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趙敬平雖然對我的命令大惑不解,但做爲一個參謀的他知道在戰場上不應該問太多的問題,而應該儘量的減少最高指揮官也就是我的問題。
於是炮火很快就停了下來,就只有高地周圍的越軍的迫擊炮還在有一聲沒一聲打着……越軍帶來的迫擊炮大多都是輕型迫擊炮,輕型迫擊炮的特點就是重量輕可以隨時轉移,所以我們還真拿他們沒辦法……人家在兩公里外打上兩炮就轉移陣地,而且還是在容易轉移的平地上,咱們怎麼也逮不住他們。
不過話說回來了,這些遊動的迫擊炮起的作用也十分有限,也就是偶爾在咱們高地上炸開幾發炮彈……對躲在工事裡的我們基本構不成什麼威脅,所以也就隨他們去了。
我們這炮聲一停倒是讓山腳下的那些越鬼子感到意外了……要知道這時正是越軍往上增兵的時候,應該是我軍一個很好的攔阻越軍的機會,就算因爲越軍個個都是老兵知道怎麼躲炮彈,但至少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殺傷或是減緩越軍集結的速度吧,怎麼會在這時候停止炮擊呢?!!
越軍所不知道的是,我這是不願意按照越軍的節奏來打這一仗……如果繼續炮擊的話接下來會是什麼情況猜也會猜得到了……越軍在我軍周圍集結的部隊越來越多,桐棉的戰壕和工事也構築得越來越完善,於是等越軍認爲自己已經準備得差不多的時候,他們就可以以桐棉的戰壕爲依託組織火力掩護朝我軍發起進攻……
雖然我不知道越軍這下派了多少軍隊來圍攻我們這個518.6高地,但隨便算下至少也有一、兩個營,而且這還是先頭部隊。再加上身後481高地和544高地的兩個營……518.6高地前後至少都有四個營的越軍了。
而我軍呢,雖說也有一個營,但步兵只有兩個連,其它的基本都是需要步兵保護的工兵、炮兵、汽車兵……甚至坦克都成了步兵保護的對像。
當然,越軍也並不是這麼輕鬆。首先481高地和544高地方向越軍就要面對我軍一左一右的兩個步兵團……這兩個步兵團還在不斷地朝越軍高地發起試探性進攻。
這是我從一開始就跟黃軍長說好的……本來黃軍長的意思是,一旦我們穿插到了越軍的後方拿下了518.6高地,那麼就馬上對前兩個高地發起強攻。
黃軍長的打法也有一定的道理,越軍的補給線已經被切斷了嘛……那發起強攻毫無疑問就可以以倍數的量消耗前兩個高地的越軍的彈藥,一旦等到越軍彈藥消耗得差不多了,那麼越軍的死期也就到了。
但我卻強烈反對這個方案。因爲481高地和544高地是兩個險要之地,這個方案的另一個意思就是我軍要付出慘重的傷亡。最後就算能把阪旺拿下那也是慘勝。
對於我來說,每一名戰士的生命都是寶貴的,所以當然不會選擇這種打法……更何況,試探性進攻也可以牽制越軍的兵力嘛,同樣也可以消耗越軍的彈藥嘛。這只是時間問題而已,區別就是我們這支合成營的壓力會大一些……因爲這時的我們就是卡在阪旺這個突出部的咽喉部位,越軍對我們就是非得除之而後快……
其實我也知道黃軍長也不希望正面強攻,在那樣的地形上強攻誰都知道必須得用戰士的屍體去填,黃軍長也不是那種用戰士的生命去鋪平自己的仕途之路的人,他之所會這麼說……只是因爲有些過意不去……這阪旺地區本來是他們的任務,現在卻變成我們這個營主攻。所以他想盡可能的讓我們合成營少一些傷亡,即使是用他的部下的命來換也在所不惜……但既然我都這樣堅持了,那他也就沒什麼好說的了。
於是仗就是這麼打的……兩個步兵團在481高地和544高地方向在牽制越軍的兩個營,三個炮兵團儘可能的爲我們提供炮火援助,剩下的……就看我們合成營的本領了。
所以戰場的形勢還是相當嚴峻的,越軍的兵力要比我們多得多……我們一開始定下的取勝之道就是以大量的炮火支援儘量殺傷越軍以減小我軍的壓力,所以趙敬平纔會對我們下令停止炮擊感到奇怪。
但我這麼做自然有我的道理……越軍本來是有計劃的在桐棉地區集結,甚至連時間和步驟都已經估算好了,但這時我卻突然停止了炮火,於是越軍上來的節奏就突然變快……簡單的說就是因爲沒有炮火攔阻越軍的前進速度突然變快。於是桐棉工事還沒做好就猛然集結了過多的越軍……
越軍指揮官很快就感覺到了危險,但這時已經進退兩難了……繼續往上派兵嗎?無疑會讓桐棉的兵力過於密集;不派吧……那桐棉的兵力又不足以發起衝鋒,更重要的是桐棉的工事還沒有做好,桐棉的兵本身就處於危險之中;把桐棉的兵拉回來吧……這似乎又是在做無用功!
最後越軍還是硬着頭皮用桐棉的兵發起了一次衝鋒。首先照例是用炮兵的炮彈開路,一陣“轟隆隆”的成排成排的炮彈在桐棉與我軍防線之間炸開……這爲的是炸燬我軍有可以佈下的地雷。
事實上在此之前我們就知道這些地方是越軍火炮的轟炸範圍。所以根本就不去做這種無用功了……地雷是好用,但也得看是用在什麼地方,如果明知道越軍會有火炮開路還把地雷布上去那就只能說浪費時間浪費力氣……用這個精力運幾箱炮彈上來明顯就更實用。
越軍的火炮還是相當猛烈的……一批批的炮彈狠狠地砸了上來,只打得518.6高地一陣地動山搖濃煙四起。
不過這炸得雖猛但時間卻是短促,打了兩、三批接着就沒影了……這是因爲什麼大家都清楚,害怕我軍遠程炮火的壓制,所以打上幾炮就趕緊換地方。
接着越軍就大喊一聲乘着炮彈炸開的硝煙和彈坑就衝了上來……
我粗略的觀察了下,越軍的兵力分配是一個連朝我軍防線發起進攻,一個連利用桐棉的工事和殘壁爲其提供掩護,還有一個連隊在路上做爲後續部隊……
有句話叫“分而擊之”,這支後續部隊我當然不會讓他們這麼容易就跟上來了,隨着我一聲令下……炮火的攔阻射擊再次開始,而且這一回的攔阻射擊比之前的更爲猛烈,幾乎就可以說是在那些越軍步兵前打出了一道火牆死死地把越軍後續部隊擋在了另一邊。
幾乎與此同時……我軍的進攻就開始了。沒錯,我們不只沒有防禦,反而是朝敵人發起了反攻……
這時候的防禦跟反攻的區別就在於……我軍如果被動防禦的話,那麼越軍一看形勢不妙就會急時撤退,甚至還會退回到桐棉依靠組織起防線等待支援。
但如果我們在敵人進攻的同時也發起反攻的話……那麼越軍這支部隊根本就來不急撤退,因爲一撤退就會把後背亮在我們的面前,接着就會被我們像是趕鴨子似的殺進桐棉……那這會有什麼結果就用不着多說了。
所以……這時候的越軍那是撤無可撤,只能硬着頭皮往上頂!
我軍的攻勢是這樣的,首先是迫炮連朝越軍的衝鋒部隊狠狠地打上了一通炮,接着第一道防線但任掩護火力原地不動,第二道防線的戰士也就是刀疤所帶領的二連端着衝鋒槍狠狠地朝越軍迎了上去……
越軍在桐棉的掩護火力還想組織火力將二連的部隊壓回去,但很快他們就發現一通迫擊炮砸在了他們頭上之後……硝煙中突然就傳來了一陣坦克馬達的轟鳴聲。
這一來位於桐棉的越軍這問題可就大了……前面是佔據了優勢兵力而且還佔據了有利地形的中**隊,右翼是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來的坦克部隊,後方是用炮火炸出來的火牆……
就在剛剛越軍還以爲中**隊在他們的包圍中……這時才猛然發覺原來被包圍的是自己!
不過越軍320師也不愧是王牌師……他們並沒有選擇從那唯一的缺口逃出去……
事實上,這就是軍事上叫做“圍三闕一”的戰術……如果想要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戰果,那千萬不要把敵人給圍死,因爲那會讓敵人做困獸鬥,會逼着敵人跟你打到最後一槍一彈,這樣的結果往往是兩敗俱傷。
但是“圍三闕一”就不一樣了……這戰術顧名思義就是在包圍圈上有意放開一個缺口,讓敵人看到一個“生”的希望,於是敵人拼死抵抗的決心和士氣就會受到很大的挑戰,甚至會像兵敗如山倒一樣朝缺口潰退……這時候我軍再銜尾追殺一番,很容易就可以達到“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戰果”的目的。
只不過……越軍320師畢竟不是一支普通的部隊,這時的他們並沒有選擇撤退,而是迅速調整自己的防禦方向做好了接敵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