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核心技術和核心材料

太陽很猛烈,樹林裡卻很陰涼,尤其是在湖邊。

此地歸柏皇鎮管理,是在柏皇鎮西北面一日的路程,地處密林之中。

林中蟬鳴不斷,彷彿在控訴着酷熱的夏日。

一幫礦工在湖邊開採石膏,經過數年的開發,湖邊被開挖出一個大坑,由於地表的石膏被採盡,人們開始修礦井,挖取更深一層的石膏。

陳昊現在,就帶着木軌道部的人員,在測量和設計着石膏礦的軌道運輸系統。

“這樣,還有這樣...”

“石膏礦以西南一千步(750米)左右,便是石灰石礦,我們可以把石膏礦的木軌道與石灰石礦的木軌道連接在一起,一起通往燒製窯。”

“石膏礦以東南卻是柏皇鎮,可從這裡距離柏皇鎮需要一日的路程,等日後把礦的木軌道修好後,再在石膏礦與柏皇鎮之間修建一條木軌道。”

一番設計後,陳昊確定了木軌道的大致走向,石膏的主要成分是二水硫酸鈣,石膏礦距離石灰石礦並不遠,一般有石灰石礦的地方鈣元素特別多,所以這裡有個湖,就出現一個石膏礦,這石膏礦前面一千步便是石灰石礦,兩者都需要燒製才能應用在建築或其它領域,陳昊準備修築木軌道將兩者相通,將兩種礦石集中運輸到河岸邊進行燒製。

測繪完後,陳昊來到石膏礦旁邊的小村子裡休息,村子建在湖邊,此時的湖水不知是怎麼的,水位下降了很多,但不影響村子人的日常生活。

這是一條只有十戶人的村子,村裡的男人都會去挖石膏,女人則在家裡織布或是到村子附近種一些糧食和蔬菜,養些雞鴨,每年部落都會發放糧餉給這個村的村民,石膏村的村民小日子過得挺不錯的。

休息了一會,陳昊就與木軌道人員跟着石膏運輸隊,朝着石灰石礦趕去。

這裡修了路,可以給牛車通行,日後沿着這條道修築木軌道就可以了,牛車在土路上行進,車子走的時候一顛一顛的,走得不平穩,還比較慢,運量也沒有木軌道運輸那樣大。

半個小時後,他們來到了石灰石礦,石灰石礦的狀況與石膏礦類似,這裡也建了村子,不過村子裡的規模比較大,達到二十戶,在石灰石礦場工作的居民和奴隸合計五十人,因爲今年要修築蕭關和大散關,還有各個縣鎮需要修築醫院等設施,所以對石灰石的需求比較大。

石灰石礦這裡十分熱鬧,數十人在熱火朝天地工作,但負責開採石灰石的人員只有三十人,還有另一半人要從事運輸礦石的工作。

這邊的木軌道交通運輸系統還沒有修好,所以礦場這邊需要花費了一半的人手和十多頭牛去運輸礦石,如果木軌道交通建成後,這將會減少更多的人和牛運輸,而每次的運輸量能增加三倍。

“看來礦場修築木軌道交通運輸系統,真是迫在眉梢啊!”陳昊感慨道。

接下來,他爲石灰石礦勘測和設計了木軌道,他要將石膏礦的木軌道與石灰石礦連接起來,然後一同通往南部五公里外的那個燒窯進行集中燒製。

同樣,石灰石礦通往南部燒窯的道路是修好的,是牛車運輸礦石而走出來的路,是三合土路,陳昊的設計是在三合土路旁邊修建木軌道,這樣以後便是一條是供普通車子行走的路,一條是供應木軌道車子快速行走的路,有兩種不同的運輸方式,就算木軌道出現問題,也可以用普通的車子來運輸。

南部五公里便又一個燒磚的窯,這裡是紅土區,太昊族的紅磚就算從這個紅磚窯燒出來的,紅土磚窯旁邊還有一個燒製礦石的窯,當初陳昊是先發現紅土並用紅土造磚,又深入樹林發現石灰石礦以及石膏礦的。

可惜的是,這個紅磚窯旁邊雖然有一條小河,這條小河只有五六米寬,運不了多少材料,而且每到夏天水位下降剩下幾十釐米深,就無法用來運輸材料,一般時候,部落人都要依靠牛車,將燒窯場這邊的材料運輸到大河岸邊的碼頭,再利用木筏將材料運到各處。

看着面前兩個窯,陳昊陷入了尋思,他很快就決定再在這裡建一個窯,燒紅磚、石膏、石灰石都單獨用一個窯,在以前,由於石灰石和石膏的需求並不多,所以都是共用一個窯的,有時候還會借用紅磚窯燒製,可他現在覺得,隨着太昊族的發展,部落未來對紅磚、石膏、石灰石的需求量會增多,還是儘快把窯都單獨出來,也就是說,下一年的任務便是修各大礦區的木軌道交通運輸系統和多修建一個窯。

從窯區這邊往南走一公里左右,就來到碼頭。

陳昊翻開羊皮卷,看着上面的地圖,計算了一下木軌道的長度,他不禁感慨:“光是這邊的礦區,我們就得修一萬三千步長、大約是十公里長的的木軌道!”

“十公里?”旁邊一名隊長算算突然覺得不對,便道:“從石膏礦到石灰石礦,再到窯長,然後再到碼頭這裡,也就七公里,算上要拐彎需要的路程,頂多也就九公里,怎麼會...”

陳昊回道:“呵,你這就不懂了,我們運輸煤炭到窯場需要單獨一條回程的軌道。”

“原來是這樣,木軌道不同於普通路,若是有兩輛車相遇,就需要有一輛車後退了。”這隊長點了點頭明白過來,可他想了想,突然想到了一個嚴重的問題:“太昊,我們石膏礦和石灰石礦,連接到窯場的軌道可是單向軌啊,日後我們幾個礦的礦車經過這條軌道,肯定會有礦車相遇,那豈不是很糟糕?”

確實,木軌道不好變軌,陳昊現在也沒有變軌的技術,若是兩車相遇,必定會無法避讓,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不過,陳昊早就考慮進去了。

他擦了擦鼻子,笑道:“窯和碼頭這段,我修兩條對向的木軌道,是因爲燒製礦石和紅磚都需要用到煤炭,對煤炭的需求是大量的,若運輸煤炭的礦車與運輸礦石的礦車相遇,就會出現問題,所以,我就另外修建一條反方向的軌道。”

這隊長很是不解:“可問題是,窯與石灰石礦之間卻是單向軌道啊,一輛礦車卸完礦返程,必定會碰到另一輛載着礦石的礦車,到時候,我們的木軌道運輸系統必定很麻煩,這肯定得集體運輸,集體返回,但這軌道還通往石膏礦,到時候,肯定需要兩個礦的人協調,這樣的話,我們的效率根本提升不上去!”

陳昊皺了皺眉,笑道:“沒錯,我們的礦與窯之間確實只有一條軌道,到時候肯定會有一部分礦車下來,一部分礦車上去,礦車肯定會相遇,而我們又沒有變軌的技術,不過,你想想,下來的車是什麼車,上去的車是什麼車?”

這隊長想了想,便道:“下來的車都是載滿礦石的車,上去的車是已經卸了礦石的車。”

“對!”陳昊說道:“載滿貨物的礦車重達數千斤,我們要將它擡出軌道,必定非常花力氣和時間,可是,卸了貨物的礦車也就只有一兩百斤重,我們還有牛隻幫忙,這一輛百斤重的礦車,難道還難到我們嗎?”

“啊?”這隊長突然恍然大悟,“我知道,你的意思是,一般上去的車都是空車,若是遇到下來的車,那麼我們就直接把空車搬開讓路,等下來的載滿貨物的車通過後,再把空車放回軌道上繼續往上拉?”

“沒錯,我們一個人就能搬到空車,用這個方法就可以解決相遇的問題,所以啊,只有窯與碼頭這段路,因爲往返都有載滿貨物的車,就需要造兩段。”陳昊說道。

這隊長也點了點頭:“是啊,我怎麼想不起來呢,這樣就好了。”

陳昊又道:“我們的礦場開工都是在早上八點過後,如果我們需要從碼頭這裡運輸糧食物資到各個礦場,只需在早上八點前往上運輸,錯開時間就好了。”

乘坐木筏,回到了太昊碼頭,陳昊吩咐工人將這些熟石膏運到貿易市場。

“太昊,你是準備出售熟石膏嗎?”商部大臣阿商看到陳昊的舉動,就連忙詢問道。

在以前,太昊族是不會出售石膏的,因爲石膏是製造土化肥的重要材料,太昊族靠化肥掌控其它部落的農業。

“沒錯,我打算將土化肥的製造方法公之於其它部落!”陳昊開口道。

“啊?怎麼能...那我們就不能出售化肥了?這不是你常說的自斷財路嗎?”阿商覺得陳昊今日腦子進水了。

陳昊卻道:“土化肥的原材料要用到熟石膏,熟石膏只有我們會制,也只有我們纔有石膏礦。”

說罷,陳昊拿起一塊白乎乎的熟石膏,這塊熟石膏呈純白色,外表跟熟石灰制差不多,如果不是懂行的人,還真分不清熟石膏和熟石灰的區別,要鑑定這兩種物質,就得經過煅燒、然後加水,吹二氧化炭,觀察其物理性質才能判斷出來,這需要一定的化學基礎。

陳昊可不相信,別的部落可以鑑定出熟石膏,以及找到另一個石膏礦,甚至知道熟石膏的製法。

“我們擁有石膏礦,掌控着石膏這種資源,和製作熟石膏的技術,別的部落就算知道土化肥的製造方法,也無法脫離我們去單獨造化肥。”

阿商聞言,想了一想,發現確實是這麼一回事,正如太昊族掌控煤炭、錫等資源,別的部落技術得到製造技術,可關鍵的原材料和技術都在太昊族手上,被太昊族掌握着他們的命脈。

阿商問道“太昊,你是想跟青銅器和蜂窩煤一樣,把化肥技術傳播給其它部落,而我們不賣化肥,轉而賣熟石膏?”

陳昊點頭道:“是啊,我發現我們爲了造化肥賣給別的部落,我們要耗費不少的人手,而且這樣做,我們製作化肥的成本也高,隨着其它部落的人口增多,需要的田地和化肥也在增加,光靠我們部落生產的化肥,很快就會無法滿足別的部落的農業需求。”

“而且,造化肥需要人尿或牛糞,光靠我們部落,這兩種材料也無法大量生產,可其他部落就不一樣,他們有足夠的人尿,人尿沒有經過數石膏的發酵,肥力是很低的。”

“所以,我打算將土化肥的製作方法公佈出來,讓其他部落購買我們的熟石膏,讓他們自己造土化肥,而我們的熟石膏價格也可以賣得便宜一些,別的部落也更容易接受,就會向我們購買更多的熟石膏回去造化肥。”

“其他部落能種出更多的糧食,我們太昊族就能換到更多的糧食,相當於他們爲我們種田。”

“我們熟石膏的製造方法也簡單,只需從礦場開挖石膏礦石,然後利用木軌道運輸到窯去燒製,燒出來的熟石膏後,就經過木軌道運輸到碼頭,再利用水運直接運輸到我們太昊碼頭這邊的外貿市場出售,這樣我們生產熟石膏的人手並不多,也能省下大量的人力物力,可我們每年出售化肥的所得並不會減少。”

太昊族現在只有兩千人口,人手十分寶貴,陳昊得把族人的崗位安排到更有價值的位置上,其中,最好的辦法就是把一些上游的技術和製造任務交給其它同盟氏族去做,比如挖銅礦、造蜂窩煤、鍊銅、造土化肥等,而太昊族掌握着核心技術和原材料,這樣太昊族才能佔據着價值鏈的上游,快速發展。

用出售熟石膏的方案替代出售土化肥,很快就得到太昊族各位大臣要員的支持,化肥廠就能騰出更多的人手去做其它的高附加值的工作。

這一次普及土化肥技術,並沒有像之前普及銅器和煤炭那樣統治各族長過來太昊城集中,而是安排一些技術人員帶着熟石膏到各個氏族去推廣土化肥的製造方法,手把手地教各個氏族造土化肥,相信各個氏族得到土化肥的製造方法後,便會種出更多的糧食和其它的原材料。

第480章 狡猾的奴隸第207章 女奴與春耕第139章 採鹽果第248章 五年春耕第253章 禍起第342章 風聲鶴唳第234章 脫粒翻曬農具第151章 賣女奴第378章 大興土木第536章第17章 耕種之始第218章 低成本的威脅第141章 大漆(下)第39章 長石第211章 退“耕”還林第30章 搶收菘菜第328章 大型裝備—榨油機第556章第465章 奶粉、奶糖第552章第506章 這是太昊族人乾的第346章 慶功第381章 傳術第134章 撿雁蛋馴鵝第322章 大庭村寨第320章 羊皮地圖(上)第380章 送糧第482章 奴隸大逃亡第316章 兩難之境第531章 扶風族人的陰謀第459章 平叛(上)第279章 你們反了!(下)第153章 香菇與樹莓第98章 歲星第129章 灰雁第215章 後備糧倉和皁角第307章 原始金融第378章 大興土木第335章 有利之地第183章 進山第447章第176章 被俘虜的女人第287章 鹽的來源第252章 你們是以風爲姓?第271章 增稅第258章 工場倉庫第458章 遇襲的大庭族人第137章 伐木造筏第253章 禍起第1章 回到原始第454章 朱襄族的陰謀第227章 油料作物 (爲想成爲作家的文盲打賞加更!)第35章 地籠第532章 糧道第219章 黃雀在後第184章 犁第391章 以逸待勞第469章第83章 賣葫蘆第144章 西河灣第137章 伐木造筏第341章 夜襲第425章第173章 換牛羊(下)第266章 折 枝第362章 牛族第101章 曬河鮮第81章 朱襄氏族第555章第36章 私有制初現第481章 奴隸的秘密第231章 劣質鹽第272章 六年春耕第196章 糾正曆法第456章 戰略物資第60章 慄陸氏族第42章 投矛器和窯第68章 不講衛生第65章 滿載而歸第18章 原雞第159章 桃林(下)第462章 聯盟立法第365章 原始市場(二)第359章 十年春第408章 樹葉第233章 四年秋收第521章 能人第2章 純粹系學術性研究第434章 關口第33章 潑水抓魚第255章 整合第165章 養魚業第395章 牛族撤離第428章 銅與錢第228章 稅第464章 制酒麴第189章 強大的漁獵部隊第186章 反曲弓與狩獵第36章 私有制初現
第480章 狡猾的奴隸第207章 女奴與春耕第139章 採鹽果第248章 五年春耕第253章 禍起第342章 風聲鶴唳第234章 脫粒翻曬農具第151章 賣女奴第378章 大興土木第536章第17章 耕種之始第218章 低成本的威脅第141章 大漆(下)第39章 長石第211章 退“耕”還林第30章 搶收菘菜第328章 大型裝備—榨油機第556章第465章 奶粉、奶糖第552章第506章 這是太昊族人乾的第346章 慶功第381章 傳術第134章 撿雁蛋馴鵝第322章 大庭村寨第320章 羊皮地圖(上)第380章 送糧第482章 奴隸大逃亡第316章 兩難之境第531章 扶風族人的陰謀第459章 平叛(上)第279章 你們反了!(下)第153章 香菇與樹莓第98章 歲星第129章 灰雁第215章 後備糧倉和皁角第307章 原始金融第378章 大興土木第335章 有利之地第183章 進山第447章第176章 被俘虜的女人第287章 鹽的來源第252章 你們是以風爲姓?第271章 增稅第258章 工場倉庫第458章 遇襲的大庭族人第137章 伐木造筏第253章 禍起第1章 回到原始第454章 朱襄族的陰謀第227章 油料作物 (爲想成爲作家的文盲打賞加更!)第35章 地籠第532章 糧道第219章 黃雀在後第184章 犁第391章 以逸待勞第469章第83章 賣葫蘆第144章 西河灣第137章 伐木造筏第341章 夜襲第425章第173章 換牛羊(下)第266章 折 枝第362章 牛族第101章 曬河鮮第81章 朱襄氏族第555章第36章 私有制初現第481章 奴隸的秘密第231章 劣質鹽第272章 六年春耕第196章 糾正曆法第456章 戰略物資第60章 慄陸氏族第42章 投矛器和窯第68章 不講衛生第65章 滿載而歸第18章 原雞第159章 桃林(下)第462章 聯盟立法第365章 原始市場(二)第359章 十年春第408章 樹葉第233章 四年秋收第521章 能人第2章 純粹系學術性研究第434章 關口第33章 潑水抓魚第255章 整合第165章 養魚業第395章 牛族撤離第428章 銅與錢第228章 稅第464章 制酒麴第189章 強大的漁獵部隊第186章 反曲弓與狩獵第36章 私有制初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