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營救行動(二)

零點三十分,第一批人員紛紛被叫醒,洗臉、吃飯、點名、檢查武器彈藥,做出發前的最後準備。,

特種部隊經過“魔鬼式”訓練,大半夜緊急集合是家常便飯。第5步兵師防區周邊全是敵人,被作爲尖刀使用的偵緝隊實戰經驗最豐富,參與行動的32名官兵是從全大隊抽調的骨幹,從起身到洗漱再到集合幾乎沒發生什麼聲音。

“自由高棉”游擊隊一直被柬埔寨政府軍圍剿,生存環境惡劣,大半夜轉移是常事,雖然沒經過正規訓練,隊伍中甚至有十五六歲的半大孩子,但表現得也可圈可點,整個薩敦營地有條不紊,沒哪怕一絲混亂,只有大戰前緊張的氣氛。

按照作戰計劃,參戰部隊共設立三個指揮部。

第四戰術區情報處長黎廣申率領“自由高棉”,深入越南境內15公里設立指揮部,佔據有利地形構築狙擊陣地,在接應突襲部隊的同時阻擊追兵掩護撤離。

生怕他這個“外來和尚”指揮不了散漫慣了的游擊隊,楊世祖親自隨行。

打仗就是打後勤,爲確保行動成功,特種戰指揮官黎永亮一接到桂青山提供的情報就與第5步兵師溝通,並利用蘇有才的渠道,在短短三天內給交通不便、人跡罕至薩敦營地,送來400多噸武器彈藥、直升機油料等戰爭物資。

“自由高棉”跟着沾光。

300多名游擊隊員全部換裝。之前的法式、英式和日式武器全換成美國造,不僅有了輕重機槍。而且有12門迫擊炮。

肩上背的是卡賓槍或湯姆森衝鋒槍,胸前掛着幾枚香瓜手雷,頭上戴得是鋼盔,連剛纔吃得都是薄寮工業村製造的罐頭,弟兄們士氣高昂,楊世祖感慨萬千。真有些羨慕財大氣粗的越南華人同胞。

“申處長。時間差不多了。”

孤軍深入,四面環敵,力量對比懸殊,這次行動無異於“虎口拔牙”。

馬蜂窩一捅,北越肯定會發瘋,不但第一接應點和第二接應點不安全,連腳下的薩敦營地都不安全。

黎廣申頭看了看四周,緊握着黎永亮手道:“亮將軍,戰局千變萬化。你們也要做好隨時撤離的準備。”

“民先生、國先生、仁司令和威參謀長正在等消息,我把你們帶來的,一定要把你們全部帶去。”

真正的孤注一擲,黎永亮壓力山大。再次握了握他手,故作輕鬆地轉身笑道:“楊先生,麻煩您了,行動結束之後,請您務必去芹苴做客。”

不管支持老撾境內的王寶武裝,還是支持“自由高棉”,都是中情局的秘密行動。別看現在又是提供武器裝備。又是派軍事顧問,一旦政治風向有變,他們就會停止軍事援助,把所有事情推得一乾二淨。

畢竟“自由高棉”終究是武裝,金邊政權纔是合法政府。

相比之下,“工投系”要可靠得多。

下六省有幾百公里邊境線,鸚鵡角地區生活着十幾萬華人,不管出於防止北越滲透,還是爲鸚鵡角地區的華人安全計,他們都要給“自由高棉”提供幫助,可以說雙方的關係是脣亡齒寒。

無論這次行動成敗與否,他們都欠下一個“大人情”。

楊世祖不但想去芹苴面見第四戰術區將領,而且打算去一趟富國島,尋求潮州老鄉李爲民的進一步支持,欣然笑道:“去,肯定要去。”

“那就出發吧,祝你們一路順風。”

北越人民軍和南解游擊隊被越南國軍追着打的時候,常常往柬埔寨境內跑。“自由高棉”游擊隊同樣如此,一遇到政府軍清繳,就越過幾乎不設防的越柬邊境往越南跑。

地形熟悉,且只深入15公里,連嚮導都不用。

隨着黎光申一聲令下,300多名游擊隊員呈兩路縱隊,或扛着輕重武器,或像越g一樣推着改裝過自行車,一個接着一個消失在漆黑的熱帶叢林裡。

特種部隊二大隊任務最艱鉅,必須儘可能保存體力。

所以不走陸路,而是選擇相對容易被越g發現的水路,包括第5步兵師偵緝隊在內的220多人,分乘28條橡皮艇,身着叢林迷彩服,臉色抹得烏黑,在沉悶的汽油引擎聲中,從營地邊的小河出發,進入西貢河干流,然後順流而下。

“王參謀,他們那是什麼槍”

偵緝隊機槍手郝永參加過兩次特種兵選拔,兩次都被刷下了,對裝備精良、趾高氣昂的特種部隊很不服氣,扶着艇邊的繩子一臉羨慕地問。

前偵緝隊副大隊長、現師部作戰參謀王心鈞摟着衝鋒槍一邊閉目養神,一邊如數家珍地介紹道:“a,美國最先進的自動步槍,全自動射擊,配備能裝填20發子彈的鋁質彈匣,射速每分鐘700到800發,重量輕,裝滿子彈也不到12斤。他們的好像改裝過,槍口比我培訓時見過的短,槍托也被改成摺疊式的,應該更輕。”

郝永下意識看了看戰友們用的4,忍不住嘀咕道:“怎麼不給我們裝備,難道我們是後孃養的。”

“別瞎說,子彈不通用,人家那是小口徑。而且那槍去年纔出來,沒批量生產,美軍都沒裝備,他們是從武器市場上購買的。”

班長忍俊不禁地笑道:“人比人氣死人,你羨慕特種部隊,其他人還羨慕我們呢。”

第5步兵師主力部隊使用的全是二戰貨,4只裝備偵緝隊,雖然顯得比較笨,攜帶彈藥量有限。但威力大、精度高、射程遠,對於只在防區周邊轉悠的偵緝隊。絕對可以稱之爲一款好步槍。

有傳言第5步兵師有可能會被整編,身邊這些兄弟將來都要各奔東西。當這麼多年兵,打那麼多年仗,沒一技之長,難道全去安置村種地

想到他們將來要麼會去幹警察,要麼會加入工業村保安隊。要麼留在鸚鵡角地區繼續與越g周旋。王心鈞決定讓他們開開眼界,多點見識。

於是睜開雙眼,指着前面橡皮艇上模糊的人影說:“他們外面穿的是戰術背心,富國島工業大學專門設計的,哪個口袋放彈匣,哪個地方掛手雷都有講究,同樣負重幾十公斤,穿戰術背心就不會那麼吃力。

戰術背心裡面套的是防彈衣,確切地說是防破片背心。手槍用的是點38左輪。有消音器,能防水,對付暗哨和狗不會發出太大動靜。

他們用的0機槍也改裝過,槍管短。沒兩腳架和準星,槍管尾部被鑽痛,重新安裝消焰器,後瞄準鏡也沒有,連槍托都換成一個手柄。不僅比我們的輕,只有25斤,而且比我們用的短。”

在第5步兵師。誰要是這麼幹,誰就是損壞武器。

郝永徹底服了,想了想之後又問道:“那大個子身上背的什麼,看上去不像電臺。”

“夜視儀,高科技,晚上可以看見敵人,敵人卻看不見他。不過據說那東西不是很靠譜,經常出問題,屬於試驗性裝備。而且特別耗電,大個子身上背的就是電池,好像只能用一兩個小時。”

一個前不久剛從民兵自衛隊調進偵緝隊的士兵,對特種部隊的武器裝備不感興趣,而是小心翼翼地問:“王參謀,司令部長官明知道越g老窩在這兒,我們被俘的兄弟也被關在這,爲什麼不多派點人”

新兵就是新兵,不管軍事素質有多好,打起來有多勇敢。

不等王心鈞開口,郝永便眉飛色舞地說:“不光司令部長官知道,西貢那些高官估計也知道,可知道又能怎麼樣人家有腿,會跑,而且在國軍內部和駐地周圍有好多探子,你一動,他們就能收到風聲,所以說人多不一定管用。”

“是啊。”

王心鈞微微點了下頭,低聲補充道:“從西寧到這兒一百多公里,地形那麼複雜,憑第三戰術區那幾個師根本拿不下他們,人來多了他們往柬埔寨跑,人來少了他們打伏擊。我們不一樣,我們是繞道柬埔寨抄他們後路。

不過你說得有幾分道理,這次兵力確實有些少。但上面有上面的難處,一是要防止打草驚蛇,不能派太多人。二是要顧忌到國際影響,不管怎麼說柬埔寨也是主權國家,你不能大張旗鼓派兵進入他國領土。”

“那就是侵略。”

“侵什麼略,依我看他們跟越g就是穿一條褲子。”

正聊得火熱,前面用紅色手電發來提高警惕、減速慢行的信號。

已鑽進越g肚子裡,周圍隨時可能出現敵人,誰也不敢懈怠,一個個端起槍,打起十二萬分精神,準備應對有可能的伏擊。

特種部隊二大隊6分隊的橡皮艇,航行在最前面,與大部隊拉開約700米距離,分隊長罩着油布,用手電再次確認位置,旋即打了個手勢。

引擎關掉,兩名步槍手放下武器,換上小槳,一邊慢慢的往右前方划行,其他隊員嚴陣以待,警惕的觀察河岸,大約劃了五六分鐘,岸邊傳來幾聲鳥叫,三長一短,在寧靜的夜空下顯得格外清晰。

分隊長鍾國興按照作戰計劃中規定的接頭暗號,立即加以應,不一會,河岸邊出現一個人影,一個勁朝小艇招手。

6分隊比其它分隊多一個人,蒯臺龍是昨天下午才加入的,中尉軍銜,據說來自第四戰區情報處。事實上他並非現役軍官,連軍人都算不上,而是“越華文藝研究會”情報部門人員。

他與分隊長對視了一眼,端着步槍翻身下艇,一步一步蹚水上岸,隊員們緊張到極點,生怕這是一個圈套。

“荒城臨古渡”

岸上的人不假思索地道:“落日滿秋山”

儘管對眼前這位熟悉的不能再熟悉,蒯臺龍仍用客家話低聲問:“分野中峰變。”

“陰晴衆壑殊。”

岸上人把他拉上岸,激動不已地問:“蒯先生,您怎麼親自來了”

方樂先,如假包換的客家人,薄寮特訓班一期,1956年化名阮文樂打入越盟,爲了讓在敵方內部站穩腳跟,進而被越g委以重任,蒯臺龍在桂青山授意下不止一次出賣過國軍。

事實證明,之前的努力沒白費。

他從古芝地區的一個普通游擊隊員,一步一個腳印“成長”爲南解的營級幹部,去年三月,甚至被調到南方司令部,協助南方局的一個首長負責後勤工作。

“你在這麼危險的環境下堅持那麼多年,我爲什麼就不能冒一次險。”

蒯臺龍拍了拍他胳膊,一邊示意分隊上岸,一邊低聲問:“大半夜出來,沒人懷疑吧”

方樂先深吸了一口氣,一臉苦笑着說:“出來時沒人注意,不過再過幾小時就難說了。中情局搞那麼大動靜,抓那麼多人,整個地下組織遭到嚴重損失,保衛部門抓得嚴,經常派人查崗。”

“那我們行動要迅速,你在前面帶路,順便給鍾隊介紹情況。”

“是。”

特種部隊眼高於頂,但對方樂先這樣潛伏在越g內部的人,鍾國興是打心眼裡敬佩,見他兩手空空沒武器,拔出手槍往他手裡一塞,誠懇真摯地說:“方先生,幸苦了,行動結束之後跟我們一起家。”

對於家,方樂先心情複雜到極點。

照理說身份暴露,不能再繼續執行潛伏任務,可是爲贏得組織信任,他已在解放區成家。妻子是勞動黨員,是一個婦女幹部,兒子今年5歲,就這麼離開,她們母子怎麼辦

他一聲不吭,蒯臺龍當然知道他擔心什麼,若無其事地笑道:“阿先,家人的事儘管放心,桂先生早考慮到了。如果不出意外,西寧的同事已經把她們接到了第5師防區。當然,是以抓捕名義。”

“真的”方樂先欣喜若狂。

“我跟你開過玩笑嗎,她們安全可以保證,但思想工作還要你去做。這麼大彎子,一般人真沒那麼容易轉過來。”

6分隊並沒有急着上路,而是佈置防線,掩護後面的其它分隊及第5師偵緝隊上岸,直到把所有橡皮艇全掩藏好,留下兩個人接應運送彈藥的“自由高棉”漁船,纔在方樂先帶領下再次啓程。。

第228章 英雄!第107章 兩大陣營對抗的結果第86章 聲望第213章 軍力(二)第205章 自由高棉第109章 “母老虎”第210章 情報第73章 “唱大戲”第175章 有分歧沒矛盾第129章 作死的節奏第81章 南撤第141章 換一種生活方式第129章 作死的節奏第128章 工業、軍事第161章 終於跌了!第141章 換一種生活方式第177章 投鼠忌器(二)第68章 董事會第30章 被拋棄了!第241章 對策第15章 初見吳廷琰第89章 階段性勝利第39章 “夫人路線”第118章 共患難第228章 英雄!第29章 儂人第165章 南越有資源第132章 所圖非小第51章 吳廷琰歸來(二)第34章 遭遇戰第108章 “國家利益”第31章 撤離方案第149章 公平機會委員會第219章 營救行動(二)第111章 “飢餓營銷”第174章 最好的辦法第107章 兩大陣營對抗的結果第205章 自由高棉第105章 人心不能丟第149章 公平機會委員會第49章 救人!第27章 抱團取暖第111章 “飢餓營銷”第234章 情報部門例會第158章 軍事觀察團第10章 全是“王子”第130章 挖牆腳第222章 黎永亮的考慮第147章 大搜捕!第187章 輿論戰第186章 一石二鳥第133章 擲地有聲第42章 有兵的好處第20章 歸來!第35章 蘭斯代爾來了!第73章 “唱大戲”第223章 不靠譜的空軍第89章 階段性勝利第198章 富豪政治第41章 李爲民的偶像第73章 “唱大戲”第121章 虛張聲勢第50章 吳廷琰歸來(一)第34章 遭遇戰第50章 吳廷琰歸來(一)第18章 共患難、同進退第208章 前所未有的會議第132章 所圖非小第103章 重點扶持第160章 出訪第12章 啓程第35章 蘭斯代爾來了!第223章 不靠譜的空軍第65章 “衆人划槳開大船”第53章 新經濟政策第143章 全體會議(二)第32章 杯酒釋兵權第85章 居安思危第220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74章 “我也是愛國者”第139章 留下比不留下好第85章 居安思危第181章 “各取所需”第2章 李家第184章 舉步維艱第53章 新經濟政策第136章 法律不外乎人情第140章 要拍就拍經典第8章 李家沒省油的燈第171章 下六省防衛計劃第122章 亂命第6章 燒冷竈第79章 外國人管理委員會第28章 坦誠布公第48章 鄭明世第67章 保安隊第55章 分工第130章 挖牆腳第174章 最好的辦法
第228章 英雄!第107章 兩大陣營對抗的結果第86章 聲望第213章 軍力(二)第205章 自由高棉第109章 “母老虎”第210章 情報第73章 “唱大戲”第175章 有分歧沒矛盾第129章 作死的節奏第81章 南撤第141章 換一種生活方式第129章 作死的節奏第128章 工業、軍事第161章 終於跌了!第141章 換一種生活方式第177章 投鼠忌器(二)第68章 董事會第30章 被拋棄了!第241章 對策第15章 初見吳廷琰第89章 階段性勝利第39章 “夫人路線”第118章 共患難第228章 英雄!第29章 儂人第165章 南越有資源第132章 所圖非小第51章 吳廷琰歸來(二)第34章 遭遇戰第108章 “國家利益”第31章 撤離方案第149章 公平機會委員會第219章 營救行動(二)第111章 “飢餓營銷”第174章 最好的辦法第107章 兩大陣營對抗的結果第205章 自由高棉第105章 人心不能丟第149章 公平機會委員會第49章 救人!第27章 抱團取暖第111章 “飢餓營銷”第234章 情報部門例會第158章 軍事觀察團第10章 全是“王子”第130章 挖牆腳第222章 黎永亮的考慮第147章 大搜捕!第187章 輿論戰第186章 一石二鳥第133章 擲地有聲第42章 有兵的好處第20章 歸來!第35章 蘭斯代爾來了!第73章 “唱大戲”第223章 不靠譜的空軍第89章 階段性勝利第198章 富豪政治第41章 李爲民的偶像第73章 “唱大戲”第121章 虛張聲勢第50章 吳廷琰歸來(一)第34章 遭遇戰第50章 吳廷琰歸來(一)第18章 共患難、同進退第208章 前所未有的會議第132章 所圖非小第103章 重點扶持第160章 出訪第12章 啓程第35章 蘭斯代爾來了!第223章 不靠譜的空軍第65章 “衆人划槳開大船”第53章 新經濟政策第143章 全體會議(二)第32章 杯酒釋兵權第85章 居安思危第220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74章 “我也是愛國者”第139章 留下比不留下好第85章 居安思危第181章 “各取所需”第2章 李家第184章 舉步維艱第53章 新經濟政策第136章 法律不外乎人情第140章 要拍就拍經典第8章 李家沒省油的燈第171章 下六省防衛計劃第122章 亂命第6章 燒冷竈第79章 外國人管理委員會第28章 坦誠布公第48章 鄭明世第67章 保安隊第55章 分工第130章 挖牆腳第174章 最好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