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 射鹿臺

鋒利的鐵箭頭一下子劃破了那頭小鹿的頸動脈,所以那頭可憐的小鹿在一聲哀鳴之後,便也不由掙扎着,倒在了血泊之中。

“哈哈,看來我的箭法還沒有退步。”見那頭小鹿被自己射中,張世華忘我的歡呼了一聲之後,便也不由一催胯下戰馬,向着那頭可憐的小鹿的屍體走去。

“看來今晚可以吃到鮮美的小鹿肉了。”看這地上那頭被自己射殺的小鹿,張世華在心中這般想着,便也不由翻身下馬準備收拾一下他的戰利品。

不過也就在這個時候,在張世華來時的方向,如雷鳴般的馬蹄聲卻也不由漸漸的傳入了張世華的耳中。

“速度不慢嗎。”聽到馬蹄聲傳來,知道是趙九、張世輝他們趕來之後,張世華這般輕聲唸叨了一句,便也不由單手提着那頭三十多斤重的小鹿,翻身上了戰馬。

……

“將軍大人,將軍大人”因爲太長時間沒看到張世華的身影,所以在他們重新見到張世華,並確認張世華平安之後,便也不由這般放心的呼喊了出來。

而張世華見此,開心的哈哈大笑了一聲之後,卻也不由提着手中的戰利品看着趙九等人道:“哈哈,你們可太慢了。看本將獵到了什麼,呵呵,阿五接着,今天本將的晚飯就是它了。”

“哎,屬下遵命!”聽到張世華的話,張世華的親衛統領李五高聲答應了一聲之後,便也不由麻利的從張世華的手中接過那頭小鹿。

不過就在李五接過那小鹿的時候,張世輝卻有不由好奇的湊了上去。

“哇喔,一箭穿喉。大哥您這箭法可真是一點都沒有退步啊,還是這麼厲害!”見到那小鹿乃是被張世華一箭射殺,因爲得到炮隊而一直無比高興的張世輝便也不由聰明的對着自己大哥拍了個馬屁。

而張世華本人聽到自己兄弟這樣的奉承話,呵呵大笑了一聲之後,卻是對着他道:“知道你小子是個喜歡這口,放心吧,今天晚上的鹿肉少不了你的。”

“哈哈,今天晚上我可是又口福了,謝謝大哥了。”聽到自家兄長這話,張世輝呵呵一笑,便也不由如此道。

而這話說罷,張世華又往四周看了一眼,卻也不由對着手下的秀才常錫巧道:“我看此地景色秀麗,地勢又高於四野,應當不是無名之地,所以不知道這個地方到底是哪裡呢?”

而聽到張世華這樣的話,常錫巧呵呵一笑,便也不由對着張世華抱拳道:“將軍您真乃是慧眼,此地若屬下所料不錯的話,應當乃是東漢末年三國時期的許都射鹿臺。”

“哦,射鹿臺,這可是三國曹孟德與漢獻帝遊獵之地。”聽到常錫巧的話,張世華一挑眉頭,便也不由這般道。

“恩!”聽到張世華竟然一語便道出了源頭出處,常錫巧卻也不由驚訝了一下。畢竟這個年頭三國演義可還沒出書呢,對於三國的歷史,很大一部分人可並不知曉。

不過能聰明的看清形勢,並利用自己秀才的身份,成功的使自己成爲張世華看重的一員黑衣軍高層,他本人的城府自然也是有的。所以在下一個瞬間之後,他也不由收起了驚訝,並恭謹的對張世華抱拳笑道:“將軍大人博學,此地正是三國曹孟德與漢獻帝遊獵之地。”

“據史書記載,東漢末年之時,曹孟德與漢獻帝就曾於此地遊獵。當時拉開圍場,趕出一鹿,獻帝連射三箭未中,逆臣曹操奪過獻帝手中的金雕御弓,一箭中鹿。羣臣見鹿中御箭,誤爲獻帝所射,皆伏地稱賀,山呼萬歲,奸臣曹操也拍馬上前受賀。關羽見狀大怒,拍馬提刀,欲殺曹操,劉備急以目禁止。因有此等典故,此地便也被後世人稱之爲射鹿臺。”

因爲又南宋之事,所以此時貶曹揚劉已成普世之觀。所以受此影響,作爲秀才的常錫巧,本人對於曹操也極爲不屑。這不即便是給衆人講解典故,他也要給曹操的名字前面加個奸臣二字不可。

不過對於貶曹揚劉,張世華本人卻不以爲然。恰恰相反,在三國羣雄之中,張世華最爲敬佩的其實就是曹操。

單說當年赤壁之戰,曹操十數萬兵馬皆與赤壁付之一炬,曹操率領殘兵敗將北逃之事。在那時,曹操手下那麼多謀臣虎士皆惶惶如同喪家之犬,唯獨曹操一人,在絕境之中還可三笑來鼓舞士氣。

不說其他,單說這臨危不亂,曹操就已經可以稱得上是當世人傑了。要知道,自古以中原四戰之地起家者,可得善終,且最後得以名傳千古者,也唯有曹操一人了。

所以當常錫巧的話說出之後,張世華反而是哈哈大笑道:“好!我未曾想,今日竟可與他曹孟德同地射鹿。”這話說罷,張世華又不由哈哈大笑起來。

而常錫巧見張世華如此,微微皺眉似想要說些什麼,但到最後卻也只是搖了搖頭,一言未發。

不過常錫巧雖然是什麼話都沒說,但是等到張世華笑罷,趙子玉反而是面帶微笑的附和道:“將軍大人乃是世之豪傑,日後所建之功業,定當不下於三國曹孟德。”這般說罷,見張世華又是呵呵一笑,他也便不再說什麼了。

……

又是兩日之後,到了三月底,在許州城休整了不短時間的黑衣軍也終於再次出動了。不過這一次張世華並沒有按照劉福通對他吩咐的那樣,第一時間率軍北上,而是集結了大批部隊,向着許州西方的鈞州治所陽翟殺去。

陽翟(yángdí),如果按史書上記載的來看的話,這個地方應該就是中國歷史上最爲古老的城市之一了。

據史書記載,陽翟又名夏臺,乃是夏啓時期的都城。所以用另一種說法來說的話,“華夏”兩字中的“夏”,如果換成地名來看,這個“夏”說的地方應該就是陽翟了。

當然,悠久和榮耀的歷史往往代表不了什麼。就比如陽翟,到了咱們後世,中國的大地上就已經沒有這個縣城了。所以在元末時期,陽翟這個地方除了是鈞州的治所之外,其實也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小縣城,實在沒什麼可圈可點的地方。

哦,對了。陽翟這個地方還有另一個只得說道的地方就是,“嵩山”就在它的北邊。所以大名鼎鼎的少林寺,現在就應該是在陽翟xian的治下。

不過對於後世威名遠播的少林寺,張世華本人卻並不怎麼看重。

雖然說後世的一些個影視劇把少林武僧們都給誇成了賽亞小超人,但如果你仔細研讀一下歷史你就會發現。所謂的武僧,其實根本就不是少林寺的專利,也更加不是少林寺發明出了的。

這麼給你說吧,在古代,僧人他們其實是有着免賦稅的權利的。所以在咱們後世不起眼的寺院,在古代那可各個都是大地主、大豪門。尤其是元蒙一朝,僧人的權利和地位在此朝簡直高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所以,爲了保護自己寺院的龐大財產並且從寺院那些個佃戶身上收糧收租,幾乎每一個寺院,都會養着一支龐大的武僧隊。而這些武僧對於寺院的作用,其實也就相當於後世的保安兼收租隊。(ps:在某些情況下,這些武僧們甚至還會客串一下僱傭兵。)

所以武僧在這個時候,絕對不是什麼正義的職業,寺院在這個時候也絕不是什麼大無畏的和平正義組織。

故而張世華也並沒有生出要讓這些武僧幫助自己的想法,甚至不但沒有這個想法,張世華甚至還想着自己或許可以從這些個寺院裡敲詐來一筆錢糧。不過因爲這些個寺院大都養着爲數不少的武僧私兵,而且黑衣軍手下的士兵因爲白蓮教的關係有大都極爲信佛。所以這樣的想法張世華也只是想想,來未曾來得及付諸於實踐。

畢竟相比於實力無比龐大的釋教,他這點力量實在是太弱了。當然,日後如果張世華真的可以建立下一番媲美曹孟德的功業,那麼對於現在的這些個宗教,張世華也肯定是要進行一些約束和改革的。

不過這些都是後話了,此時先不說這些,單說現在。當張世華帶着數以千計的黑衣軍長途跋涉了兩天之後,近五千黑衣軍士卒也不由殺到了陽翟城外。

……

用了半天的時間安營紮寨之後,在張世華的中軍大帳之中,張世華也不由和麾下的一衆將官們商議起了明日攻城的事宜。

“諸位都知道,東邊劉元帥那邊還和韃子的主力糾纏着呢,所以留給咱們的時間不多,咱們不可能在陽翟這個地方耽誤太長時間。所以三天,三天時間內咱們一定要打下陽翟城,明白嗎?”等到衆人齊聚一堂之後,張世華高坐在主坐上,看着帳下一衆將官,第一句話卻也不由這般說道。

而聽到張世華這樣的話,帳下一衆將官們在相視一顧之後,便也不由拍着胸脯對着張世華保證道:“將軍大人放心,三日之內,我等必爲將軍拿下此城!”

而張世華聽到這話,在微微點了點之後,便也不由選起了先鋒,安排起來攻城事務。

……

第二日,陽翟城外,數以千計的黑衣軍士卒也不由在陽翟外組成了黑壓壓的攻城陣型。

而看着這龐大無比且在兵力上遠遠的超出自己的黑衣軍方陣,陽翟城牆上那沒上過戰場的千餘官兵,也不由被這龐大的場面駭的膽氣全無。

所以之後的攻城對於張世華他們而言無疑也是極其順利的。在黑衣軍士卒連綿不絕的攻勢之下,不過兩個多時辰,也就是一個上午的功夫,黑衣軍的戰旗,便也就飄蕩在了陽翟的城牆之上。

而至此也代表着,差不多大半個汴梁路都已然落入了紅巾軍的手中。

不過張世華本人對此卻並沒有太過歡喜,後世養成的價值觀使得他對於城池和土地的得失並不看重。至少與城池和土地相比,張世華絕對在這樣的亂世之中,錢糧和人口才是最寶貴的東西。

所以在順利的攻佔陽翟之後,他也並沒有着急離開,而是親自坐鎮於此,並樹立起了招兵的大旗,準備再爲自己的黑衣軍補充些新鮮血液。

不得不說,當他們對着陽翟城的百姓展現出那種擊敗官兵如同摧枯拉朽的力量之後,招兵兵丁的事情也就變得很順利了。

畢竟和腐朽不堪暮氣沉沉的官兵隊伍相比,他這支士氣高昂、兵甲精良且有紀律嚴明的軍隊無疑更加被那些底層百姓看好。當然豐厚軍餉的吸引自然也是不可或缺的。

所以爲了博一個出身,或是爲了在軍中找一條活路,大批的窮苦山民和底層百姓也不由選擇了投軍,加入張世華的麾下,爲自己和家人的未來搏一搏。

所以在短短的三天時間之後,張世華也不由再一次招募到了八百青壯健兒。雖然說這些人之中有不少狡猾的投機分子,但對此,張世華卻已經不像一開始那般在意了。

“任你人心似鐵,自有軍法入爐”在那些個久經戰陣的骨幹老兵和嚴格無比的軍規之下,張世華可不覺得那樣幾顆不起眼的老鼠屎能翻起什麼樣的浪花來。

所以再將八百多青壯健兒登記造冊,使自己麾下的黑衣軍擴張到一萬五千三百二十人之後,張世華留下了一些守城部隊,便也不由率部返回了許州城。

而等到他率軍返回許州城的那一天,卻也不由到了大元至正十二年閏三月初二。

而也就是在這一天,孤軍奮戰、深入河北的韓兀奴罕,也終於因爲獨木難支的情況,被四面八方圍攻的元蒙部隊攻破了開州城,並戰死在了開州城中。

不過對於這一切的一切,在南邊的劉福通等人卻依舊是毫不知情。所以在有着中原之稱的汴梁路,激烈的戰爭依舊在繼續,並且已然到了一種白熱化階段了。

第一百八十八章 危局第一百六十七章 忠奸第四百二十五章 調任判官及南下第二百二十八章 酒席之上第一百五十一章 “忠”第一百六十八章 搬家 招工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勝消息傳四方第三百零二章 欲使火炮克強敵第二百六十章 火炮之威第七章 訓練第四十章 過年(二合一)第一百八十九章 招兵第二百五十九章 戰前議事第一百五十三章 較量第四百九十二章 血戰第三百零五章 深夜的混亂激戰第四百八十七章 江浙使者第四百九十五章 兩虎相爭第九十一章 桀驁第四百五十二章 離間 傷亡第四百八十一章 思誠病逝第三百零五章 深夜的混亂激戰第三百八十三章 過年兩三事第二百八十三章 奸佞昏庸第五百一十六 末路(大結局)第一百四十章 深夜奔襲第四百五十六章 走水營嘯第四百四十四章 元曲 冤案第三百九十一章 出兵第四十五章 免職第四百七十二章 弔民伐罪第三百一十三章 招兵買馬與新兵營第三百零四章 再生奇謀第二百八十章 局勢危急第四十九章 郭薇兒的情感第一百九十一章 血腥激戰第四百二十六章 鬧劇 變計第五十六章 造反第四百一十二章 城陷異象生第四百七十九章 友諒歸降第一百一十五章 堅守之計第二十章 組建新兵第一百六十二章 天下風雲第一百一十一章 處理(新書上架,求月票)第一百三十七章 戰局二第二十三章 父親第九十七章 攻城(一)第四百八十七章 江浙使者第二百九十一章 火炮初顯威第一百八十七章 收心薛玉龍第六十章 大婚(一)第五十八章 兵敗第三十章 惡戰第四百七十二章 弔民伐罪第一百二十三章 戰陣初顯威(二合一大章)第二百八十五章 嗜血悍將第一百三十九章 戰結援軍見 進退兩難間第二百三十章 幸運的韓兀奴罕第四百九十四章 初戰常遇春(爲“jjc1221”書友的萬賞加更)第三百五十九章 處罰第三百二十三章 朱元璋第一百四十一章 亂世求活第二百八十章 局勢危急第一百三十五章 神臂弩第三百九十三章 接舷血戰第二百九十七章 落寞第四百四十七章 心思變化第三百五十六章 悍不畏死的搏殺第五百一十二章 大業決勝(三)第四百八十一章 思誠病逝第四百四十七章 心思變化第五百零一章 兩張聯合第三百七十四章 面見第一百九十三章 逆迎衝殺第一百五十七章 決戰總攻4第二百零一章 大勝第三百七十六章 演戲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頓與賞賜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成 報捷第二百九十一章 火炮初顯威第二百三十八章 得天之授??第九十章 紅巾軍第二百四十四章 捉對廝殺以鬥勇第一百六十四章 手段第四百三十三章 推行改革及秋獵第二百二十四章 重奪上蔡城第四百六十三章 一戰功成第一百七十六章 板甲顯威第三百六十章 賞賜的變革第三百九十八章 撤兵第二百零一章 大勝第二百五十九章 戰前議事第三百零三章 一計不成再生一計第三百二十七章 雜記第一百零五章 廝殺第九十五章 沈丘城第四百四十六章 日食 興兵第二百六十二章 廝殺激戰2第三百四十八章 隨州方面的應對第七章 訓練
第一百八十八章 危局第一百六十七章 忠奸第四百二十五章 調任判官及南下第二百二十八章 酒席之上第一百五十一章 “忠”第一百六十八章 搬家 招工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勝消息傳四方第三百零二章 欲使火炮克強敵第二百六十章 火炮之威第七章 訓練第四十章 過年(二合一)第一百八十九章 招兵第二百五十九章 戰前議事第一百五十三章 較量第四百九十二章 血戰第三百零五章 深夜的混亂激戰第四百八十七章 江浙使者第四百九十五章 兩虎相爭第九十一章 桀驁第四百五十二章 離間 傷亡第四百八十一章 思誠病逝第三百零五章 深夜的混亂激戰第三百八十三章 過年兩三事第二百八十三章 奸佞昏庸第五百一十六 末路(大結局)第一百四十章 深夜奔襲第四百五十六章 走水營嘯第四百四十四章 元曲 冤案第三百九十一章 出兵第四十五章 免職第四百七十二章 弔民伐罪第三百一十三章 招兵買馬與新兵營第三百零四章 再生奇謀第二百八十章 局勢危急第四十九章 郭薇兒的情感第一百九十一章 血腥激戰第四百二十六章 鬧劇 變計第五十六章 造反第四百一十二章 城陷異象生第四百七十九章 友諒歸降第一百一十五章 堅守之計第二十章 組建新兵第一百六十二章 天下風雲第一百一十一章 處理(新書上架,求月票)第一百三十七章 戰局二第二十三章 父親第九十七章 攻城(一)第四百八十七章 江浙使者第二百九十一章 火炮初顯威第一百八十七章 收心薛玉龍第六十章 大婚(一)第五十八章 兵敗第三十章 惡戰第四百七十二章 弔民伐罪第一百二十三章 戰陣初顯威(二合一大章)第二百八十五章 嗜血悍將第一百三十九章 戰結援軍見 進退兩難間第二百三十章 幸運的韓兀奴罕第四百九十四章 初戰常遇春(爲“jjc1221”書友的萬賞加更)第三百五十九章 處罰第三百二十三章 朱元璋第一百四十一章 亂世求活第二百八十章 局勢危急第一百三十五章 神臂弩第三百九十三章 接舷血戰第二百九十七章 落寞第四百四十七章 心思變化第三百五十六章 悍不畏死的搏殺第五百一十二章 大業決勝(三)第四百八十一章 思誠病逝第四百四十七章 心思變化第五百零一章 兩張聯合第三百七十四章 面見第一百九十三章 逆迎衝殺第一百五十七章 決戰總攻4第二百零一章 大勝第三百七十六章 演戲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頓與賞賜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成 報捷第二百九十一章 火炮初顯威第二百三十八章 得天之授??第九十章 紅巾軍第二百四十四章 捉對廝殺以鬥勇第一百六十四章 手段第四百三十三章 推行改革及秋獵第二百二十四章 重奪上蔡城第四百六十三章 一戰功成第一百七十六章 板甲顯威第三百六十章 賞賜的變革第三百九十八章 撤兵第二百零一章 大勝第二百五十九章 戰前議事第三百零三章 一計不成再生一計第三百二十七章 雜記第一百零五章 廝殺第九十五章 沈丘城第四百四十六章 日食 興兵第二百六十二章 廝殺激戰2第三百四十八章 隨州方面的應對第七章 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