邊只是壓着不理。有謠傳他是太子的人,所以皇上這邊不喜歡他,但我看不像。”宋霑拿着一幅畫對着光在賞鑑,一邊漫不經心地說話。

一旁磨墨的趙樸真聽到說到應家,不由擡了頭看向宋霑,李知珉覺察到她的動作,看了一眼她,仍是開口問:“先生何出此言?”在他心目中,應家當初忽然和太子示好,十分蹊蹺,沒想到今日宋霑忽出此言。

“前個月,太子妃納聘那會兒,東宮那邊爲示誠意,備了厚禮,結果有一隊貨物都是在邊境辦的毛皮人蔘等貴重聘禮,從范陽那邊過的,竟然被匪盜掠走……應家本就是匪盜頭子,經營范陽多年,他經營的地界,哪裡還有匪盜,就算有匪盜,那也是小股,哪有這麼大膽子連東宮的貨都敢截的,被搶以後,地方官府請節度使協助盤查,居然也說查不到,這可不是滑天下之大稽麼?試問范陽那地方都被應家管得鐵桶也似,手下九個義子,各個勇力非凡,哪來吃了這熊心豹子膽的匪盜敢往范陽地界伸手吃肉?”

趙樸真想到那日見到的應家兄弟搶劫事宜,忍不住就抿嘴而笑,看來這應家兄弟,是當“匪盜”吃到甜頭,上癮了?

李知珉道:“難道應家和東宮鬧翻了?”

宋霑搖頭道:“應欽雖然勇武,卻並非有勇無謀之輩,況且聽說其夫人智謀過人,此舉着實令人疑惑,簡直是恨不得告訴東宮,我應家和你過不去一般,特別是前些日子邸報上,范陽太守汪隆,竟然被彈劾挪移庫銀,所動錢糧竟有十萬兩之巨——汪隆此人,說好聽是和平老成,其實謹小慎微,哪來那麼大膽子,這錢糧虧空,我卻知道一二,乃是從前先帝那會兒,前任太守施天因與蠻夷征戰,缺少軍餉,從庫銀中挪用的,後來施天戰死,此項虧空便一直掛在范陽賬上,難以補足,多年至今,汪隆雖然上折自辯,卻耐不住范陽那邊有其他官員彈劾,他平日也矇混銷算了不少賬目,有許多賬目說不清楚,被革職降級了,汪隆,卻是崔家的人,算得上是東宮的人了,多年來在范陽當太守,與節度使應欽相安無事,如今忽然被罷免,難說不是應欽的手筆。”

這下連邵康都起了興致:“我知道汪隆被罷黜的事,但還以爲是東陽在和崔氏較勁,原來竟有應欽的手筆?”

宋霑道:“范陽邊疆重鎮,何等重要,東陽身邊有褚時淵,豈會輕易拿這種地方來較勁?要再換一任能與節度使合得來,又忠心朝廷的地方官,可不容易,不是人人都能在應欽這強盜頭子手下主持地方政務的,如今那邊依然空缺着,廷議始終議不出合適的人選,東陽這會若是想要安排自己的人,可還得去找嚴蓀,她前些日子爲了斜封官的事在嚴蓀那裡吃虧了不少……”

幾個人聊了一會兒,便有文桐進來笑道:“馬車已安排好,請王爺、幾位大人移步。”

今日原是約了個文會,李知珉便帶了幾名清客一同出去不提,一直到晚間才歸來,回來卻也不回內院,而是來了華章樓這邊。

想必喝了不少酒,李知珉臉上帶着酒後的紅潤,身上也帶着酒氣,文桐扶着他靠在榻上的大軟枕上,前前後後地端了熱水來,輕聲對趙樸真笑道:“勞煩姐姐一旁伺候着,我去熬碗梨子汁來給王爺解解酒。”趙樸真點了點頭,上前去擰熱巾子給王爺擦臉。

如今趙樸真也回過味來,李知珉不喜歡往後院走,顯然是因爲後院的那些侍女們,不是竇皇后的人,就是別的什麼人的人,如同篩子一般處處漏風,他弄這麼個華章樓,讓她管着,表面上似乎是寵着她,其實卻是弄了一處其他人插手不進來,打聽不了的地方。也因此,竇皇后一直以爲自己的親兒子,是平庸閒散之人,因爲她不過只有後宮、後院這一點地方罷了。前朝之縱橫連理,便是一般的清客也看不清楚朝局變化,更何況是本來就出身清簡,缺乏政治素養,一直長於後宮的竇皇后?

李知珉,作爲一點優勢都沒有的皇長子,既沒有背景雄厚的外家輔佐,也沒有強勢的母后扶助,更重要的是連太子的名分都沒有,天心難測,可以說一個支持他的人都不會有,他從小到大,是怎麼一步一步走到現在這樣局面的?又是怎麼變成這樣隱忍的性格的?

孤立無援啊……就連想要籠絡自己這麼一個奴婢,也並沒有得到真心的忠誠,趙樸真一邊替他擦着臉,一邊心裡默默想着。

年輕的秦王閉着眼睛看更小一些,濃黑的眉毛蹙着,彷彿仍然有着多少深重的擔憂,挺直的鼻樑讓他顯得頗爲英俊,嘴脣紅潤,緊緊抿着——真奇怪,看着像個薄情冷漠的面相,雖然從一開始認識他就想殺了她,然而,趙樸真已經發現了眼前這個薄情煞神皮相下的色厲內荏,母親那樣對待他,他仍然要爲了母后,弟弟妹妹而努力……

趙樸真怔怔地想着,忽然看到秦王睜開了眼睛,和她四目相對,她一怔,李知珉眼睛先茫然了一會兒,才彷彿清醒了些,坐了起來,趙樸真忙倒了杯茶給他。

他拿在手裡,喝了一口,開口道:“今兒剛聽到個消息,范陽節度使夫人居然親自進京,向上官家提親,爲義子應無咎求娶上官筠。”

趙樸真吃了一驚:“應無咎?上官家答應了沒?”

李知珉自顧自道:“世家最看重門第,就算太子妃沒有選上官筠,上官筠也仍然能嫁入其他高姓中,應欽出身草莽,雖然如今是節度使,卻沒什麼好人家肯與他做親,更何況還是義子,幾乎和匪徒差不多——竟然就敢求娶百年世族的高貴嫡女,京城十分譁然,這幾乎與侮辱無異,上官謙應該會大怒直接回絕才是。”

趙樸真也被這峰迴路轉給震住了,雖然她對應無咎還有些好感,但上官筠嫁他?她總覺得上官筠不會喜歡,歷來世家大族求親,都是先自己掂量下雙方門第,覺得對等了,又請雙方都交好的人家,中間緩緩遞話,若雙方有意,男方纔提親,若是無意,則委婉回絕,兩邊都不傷情面,外邊更是一絲風聲都沒有,絕不會影響別的議親,這纔是世家貴族、高門貴人家的做派。哪有這般門第懸殊都還罷了,還直接大愣愣地上門提親……她問:“王爺這意思,上官謙沒回絕?”

“上官家老夫人如今正生病,聽聞應夫人是直接帶着義子上門,求見上官謙的……上官謙不但沒有立刻回絕,聽說還收下了厚禮,看起來竟像真的要考慮考慮。”李知珉顯然也覺得這樁事十分意外,說起來十分清楚。

趙樸真茫然道:“上官娘子……會同意嗎?”

上官謙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有她選擇的餘地,但上官家這一舉措着實十分耐人尋味。還有前些日子應家針對東宮的行爲,若是想到是爲上官家出氣泄憤的話,倒也說得通了,武人沒那麼多彎彎繞,爲着討好上官家,先出手替他出口氣,再上門提親,倒是合乎應欽一貫的性子。”

正說話者,文桐已捧了一杯梨子汁來給李知珉,李知珉接過來喝了,趙樸真仍然有些沒轉過彎來,站在哪裡想這提親的事。文桐服侍着李知珉喝了梨子汁,看天氣極熱,低聲道:“王爺可要洗一洗?我傳熱水放在裡間了。”

李知珉點了點頭,他今日穿着絲綢長袍,極爲寬鬆,文桐一替他解開腰帶,袍子便直接滑落,露出了沁着汗的脊背來。

趙樸真冷不防忽然看到李知珉背脊,旁邊打開的窗子裡斜陽照進來,只看到腰上的肌肉緊實,汗涔涔的反射着光,她轟的一下臉漲得通紅,忙忙地端了桌子上的空碗避了出去。

文桐看到她這般忍不住笑了下,李知珉看了他一眼,他不敢再笑,卻是知道自己王爺不會怪罪她的,只開玩笑道:“內院哪位姐姐不想着能近身伺候王爺,只有趙姐姐羞成這樣。”

李知珉不說話,自顧自地將衣服脫盡了,往內裡走去。

第52章 縱容第166章 修書第194章 拔刺第92章 放人第133章 刺史第134章 議題第131章 女舉第52章 縱容第209章 問心第221章 相認第83章 使者第15章 理書第116章 教女第100章 迷夜第65章 冊封第7章 生病第145章 發動第84章 投石第92章 放人第81章 突圍第104章 驚覺第123章 面君第153章 暗殺第45章 彈劾第104章 驚覺第181章 國破第221章 相認第30章 羽林第63章 賞花第202章 篩查第110章 土司第163章 歸真第122章 小像第107章 歸家第188章 侍疾第42章 促狹第109章 婚事第101章 同牀第150章 擄走第16章 碎語第115章 替嫁第155章 脫險第185章 蒸雞第39章 茶花第115章 替嫁第127章 先生第169章 紙鳶第16章 碎語第34章 分娩第88章 嫉妒第7章 生病第79章 看畫第18章 寶珠第218章 清算第113章 牽線第158章 靜好第30章 羽林第20章 同情第176章 離去第138章 故人第31章 邀宴第124章 相敬第35章 生產第104章 驚覺第187章 舊傷第194章 拔刺第59章 愛貓第151章 奪食第64章 崔氏第137章 分歧第1章 滅口第209章 問心第83章 使者第140章 修園第168章 籠絡第50章 鷸蚌第89章 回京第89章 回京第216章 螢火第178章 調兵第67章 懷才第47章 微服第170章 密信第30章 羽林第103章 送別第147章 美譽第6章 偷食第149章 上香第179章 蘋花第49章 上鉤第90章 郊迎第213章 示好第16章 碎語第102章 異夢第154章 迷倒第167章 見鬼第90章 郊迎第152章 拉攏第91章 辭婚
第52章 縱容第166章 修書第194章 拔刺第92章 放人第133章 刺史第134章 議題第131章 女舉第52章 縱容第209章 問心第221章 相認第83章 使者第15章 理書第116章 教女第100章 迷夜第65章 冊封第7章 生病第145章 發動第84章 投石第92章 放人第81章 突圍第104章 驚覺第123章 面君第153章 暗殺第45章 彈劾第104章 驚覺第181章 國破第221章 相認第30章 羽林第63章 賞花第202章 篩查第110章 土司第163章 歸真第122章 小像第107章 歸家第188章 侍疾第42章 促狹第109章 婚事第101章 同牀第150章 擄走第16章 碎語第115章 替嫁第155章 脫險第185章 蒸雞第39章 茶花第115章 替嫁第127章 先生第169章 紙鳶第16章 碎語第34章 分娩第88章 嫉妒第7章 生病第79章 看畫第18章 寶珠第218章 清算第113章 牽線第158章 靜好第30章 羽林第20章 同情第176章 離去第138章 故人第31章 邀宴第124章 相敬第35章 生產第104章 驚覺第187章 舊傷第194章 拔刺第59章 愛貓第151章 奪食第64章 崔氏第137章 分歧第1章 滅口第209章 問心第83章 使者第140章 修園第168章 籠絡第50章 鷸蚌第89章 回京第89章 回京第216章 螢火第178章 調兵第67章 懷才第47章 微服第170章 密信第30章 羽林第103章 送別第147章 美譽第6章 偷食第149章 上香第179章 蘋花第49章 上鉤第90章 郊迎第213章 示好第16章 碎語第102章 異夢第154章 迷倒第167章 見鬼第90章 郊迎第152章 拉攏第91章 辭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