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大相國寺撲買大會(上)

bookmark

炎夏如火。六月十五,太陽剛一出現,地面上的塵土已熱得冒出了騰騰煙氣。金水河畔的楊柳叢裡,剛剛脫殼的蟬對着清晨的陽光,亮出了自己的第一聲嗓子。蟬鳴聲驚醒了棲息的林鳥,很快蟬鳴和鳥鳴混在了一處,清亮異常,似乎要喚醒整個汴梁。

可惜汴梁百姓比這些鳥蟲起得更早。自從岳飛在汴梁大婚之後,來汴梁賀禮的賓客們發現汴梁雖然殘破,但秩序極好,商機極多,多數都在汴梁經營起了商鋪。雖然不過十幾天時間,但汴梁的主要大街上已經裝潢一新,各家商鋪披紅掛紫,夥計們穿着青布小衫,站在鋪子門前,皆顯得十分精神。這些日子,最繁忙的就是那些會手藝的流民,不管你是木工瓦工,還是畫工漆工,全都接下了幹不完的活。不會手藝的流民也有活幹,不過都是些粗活累活,比如打掃街巷,疏通下水道,整修城牆,若是實在連這些活都幹不好,那就只能在里長的率領下去整理廢墟了。經過金兵搶掠,王俊燒殺,整個汴梁城有多半的樓宇變成了殘垣斷壁,看上去極爲淒涼。流民清理廢墟一天可掙二十文銅錢,管早晚二頓飯。因爲這個,隸屬於陳黑戶和聶萬金兩個距汴梁極近的流民大屯把地裡的活計全部交給了老弱婦孺,青壯流民們每天一大早就披星戴月地趕往汴梁,去汴梁找活幹。劫後餘生的流民根本不知道什麼是疲憊,他們只知道如今有田有地,又有從不擾民的護民軍,只要埋頭苦幹,用不上三五年,又能掙下一份家業。

和這些勤奮的流民相比,鳥蟲們明顯起得晚了一點。當它們的叫聲剛剛連成一片,城外的流民已經從汴梁城的四十八座城門下,魚貫進入了城市。

汴梁城方圓四十餘里,共有四十八座城門,這些城門如今統統開放,城門口不設門兵,不收進城費。這也是汴梁人氣迅速恢復的原因之一。放在徽宗時代,想進汴梁城,可要先交十個大子。若是進城做生意的,進城費還要按貨物價值提成。運氣不好的,說不定還會被城門兵沒收貨物。如今的城門口再也沒有了令人生畏的守城軍士,沒有了流裡流氣一副潑皮樣的白員城管。只有在高高的寬可跑馬的城牆之上,站着身穿鐵甲的護民軍士。

無論是進城找活幹的小販,還是挑着擔子推着車子進城做生意的走街小販,路過城門時都會擡頭望望站立筆直的護民軍,以前的宋軍帶給這些小販的只有恐懼和厭惡,但如今這些護民軍帶給他們的,只有結結實實的安全感。

每個人都在心中暗贊,這樣從不擾民的護民軍,恐怕只有嶽大帥才能訓練出來吧。嶽大帥不愧是如來佛坐下的金翅大鵬明王,真是大慈大悲,澤被蒼生。

爲了讓大相國寺的撲買大會辦成一屆有史以來最成功的撲買大會,智源方丈發揮了自己的絕世功力,一邊和各個富豪鄉紳吹風通氣,一邊在重開的汴梁邸報上大肆宣傳。重開的汴梁邸報由從前的半月一期,變成了如今的三天一期,名字也改成了京華時報。報社由李八少和潘樓老闆曹巖合資開辦,前三個月統統免費發放。皇宋重文,識字的人極多,很多流民也能把京華時報上的紙全部讀出來。

通過這兩個手段,智源成功地讓撲買大會傳遍了富人圈。可是僅僅有富人還不夠,因爲這是一個宣傳大相國寺的最好機會,來參加撲買大會的人越多越好,所以智源又派出寺內僧人,在各個流民工賑處設立濟民點,免費爲流民消災祛病,同時也不忘了告訴流民,六月十五的撲買大會乃是嶽帥和智源爲了流民舉辦的,所籌得的善款統統都會用在流民身上。更重要的是,他們還不忘神秘兮兮地說,嶽帥之所以如此慈悲,卻是因爲嶽帥乃如來佛祖坐下的大鵬金翅明王轉世,專爲解救天下蒼生而來。而護國禪師智源,本是佛祖坐下的五百羅漢,前世就和嶽帥有半師之誼,所以才和嶽帥一見如故,成了忘年的生死知交。

和尚們說得言之鑿鑿,流民們自然深信不疑。正因如此,六月十五這一天,汴梁城的所有工作幾乎全部停滯下來,無論是富豪士紳,還是穿着雖然殘破卻洗得乾乾淨淨的短衫的流民工匠,全都停下了手裡的活計,拼着一天不掙錢,也要去大相國寺爲大鵬金翅明王和金身羅漢們捧個場。聽說岳帥會攜夫人李孝娥親自爲撲買大會落槌,只要能見嶽帥一面,就是一天不吃飯也是值的。所以城裡的百姓全都攜家帶口地趕了過來。城外的流民也有帶着老婆孩子進城的,不爲別的,就爲了讓家人沾點嶽帥和智源的佛光仙氣。

大相國寺佔地數千畝,容納個數萬香客毫無問題。但是在大批捧場的流民涌入下,偌大的寺院很快就人滿爲患。幸虧智源方丈早有準備,早把很多能說會道的僧人派到寺外,勸說流民們不要再往寺內,反正在寺外也可目睹這場規模極大的撲買大會。

大相國寺的正院當中,早已用實木壘起了一個浮屠狀的高臺,約五六丈高,臺上也有五六丈方圓,臺子後面,有數十米長可緩步而上的木臺階。如今高臺通體上下,皆用黃緞子罩得緊緊實實,目前還看不出臺子上的東西。

僧人告訴流民們,等到日上三杆,嶽帥就會攜夫人走上高臺,親手揭開罩住高臺的幕布,讓所有人一睹他們的絕世風采,當然也有法器的絕世光芒。

這些擠不進寺廟的流民一邊暗恨自己來晚了,一邊卻也翹首期盼岳飛的到來。有人的地方就有商機。既然撲買大會尚未開始,很多走街小販就挑着擔子在人羣中擠來擠去,一邊汗流浹背地喊着讓一讓,請讓一讓,一邊又扯着嗓子喊道,“脆甜的西瓜,三文錢一個,不甜不要錢,不紅不要錢。”或者是“豆花,一文錢一大碗的豆花,喝上一碗,既解渴又解餓。”要麼就是“拔郎鼓,鄉親,給孩子買一個帶回去唄,二文錢一個。”

流民有的捨不得花錢,就掏出自帶的乾糧填肚子,跑到免費的水井裡喝上一肚子涼水。而手腳大方或者家境寬裕的流民就會買上一個西瓜,和家人朋友分而食之。

除了賣東西的小販,很多雜耍藝人也在人羣中拿出了自家的絕活,踩高蹺的,賣大力丸的,舞刀弄劍的,抖空竹的,吸引了很多流民觀看。最受流民歡迎的則是幾個表演魔術的天竺僧侶,他們在衆目睽睽之下,把裹着的頭巾摘下來,放出了幾隻鴿子,又把一米長的大劍吞入肚中,張口就能吐火吐煙。這種魔術讓沒見過世面的流民們都瞪大眼睛,連呼神奇,連頭頂的烈日也顧不上遮護了,任憑汗水從額頭流下,流入張大的嘴巴里。

這幾個天竺僧侶在天竺過得極不如意,聽聞大宋汴梁繁華,胡人活得如魚得水,於是千里迢迢地從天竺趕往汴梁。結果一入宋境,就發現兵荒馬亂,民不聊生。若不是這些僧侶們幻術高超,忽悠住了不少攔路搶劫的流民,可能走不到汴梁就全掛了。好不容易來到汴梁,卻吃驚地發現城中再無胡人的蹤影。一打聽才知道卻是胡人作亂,被張憲率人屠殺殆盡。

這幾個僧侶在被守門軍士押往蕃國館時,本以爲絕對也難逃一死。沒想到接待他們的官員雖然嚴厲,但是當問清他們的來意,又給他們每人發了個路引,然後笑着說道,“幾位天竺高僧不必害怕,護民軍並不仇視胡人。我們只仇視那些殘害我百姓的胡人。若是安分守已的胡人,汴梁城的大門隨時都會爲他們打開。”

天竺僧侶這才放下心來。雖然汴梁的現狀讓他們略感失望,但盤纏已盡,想回天竺也不可能,只能硬着頭皮去大相國寺掛單。智源方丈雖然對這些僧侶的幻術不屑一顧,但看在他們也是佛祖故里的人,就讓他們在寺內暫住。住了幾日,僧侶們才知道,在護民軍的轄區裡,所有胡人若想通行無阻,必須隨身攜帶蕃國館發放的路引,要不然隨時就會被當成間諜擊殺。中原百姓卻不需要路引,就可以自由遷徙。幾個僧侶心中暗罵,傳言不可信也。誰說的胡人可以在汴梁高人一等,分明是他們宋人百姓才高我們一等好不!

爲了掙夠回家的盤纏,幾個天竺僧侶在撲買大會開始之前,也算是拼上了,拿出了所有絕活,收穫了不少歡呼和掌聲。很快就有幾個富商的家丁上來和幾個僧侶接洽,想請他們在撲買大會之後到家中表演,爲主人家慶壽賀喜,至於錢財,那是極其豐厚。看到錢途一片大好,天竺僧侶們黑黑的臉上終於露出了笑容。

一片喧鬧之中,不知不覺已經日上三杆。忽聽高臺之上一聲鼓響,霎時間萬籟俱寂,連寺院裡的鳥蟲們一時間都停住了鳴叫。遮住高臺的紅色幕布忽然被一把剪刀訇然劃開,兩片紅幕飄飄垂下,露出了高臺上的情景。

高臺之上,擺着一個巨大的如來金像。金像兩側,則擺着二十四張桌案。不知何時,每個桌案上都擺着不止一件法器,金玉琉璃,不一而足。在太陽的映照下,每個法器都閃着耀眼的光芒。光芒閃成一片,差點亮瞎了臺下看客的眼睛。

除了法器,如今高臺上卻還站着一對壁人,男人身材不高,長相也不英俊,渾身上下,卻透着一股山嶽之氣,他手裡牽着的女人穿着一身亮黃色仕女長服,容光煥發,眉目如畫,宛如菩薩一般。

臺下流民有的人認出了臺上的壁人,有的不認識,卻也猜出了這對壁人是誰。尚未喊出他們的名字,就見男人對着臺下的流民抱拳在胸,朗聲說道,“在下岳飛,向各位來賓問好。向各位鄉親問好。”

一時間近十萬人幾乎是同時抱拳在胸,向岳飛還禮,幾個小販還因爲過於急躁,連挑子都打翻在地。開玩笑,嶽帥都向我抱拳了,我不還禮,可是會遭天打雷劈的。可惜的是,因爲沒有受過訓練,所有流民們只是抱拳還禮,並沒能像後世一樣,整齊劃一地喊出岳飛好的口號。

岳飛看到下面的流民過於緊張,頓時用手指着李孝娥,再次大聲說道,“鄉親們,我身邊這位手拿剪刀的美女,就是我的夫人李孝娥。我夫人美若天仙,嶽某能娶到她,也是三生有幸。所以嶽某也在這裡祝臺下尚未娶妻的青壯們,也娶到一個美若天仙的夫人。”

臺下的流民頓時歡笑起來,同時也把抱在胸前的拳頭給放下了。李孝娥則被岳飛這番話說了個大紅臉。其實李孝娥本不想在大庭廣衆之下露面,畢竟有違閨閣之禮。岳飛卻十分認真地說,護民軍要建立的,不是一個三綱五常的王朝,而是一個女人也可拋頭露面展露風采的新時代。

李孝娥想了一下,認爲岳飛說得有禮,方纔同意和岳飛共同走上高臺。如今面對臺下流民的高聲歡呼,李孝娥斂手在腰,福了一福。

看到李孝娥也向他們還禮,臺下的流民們歡呼聲更響了。很多人甚至一邊歡呼,一邊流淚。他們這些平民百姓,往日見了一個鄉紳夫人,也只有退讓道旁的份兒。哪裡承受過夫人們的正眼相看。如今不但嶽帥,連嶽帥的夫人都對他們待以禮節,霎時間很多流民不自覺地挺直了腰桿。他們在岳飛和李孝娥的以禮相待下,真正感受到了平等的尊嚴。

看到臺下流民漸漸平靜下來,岳飛再次高聲說道,“我堂堂中原,乃人傑地靈物華天寶之地,如今金狗鐵蹄踏境,屠我百姓,焚我鄉村,凡我中原男兒,自當挺身而起,保家衛國。嶽某自應天府起兵一年,與金兵大小數十戰,雖斬獲甚多,卻不能護衛我百姓周全。嶽某甚感愧疚。雖人力有時而窮,人若有心,定能勝天。大相國寺智源大師,佛口慈心,憐百姓疾苦,先救流民萬餘,又發寺中金銀捐獻護民軍,各位鄉親所食之糧,所用之農具,也許皆是智源方丈之善心。智源方丈所作所爲,真可稱肉身菩薩。可智源方丈猶感不足,又於今日大開撲買大會,把寺中珍藏法器擺於臺上撲買,決定再給中原百姓籌集善款。這樣大慈大悲的和尚,天下只智源方丈一人爾!下面,有請大相國寺方丈,護國禪師,智源方丈上臺!”。

第32章 鄉民的撫卹問題第38章 忠君與報國第27章 忍忘大仇爲忠奴第15章 八方風雲(上)第77章 夜戰曹州(10)第68章 羣英會(下)第88章 火攻對火攻第35章 張憲請罪第8章 戰車第93章 岳飛的請求第50章 賀禮第19章 牛皋下山第117章 陳州攻防(6)第19章 牛皋下山第162章 大婚第84章 宗翰的決心第43章 清風嶺第33章 渡河!渡河!第2章 亂兵(1)第105章 如意車第2章 白的雪,紅的血第74章 夜戰曹州(7)第7章 李八少第82章 死士的刺殺第28章 以吾之功換汝命第22章 阿彌陀佛教第118章 陳州攻防(7)第2章 白的雪,紅的血第54章 清水鎮(2)第70章 夜戰曹州(3)第73章 靖康二年的第一場雪(下)第70章 抵達第49章 李清照第73章 夜戰曹州(6)第70章 抵達第117章 陳州攻防(6)第121章 陳州攻防(10)第52章 相州失陷第33章 渡河!渡河!第148章 殺奴(11)第97章 軍議第110章 兩敗俱傷第35章 歸心第5章 奪軍(2)第128章 獅駝崗(中)第163章 大婚(中)第38章 僵持第51章 岳飛vs王彥第73章 靖康二年的第一場雪(下)第49章 李清照第114章 陳州攻防(3)第30章 大對決(7)第35章 希尹的錦囊妙計第101章 桃花鋪第80章 夜戰曹州(13)第13章 婉拒第79章 夜戰曹州(12)第44章 大破王善(下)第53章 莞香園第14章 請功第149章 殺奴(12)第55章 吉倩拳打一撮毛第52章 相州失陷第14章 威名(下)第93章 岳飛的請求第131章 沒錢了第111章 輕取濟寧第17章 初定應天府(1)第92章 醒來第19章 血戰第8章 戰車第35章 希尹的錦囊妙計第28章 以吾之功換汝命第3章 飛砣將廖昌第121章 陳州攻防(10)第66章 羣英會(上)第30章 欽使如枯草第6章 奪軍(3)第50章 賀禮第172章 徐進士第15章 贈袍第44章 對峙第45章 祝壽第59章 清水鎮(7)第44章 蒼龍院之戰(1)第46章 李孝娥第11章 裂痕第166章 河堤與醃肉第149章 殺奴(12)第20章 朝歌鎮阻擊戰第131章 沒錢了第66章 兩個瘋狂的老頭(下)第41章 金刀王善第43章 天下第一師(下)第106章 苦役軍第45章 蒼龍院之戰(2)第84章 宗翰的決心第53章 莞香園第12章 一槍第34章 九尾狐
第32章 鄉民的撫卹問題第38章 忠君與報國第27章 忍忘大仇爲忠奴第15章 八方風雲(上)第77章 夜戰曹州(10)第68章 羣英會(下)第88章 火攻對火攻第35章 張憲請罪第8章 戰車第93章 岳飛的請求第50章 賀禮第19章 牛皋下山第117章 陳州攻防(6)第19章 牛皋下山第162章 大婚第84章 宗翰的決心第43章 清風嶺第33章 渡河!渡河!第2章 亂兵(1)第105章 如意車第2章 白的雪,紅的血第74章 夜戰曹州(7)第7章 李八少第82章 死士的刺殺第28章 以吾之功換汝命第22章 阿彌陀佛教第118章 陳州攻防(7)第2章 白的雪,紅的血第54章 清水鎮(2)第70章 夜戰曹州(3)第73章 靖康二年的第一場雪(下)第70章 抵達第49章 李清照第73章 夜戰曹州(6)第70章 抵達第117章 陳州攻防(6)第121章 陳州攻防(10)第52章 相州失陷第33章 渡河!渡河!第148章 殺奴(11)第97章 軍議第110章 兩敗俱傷第35章 歸心第5章 奪軍(2)第128章 獅駝崗(中)第163章 大婚(中)第38章 僵持第51章 岳飛vs王彥第73章 靖康二年的第一場雪(下)第49章 李清照第114章 陳州攻防(3)第30章 大對決(7)第35章 希尹的錦囊妙計第101章 桃花鋪第80章 夜戰曹州(13)第13章 婉拒第79章 夜戰曹州(12)第44章 大破王善(下)第53章 莞香園第14章 請功第149章 殺奴(12)第55章 吉倩拳打一撮毛第52章 相州失陷第14章 威名(下)第93章 岳飛的請求第131章 沒錢了第111章 輕取濟寧第17章 初定應天府(1)第92章 醒來第19章 血戰第8章 戰車第35章 希尹的錦囊妙計第28章 以吾之功換汝命第3章 飛砣將廖昌第121章 陳州攻防(10)第66章 羣英會(上)第30章 欽使如枯草第6章 奪軍(3)第50章 賀禮第172章 徐進士第15章 贈袍第44章 對峙第45章 祝壽第59章 清水鎮(7)第44章 蒼龍院之戰(1)第46章 李孝娥第11章 裂痕第166章 河堤與醃肉第149章 殺奴(12)第20章 朝歌鎮阻擊戰第131章 沒錢了第66章 兩個瘋狂的老頭(下)第41章 金刀王善第43章 天下第一師(下)第106章 苦役軍第45章 蒼龍院之戰(2)第84章 宗翰的決心第53章 莞香園第12章 一槍第34章 九尾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