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水軍的差距

漢水又稱漢江,江淮之地最主要的一條河流,同樣也是長江流域最大的一條支流。

所以當沿着唐白河南下而來,親眼看到河面足有着數百步寬廣的漢水之後,上輩子一直在北方生活,兩輩子加起來除了北方和的黃河之外,也沒有見過什麼寬廣河流的張世華,也不由被眼前這條雄偉的大河震驚到了。

“自然之力,何其浩瀚,單單這漢水便讓人望之生畏,也就怪不得長江自古以來會被人稱爲天險了。”一處高地上,張世華乘騎這一匹烏黑的駿馬,看着眼前奔流不止的漢水,也不由如此感慨道。

然而聽到張世華這聲感慨,趙子玉微微搖頭,卻是說道:“古往今來,但凡依靠天險而建立國家的人,從來都還沒有能實現一統天下的霸業的。而但凡只想依靠天險來阻擋敵人,不懂的反省自己體恤百姓的君王,從古到今也沒有不因此而亡國的。”

“所以再怎麼險要的地勢,也並不能永遠的守護他。故而主公您現在也並不需要擔心眼前這條小小的河流。河流是並不能阻擋您的,對岸的那些人才會。”這般說着,趙子玉也不由用手指了指遠處河面上不停巡邏並緊盯着他們蹤跡的敵人。

“是啊,他們纔是咱們真正的敵人,一羣連和咱們正面交戰都不敢的懦夫們。”這般說着,張世華也不由不屑的朝地上吐了口吐沫。

“阿羽,我曾命你做先鋒,讓你先行一步,幫助大軍蒐羅渡河需要的船隻。那麼,你現在可找到了足夠的船隻了?”不屑的吐了口吐沫後,張世華轉身對着身後的郭羽,也不由如此問道。

而聽到張世華這話,守護在張世華的身旁,一直都沉默不語的郭羽,也不由羞愧的低下了頭,對着張世華輕聲道:“回主公(自趙子玉這個表率出現以後,其他人便也相繼改了稱呼),臣下無能。臣下來晚一步,漢水北岸的船隻已盡數被答失八都魯他們徵調帶走。”

“所以除了十幾艘僥倖沒有被韃子徵調的小舢板之外,並沒能蒐集到其他的船隻。臣下無能,請主公責罰。”這般說着,一臉羞愧的郭羽,也不由將頭深深底下。

不過對此,張世華卻是毫不在意的搖了搖頭道:“快免禮吧,這並不是你的過錯,我早該想到韃子會這樣做的。”

對着郭羽安慰了一番,然後張世華微皺了皺眉,便也不由轉身對着另一人問道:“錫巧,你掌管着我軍的糧秣和軍械,對這類的事情,軍中沒有比你更加清楚的了。所以你知道咱們現在到底有多少舟船可用嗎?”

“這個,回主公的話。南陽窮困,無有水師,所以這一次南下,只是勉強徵集到了九艘沙船,二百七十三條舴艋小舟和八十艘舢板小船。”這般說着,常錫巧也不由將頭深深的底下。

畢竟這點東西和舟船衆多,水師強大的官兵來講,實在是太上不得檯面了。

“沙船,那東西運運糧食到是沒問題,但咱們那樣的小沙船,一船最多也就能載三十人吧。至於你說的那舴艋小舟,一次能乘坐三個人嗎。還有那些個舢板,哎,比舴艋大不了多少的東西不說也罷。”

說着這話,張世華也不由揉了揉眉心,無力的長嘆了一口氣。

“據我所知,對面襄陽城的韃子,他們光是一次能搭載百人的艨艟戰船就足有十幾艘,像沙船那般大小的舟船更是有幾十艘之多。至於除此之外的舢板小船那更是多不勝數。”

“舟船水師相差如此之大,想要在這漢水之上擊敗他們,顯然是不可能的了。所以不知諸君有什麼渡河的好辦法嗎?”無力的長嘆了一口氣後,張世華看着身後的一衆將官,也不由如此誠懇的問道。

不過對於張世華這話,張世華身旁的這一衆將官在相視一顧之後,卻皆不由默默的低下了頭。

“主公,您說,夜襲可行嗎?”沉默了良久後,上千戶陳喜山看着張世華,也不由小心翼翼的輕聲說道。

而聽到他這話,張世華深深的看了他一眼,也不由鼓勵般的點了點頭,對他說道:“夜襲,或許會是一個好辦法。你大膽的說一下你的想法,或許可以幫到咱們。”

“遵命!”聽到張世華這樣鼓勵的話,陳喜山高唱了一聲諾,便也不由朗聲開口道:“主公您是知道的,現在正值月末,正是一個月中,月亮最爲暗淡的時候。”

“在這個時候,即便是晴朗的夜晚,也照樣是伸手不見五指。而這漢水又是如此的寬廣,所以在臣下想來,深夜之中,韃子必然不可能搜尋的到所有的河面的。”

“所以咱們完全可以在熟知韃子巡邏的動向之後,派出一支三五百人上下的精兵小隊,趁着夜色乘着小船過河。而後等到過河之後,這支小隊也就可以乘夜突襲韃子把守的渡口,焚燬敵船製造動亂,掩護大部兵馬渡河。”

“畢竟我軍兵馬論精銳遠超官兵,只要能有三千兵馬成功渡河,這勝算便也就有了五成了,不是嗎?”看着周圍的衆人,陳喜山也不由如此侃侃而談道。

而聽到他這樣的話,一直都是面無表情的張世華,嘴角也終不由揚起一抹笑意。

“很好,沒想到喜山你竟然還有這樣的智慧,真的是讓我有些大吃一驚了。”張世華笑着,如此誇讚道。

而聽到這樣誇讚的話,心情激動的陳喜山也自是歡快的對着張世華深深揖了一禮,以感謝張世華對他的稱讚。

而對此,張世華微笑着點頭,讓他免禮後,也不由看着周圍的其他人,朗聲問道:“我覺的喜山提出的計劃很值得一試,你們以爲呢?”

“我等皆以主公馬首是瞻。”衆人相視一顧,自也不由這般齊聲拜道。

“很好,既然如此,那這件事便就交給喜山你去做了。所以,你有沒有這個勇氣,在深夜中帶着僅有的五百精兵去突擊韃子重兵包圍的渡口呢?”張世華看着陳喜山,不由如此問道。

“臣下謝主公看重,臣下願爲主公效死!”聽到張世華的話,面色激動無比的陳喜山也不由在第一時間跪倒在地,並對着張世華如此怒吼道。

而聽到他這樣的怒吼,乘騎在戰馬上的張世華也不由笑着點了點頭,並說道:“很好,快下去準備去吧。今夜,我等着帶來的好消息。”

“臣下遵命!”高唱了一聲諾,陳喜山深深做了一個揖,便也不由抵着腰退了下去。

……

“快,傳我軍令之下,將我帳下十名百戶官和副千戶全部召集過來,我有要事要和他們商議。”在第一時間回到自己的營壘之後,陳喜山也不由對着自己身旁的一名親衛如此吩咐道。

而聽到陳喜山這樣的話,那忠心耿耿的親衛毫不猶豫的接下命令後,便也不由乘騎着戰馬,將這個命令傳達給了十位百戶官和營中的副千戶。

……

“將軍,您這般急迫的將我們全部召集過來,可是有什麼重要的事情需要宣佈嗎?”片刻之後,當陳喜山帳下的這十一名將官都來到陳喜山的營帳之後,在陳喜山還是官兵的時候,便就是陳喜山副手的副千戶魏濤,也不由這般好奇的代衆人問道。

而聽到魏濤的問話,一直都是面帶微笑的陳喜山也不由對着他們擺了擺手,讓他們十一人都按照次序滿滿當當的坐在自己的營帳之後,才點頭說道:“是的,我現在的確有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要宣佈。”

“就在剛剛,我想主公他提出了夜襲韃子渡口的建議,而主公他也採納的我的建議。所以,主公他便將這樣事情交給我處理。故而到了深夜,我也就將要率領着五百兵馬,對着韃子展開夜襲了。”

“這……”猛的聽到這話,帳下的一衆將官也不由被這突如其來的消息弄得楞了一下。不過他們畢竟都是久經戰陣的漢子,所以在下一瞬間,這些人便也就反應了過來,並露出了各不相同的表情。

“將軍,這可是好消息啊!只要我們能完成這個任務,那絕對是大功一件啊!”反應過來之後,副千戶魏濤也不由如此驚喜道。

“是啊將軍,只要咱們能完成這個任務,以主公的脾氣,決然少不了咱們的賞賜啊!”有了魏濤做表率,其他那些激進的將官,也不由如此附和道。

不過有樂觀的,自然也就有悲觀的。當然在黑衣軍尚武的大環境之下,即便是在悲觀的人,也頂多是說幾句要小心穩妥的話。

而對於這樣的話,身爲千戶的陳喜山自也是認認真真的聽了一遍,並在聽完了所有人的建議之後,又三言兩語的將所有人的鬥志都挑撥了起來。

“諸君,咱們建功立業就在今天了。當年主公曾經說過,‘大丈夫生在了亂世之中,就要手拿兵器去疆場上建立輝煌的功業。’而今天也就是咱們建立功業的時刻,所以不知道你們願意跟隨我,一起去險境中建立功業嗎?”

“我等,願隨將軍戰!”帳下諸將聽到陳喜山這話,自也不由齊聲怒吼道。

而聽到他們的怒吼,陳喜山爽朗的大笑了幾聲後,便也不由豪放的擺手道:“很好,現在我命你們立即從手下的部隊中召集最勇敢的將士,今天我將要帶着他們一起去建功立業。”

“我等遵命!”帳下衆將高聲拜呼,然後便也不由相繼退出了營壘,下去準備去了。

……

襄陽城,乃是一座歷史極其悠久的古城池。而且因爲地理位置的原因,在封建歷史時期,水運交通便利坐擁襄水和漢水兩條大河的襄陽城,便一直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而也恰恰因此,做爲經濟軍事要地便也就有了“華夏第一城池和鐵城”的稱呼。當然,這兩個稱呼和如今的元蒙朝廷也是有着很大的關係的,

熟悉歷史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元蒙鐵騎南下滅宋時,曾在襄陽城爆發了一場長達六年的史詩般攻防戰役。

在近十萬元蒙朝廷精銳兵馬不斷圍攻之下,作爲孤城的襄陽城竟然足足堅持了近六年之久。這樣的輝煌戰績不要說是在古代了,即便是在現在,也依舊可以說一個不可思議的奇蹟了。

畢竟,六年時間,那是一個什麼概念,咱們現在的大學也不過就上四年罷了。六年那簡直就相當於四分之三的抗日戰爭了。

而且要知道,那個時期的元蒙兵馬可不想現在一樣腐朽無能。那個時期,元蒙的兵馬在戰場上,簡直就是無敵的代名詞。在那個時期,整個文明世界都在元蒙人的鐵蹄之下瑟瑟發抖。而元蒙人也花了差不多兩代人的時間,便就征服了差不多足有五分之三的文明世界。

在那個時候,元蒙人西征,只需要一萬騎兵,一年時間他們就足以滅掉中亞和西亞好幾個國家了。

所以近十萬兵馬花六年時間才能攻打下的一座城池,那這座城池也完全可以擔得起“鐵城”的稱呼了。

不過這也並不是沒有代價的,長達六年的攻防戰爭幾乎將襄陽周圍打成了一片白地。甚至就連南陽府,也是在那個時候遭了無妄之災,被元蒙帝國遷怒,幾乎屠殺成了一片白地。用十不存一在形容那場屠殺,都只能說是“說輕了”。

但,有道是“風水輪流轉”。近百年的時間過後,當漢人百姓和元蒙朝廷在這片滿身傷痕的古老大地上,進攻與防守的位置徹底的改變之後。元蒙朝廷當年的屠殺,反而在某種程度上幫助了現在的張世華等人。

元朝官職表第五百一十章 大業決勝第一百七十六章 板甲顯威第一百八十五章 人才第一百三十章 再興兵戈第四百七十章 殿前奏對第一百六十章 羅文素奸計害人 張世華取捨有道第四百一十四章 訊息傳來 兵不血刃第四百一十一章 多智之虎第二百四十八章 北上進軍第二百一十六章 奇兵斷糧第九十九章 勇士第二百一十一章 小將米傑第三百三十七章 分娩第三百五十五章 巧合的黃雀第四百四十六章 日食 興兵第三百四十六章 劍指東向攻德安第五百零七章 戰太平(五)第一百三十八章 亂離人命歸黃泉 大將軍分明罰賞第二百二十三章 突圍之法第三百九十四章 安然第四百八十四章 問道第四百三十三章 推行改革及秋獵第四百七十九章 友諒歸降第一百七十一章 借水之力第一百五十三章 較量第五十一章 亂世近風波將起 張家子年以及冠第一百九十九章 詐敗之計第五百一十四章 大業決勝(五)第二百八十二章 犧牲第一百零四章 夜襲2第五百一十章 大業決勝第五百一十六 末路(大結局)第四百九十八章 大戰常遇春(三)第一百八十一章 山間行軍險渡河第二百四十六章 汝州城破第一百一十章 氣節第三百二十章 招降與俞君正第二百八十一章 絕路第二百三十一章 必敗之計第二百六十九章 迫切戰局第一百四十一章 亂世求活第四百二十五章 調任判官及南下第七十章 就這樣…敗了第二百七十一章 生死存亡第二百五十二章 撤兵第九十一章 桀驁第三百三十八章 喜得貴子第十九章 殺俘第二百七十一章 生死存亡第二十章 組建新兵第四百八十八章 軍銜制第五十一章 亂世近風波將起 張家子年以及冠第三百七十章 南下第一百四十六章 開戰汝陽城第八十九章 處世第五百零三章 戰太平第二百八十七章 交鋒 明通第一百五十八章 汝陽城破第二百七十九章 八方雲動第四十九章 郭薇兒的情感第四百五十四章 完者來援第一百九十二章 援軍抵達第八十七章 潁州城第一百七十章 礦事第一百零二章 恐有夜襲第五十四章 民怨第四百章 炮擊巴陵第六十一章 大婚(二)第一百八十六章 遊說第四百一十章 定邊之勇冠三軍第三百九十一章 出兵第九十六章 李先生第五十一章 亂世近風波將起 張家子年以及冠第三百六十三章 軍務 分析第一百一十三章 官兵(新書上架,求支持)第七十一章 毒計第四百九十四章 初戰常遇春(爲“jjc1221”書友的萬賞加更)第二百八十二章 犧牲第四百八十八章 軍銜制第四百八十七章 江浙使者第一百一十四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九十章 紅巾軍第三百九十九章 巴陵城第二百三十九章 立功心切終中計第三百零六章 兵行險計第四百四十二章 察罕善戰周鐵憂 大王定計有理由第九十四章 信仰第三百一十五章 新兵營和鍛造廠第三百一十八章 重甲步兵團(爲大唐劍俠客的加更)第二百二十九章 虎士第十二章 大勝1第四百八十一章 思誠病逝第二百五十四章 黑甲騎士第四百六十七章 天完動盪第四百一十六章 刑場之上 賢士折服第四十二章 出事第一百八十五章 人才第三百一十三章 招兵買馬與新兵營第二百一十九章 激戰二
元朝官職表第五百一十章 大業決勝第一百七十六章 板甲顯威第一百八十五章 人才第一百三十章 再興兵戈第四百七十章 殿前奏對第一百六十章 羅文素奸計害人 張世華取捨有道第四百一十四章 訊息傳來 兵不血刃第四百一十一章 多智之虎第二百四十八章 北上進軍第二百一十六章 奇兵斷糧第九十九章 勇士第二百一十一章 小將米傑第三百三十七章 分娩第三百五十五章 巧合的黃雀第四百四十六章 日食 興兵第三百四十六章 劍指東向攻德安第五百零七章 戰太平(五)第一百三十八章 亂離人命歸黃泉 大將軍分明罰賞第二百二十三章 突圍之法第三百九十四章 安然第四百八十四章 問道第四百三十三章 推行改革及秋獵第四百七十九章 友諒歸降第一百七十一章 借水之力第一百五十三章 較量第五十一章 亂世近風波將起 張家子年以及冠第一百九十九章 詐敗之計第五百一十四章 大業決勝(五)第二百八十二章 犧牲第一百零四章 夜襲2第五百一十章 大業決勝第五百一十六 末路(大結局)第四百九十八章 大戰常遇春(三)第一百八十一章 山間行軍險渡河第二百四十六章 汝州城破第一百一十章 氣節第三百二十章 招降與俞君正第二百八十一章 絕路第二百三十一章 必敗之計第二百六十九章 迫切戰局第一百四十一章 亂世求活第四百二十五章 調任判官及南下第七十章 就這樣…敗了第二百七十一章 生死存亡第二百五十二章 撤兵第九十一章 桀驁第三百三十八章 喜得貴子第十九章 殺俘第二百七十一章 生死存亡第二十章 組建新兵第四百八十八章 軍銜制第五十一章 亂世近風波將起 張家子年以及冠第三百七十章 南下第一百四十六章 開戰汝陽城第八十九章 處世第五百零三章 戰太平第二百八十七章 交鋒 明通第一百五十八章 汝陽城破第二百七十九章 八方雲動第四十九章 郭薇兒的情感第四百五十四章 完者來援第一百九十二章 援軍抵達第八十七章 潁州城第一百七十章 礦事第一百零二章 恐有夜襲第五十四章 民怨第四百章 炮擊巴陵第六十一章 大婚(二)第一百八十六章 遊說第四百一十章 定邊之勇冠三軍第三百九十一章 出兵第九十六章 李先生第五十一章 亂世近風波將起 張家子年以及冠第三百六十三章 軍務 分析第一百一十三章 官兵(新書上架,求支持)第七十一章 毒計第四百九十四章 初戰常遇春(爲“jjc1221”書友的萬賞加更)第二百八十二章 犧牲第四百八十八章 軍銜制第四百八十七章 江浙使者第一百一十四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九十章 紅巾軍第三百九十九章 巴陵城第二百三十九章 立功心切終中計第三百零六章 兵行險計第四百四十二章 察罕善戰周鐵憂 大王定計有理由第九十四章 信仰第三百一十五章 新兵營和鍛造廠第三百一十八章 重甲步兵團(爲大唐劍俠客的加更)第二百二十九章 虎士第十二章 大勝1第四百八十一章 思誠病逝第二百五十四章 黑甲騎士第四百六十七章 天完動盪第四百一十六章 刑場之上 賢士折服第四十二章 出事第一百八十五章 人才第三百一十三章 招兵買馬與新兵營第二百一十九章 激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