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九章 建立武院

時光一日一日,可謂飛逝。眨眼間,便也就不由再度到年底了。

而在這一年,也可以說是張世華在正式稱王后所迎來的第一個年頭。

因而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諾大的江陵城中可謂是處處張燈結綵。爲了將這一個新年過的熱鬧一些,張世華甚至還自費,從王府的內帑中拿錢,在江陵城的各個街道之中掛了很多的大紅燈籠。

反正在買起板甲,搞起了這樣的“軍火”生意以後,張世華的手中富裕的很,一點也不差這點錢。

再說,老爺子張烈武這兩天身體也是一直都不好,也想要熱鬧熱鬧。因而張世華養的那幫子言官之中,也沒有那個腦子秀逗的,會在這個時候說一些不要勞民傷財這樣的不長腦子的話。

畢竟在這個時候,他們也想要好好的過個年,休息休息。

不過在這個關頭,大楚的官員倒也並非都沒事了。這一點,就拿大楚的大司農李重三和大匠師沈石來說吧。都已經到臘月二十七這樣的年根底下了。這兩位大人還在奉張世華的命令選址。

是的,就是選址。不過這一次張世華要建造的可就不是什麼製造兵器的工坊了。而是奉張世華的命令,準備在江陵城西,建立一座武院。

好吧。其實說白了,這座所謂的“武院”,就是類似於後世的軍校。就比如民國時期,那座大名鼎鼎的黃埔軍校。

而之所以要這樣做,一是爲了提升楚軍之中那些箇中基層將領的水平,二也就是爲了培養合格的基層將領了。

畢竟在這個年頭,如果沒有系統的教導,單單依靠個人的摸索,其實是很難成爲一個合格的將領的。

這也就是爲什麼,在華夏古代,絕大多數的名將都是將門子弟出身的原因。

所以爲了進一步提升楚軍之中那些箇中基層將領們的指揮領導水平,並培養合格的基層將領,那麼爲他們辦一個培訓輔導和加強思想教育的學院,無疑很有必要。

因而當張世華的手中錢糧不缺之後,張世華將這個方案一提出,便也就立即得到了部下們的擁護和贊同。

這之中,尤其是大楚的武將們,更是極爲擁護張世華這個方案。

因爲他們覺得,如果大楚的武將也都有了學校,那麼文官那邊也就再不能拿不曉文墨、沒有文化等爲藉口鄙夷他們了。

因而這一次,但凡是八大軍團的中基層將領們,都是會進入武院深造的。

當然,這樣的深造乃是分批進行的,不可能同時開展。

畢竟要是同時開展中基層將領們的培訓,那麼沒了這些個中基層指揮官,軍隊還不得亂了套。

所以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之中,大楚的武院將會分三次培訓楚軍中的中基層武將,也就是隊正、營長和旅將們。

其中一次培訓爲期兩個月。至於名額,則是隊正的名額四百人、營長的名額八十人、旅將的名額四十人。

正好佔據大楚八大軍團中基層將官總名額的三分之一。

而至於李重三和沈石此時的選址,則是因爲武院畢竟不同於讀書人的國子監等學院。蓋上幾間屋子,找上幾個有文化的老師,在拿上幾本書就可以教學。

即便武院也比較側重理論,但畢竟乃是培養武將的地方。

那這麼一來,武院之中,戰馬、兵刃、弓弩、校場、演武場肯定都是不能缺少的。

因而爲了避免這羣傢伙擾民,同樣也出於保密性考慮。那麼大楚武院的選址,自然也必選要在城外不可。

而且又因爲張世華比較着急,要求明年開春,大楚武院必須要建立起來。所以也方纔會發生在這樣的大年根底下,李重三和沈石這兩個人依舊親自在城外選址的事情。

不過他們兩個人現在畢竟也都是領導了。因而做這些事也並不需要親力親爲。

即便是選址,其實大都也是下面人的工作。他們兩個不過也就是在外面盯一下罷了,也沒有幹什麼勞心勞力的事情。

但在年前,李重三和沈石還是在江陵城外選出了一塊合適的地方。

然後,再將武院的地址確定下來並立馬上報給張世華知曉之後。等到正月初八,大批的工人和建築材料便也就不由運輸到城外。然後熱火朝天的建築工作,便也就這麼開始了。

而與此同時,在楚王宮中,好不容易閒下來幾天的張世華,在這個時候卻又不由因餘俊達整合送上的一份情報,弄得沒了繼續陪伴家人閒暇遊戲的心情。

“右丞相定住三次辭官,皆不允。看來,元廷還真的是找不到一個合適的人,來幫他們穩定亂局了。”書房中,看着被餘俊達方纔最前面的內容,張世華也不禁這般冷笑了一聲。

“還有那哈麻,也真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蠢物。連右丞相的位子還沒有做上呢,就因爭權奪利而對自己人下手。下手就下手吧,乾淨利落倒也算是那麼回事。這蠢物倒好,搞得這般大張旗鼓,連我手下的探子都知道了。

看來離死期也不遠了。”張世華在看着奏報上那有關哈麻的內容,又不禁這般冷笑了一聲。

不得不說,這哈麻的腦回路也真的是奇特的可以。

這傢伙,完全就是靠陰進西蕃僧以運氣術向順帝獻媚而被元帝信重,並得以順利的和皇太子聯手扳倒了脫脫。

可等這傢伙當上左丞相之後,反倒開始維護起自己那已經臭的撿不起來的名譽。

隨便找了一個藉口將那名會大喜樂之術的西蕃僧重重的打了一百零七棍不說,還將其流放到了甘州,裝做成一副自己什麼都沒有做過的模樣。簡直能笑死人。

更加可笑的是,因爲他的妹夫禿魯帖木兒也經常向元帝進獻美人和那些個亂七八糟的秘法,對哈麻以前的所作所爲知根知底。

這個腦回路無比奇特的傢伙,竟然就要想將他的妹夫禿魯帖木兒除去,然後以此維護自己這個相爺的名譽。便就不由對着他老爸說:“我兄弟二人,一薦而爲丞相,一爲大夫,皆祖宗德澤。但妹婿禿魯帖木兒在上前近行,慢褻無禮,爲天下士大夫所譏笑,我兄弟何面目見人?盍除之以爲我利。”

結果這樣的話,還正好被回孃家的妹妹聽了一個一清二楚。

然後……呵呵,他妹夫禿魯帖木兒就先下手爲強了。

現如今,哈麻當年的醜事已經全部都被人抖落出來了。以至於這位左丞相現在在士林之間的風評,簡直可以說頂着風都能醜十里。

所以張世華方纔也會說出那樣的話來。

而之後,倒也果如張世華所說的一般。在一個月之後,他的妹夫禿魯帖木兒以退爲進,主動向元帝請辭。結果元帝害怕禿魯帖木兒離開後,自己就再也無法盡情享樂,便就駁回了禿魯帖木兒的請辭。

然後,根本就沒法扳倒他妹夫的哈麻,便就被皇太子一黨和禿魯帖木兒聯手對付。

在哈麻上朝入臺城的時候,假傳元帝詔命,將其兄弟二人放逐惠州,並在中途仗殺。

可以說是一報還一報了。

不過也因此,被手下的臣子兩次假傳詔書,誅殺丞相的元帝,從此之後也再沒有了一點治國理政的心思。每日都只顧在宮中享樂,再也不管其他。以至於後來幾年,他的兒子大元皇太子甚至要和他的皇后奇氏,一起密謀想讓他退位。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先且不提。

不過單單看着餘俊達送上的這些情報,也就無疑證明,在脫脫這樣一個鐵腕丞相死後,元廷已然變得越發的混亂了。

想來用不了多久,他們內部估計就會因爲爭權奪利而大動兵戈。

所以在分析出這樣一個結果之後,張世華也不禁是開心不已。

但即便是這樣,此時的張世華卻也並沒有生出元廷已然不堪一擊的想法來。而是手指敲打着身前的桌案,自顧自的唸叨道:“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元廷還有些家底,在這個時候可不能做那出頭之鳥。

靜觀其表,渾水摸魚,多積糧草軍械,方纔是王道啊!”

……

“大王,諸位大人現在正在殿前候着,等着大王駕臨呢。”王府後宅,王后娘娘的宮中,已經在半年前就被張世華正式提拔爲王府總管的廖承恩,此時也不由低着頭候在裡屋門外,這般輕聲到了一句。

“恩,我知道了。”聽到這話,裡屋中張世華這般道了一句。然後我們的這位大王,便就不由轉而看向了牀上躺着的妻子,伸手溫柔的撫摸了一下妻子的臉蛋。

“薇兒,你懷了身子,還找了涼。這兩天就好好的休息休息,宮中的那些個雜事,就交給廖承恩他們去做就好了。你現在的任務,就是好好休息,安心養病、養胎。”

“相公,我現在還不過就三個月的身孕而已,我的身子也沒有這麼嬌貴,沒事的。諸位大人竟然都在殿前候着,相公也別讓大人們等太久了。”郭薇兒握着自家相公的手,雖然心中很想自己的相公像前兩天那樣陪伴寵愛自己。

但爲了不讓自己的男人分心,做好真正的賢內助好王后,郭薇兒還是不禁這般言道。

而果然,張世華聽到這話,則便也不由點了點頭。在對着負責伺候王后的那名侍女大丫頭紫竹好生囑咐了一番之後,便也就帶着廖承恩走出了這座寢宮,邁步向着王宮正殿行去。

“大王,現在咱們江陵城的大小官員現在正在剛剛建好的武院那邊候着呢。您看,咱們現在可以出發了嗎?”等張世華邁步來到王宮正殿,早早就在正殿等候着的呂思誠趙子玉等人對着張世華行了跪拜大禮之後,作爲大楚文官之首的呂思誠便也不由這般問道。

“好吧,咱們現在就出發。”聽到呂思誠這樣的話,知道時辰已經差不多的張世華在這個時候自然也沒有在浪費時間。

這般到了一聲,便不由吩咐廖承恩准備車馬。故而在短短的一刻鐘之後,乘坐着八匹黃色戰馬拉乘的王車的張世華,便也就在一衆文武官員和數百名鐵甲軍兵丁的護衛之下,浩浩蕩蕩的向着江陵城西的武院趕去。

現如今,時間已然到了至正十六年二月初十了。時節上,也正是草長鶯飛濃濃春意的大好時光。

所以這一次,當大楚武院即將要在今天正式開院的消息傳出後。不但大楚江陵城的一衆文武官員齊齊聚集在了這開天闢地第一座的武院哪裡,就連城中很多的好事百姓,也都紛紛想要目睹這一重大的歷史事件。

因而當張世華乘坐這王車出城之後,一路上也是不禁遇到了很多這樣的好事百姓。

“虎子,快,那是咱楚王爺的車架,快跪下。”帶着兒子,準備去觀看大楚武院開院儀式的好事百姓之一老楊。正走在路旁時,一回頭看到張世華乘坐的那高大王車,在一衆文武官員和數百鐵甲軍將士的護衛下緩緩駛來。

便就忙不由拉着自己的兒子避在了道旁,並帶着兒子,極爲順從恭謹的跪在地上。

“轟隆隆隆隆~~~譁!譁!譁!”先是一陣馬車過路的響聲,隨後又是一陣甲葉碰撞的聲音。而後,等這樣的聲音漸漸的遠去之後,老楊方纔不由小心的擡起了頭,然後拉着兒子從地上站了起來。

“天啊,那些個騎着高頭大馬走在前面的將軍們可真威風!”不過十歲大的虎子被自己的父親從地上拉起來,回想着方纔那一個個走在王車前開道的高大騎士。這個常常混進茶樓中去聽人說書的小傢伙,也不禁滿是羨慕的這般道了一句。

不過聽到自家兒子這話,也是經常聽人說書的老楊,卻是不由拍了一下兒子的腦袋教育道:“切,你這傻小子。前面騎大馬穿鎧甲開道的,那不過就是一個大頭兵,那是什麼將軍。

跟在王車後面,那些個穿着官服的人,纔是真正的將軍,他們纔是真威風呢!”

“是嗎,那要是我有一天也能成爲一個將軍就好了!那該有多威風啊!到那時候,老爹你也就不會再敢打我了吧!”小傢伙當着自己父親的面,卻是不由滿是憧憬的這般道了一句。

而聽到自家兒子這樣的話,他父親老楊的反應……

“嘿,你個臭小子,沒出息的東西。合着當將軍就是爲了不捱揍,看我不抽你……”隨後,這父子倆也不禁是一陣的雞飛狗跳。

第三百二十二章 荒唐的戰鬥第三百二十七章 雜記第二百五十七章 火炮軍第一百八十五章 人才第一百四十一章 亂世求活第二百六十八章 射鹿臺第七十九章 革命之言第三百零四章 再生奇謀第四百五十四章 完者來援第五十九章 叛徒第三章 買糧第三百九十六章 火攻之計第四百二十八章 四面楚歌 兵臨城下第三百六十六章 孤注一擲第一百一十五章 鼓舞士氣第三百七十六章 演戲第一百一十九章 戰前第二百四十四章 捉對廝殺以鬥勇第四百一十三章 擎天柱崩 江夏城陷第二百五十章 送壯士第五百零九章 戰太平(七)第四百九十七章 大戰常遇春(二)第一百七十三章 破敵得勝顯榮耀(求推薦)第三百七十一章 天完來使第六十六章 亂第四百四十八章 北伐 教子第二百零四章 入主西平第四百六十九章 風雨欲來第二十二章 南去剿匪第四百九十五章 兩虎相爭第五百一十三章 大業決勝(四)第三百零一章 失敗第三十四章 撫卹第四百九十二章 血戰第三百七十九章 天完使去第四百二十六章 鬧劇 變計第三百二十一章 兵抵江陵城第四百八十八章 軍銜制第三百九十四章 安然第十三章 大勝2第一百一十二章 官兵與賊匪(新書上架,求月票)第三百九十八章 撤兵第四百八十二章 伴讀 烽煙第三百五十六章 悍不畏死的搏殺第三百一十八章 重甲步兵團(爲大唐劍俠客的加更)第三十七章 蹴鞠熱第二百七十七章 衆人心思第三百八十九章 分析 局勢第一百零一章 戰局第四百三十一章 武陵閱兵第四百一十章 定邊之勇冠三軍第四百八十五章 黔地歸順第三十四章 撫卹第一百二十三章 戰陣初顯威(二合一大章)第六十章 大婚(一)第三百零六章 兵行險計第一百九十章 狹路相逢第三百章 水軍的差距第四百三十章 張世華疆土再增 劉福通擁帝建極第三百六十三章 軍務 分析第三百八十九章 分析 局勢第三百九十九章 巴陵城第五十三章 絕望中的瘋狂第一百三十九章 戰結援軍見 進退兩難間第一百八十二章 奇襲對射第三十一章 縣官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成 報捷第二百三十一章 必敗之計第一百零七章 勇士死第一百四十四章 軍器營第三百四十一章 奇思妙想驚爲神第十四章 獎賞第四百三十五章 楚王殿接見陳友諒 衆使者震撼軍械監第七十三章 兵臨城下第三百二十四章 官昇平章第六十九章 出兵(二)第四百一十二章 城陷異象生第四十四章 局勢第十二章 大勝1第五十七章 要活第二百八十三章 奸佞昏庸第四十六章 名望第一百五十六章 決戰總攻3第二百三十章 幸運的韓兀奴罕第十章 練軍2第四百三十六章 洽談生意第二百八十二章 犧牲第二百零五章 初次交鋒第五百零六章 戰太平(四)第三十章 惡戰第四百八十一章 思誠病逝第三百二十一章 兵抵江陵城第二百九十六章 最終決戰2第二百零五章 初次交鋒第三百七十二章 前途未卜第三百四十六章 劍指東向攻德安第二百六十章 火炮之威第二百零一章 大勝第二百二十一章 用人第二百二十三章 突圍之法
第三百二十二章 荒唐的戰鬥第三百二十七章 雜記第二百五十七章 火炮軍第一百八十五章 人才第一百四十一章 亂世求活第二百六十八章 射鹿臺第七十九章 革命之言第三百零四章 再生奇謀第四百五十四章 完者來援第五十九章 叛徒第三章 買糧第三百九十六章 火攻之計第四百二十八章 四面楚歌 兵臨城下第三百六十六章 孤注一擲第一百一十五章 鼓舞士氣第三百七十六章 演戲第一百一十九章 戰前第二百四十四章 捉對廝殺以鬥勇第四百一十三章 擎天柱崩 江夏城陷第二百五十章 送壯士第五百零九章 戰太平(七)第四百九十七章 大戰常遇春(二)第一百七十三章 破敵得勝顯榮耀(求推薦)第三百七十一章 天完來使第六十六章 亂第四百四十八章 北伐 教子第二百零四章 入主西平第四百六十九章 風雨欲來第二十二章 南去剿匪第四百九十五章 兩虎相爭第五百一十三章 大業決勝(四)第三百零一章 失敗第三十四章 撫卹第四百九十二章 血戰第三百七十九章 天完使去第四百二十六章 鬧劇 變計第三百二十一章 兵抵江陵城第四百八十八章 軍銜制第三百九十四章 安然第十三章 大勝2第一百一十二章 官兵與賊匪(新書上架,求月票)第三百九十八章 撤兵第四百八十二章 伴讀 烽煙第三百五十六章 悍不畏死的搏殺第三百一十八章 重甲步兵團(爲大唐劍俠客的加更)第三十七章 蹴鞠熱第二百七十七章 衆人心思第三百八十九章 分析 局勢第一百零一章 戰局第四百三十一章 武陵閱兵第四百一十章 定邊之勇冠三軍第四百八十五章 黔地歸順第三十四章 撫卹第一百二十三章 戰陣初顯威(二合一大章)第六十章 大婚(一)第三百零六章 兵行險計第一百九十章 狹路相逢第三百章 水軍的差距第四百三十章 張世華疆土再增 劉福通擁帝建極第三百六十三章 軍務 分析第三百八十九章 分析 局勢第三百九十九章 巴陵城第五十三章 絕望中的瘋狂第一百三十九章 戰結援軍見 進退兩難間第一百八十二章 奇襲對射第三十一章 縣官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成 報捷第二百三十一章 必敗之計第一百零七章 勇士死第一百四十四章 軍器營第三百四十一章 奇思妙想驚爲神第十四章 獎賞第四百三十五章 楚王殿接見陳友諒 衆使者震撼軍械監第七十三章 兵臨城下第三百二十四章 官昇平章第六十九章 出兵(二)第四百一十二章 城陷異象生第四十四章 局勢第十二章 大勝1第五十七章 要活第二百八十三章 奸佞昏庸第四十六章 名望第一百五十六章 決戰總攻3第二百三十章 幸運的韓兀奴罕第十章 練軍2第四百三十六章 洽談生意第二百八十二章 犧牲第二百零五章 初次交鋒第五百零六章 戰太平(四)第三十章 惡戰第四百八十一章 思誠病逝第三百二十一章 兵抵江陵城第二百九十六章 最終決戰2第二百零五章 初次交鋒第三百七十二章 前途未卜第三百四十六章 劍指東向攻德安第二百六十章 火炮之威第二百零一章 大勝第二百二十一章 用人第二百二十三章 突圍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