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3登陸3

35.3登陸3

海堤下潛伏的一個瞭望哨最先發現了正在快速接近海岸的十餘艘登陸艇,拉開槍栓大聲喝斥,“幹什麼的”。

沒有人回答他,“撲”的一聲,瞭望哨被黑暗中飛過來的子彈擊中,撲倒在地上。

“乒”,附近的一個潛伏哨看見前面的戰友倒下心知不妙率先開了一槍給還在鎮上的長官示警,接着就趴在地上用自動步槍對準黑影“乒。。。碰~~~”猛烈開火。

“沒有用的,白癡。”豬尾一郎用手向後面揮動着,“帝國的勇士們,不要偷偷摸摸的,給我上!”

阪本奈從肩上取下自動步槍猛然從登陸艇上跳進水裡,身後的士兵跟隨着班長跳下來,涼爽的感覺要比炙烈的甲板上好多了,紛紛邊開槍邊快速地向海灘上面跋涉過去。

聽到鎮外的槍響,一營長王茂生從椅子上跳了起來跑到門口緊張地觀望着,過了2分鐘還是沒有人來報告,實在不敢再等下去,大聲地招呼,“怎麼回事?”

“營長,快,海面上來了很多人,”警衛員跑了過來,“全是人。。。。都。。。”

“都什麼?”

“回來報告的兄弟說。。。說。。。都是。。。都是日本人”

“集合,吹號命令部隊全體集合,你,馬上報告旅長和縣長,其他的人都給我到海邊去。”

本來已經處緊張狀態下的各連在短短的7分鐘就全部集合完畢在軍官帶領下迅速奔赴海邊準備阻截,但是快速推進的倭陸軍第3師第75大隊已經佔領了港口,一箇中隊迅速佔領電訊公司和銀行,1箇中隊錯左翼向鎮中心撲來準備包圍駐軍。

兩軍在距離鎮政府不足100米的民生大街發生遭遇,地形熟悉的北軍利用屋角和小巷先敵開火,一度將敵人壓制在廣場內,但3分鐘後被間諜引導的日軍自右翼轉過來將北軍包圍,營長王茂生畏懼戰鬥企圖逃離戰場時被流彈擊斃,副營長孫重九少校負傷昏迷後短暫的5分鐘時間,局面就發生逆轉,北軍被南面突入的倭軍隔斷,從背後佔領居民樓的倭軍也居高臨下攻擊,喪失指揮的北軍被迫各自爲戰並逐街爭奪。

沒有任何重裝備的北軍第6軍團第251團1營312名士兵和17名警察在副營長孫重九少校的帶領下堅強阻截,與1100名武裝到牙齒的倭軍士兵血戰40分鐘,斃敵29人,擊傷84人後終因寡不敵衆除27名重傷員外全部殉國。。。

2009年7月31日22點42分,蘇奧港陷落倭軍之手。倭軍隨即以登陸的先頭部隊分兵向南佔據東澳、南澳鎮,又向西佔領羅東、三星,在準備佔領牛鬥時被據守的北軍第3營攔住,激戰1個小時倭軍主動後退回三星。

北面登陸的倭軍第1陸戰師2個團佔領頭城後分別攻佔大福至公館一線,又迅速向西、北佔領員山和苦力僚,守備宜蘭縣城的第6軍團1個多團北軍部隊堅持不到1小時即全面崩潰,迅速放棄縣城後退45公里至鳥來溫泉駐守。

至2009年8月1日零點,倭軍自宜蘭海岸登陸成功,上岸17000人佔領全部平原地區並繼續通過蘇奧港源源不斷地運輸兵員和後續裝備。守備北軍2個團1個營4100人被擊潰,其中,陣亡400餘人,被俘500餘人,剩餘部隊分兩路向北和西南方向撤退。

與此同時,倭軍北線第二波登陸部隊自石門、金山、野柳一線的40公里海岸線登陸,全部上岸的第二波4萬人進展不順,被早有防備的北軍佔據有利地形連續擊潰了3次進攻,倭軍未能按照預定計劃佔領三枝與陽明山地區,被迫向東支援基隆戰場。

7月31日23點,倭軍第三波登陸的5萬人在基隆登陸後隨即迅速展開,以1個團攻佔仙洞山並尾隨被擊潰的北軍佔領中山三路和守備部隊大陸1個營遭遇發生激烈戰鬥,隨後北軍2個營自通仁街前出增援,遭到當頭一棒的倭軍丟下70餘具屍體被迫退至仙洞路據居民樓堅守等待後援。

23點50分,西北野柳方向出現的日軍突然包圍過來,不過1200人的北軍和大陸軍面臨夾擊退至中山二路防守,面對優勢日軍被迫且戰且走,至8月1日凌晨3點退至基隆火車站匯合北軍1個營堅守陣地。聯合指揮部直接命令他們至少堅持至8月1日8點才能撤退。

在基隆東面,倭軍上岸後基本沒有受到阻擋,即沿中正路直接殺向基隆市政府,守備市政府、慈航寺的北軍2個營未能組織有效的防守,被迫隨同市政府退至護城河南岸才依靠橋樑阻止了倭軍前進。

基隆市政府緊急發佈電視和廣播命令,要求居民隨同後撤至臺北,但因爲時間倉促,全市120萬居民最終撤退到臺北的不足50萬人。在緊張撤離過程中,由於受到潛伏間諜和漢奸的破壞和挑動的影響,基隆市政府和各銀行損失了價值約4200萬美元的外匯和黃金儲備。

爲了給基隆政府和居民創造撤退、遷移財產和文件的時間,據守基隆火車站和護城河橋樑的北軍和大陸軍士兵和優勢敵人戰鬥了9個小時,在給予對方大量殺傷後自身損失同樣慘重,參加戰鬥的大陸軍2個營900人就陣亡400人,剩餘士兵全部負傷。在他們的影響下,北軍士兵在隨後增援的內衛警察部隊支援下鼓足勇氣堅持戰鬥,依靠地形和屋角等以手中的劣勢裝備連續擊退倭軍進攻並發動了幾次有效反突擊將日軍驅逐了一段距離,給基隆市政府和市民爭取了大約10個小時的撤退時間,也粉碎了倭軍要求的在3個小時內佔領基隆,12個小時內開始攻擊臺北的作戰計劃。

2009年8月1日9點,面對從東面東明路方向突破防守陣地迂迴蜂擁而來的倭軍和隨後上岸的坦克的包圍,中國守軍10個營才乘坐火車和汽車向臺北方向的汐止鎮撤退,負責斷後的北軍1個連和大陸軍2個排爲了堅決阻止敵人的尾隨追擊,以7輛M48、4輛M60坦克及3輛裝甲車在忠四路和仁五路與敵展開了基隆阻擊戰最後的一場血戰,178名勇士依靠河流、橋樑和房屋與2個團的敵人激烈戰鬥2個小時,在擊退敵5次進攻,擊斃247人、擊毀11輛坦克裝甲車輛後全部殉國,無一生還。

至2009年8月1日12點戰鬥結束,倭軍完成了登陸計劃中的全部三波攻擊上岸12萬人,但在中國軍隊的頑強阻擊下,倭方損失1100人和25輛坦克裝甲車,同時沒有完成預定的迅速分兵包圍臺北並全部佔領臺灣北部平原地區的計劃。

是役,中國軍方損失31輛裝甲車輛陣亡900餘人,但因早有預料堅守住了臺北的所有外圍城鎮,三芝、汐止、新店等重要陣地均繼續掌握在手中,尤其是臺北市北面的陽明山讓登陸日軍如骨埂在喉一般難受。

倭方雖然完成了第一步計劃,但戰前分散潛伏的大陸軍第147加強師35000人和120輛坦克已經完成了重新組合,正在叢桃圓和新竹加速向臺北運動過來。

59 .2後退236 .3波瀾359 .2後退25 覆沒90 .1鎮壓121 初會5 覆沒42 .2反擊二212 混亂36 .1波瀾241 .1反擊145 .3雷霆340 .1痛打151 .1糾纏1101 .2陳倉76 .1釋惑13 掩蓋50 .4風起444 .1反撲193 .1擴大173 .2解決256 .5大棋537 .2阻截2101 .2陳倉31 .2選擇二中42 .4反擊二476 .4釋惑454 .1策動1第3集 折美記19、恥辱76 .2釋惑240 .2痛打274 .2拒絕224 陰謀32 .1選擇三上41 .3反擊36 突擊23 決戰101 .2陳倉第11集 絕戶計72.1乞求195 .3典儀337 .2阻截2第5集 擒魔錄34.1襲擊130 .1選擇一上98 暗渡198 暗渡294 .3夜話321 初會93 .4擴大470 .2突破293 .1擴大198 暗渡163 .3試刀348 .2異動288 .2黃雀273 .3解決377 .1震動176 .2釋惑260 .4分紅450 .7風起794 .4夜話447 .4落日463 .1試刀128 .2引誘二中64 .2倉惶270 .2突破241 .3反擊359 .3後退341 .3反擊382 .1騙子179 .6屈服679 .5屈服512 混亂65 .1火勢289 .1騷亂151 .5糾纏580 .4收穫424 陰謀104 利劍49 .4慶典477 .5震動564 .3倉惶3外篇戰後的世界情勢40 .1痛打151 .3糾纏32 反擊86 .3亂戰3第7集 逆風傳50.1風起1102 海潮72 .3乞求363 .2試刀272 .4乞求471 .1肆虐128 .2引誘二中21 初會69 .4進入410 挑戰73 .2解決2103 突襲88 .3黃雀329 .3籌劃下
59 .2後退236 .3波瀾359 .2後退25 覆沒90 .1鎮壓121 初會5 覆沒42 .2反擊二212 混亂36 .1波瀾241 .1反擊145 .3雷霆340 .1痛打151 .1糾纏1101 .2陳倉76 .1釋惑13 掩蓋50 .4風起444 .1反撲193 .1擴大173 .2解決256 .5大棋537 .2阻截2101 .2陳倉31 .2選擇二中42 .4反擊二476 .4釋惑454 .1策動1第3集 折美記19、恥辱76 .2釋惑240 .2痛打274 .2拒絕224 陰謀32 .1選擇三上41 .3反擊36 突擊23 決戰101 .2陳倉第11集 絕戶計72.1乞求195 .3典儀337 .2阻截2第5集 擒魔錄34.1襲擊130 .1選擇一上98 暗渡198 暗渡294 .3夜話321 初會93 .4擴大470 .2突破293 .1擴大198 暗渡163 .3試刀348 .2異動288 .2黃雀273 .3解決377 .1震動176 .2釋惑260 .4分紅450 .7風起794 .4夜話447 .4落日463 .1試刀128 .2引誘二中64 .2倉惶270 .2突破241 .3反擊359 .3後退341 .3反擊382 .1騙子179 .6屈服679 .5屈服512 混亂65 .1火勢289 .1騷亂151 .5糾纏580 .4收穫424 陰謀104 利劍49 .4慶典477 .5震動564 .3倉惶3外篇戰後的世界情勢40 .1痛打151 .3糾纏32 反擊86 .3亂戰3第7集 逆風傳50.1風起1102 海潮72 .3乞求363 .2試刀272 .4乞求471 .1肆虐128 .2引誘二中21 初會69 .4進入410 挑戰73 .2解決2103 突襲88 .3黃雀329 .3籌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