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獎賞

今天晚上對於巡檢司來說,無疑是一個歡樂的日子,在昨夜一戰中凡是立功的全部受到了獎賞,這一次巡檢大人十分大方,只要你在昨晚戰鬥中用長槍刺中了劫匪皆算斬首一級,所以雖然弓手們只殺了二十三名劫匪卻有二十八人受賞,這一次可以說是大半個巡檢司的弓手們全受到了賞賜。

再加上李里正送來的犒勞品,以及巡檢大人取消了今天的訓練,對弓手們來說:今天真是比過年還要開心。

周鐵也是歡樂的一員,在昨夜的戰鬥中,周鐵按功勞算是斬首兩級,被巡檢大人賞了二兩銀子,大口吃着肉喝着酒的周鐵不時地摸一下懷中的銀子,臉上就會不由自主的露出笑容,來巡檢司才一個月時間,周鐵光是受賞就已經有五兩銀子之多。

現在周鐵的家中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老爹不用和以前一樣,再每日每夜都辛苦打鐵卻連最便宜的酒都不捨得買,老孃也能那一身七八年沒換的衣服也能換一換了。

而且上一次回家的時候周鐵也能感覺周圍鄰居看他的目光也不一樣了,走在路上還有人會主動地和他打招呼,並且他們家好像也更受人尊敬了。

更重要的是周鐵已經二十多了,和他同齡的玩伴也都結婚生子了,就他自己還沒着沒落的,可是在前不久已經有人主動上他家提親了,要是個在以前這種好事周鐵想都不敢想,可是現在卻都成真了,周鐵他知道自己這一切是怎麼來的,所以周鐵越發的感激巡檢大人,自己一定要報巡檢大人的恩情,周鐵心裡想着。

而這時張世華並沒有在巡檢司待着,而是帶着李、週二人,一行三人去了李里正家。

張世華現在的心情很不好,自從傍晚鹿哥帶人從劫匪的老巢回來後,張世華的心情就壞了。

鹿哥這一行人這一次行動並不順利,不得不說張世華以前畢竟是紙上談兵到底還是缺乏經驗,鹿哥到劫匪老巢時發現老巢已經沒人了,不僅如此劫匪放在老巢的銀兩細軟也全都被劫匪帶走了,鹿哥他們只是在劫匪老巢中解救出了幾名別劫匪擄走的女子和拉了兩大車劫匪們帶不走的糧食。

這個結果讓張世華是無比的痛心,那種感覺就像是看着煮熟的鴨子飛了一樣,但也沒辦法人都跑光了,張世華本事再大也不可能把錢再追回來啊。

於是張世華只能無奈的讓鹿哥把糧食放到糧庫中,然後就帶着李、週二人趕去李里正家赴宴。

張世華還沒到李里正家,就看見李里正帶着一羣人正在門口等着,看到張世華三人李里正趕忙迎上去對張世華握拳行禮道:大人今日前來可真是令老朽家中感到蓬蓽生輝啊。

張世華也握拳笑道:里正客氣了,里正有請本官自當前來。

而這時李里正身邊的那幾個人也紛紛向張世華行禮道:草民見過大人。

諸位無須多禮,無須多禮。而後張世華將目光轉向了李里正。

李里正看到張世華的目光後對張世華說道:大人來本鎮不久料想還不認識老朽的這些朋友們,老朽就來幫大人介紹一下。

說完後就開始介紹起了身邊的這些人,而張世華也與之一一見禮。

等介紹完人之後,李里正就將衆人帶進了家中主屋,因爲這頓飯名義上是張世華這個巡檢的慶功宴,張世華自然也當仁不讓的坐在了主坐上。

酒過三巡之後酒桌上的氣氛也開始活躍起來,論身份、論地位、論家室,張世華都是毫無疑問的主角,陽水鎮的這些人自然是無節操的開始巴結張世華,甚至還有人暗示張世華想把女兒嫁給張世華當妾的,對於這種無節操無下限的張世華只是一笑並沒有迴應什麼。

酒也不愧是拉近人們距離的最好的東西,這一頓酒席不但加深了張世華對陽水鎮的這些地頭蛇的瞭解,還樹立起了張世華以後在鎮中的主導地位,還真是沒白來。

而張世華這邊酒席開散場了,在th縣城一場好戲纔剛剛開場。

在今晚,張世華的老爹th縣典吏張烈武和th縣城的縣尹、監縣都相繼接到了張世華的戰報。

三人接到張世華的戰報的想法也各不相同,張烈虎接到自家兒子的報喜戰報後,哈哈大笑對家中的下人說道:不愧是我張烈武的兒子才一個月就解決了整日讓縣尹頭痛不已的劫匪,我家能有一個這樣只兵的兒子,就算是世道再亂也能保住我張家的基業了。

不行這回一定要藉此機會爲我兒謀取更大的好處才行,想到這張烈武對外面大叫了一聲:來人吶,去叫二老爺來我有事要與二老爺商議。

二老爺就是張烈武的親弟弟張家的二把手在縣中擔任戶房主事的張烈文,張家的大事都是有他們兩兄弟共同商議後決定的,所以張烈武纔會讓下人吧二老爺叫過來。

且不說他們這邊商議的究竟是什麼,th縣縣尹那邊卻真是高興到爆了。

自從這股盜匪在th縣境內活動以來,爲了解決這股盜匪馮富樂可真是傷透了腦筋啊,他雖然貴爲一縣縣尹可並不是一縣之主,還有一個名義上地位高過他的蒙古監縣呢。

也正因爲這樣在縣中凡是有了什麼紕漏全是他一個人去抗,剿匪本是縣尉的職責,可是剿匪不力他這個縣尹也照樣要背黑鍋,甚至黑鍋背的比縣尉的更大。

前些天這羣劫匪殺了自己境內的一名里正,因爲這件事馮富樂他更是被上面一同臭批,如果說這些盜匪再繼續在th縣搞出什麼大亂子那他這縣尹也就不用幹了。

可是萬萬沒想到正當自己爲這事頭疼時,這羣盜匪竟被張家那名走後門在本縣上任的小娃子給剿滅了,如果說以前縣尹馮富樂還看張世華有些不順眼現在卻是愛死張世華了,這下自己的地位不但保住了,還等於是立下了一功,畢竟那張世華是自己的手下,他的功勞怎麼也有自己的一半吧。

而監縣蘇日拉昆接到張世華的戰報是卻十分的不以爲意,畢竟他h縣尹馮富樂不同,姓馮的是漢人而他則是血脈純正的蒙古老爺,縣尹因爲做事不周會被罷職貶官,他就完全不需要擔心這個問題,可以這樣說只要他不上趕着作死就沒人能動他。

而且他又是th縣監縣是th縣中名義上的最高官員,下面的人不管是有什麼功勞他都能分潤一份,所以張世華的戰報對他來說,只能算是錦上添花還達不到像馮富樂那樣雪中送炭的程度。

所以他看了一眼戰報就扔到一邊去了,對這位蒙古的監縣老爺來說,這種事情遠沒有自己新買的那名小丫鬟吸引力來的大,想到那名俊俏的小丫鬟蘇日拉昆就感到小腹一陣火熱。

然後他就起身拖着自己肥胖的身體邁着步子去後院了,今晚對我們的監縣來說一定又是一個不眠之夜。

再說張世華,張世華的功勞這回程序走的很快,畢竟只是剿滅了一股規模不算大的盜匪罷了,這種事情縣令自己一個人就能處理。

第二天縣中對於陽水鎮巡檢張世華剿滅劫匪一事的處理結果就下來了,縣尹先是大方的褒獎了張世華,之後又賞給了巡檢張世華白銀二百兩,並且派出縣城中的衙役將張世華俘虜的二十幾名劫匪,從陽水鎮巡檢司押送到縣城大牢,不日就將其處決。

二百兩銀子,相對於張世華冒的風險來說,並不算多。

而且張世華從一開始就沒有指望縣中的賞賜,畢竟比起縣中的賞賜,張世華收穫了一樣更加寶貴的東西那就是名聲,現在張世華知兵善戰的名聲已在th縣中慢慢傳開了,尤其是當那二十名劫匪俘虜被斬首處決後,張世華的名聲又上了一層樓。

可以說現在的th縣已經少有人不知道巡檢張世華了。

在亂世即將到來時,名聲對於張世華來說,遠比升官發財更加寶貴,比如三國時的劉備能開創蜀漢的基業憑的就是他的名聲。

一個知兵善戰的好名聲,日後對張世華來說,好處要比現在升官的好處大的多得多。

第二百四十一章 心念舊情未重懲(兼請假條)第一百二十九章 再練兵第三百三十四章 春季大移民第一百五十八章 汝陽城破第五十章 平靜後的風波第四百一十八章 江陵稱王第三百七十一章 天完來使第三百零九章 ‘襄陽’掌中物也第四百三十六章 洽談生意第三百一十四章 脫脫討徐州元代汝寧府的資料以及《唐律》中十七禁五十四斬的內容第五百一十三章 大業決勝(四)第一百九十六章 不戰而逃第三百零三章 一計不成再生一計第四百八十八章 軍銜制第二百三十六章 布王三第五十八章 兵敗第四百七十四章 激戰不休第四百九十一章 池州第二百四十九章 太不花來攻第一百三十九章 戰結援軍見 進退兩難間第四百六十六章 陝省交易第三百七十三章使者到襄陽第七章 訓練第四百章 炮擊巴陵第一百八十一章 山間行軍險渡河第三十九章 冬天第四百六十一章 士誠歸降第二百八十九章 初戰告捷第一百五十章 攻城第一百零八章 城破第二百四十三章 劍指汝州第三百九十九章 巴陵城第一百四十八章 投石機第五十章 平靜後的風波第二百五十二章 撤兵第四百九十六章 大戰常遇春第一百九十五章 板甲初戰顯威第一百五十章 攻城第一百九十八章 徐壽輝稱帝第五十九章 叛徒第一章 上任第二百八十九章 初戰告捷第四百一十三章 擎天柱崩 江夏城陷第四百五十三章 克敵之計第二百零二章 絕處求生第三百八十六章 實誠人第四百八十一章 思誠病逝第一百八十八章 危局第五百章 報捷 出使第四百八十三章 北伐無望第十五章 擴招第三百一十八章 重甲步兵團(爲大唐劍俠客的加更)第九十章 紅巾軍第一百零一章 戰局第十三章 大勝2第三百六十三章 軍務 分析第一百六十二章 天下風雲第四百三十三章 推行改革及秋獵第四百七十四章 激戰不休第三百五十八章 德安撤兵第七章 訓練第七十四章 戰事起第一百六十九章 爭先第三百九十八章 撤兵第二百一十六章 奇兵斷糧第三百三十章 匠師失蹤第一百三十三章 皇帝與丞相第一百零三章 夜襲1第三百六十四章 先聲奪人之計第一百五十五章 決戰總攻2第四百一十七章 呂思誠獻計第三百四十六章 劍指東向攻德安第四百四十七章 心思變化第二百二十一章 用人第二百零三章 求援之人第四十八章 低調的生活第二十七章 佈局第二百七十一章 生死存亡第三百七十七章 面善心黑第一百三十二章 “借”錢第一百八十五章 人才第三百七十七章 面善心黑第一百八十四章 南陽城破第三百九十七章 潰敗第三百五十四章 深夜 撤兵第一百九十三章 逆迎衝殺第十六章 臨水鎮(求推薦)第三百七十一章 天完來使第一百四十六章 開戰汝陽城第二十六章 鄧虎第四章 收心第三百三十六章 平章親下鄉第九十八章 攻城(二)第一百三十章 再興兵戈第二百零六章 進退之法第五百零五章 戰太平(三)第三百五十六章 悍不畏死的搏殺第二百一十二章 屠城第四百七十五章 雪中送炭?
第二百四十一章 心念舊情未重懲(兼請假條)第一百二十九章 再練兵第三百三十四章 春季大移民第一百五十八章 汝陽城破第五十章 平靜後的風波第四百一十八章 江陵稱王第三百七十一章 天完來使第三百零九章 ‘襄陽’掌中物也第四百三十六章 洽談生意第三百一十四章 脫脫討徐州元代汝寧府的資料以及《唐律》中十七禁五十四斬的內容第五百一十三章 大業決勝(四)第一百九十六章 不戰而逃第三百零三章 一計不成再生一計第四百八十八章 軍銜制第二百三十六章 布王三第五十八章 兵敗第四百七十四章 激戰不休第四百九十一章 池州第二百四十九章 太不花來攻第一百三十九章 戰結援軍見 進退兩難間第四百六十六章 陝省交易第三百七十三章使者到襄陽第七章 訓練第四百章 炮擊巴陵第一百八十一章 山間行軍險渡河第三十九章 冬天第四百六十一章 士誠歸降第二百八十九章 初戰告捷第一百五十章 攻城第一百零八章 城破第二百四十三章 劍指汝州第三百九十九章 巴陵城第一百四十八章 投石機第五十章 平靜後的風波第二百五十二章 撤兵第四百九十六章 大戰常遇春第一百九十五章 板甲初戰顯威第一百五十章 攻城第一百九十八章 徐壽輝稱帝第五十九章 叛徒第一章 上任第二百八十九章 初戰告捷第四百一十三章 擎天柱崩 江夏城陷第四百五十三章 克敵之計第二百零二章 絕處求生第三百八十六章 實誠人第四百八十一章 思誠病逝第一百八十八章 危局第五百章 報捷 出使第四百八十三章 北伐無望第十五章 擴招第三百一十八章 重甲步兵團(爲大唐劍俠客的加更)第九十章 紅巾軍第一百零一章 戰局第十三章 大勝2第三百六十三章 軍務 分析第一百六十二章 天下風雲第四百三十三章 推行改革及秋獵第四百七十四章 激戰不休第三百五十八章 德安撤兵第七章 訓練第七十四章 戰事起第一百六十九章 爭先第三百九十八章 撤兵第二百一十六章 奇兵斷糧第三百三十章 匠師失蹤第一百三十三章 皇帝與丞相第一百零三章 夜襲1第三百六十四章 先聲奪人之計第一百五十五章 決戰總攻2第四百一十七章 呂思誠獻計第三百四十六章 劍指東向攻德安第四百四十七章 心思變化第二百二十一章 用人第二百零三章 求援之人第四十八章 低調的生活第二十七章 佈局第二百七十一章 生死存亡第三百七十七章 面善心黑第一百三十二章 “借”錢第一百八十五章 人才第三百七十七章 面善心黑第一百八十四章 南陽城破第三百九十七章 潰敗第三百五十四章 深夜 撤兵第一百九十三章 逆迎衝殺第十六章 臨水鎮(求推薦)第三百七十一章 天完來使第一百四十六章 開戰汝陽城第二十六章 鄧虎第四章 收心第三百三十六章 平章親下鄉第九十八章 攻城(二)第一百三十章 再興兵戈第二百零六章 進退之法第五百零五章 戰太平(三)第三百五十六章 悍不畏死的搏殺第二百一十二章 屠城第四百七十五章 雪中送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