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朱襄氏族的養殖場

媧氏族人聞言都十分的高興,阿虎和女族長都小聲地討論一會,不過,現在的媧氏族有灰灰菜、蕁麻地能提供食物,這還不算山藥和菜園的收穫了,部落的食物是夠吃的。

兩人商議過後,就決定詢問陳昊的意思,兩人覺得阿昊會造很多工具,也在養殖動物,他一定知道部落還需要什麼。

其實陳昊早就有想法了,不過當前是女族長管理部落的事務,陳昊得看看她做的決定,現在既然女族長主動詢問自己,就證明部落不缺其它東西。

於是乎,陳昊就對朱襄氏族長,說道:“我們想要一頭黑豕。”

“黑豕?你是說,你們用一個奴跟我換一頭黑豕?”朱襄氏族長問道。

陳昊一開始不明白他們說的原始語言中的“奴”是什麼意思,這個詞語的意思是“用手抓住女人”,後來在女族長的提點下他就明白過來,凡是從外面掠奪回來的女人都叫奴。

這種女奴是給要本族奴役的,因爲女人可以生孩子,所以風姓族羣基本上碰到異族的時候,就會把異族的男人殺了,異族女子就抓回來奴役,順便派本族男子過去xxoo她,讓她爲部落生孩子,增加人口。

不過由於媧氏族和慄陸氏族的部落不夠強大,生產力不足,沒有產出多餘的物資,導致管理女奴的成本比較高,划不來。

所以很多風姓氏族每次抓到異族女子,大部分會送來朱襄氏族等比較強大的氏族,順便換一些物資回去。

對於每一個風姓氏族來說,這種異族女子只不過是一個工具罷了。

“我想要一頭公的黑豕,你們有沒有?”華夏是第一個馴豬的民族,陳昊相信,這個朱襄氏族的豬的馴化程度一定更高。

“公的?”

公的豬留着也沒用,如果媧氏族想要母豬朱襄氏族長還不一定答應,既然對方只要公豬那就好辦了。

朱襄氏族長立刻答應下來,同時還叫來一名叫“烈’的男子過來陪同陳昊幾個去拿豬。

阿烈帶着大家朝村寨外面走去。

一路上,阿烈不斷地向女族長詢問媧氏族的情況,女族長也是將部落的近況都給他說。

最後這個阿烈又詢問榆嫂和柏叔的事情,女族長也是將兩人的情況給他說,還說榆嫂現在用了陳昊制的藥湯後,腿腳利索了,而且榆嫂現在是部落的養殖隊長,還說陳昊抓了很多動物回去養。

阿烈聞言,頓時對陳昊十分的感興趣,向陳昊詢問馴養什麼動物,不過陳昊並沒有直接告訴他馴養了什麼動物,只是說普通的野雞野豬之類。

“到了。”

不知不覺,來到村寨外面一個養殖場裡。

這個養殖場有上千平米大,是用高達一米五的欄杆圍起來,裡面搭了一排的草棚,裡面也分了好幾個區間,有養牛的、有養羊的、有養狗的、有豬的、也有一些地方養了幾隻雞。

六畜之中,除了馬之外,朱襄氏族就要集齊它們了。

六畜是古代華夏馴化的動物,其中馬出現的時間比較晚,要等到炎黃時期華夏人才開始馴馬。

而鴨、鵝、魚就要等到商朝甚至戰國時期的人們纔開始馴養。

現在來說,這個時代的人開始馴養六畜中的五畜(除了馬)。

這個養殖場的面積非常大,就是各種動物的數量並不多,或者他們還有另外的養殖場。

一走進來,那邊的麻色犬就開始吠叫,那些犬的體型比媧氏族的犬要小一些,估計就三十多斤重,它們的毛色發麻,耳朵立着,尾巴較大,有些像胡狼。

犬的祖先分爲胡狼種和狼種,朱襄氏族這種體型較小的犬應該是胡狼種,而媧氏族的犬是屬於狼種。

而朱襄氏族的羊是一種角較直的山羊,跟媧氏族的野生盤羊不一樣,但顯然,朱襄氏族的山羊已經馴化過很多代,它們的體型比較粗壯,外表接近後世的家羊。

後世的家羊分爲綿羊和山羊,山羊就是從這種角較直的山羊馴化而來的,而綿羊則由盤羊馴化而來的。

古華夏並沒有馴化盤羊,華夏的綿羊是西來之物。

媧氏族部落裡面有兩頭公盤羊,盤羊的種類有很多。

陳昊不知道部落的盤羊是不是具有馴化價值的種類,他還是決定先回去觀察一段時間。

如果那兩隻盤羊沒有馴化價值,就把它們給吃了,倒不如跟這個朱襄氏族換一些已經正在馴化的山羊回去養。

“哞....”那邊四頭牛中的一頭突然對這邊的人叫了一聲,那些牛的體型比後世的家牛大多了。

家牛的祖先就是這種原牛,這種原牛的毛有些厚,牛角像鬥牛的角一樣...像筆直的匕首,看上去十分彪悍。

那頭牛站在那裡不願意動,有一個男人十分無奈地扯着它的尾巴讓它走,但它就是不走,十分的倔強,十分的犟!

“那些牛沒有穿鼻環,呵呵,肯定難驅呢!”

陳昊發現這個時代的人根本不知道給牛穿鼻環,牛鼻環的作用可大了,那可是真正的牛耕之始的工具,但現在,這個時代的人還沒有把牛鼻環發明出來。

既然媧氏族都沒有牛,陳昊自然不會主動告訴這些朱襄氏族人要給牛穿鼻環呢。

看着他們在那裡扯牛,陳昊不自覺地笑了,同時,大家也來到了目的地。

一陣的臭味迎面撲來,豬欄裡面有二十多頭黑豬在“嗷嗷”地拱吃泥土,把豬欄裡的地面弄得一團糟,裡面有一個人正拿着鞭子抽打拱土的豬。

這些黑豬被馴化過很多很多代了,與野獸原豬相比的話,野生原豬的前半身粗大,獠牙和鼻子更長,耳朵也立着,而這些原豬和媧氏族的黑豬,雖然耳朵還立着,但前半身和後半身已經一樣大,而且鼻子和獠牙更短。

其實馴化野豬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實際上即使現在被馴化過的黑豬也與後世的家豬還有很大的差異。

這是人們通過改變野豬的習性,在經過飲食改變、生活空間限制、專業的管理、固定的環境和飲食作息規律,再通過一代一代的人工選擇,使野豬的生活習性、體型結構和生理狀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逐漸纔有近代家豬的狀態。

其中較爲明顯的變化有:

1、與人類長期相處,豬的警覺性不再高度靈敏逐漸變得遲鈍,性情也變得相對溫順。

2、覓食行爲的變化使豬很少拱土覓食,從而頭部逐漸向寬度發展,嘴鼻處突出比例減小。

3、飲食結構的變化,從肉食性爲主,植食性爲輔轉爲幾乎完全植食性。野豬的腸的比例經過馴化變得更長,更適應於消化植物纖維。

這個朱襄氏族人就是通過各種的手段,對原豬進行管理和選擇繁育,主要目的是方便他們飼養豬隻。

陳昊挑選公豬時,就是專門選擇外形與後世家豬相似的公豬,不過,最重要的是看看公豬的蛋,蛋越大的豬繁殖能力就越強,纔是好種豬!

結合種種的因素,陳昊最後選擇了一頭蛋最大的公豬帶回去。

阿烈看到陳昊選走這頭公豬的時候,也是相當的不捨。

阿烈負責朱襄氏族的養殖,他想不明白,這個陳昊爲什麼一下就把他們的種豬給挑走了,不過朱襄氏族長說可以讓媧氏族人隨便挑一頭豬,他就沒說什麼。

第440章 大散關第539章第519章 替罪羊第309章 外貿第100章 換鹽第205章 紅泥與三合土第123章 大建造第364章 原始市場(一)第171章 秋季貿易(下)第495章 大反擊第421章 峽谷相逢第379章 外貿與軍備第453章 借糧第555章第322章 大庭村寨第320章 羊皮地圖(上)第347章 軍法第115章 新飼料第309章 外貿第14章 採花菇第39章 長石第405章 縣鎮八部第84章 換骨耜(上)第162章 養蜂大計第224章 太昊(十張月票加更!)第485章 蕭關之戰第337章 佔山爲王(二)第117章 風溼關節炎第182章 豬鬃與漆器第435章 麥與蕭關第395章 牛族撤離第450章 躺着賺錢第339章 敵情第555章第119章 發明大舞的陰康氏族第525章 破城第354章 計劃第541章第357章 割地賠款第481章 奴隸的秘密第71章 十進制第394章 女媧氏的心計第24章 占卜與刀耕火種第146章 血親復仇第9章 吊腳套第28章 背式籃第152章 朱襄氏族的養殖場第191章 一起幹壞事情(下)第237章 小賺一筆(上)第119章 發明大舞的陰康氏族第543章第266章 折 枝第338章 佔山爲王(三)第422章 進與退第82章 市日第466章 新軍糧第419章 部落聯盟的作戰第412章 虎患第76章 十斤鹽第268章 銅礦第305章 貨幣第186章 反曲弓與狩獵第420章 能走多遠第171章 秋季貿易(下)第459章 平叛(上)第205章 紅泥與三合土第345章 白狐女第120章 陰康爲土龍氏第369章 奴隸市場(上)第204章 石灰場第503章 孤軍第120章 陰康爲土龍氏第269章 竹林第465章 奶粉、奶糖第441章 端午龍舟第461章 算賬第468章 歸屬第517章 軍中暗涌第331章 廟算(下)第285章 老祖母講故事第314章 河道圍殲(上)第38章 技術革新第194章 大豐收第505章 兇族聖牙第264章 陰康氏族搬遷計劃第252章 你們是以風爲姓?第447章第25章 燒山種豆第276章 石器與豆製品第547章第76章 十斤鹽第326章 奇怪的陶器第454章 朱襄族的陰謀第488章 震驚一幕第426章 養馬易村第159章 桃林(下)第484章 蕭關危機第449章 工業的糧食第504章 特殊行動第512章 埋坑與談判
第440章 大散關第539章第519章 替罪羊第309章 外貿第100章 換鹽第205章 紅泥與三合土第123章 大建造第364章 原始市場(一)第171章 秋季貿易(下)第495章 大反擊第421章 峽谷相逢第379章 外貿與軍備第453章 借糧第555章第322章 大庭村寨第320章 羊皮地圖(上)第347章 軍法第115章 新飼料第309章 外貿第14章 採花菇第39章 長石第405章 縣鎮八部第84章 換骨耜(上)第162章 養蜂大計第224章 太昊(十張月票加更!)第485章 蕭關之戰第337章 佔山爲王(二)第117章 風溼關節炎第182章 豬鬃與漆器第435章 麥與蕭關第395章 牛族撤離第450章 躺着賺錢第339章 敵情第555章第119章 發明大舞的陰康氏族第525章 破城第354章 計劃第541章第357章 割地賠款第481章 奴隸的秘密第71章 十進制第394章 女媧氏的心計第24章 占卜與刀耕火種第146章 血親復仇第9章 吊腳套第28章 背式籃第152章 朱襄氏族的養殖場第191章 一起幹壞事情(下)第237章 小賺一筆(上)第119章 發明大舞的陰康氏族第543章第266章 折 枝第338章 佔山爲王(三)第422章 進與退第82章 市日第466章 新軍糧第419章 部落聯盟的作戰第412章 虎患第76章 十斤鹽第268章 銅礦第305章 貨幣第186章 反曲弓與狩獵第420章 能走多遠第171章 秋季貿易(下)第459章 平叛(上)第205章 紅泥與三合土第345章 白狐女第120章 陰康爲土龍氏第369章 奴隸市場(上)第204章 石灰場第503章 孤軍第120章 陰康爲土龍氏第269章 竹林第465章 奶粉、奶糖第441章 端午龍舟第461章 算賬第468章 歸屬第517章 軍中暗涌第331章 廟算(下)第285章 老祖母講故事第314章 河道圍殲(上)第38章 技術革新第194章 大豐收第505章 兇族聖牙第264章 陰康氏族搬遷計劃第252章 你們是以風爲姓?第447章第25章 燒山種豆第276章 石器與豆製品第547章第76章 十斤鹽第326章 奇怪的陶器第454章 朱襄族的陰謀第488章 震驚一幕第426章 養馬易村第159章 桃林(下)第484章 蕭關危機第449章 工業的糧食第504章 特殊行動第512章 埋坑與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