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一章 威行天下之法

“主公您看,裴長青那老賊卻是帶着自己的牙旗,跑到我軍火炮攻殺不到的盲角去了!”

在此時的巴陵城外,自有張世華的無數眼線。故而在裴長青他們在城牆上有所行動的時候,城外的一名眼神極好的親衛士卒,卻是不由將這件事第一時間告知了張世華。

不過對此,張世華卻也並不着急。他本就不奢望自己可以僅憑手中那區區九十餘門火炮,轟殺一位手掌數萬兵馬的大吏梟雄。

所以在看到裴長青高舉着自己的牙旗,近乎是一路小跑的去了城牆的西北角之後。張世華便也就擺了擺手,對着手下的炮手們下達了自由進攻的命令。

反正炮多勢衆而且還根本不需要擔心巴陵守軍對他們的反制。有了這樣巨大的優勢在,張世華自然也要好生爲所欲爲一番。

“轟轟轟!轟轟轟!!!”一連足足兩個時辰,巴陵城外的炮聲卻是從來沒有間斷過。

當然,除了一開始那短時間,黑衣軍用九十餘門火炮齊射了幾輪之外。在裴長青他帶着自己的帥旗來到城牆西北角後,張世華便也就將麾下的九十餘門火炮分成了三組,讓後再讓着三組人接連射擊。

這般一來,雖然聲勢比不得方纔威武雄壯,但卻是勝在連綿不絕。

所以就在這般接連不斷的轟了兩個時辰,前前後後加起來的打出的炮彈都有近三千發的時候。巴陵城牆上的官兵士卒也是再也不敢露出自己的身軀來了。

畢竟在方纔時候,膽敢這樣做的人,差不多有四成都被黑衣軍用火炮轟殺成了一灘血肉。

人數雖然是不多,不過也就是區區數百人。但以此而形成的威懾力,卻是數倍於殺傷數字了。因而在這個只能被動挨打而不能反擊的過程中,巴陵城守城官兵們的士氣也是下跌的厲害。

不過令張世華感到美中不足的卻是。在這個過程之中,那些守備在巴陵城前的萬餘水師部隊,竟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依舊不敢反擊黑衣軍的船隊以求破局。

這無疑讓張世華感到有些無奈。畢竟在這個時候,估計沒什麼事情,是比親眼目睹己方兵馬的再度慘敗,更能打擊這些個巴陵官兵們那原本就不高的士氣了吧?

不過這件事,後來想想便也就釋然了。

前日,長江之上,公調站一戰。裴長青帳下的前軍部隊,近乎被黑衣軍士卒用火攻的法子殺得全軍覆沒。

而既爲前軍部隊,想來便也就知道。前日那些個被黑衣軍擒殺的水師官兵,定然也就是裴長青帳下最精銳勇猛的一批士卒了。

而這樣一大批精銳勇猛的士卒被擒殺,餘下那些個士卒,在軍中自然也就是相對膽小庸碌的人了。這樣的一批膽小庸碌的傢伙,又剛剛經歷了一場大敗,心中對黑衣軍對黑衣軍的恐懼之心還尚且沒有消退,又怎麼可能敢在這個關頭,向黑衣軍主動的發起反擊。

所以在明白這一點之後,他便也明白了麾下軍師趙子玉,狠辣之中所蘊含的深意。

因而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張世華他擺了擺手,便也不由讓麾下將士,將前日俘虜的那千餘水師官兵從各個戰船的船艙中,帶到了衆人之前。

“主公,真,真的要如此嗎?”戰船之上,張世華的身後位置。作爲張世華帳下秘書郎,在整個襄荊之地都算是略有文名的黃載,見到張世華這般凜然下令,面色也不禁一白。

卻是今日,張世華將要做一件在今世和後世之人看來都極爲殘忍無道的事情——殺俘!!!

不過在這個時候,黃載他纔剛剛將口中之言吐出,站在張世華另外一旁,距離張世華的距離也遠遠要比他近的趙子玉,卻是陰沉着臉,拿着眼睛瞪着他,怒然冷哼了一聲。

“……”見軍師趙子玉發怒冷哼,本人不過只是一個七品小官的黃載。心中恐慌之下,自然也是忙不由閉上了自己的嘴巴。

但此時黃載他雖然閉上了自己的嘴巴。不過在這個時候,戰船之上張世華左右和黃載他抱着同樣想法的人卻是不在少數。

畢竟自跟隨張世華一來,張世華麾下的將士便從未做過殺俘泄憤的事情。

而且這些個俘虜九成九都是南方漢人。受張世華的感染,大都已經有了一些樸素民族意識的黑衣軍將官,對於這樣的事情,自然也就更加的排斥了。

故而在黃載閉上了嘴巴之後,知道麾下的將官還有很多人一時間在情感上難以接受的張世華,便也不由長嘆了一口氣,並轉過了身子。

“汝等難道以爲,我今日殺俘,僅僅就是爲了泄憤嗎?”張世華問着,臉色上倒是不悲不喜。

因而見張世華如此,衆將官心中沒底下,面對着張世華的目光,便也不由一個個的低下了頭顱。

但雖是如此,這些人卻顯然還並不理解張世華爲什麼要做這樣聽起來便讓人厭惡的事情。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張世華對着他們輕咳了一聲,便也不由開口講道:“汝等今日觀此城便也可知,即便我軍兵精甲堅,但若想在數萬官兵的守備之下攻下此城,也絕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汝等且想一想,嶽州州治巴陵城尚且如此,整個湖廣行省的治所江夏城又會是如何?”

“這……”聽到張世華這樣說,周圍的衆將官們相視一顧,一抹擔憂卻也不由涌上了心頭。

卻如張世華所言的一般,單單是嶽州州治的巴陵城,其城牆的高大堅固和水師兵丁的勇猛精銳,就已經達到了讓黑衣軍爲之棘手的地步。那麼作爲整個湖廣行省行政中心的江夏,豈不是要更加的棘手難攻。

“主公,今日行殺俘之事,便就是因爲這個原因,想要來恐嚇湖廣敵衆嗎?”此時,張世華帳下的將官中倒也真的不缺那一點就透的人。這不,就在張世華說出這樣的一番話後,倒也便有人猜出了此舉的原因。

因而在見到帳下的將官這麼快便明白了自己心中所想。那邊,張世華也是不由面帶笑意的點了點頭。

“卻是如此。”張世華先是點頭,這般到了一句。然後看着身旁的這一衆將官,便也不由再度說道:“豈不聞,疆場之上,搏命之所,立屍之地。此番搏命立屍之處,若能殺其一俘而活十卒,何樂不爲也!

宋,范文正公尚有言:‘一家哭何如一路哭。’我今日,雖殺此千俘,卻可以此而使這巴陵滿城兵丁心生懼意。而若能使那些個貪生怕死之輩,因懼我刀鋒,而臨戰起義,行反叛之事。豈不少造許多殺孽?

且此乃大爭之世,若我等想要在此世中,實現驅逐韃虜興復中華的豐功偉業,又豈可一味懷仁?我當年之所以舉義旗,便就是想要讓那元蒙朝廷畏我,讓天底下那些個助紂爲虐者畏我!

讓他們畏我漢民之勇悍;畏我漢民之刀鋒;畏我漢民這滿腔熱血!使韃虜再也不敢欺我漢民,使天下漢民,也再不敢助紂爲虐欺壓同袍。如此,吾有豈可不加威!

今日殺千俘,不過爲此而開端。而若能攻下此城,我還要盡誅城中百戶以上領兵之將。終有一日,當以此威行天下。使天下心向元蒙、助紂爲虐之輩,再不敢當吾之兵鋒!”

船頭,張世華高聲喝着。滿臉的冷冽,也不由讓衆將官們心中凜然。

但卻也就在此時,在張世華凜然高喝的說出這樣一番話之後,張世華帳下一書佐文吏卻也不由在此之時,主動的站了出來,對着張世華高聲拜呼道:“善,大善矣!主公與天下,已然是仁名遠揚,今又輔此赫赫之威,天下在無人可當主公之兵鋒也!”

到底是大爭之世,在此世中掙扎求活之輩,即便是在張世華的帳下,自也不缺那種心狠手辣之人。

在這些人眼中,既是亂世,那麼爲撥亂反正,尤豈可不用重典?

因而,莫要說張世華僅殺千俘了。就算張世華與戰後,要在巴陵屠城。但只要可以起到震懾湖廣之敵,以此而掌控湖廣的目的,在這些人來看亦是值得的。

故而在張世華凜然說出這樣的一番話後,張世華左右贊同此計之人,竟也是不勝枚舉。

當然,在餘下的一些人心中想來,卻依舊還是有些不一樣的想法的。

到底天底下並沒有什麼十全十美的事情。殺俘這件事,一方面固然可以讓敵人因心中恐懼而不敢抵抗。但若操作不當,有時卻反會適得其反。

從這幾日的交手便能看出,嶽州路總管裴長青並非是庸碌無爲之輩。若黑衣軍這邊前腳殺俘,後腳卻讓他因此得以鼓舞士氣,那麼巴陵城豈不是要更加難以攻克。

因而心中心懷此等憂慮,張世華帳下一屬官檢校,便也是不吐不快,毅然對着張世華道出了心中所憂。

不過對於那檢校之言,張世華聽聞後卻是不由的呵呵一笑。

“君此憂,吾豈能不慮。”張世華笑談道:“殺俘恐嚇之事,自是不得用於猛士。猛士尚義而不畏死,以死畏之,只會令其同仇一心,適得其反。但汝等且看,今日之巴陵城,可還有尚義而不畏死的猛士嗎?”

“這……主公攜大勝之威來伐,已然讓城中守軍喪膽。而今又炮擊其城近半日,更是讓城中守卒惶惶如喪家之犬。是以我軍列陣於此,敵之主將寧可搬遷其所屬牙旗,亦不敢派兵與我軍交戰。

如此看來,非是巴陵兵馬已然喪膽,就連那巴陵主將,顯然也無往日之勇了。”

那屬官檢校聞言愣了片刻,最後思量之下,卻是不由說出了這樣的一番話來。

故而聽到其這樣的一番話,張世華便也不由看着其點頭笑問道:“汝既以明此處關節,心中可還有憂慮嗎?”

“主公深思遠謀,令臣下佩服。今方知主公之智遠非臣下可及,再無憂慮矣!”想明白此處關節之後,那檢校自然也是立馬轉變了口風。

所以在這個時候,張世華的左右也沒有人在反對殺俘之事了。

畢竟能在這樣兵荒馬亂的大爭之世,順勢而起,得以在黑衣軍之中擔任官職的,心懷仁善的人固然不在少數。可那種口不敢言刀兵殺戮之輩,卻也是一個也無。

因而在這個時候,張世華帳下以左右,也根本就沒有人將那千餘俘虜的性命放在心上。方纔之所以不願殺俘,也不過就是因爲擔憂此事會給黑衣軍帶來不好的影響和後果而已。

如今,若能像張世華說的那邊。殺彼一俘而活我十卒,又能讓巴陵百姓少遭些兵亂,那有何樂而不爲呢。

小仁,大仁之累也。既生在了亂世,又豈能不明白這樣的道理。

是以在張世華一聲令下之後,王十九他指揮着麾下的部屬,便也不由當着兩軍所有兵丁士卒的面,將那些哀嚎救活的千餘俘虜,斬殺梟首殆盡。

陣斬千人,對巴陵城這些個守城官兵所帶來的震撼和恐懼,自是不言可知。

畢竟親眼看着往日的同袍,被黑衣軍當做豬羊一般斬殺殆盡。要說心中不害怕恐懼,那顯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趁着這份殺俘之威,一名嗓門向來響亮的黑衣軍百戶官,便也不由乘船出列,手拿一個鐵喇叭,對着巴陵守軍們高聲吼道:“汝等看到了嗎。若汝等繼續負隅頑抗,這便也就是汝等的榜樣。

我家平章大人說了,若汝等三日內不降,那麼我軍攻陷此城之後。定要將城中百戶以上領兵者,屠戮殆盡!!!”

“三日不降,城中百戶以上掌兵者,屠戮殆盡。”忽的聽到這樣的一句話,巴陵這邊凡是職位在百戶以上掌兵的將領,無疑徹底了慌了神。

畢竟在捱了兩個多時辰的炮轟之後,面對着自家城門樓都被人家夷爲平地,自家這邊卻依舊不敢與人搏殺的局面,城中的這些個將官對於抵擋黑衣軍,其實早也就沒什麼信心了。

第四百一十八章 江陵稱王第六十七章 人心第四百零九章 湖廣之戰(二)第四百六十四章 教子 來使第三百零八章 大起大落第二百一十章 善戰伏擊第三百三十八章 喜得貴子第四百八十二章 伴讀 烽煙第二百九十四章 誰人願久居人下第二百五十六章 激戰再起第一章 上任第一百四十七章 挫敗第四百七十八章 鏖戰第四十七章 受罰第一百零八章 城破第一百五十六章 決戰總攻3第四百七十六章 領軍十萬戰天完第一百三十章 再興兵戈第三百七十八章 高價 狩獵第二百八十七章 交鋒 明通第四百三十八章 千金易將第四百二十七章 兵進天臨路第三百四十一章 奇思妙想驚爲神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勝第十八章 襲擊第四百八十一章 思誠病逝第四百五十章 秘殺第三百五十七章 黑衣潰敗第二百二十二章 計策第三百九十五章 再戰第二百七十三章 營嘯再起第一百五十四章 決戰總攻1第二百一十六章 奇兵斷糧第七十七章 萬無一失的任命第一百零一章 戰局第四百一十三章 擎天柱崩 江夏城陷第三十九章 冬天第四百八十八章 軍銜制第四百四十章 大楚武院 赳赳武夫第三百六十五章 內奸 奪關序章第三百八十七章 反擊 抓週第三百二十一章 兵抵江陵城第三百二十七章 雜記第四百九十章 宣戰第八十章 掌控第三百二十二章 荒唐的戰鬥第四百章 炮擊巴陵第五十八章 兵敗第八十四章 招撫第三百八十九章 分析 局勢第七十九章 革命之言第二百零六章 進退之法第二百六十章 火炮之威第三百八十九章 分析 局勢第三百七十九章 天完使去第三百七十章 南下第四百章 炮擊巴陵第一百一十章 氣節第五百零九章 戰太平(七)第四百四十九章 西進第九十六章 李先生第五十五章 大張村第二百六十二章 廝殺激戰2第十七章 賊蹤第三百三十章 匠師失蹤第四百三十九章 建立武院第二百三十九章 立功心切終中計第三百四十七章 元末張士誠第二百二十一章 用人第二百一十二章 屠城第四十五章 免職第一百章 受阻第三百六十五章 內奸 奪關第五百零三章 戰太平第二十二章 南去剿匪第二百五十六章 激戰再起第四百六十九章 風雨欲來第三百四十六章 劍指東向攻德安第一百零五章 廝殺第四百六十六章 陝省交易第四百八十五章 黔地歸順第四百六十一章 士誠歸降第三百六十三章 軍務 分析第五百零六章 戰太平(四)第六十九章 出兵(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混亂第三百三十八章 喜得貴子第四百零四章 奪城之戰(二)第四百八十九章 召兵第六十七章 人心第二百五十二章 撤兵第一百四十五章 夢得神臂弩第四百六十三章 一戰功成第二百五十章 送壯士第三百四十章 測試火炮第四百九十三章 徽州之戰第三百七十四章 面見第五百零四章 戰太平(二)第四百八十章 大勢所趨
第四百一十八章 江陵稱王第六十七章 人心第四百零九章 湖廣之戰(二)第四百六十四章 教子 來使第三百零八章 大起大落第二百一十章 善戰伏擊第三百三十八章 喜得貴子第四百八十二章 伴讀 烽煙第二百九十四章 誰人願久居人下第二百五十六章 激戰再起第一章 上任第一百四十七章 挫敗第四百七十八章 鏖戰第四十七章 受罰第一百零八章 城破第一百五十六章 決戰總攻3第四百七十六章 領軍十萬戰天完第一百三十章 再興兵戈第三百七十八章 高價 狩獵第二百八十七章 交鋒 明通第四百三十八章 千金易將第四百二十七章 兵進天臨路第三百四十一章 奇思妙想驚爲神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勝第十八章 襲擊第四百八十一章 思誠病逝第四百五十章 秘殺第三百五十七章 黑衣潰敗第二百二十二章 計策第三百九十五章 再戰第二百七十三章 營嘯再起第一百五十四章 決戰總攻1第二百一十六章 奇兵斷糧第七十七章 萬無一失的任命第一百零一章 戰局第四百一十三章 擎天柱崩 江夏城陷第三十九章 冬天第四百八十八章 軍銜制第四百四十章 大楚武院 赳赳武夫第三百六十五章 內奸 奪關序章第三百八十七章 反擊 抓週第三百二十一章 兵抵江陵城第三百二十七章 雜記第四百九十章 宣戰第八十章 掌控第三百二十二章 荒唐的戰鬥第四百章 炮擊巴陵第五十八章 兵敗第八十四章 招撫第三百八十九章 分析 局勢第七十九章 革命之言第二百零六章 進退之法第二百六十章 火炮之威第三百八十九章 分析 局勢第三百七十九章 天完使去第三百七十章 南下第四百章 炮擊巴陵第一百一十章 氣節第五百零九章 戰太平(七)第四百四十九章 西進第九十六章 李先生第五十五章 大張村第二百六十二章 廝殺激戰2第十七章 賊蹤第三百三十章 匠師失蹤第四百三十九章 建立武院第二百三十九章 立功心切終中計第三百四十七章 元末張士誠第二百二十一章 用人第二百一十二章 屠城第四十五章 免職第一百章 受阻第三百六十五章 內奸 奪關第五百零三章 戰太平第二十二章 南去剿匪第二百五十六章 激戰再起第四百六十九章 風雨欲來第三百四十六章 劍指東向攻德安第一百零五章 廝殺第四百六十六章 陝省交易第四百八十五章 黔地歸順第四百六十一章 士誠歸降第三百六十三章 軍務 分析第五百零六章 戰太平(四)第六十九章 出兵(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混亂第三百三十八章 喜得貴子第四百零四章 奪城之戰(二)第四百八十九章 召兵第六十七章 人心第二百五十二章 撤兵第一百四十五章 夢得神臂弩第四百六十三章 一戰功成第二百五十章 送壯士第三百四十章 測試火炮第四百九十三章 徽州之戰第三百七十四章 面見第五百零四章 戰太平(二)第四百八十章 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