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 突襲

103突襲

和多數軍事評論員的預測一樣,所謂的“北海大戰”並沒有獲得歐洲人所吹噓的那樣“輝煌的戰果”,有消息顯示,歐洲人強大的北海艦隊在東經4度線上遭到了美軍戰鬥機的攻擊,如果不是俄羅斯人的幫助可能將出現重大損失。

當然,這也僅僅只是美國人的說法,五角大樓在7月18日的晚間宣稱,在兩天的海空軍戰鬥中美第2艦隊會同第4艦隊給了試圖挑戰“偉大美利堅海軍”的德國人一個“迎頭痛擊”,擊沉敵軍11艘水面艦支和大約120架歐洲人最先進的現役戰鬥機,而自己的損失“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美國人這話裡面也有水分,據全程觀察了戰鬥的俄羅斯海軍代表私下說,整個北海戰鬥應該分成三個階段。

7月17日凌晨6點到13點的時候是德法艦隊對美第2艦隊發動進攻的時期,歐洲人出動了大約430架各類飛機和部分潛艇對美國人進行襲擊,在這一階段上,德國人的作戰異常兇猛,美第2艦隊被迫後退了大約100公里進入陸基戰鬥機的絕對保護圈(500公里)以抵擋歐洲空軍的凌厲攻勢,據評估,美國人在這一階段上可能損失了三艘輔助艦艇和大約19架戰鬥機。從17日14點開始,一直到7月18日的下午15點,得到第4艦隊支援的美國人依靠英國機場上的陸基戰鬥機和德國人進入相持階段,相互之間的空軍戰鬥絕對很激烈。保守的估計,美國人至少派遣了大約3個海軍艦載機聯隊和4個陸基戰鬥機聯隊出來與歐洲人爭奪戰場制空權,歐洲人則在德挪丹荷四國空軍的幫助下也針鋒相對地派遣了大約7個團級戰鬥機部隊參加空戰,大約1300架的戰鬥機廝殺了一整天,在這個階段上,雙方互有損傷,但德法艦隊遭到了美軍的潛艇突襲,損失了4艘水面艦艇。到7月18日下午,由於美第1艦隊已經全速向北海包抄過來,其前鋒艦載戰鬥機甚至對挪威進行了遠程攻擊,這讓德法艦隊被迫決定撤退,美國藉此發動反擊。美國人不僅出動了半個聯隊的全電動戰鬥機,還可能最少還派遣出了一箇中隊的最新型“等離子技術”戰鬥機,這讓遭到襲擊的歐洲人被迫向駐挪威的俄羅斯人請求幫助。俄羅斯人則派遣了整整兩個戰鬥機團出來幫助攔截北海美軍並以一個團對第1艦隊進行了試探攻擊,從而延緩了美國人的攻擊行動給德法艦隊的後退創造了充分的時間,歐洲人苦戰了兩個小時擊退美軍,到18日17點30分,整個北海戰鬥實際結束。按照俄羅斯人的估測,歐洲人的確可能損失了7艘水面艦艇和大約50架戰鬥機,美國人可能的損失應該是5艘水面艦艇和大約60架戰鬥機,雙方損失應該相差不是很大。

從戰術上講,美國人的有形損失甚至還更大一些,畢竟是敵人在進攻,處於防禦態勢下的美軍僅僅是依靠自己的海軍和空軍力量“擊退了”發動攻擊的敵人而已,而且自己的損失還比敵人大。

不過,美國人看中不是這個,五角大樓認爲,即便是這樣但美軍還是牢固地佔據了海軍的優勢,繼續控制着歐洲人賴以生存的海上通道。只要繼續投入空軍力量維持下去就可以了,而已經習慣了奢侈生活的法德等國老百姓必然會出來反對戰爭的,到哪個時候,不用浪費寶貴美軍士兵的生命就可以重新得到已經富得流油的歐洲。

從戰略層面上說,也的確是這樣的,這也是歐洲統帥部急切想擊敗美國人打通海上道路的原因,可惜,1+1有時候絕對不一定大於2,看起來,在海軍戰鬥能力上,歐俄(包括華軍)都還急需戰爭的考驗才能真正成熟起來。

其實,歐美正在大力宣傳的“北海大戰”也掩蓋了世人的眼睛,另外,在遙遠的太平洋戰場上,俄華海軍也幾乎就在同時對當面美第8艦隊發動了一次被參聯會評價爲“一場旱龍與笨熊聯合起來,試圖在北太平洋上挑戰美軍海上霸主地位的可笑演習”

17日凌晨的戰鬥發起後,俄率先對阿留申羣島上的美空基地進行壓制性的中程導彈襲擊,400餘枚導彈衝破美軍防禦系統對荷蘭港等海軍基地進行了打擊,空軍則以5個團約470架戰鬥機從科里亞克地區出擊攔截美軍,俄華艦隊四航母艦載機全面出動準備與第8艦隊決戰。

美軍快速地從阿拉斯加出動,加美兩國緊急派遣約7個聯隊的戰鬥機在第8艦隊的幫助下與華俄戰鬥3個小時,雙方互有損傷。至17日傍晚,面對蜂擁而來的美軍戰鬥機聯軍判斷已經沒有決戰和獲勝的機會,遂主動撤退結束第一次白令海戰。但這場戰鬥的後續戰鬥實際上並沒有停下來,俄軍一個航母戰鬥羣乘機越過白令海峽進入楚科奇海並沿着海岸線一路向西,在躲避過美國潛艇和空軍的騷擾後匯合北冰洋艦隊於9月底到達了摩爾曼斯克,最終在10月初加入北歐戰場,從而達到了預定支援歐洲海軍的部分目的。

7月18日拂曉,華俄方面還傾力派遣550架戰鬥機掩護四個攻擊機團從日本本州島出發準備襲擊第5艦隊和突擊中途島上的美軍基地,交火雙方並沒有發生空戰,都僅僅進行了遠程襲擊,因進展不利,華俄主動撤退。

當然,老百姓不關心或者是沒有注意到這三場海戰特別是後兩場戰鬥並不意味着各國的軍事專家不會去分析,美國人在評估過後就心有餘悸,歐華俄三方明顯是準備用自己的常規力量數量上的優勢來彌補地理位置上和海空軍質量上的劣勢,而且由於俄方新戰鬥機的出現,美國在空軍方面上的優勢有逆轉的可能,這樣下去有可能導致美軍整體上窮於應付三方的四處出擊,五角大樓因此急切地希望在背後開始第二戰場拖住正在加速進入戰時狀態的中國,自然,這個事情也就落到了國務院的身上。

太平洋戰區總部已經按照參聯會的要求悄悄從南方司令部轉移了一部分戰鬥機和地面部隊來,準備隨時幫助印度人開始戰爭,美國務卿S.奧克亞夫傳遞給新德里的消息是,“美利堅需要最真誠的盟友立即啓動戰役計劃”,必須在7月底發動正式進攻。國防部長愛爾遜表示,只要阿三宣戰並開始攻擊,美軍將在一個月內完成最少兩個標準步兵師的增援任務,三個月內保證將達到20萬的地面部隊。

奧克亞夫還威脅說,如果在7月底以前(印度)不能按時履行秘密協定的盟友任務,美國將徹底斷絕與印度的全部合作關係。

其實,美國人就算不用狠話來威脅新德里,阿三也沒有什麼有效的辦法可以擺脫目前的困境,國內軍官團持續地向政府施加壓力錶示不能坐視盟友的戰爭,政府也應該立即履行自己的同盟義務(參加戰爭)。

目前,美軍顧問控制着印軍參謀部的運轉,在其他諸如憲兵和各軍種司令部中也有十分的影響力,這還不算完,美軍技術人員在海軍核潛艇,航空母艦及多數空軍基地上充當着重要角色,也就是說,一旦離開了美軍“顧問”,阿三的160萬正規軍將全部癱瘓。

而阿三國內的媒體現在正在大肆渲染所謂的“中歐俄秘密協定”,有傳言說,中歐俄已經達成了劃分世界的卑鄙協定,中國將在戰爭結束以後統治印度,克什米爾與布拉馬普特拉河(雅魯藏布江)流域將被割讓給巴孟兩國,而印度的其他部分將被肢解爲7塊,分別成立4個印度教、2個伊斯蘭教和一個錫克教國家。這可能是美國人故意散佈出來的消息,目的當然是繼續影響現在印度國內已經費盡心機才挑動起來的對華惡感。不管怎麼說,20年前的短暫衝突讓已經阿三顏面大失,花費了七八十年時間好不容易纔在巴孟兩國身上積累起來的信心一旦遭到打擊,國內必然出現對華異常強硬態度的政黨以迎合選民,這也是美國人多年來對印人民黨大力進行培養的原因(因爲國大黨的歷史包袱過重,本身也是一個比較保守和缺乏進取心的政治團體)。

當然,中俄歐三方駐印的外交機構都立即出面來闢謠,特別是俄羅斯人在電視新聞上表示,“俄羅斯對印度沒有任何的領土要求,也不會揹着印度人民作出背棄傳統友誼的事情來”,但是,這些聲音在印度國內的影響畢竟沒有政府和財團的控制聲音大,鼓譟下來,印國內出現了不少對華俄歐三方的敵視態度。

別的不說,現在就是在各級政府和關鍵部門裡面,目前至少還有大約3000名各類美國“顧問和專家”在服務,他們的深遠影響力甚至還比現在的印中央政府都要還大一些。

實際上,印度人民黨政權早在6月底就已經定下了基調,準備在8月初完成對美國人的初步承諾,只不過需要等待一下再觀察一下時機。但是現在,東非戰局的變化讓美國人等不及了,不斷地逼迫新德里立即開始發動,而三場海戰的結局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阿三的最後決定。三軍總參謀長安比加布爾上將認爲,三方海空軍的實際戰鬥能力與美國人還有一點程度上的差距,印度總理德穆.斯加利最後下定了決心,戰爭,將在2043年7月27日19點正式開始。

----

應該這麼說,阿三的實際戰爭準備還是不錯的。

面對自己被東方同盟三面包圍的局面,新德里做了最大程度上的隱蔽和防範,首先,在媒體上繼續進行煽動,不斷調動國民的仇華情緒,在國內充分推動戰爭氣氛,同時,國防部在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也連續放出狠話,總參謀長明確表示,“軍方部分高級將領已經對政府提出動議,要求(政府)對美軍給予支援。。。”

其次,阿三在國會中也開始了新一輪論戰,議員們針對是否應該參加戰爭(以履行自己的義務)展開了激烈交鋒,各類媒體也鋪天蓋地地對此進行關注,把議會內的國大黨議員與人民黨議員相互爭論的局面惟妙惟肖地傳達給國民,然後由國會議長出面宣稱,“國會正在就是否參戰進行深入的討論和評估”,但私下又估計說,“可能在短期內是不可能達成任何決議的”

印度軍方則繼續在煽風點火,按照媒體轉述的安比加布爾上將在軍校對一批少壯派軍官們私下說法是,經過20多年的現代化建設,“我們目前不僅有160萬常備軍,還有300萬的預備役部隊,他們完全可以也完全能夠在盟友到來之前擋住敵人的進攻”。他認爲,爲了給婆羅大神的子孫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我們不應該拘泥於目前那一點點的“罈罈罐罐”,“即便打爛了也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只要我們能夠最後獲勝,那末,我們就算是付出了1000萬人的代價都是值得的,因爲那時整個亞洲都將是我們的”。

他還給中下級軍官描繪道,“。。。從西藏,到中南半島,再到整個南亞的廣闊區域。。。都將是屬於我們的,都將照耀在印度大神的光輝下”

沸沸揚揚的討論,一如阿三以前表現出來的“地球上最大民主國家中的民主氣氛”一樣甚霄塵上,反對派毫不示弱,在電視上露面講話,在報紙上發表評論,動員自己的力量激烈地反對參加戰爭,他們的觀點是,“我們不應該用士兵的鮮血和整個國家的危險來參與美歐爭霸的進程。對於印度來說,東方同盟是很危險的敵人這不假,但是現在先天性地就處於華巴緬三方的包圍之中,這本身就是很危險的一件事,一旦參戰中國人就必然會透過這三個方向來進攻印度本土,這與美國人不用擔心戰火延伸到自己家是絕對不同的事情,即便最終美國人獲勝又怎麼樣,難道我們需要剩下一個已經被戰火徹底摧毀了的印度嗎?

潛臺詞就是,我們能夠擊敗中國人嗎,或者說我們能夠在美國人到來之前擋住中國人的進攻嗎?

但是阿三人的策略還是取得了一點效果,這個情況給聯軍三方都帶來了疑惑,這樣紛亂的政治局面應該是不可能在短期內就結束的。歐洲軍情局的分析說,新德里如果要想獲得國會的戰爭授權(因爲這是關係到印度國家的重大事件,估計到時候缺席議員不會很多),按照阿三習慣做法就必須得到現有673個議席中的401席也就是超過60%同意票,而目前在國會中人民黨雖然是最大的政黨,但和執政小盟友(錫克教徒組成的)的神聖錫克同盟加在一起也不過才擁有57%席位,就算10名獨立議員也投票同意也還差大約10席才能獲得戰爭授權,而只要主要反對黨~擁有30%席位的國大黨和75名穆斯林代表集體反對參戰也就足夠了。

在戰爭的關鍵時刻,歐洲人迫切地希望華軍能夠繼續抽掉常規力量來支援歐非戰場,當然不願意中國在這個時候與印度人來一場全面戰爭,歐洲人立即動員自己的全部能量要求國大黨和穆斯林代表表明自己的態度。

得到回覆的歐盟向華俄通報說,國大黨主席已經私下表示將義無反顧地帶領國大黨議會黨團堅決反對參加戰爭,請盟友一定放心。

不過,北京的真實算盤則是在沒有徹底消除印度威脅之前這40%的常規力量必須繼續呆在那裡哪都不能去。

這絕對不是一個小事情,一旦這60萬精銳部隊調走,那末整個南亞和東南亞都將直接遭受到阿三那數量極其龐大常規力量的嚴重威脅。而且華軍高層也對印度人目前不斷表現出來的威脅感到了厭煩,戰略局很想一戰就徹底解決掉這個美國據點,這樣纔來安心抽調軍隊去參加歐非戰場。

華軍的實際部署情況是這樣的,西面的巴國是絕對的重點地區,當然這也是印度人的主力方向。從克什米爾停火線一直向南,經巴國首都到拉瓦爾品第爲西疆戰略區直屬指揮的同盟第3重裝軍;在預定的中部主戰場上,叢古傑拉特到木爾坦地區是同盟第7軍及第8軍1個師,在南部海得拉巴地區還有第8軍兩個師。因此,在最重要的巴國方向上,從北到南分佈着同盟兩個重裝軍、一個輕裝軍合計29萬地面部隊,加上巴國本身的5個精銳軍就有53萬地面部隊,700輛坦克、1900門大炮和6個團的主力戰鬥機,這還沒有算上巴國本身的預備役部隊及非序列(精銳)部隊。他們的主要敵人就是當面阿三的15個正規軍和20個獨立旅約85萬地面部隊。

錫金方向,這是華軍目前唯一可以直接進攻從北面進攻阿三的據點,經過20多年的建設,同盟將錫金完全打造成了一個標準化軍營,居民人口和軍隊比率高達10比3,以前佔據當地居民70%的印度教非法移民全部被驅趕出去,取而代之的是同盟從那加丘陵地區遷移過來的原印屬佛教徒,這就在民意上獲得了堅定的支持,加上特殊的關照政策,這個不到20萬人口的小國就駐紮了由同盟1個重裝師和1個輕裝師組成的第11軍5萬7千人的地面部隊,加上後方西藏地區可以提供的空中支援,組成了一個由3個戰鬥機團、230輛坦克及320門大炮的攻擊集團。

這樣強大的武裝力量,當然是阿三惡夢的主要來源,上一次短暫的軍事衝突讓新德里認識到了危險。

因爲害怕再次重演2020年的故事,在收回百里古裡後阿三就打造了一個“格締哈爾防線”,以兩個軍謂集一團擺在格締哈爾到百里古裡一線,輔以大量永久性工事加上可以臨時調集的11個獨立旅及部分空軍,阿三用17萬地面部隊來戰戰兢兢地防禦着這個“惡刺”。

東部戰場,在實際上,阿三已經完全放棄了堅守非布拉馬普特拉河流域的防禦信心。因爲這裡面有太多的弊端,這距離同盟部署在緬甸歸屬南疆戰略區管轄的25萬精銳山地部隊實在太近了,在崇山峻嶺之中阿三的所謂機械化部隊只能是敵人的小菜,因此印度軍方也就把20萬正規軍都集中到古瓦哈締附近地區。他們的小算盤很實在,一旦戰爭打響,將全面放棄東部領土,通過鐵路和公路撤退到百里古裡地區(如果可能將向北面的錫金髮動進攻),爭取把華軍堵截住百里古裡以東,以防禦絕對的核心區域~人口和工業相對集中的恆河平原地區。

海軍方面,華軍印度洋艦隊兩航空母艦,兩棲攻擊艦5,巡洋艦6,主力驅逐艦28,常規攻擊潛艇15,核動力攻擊潛艇6,對陣阿三的兩艦隊(航空母艦2,巡洋艦8,驅逐艦39,常規潛艇29)及美國人的北印度洋艦隊即第33特混艦隊(一個航母戰鬥羣,還有駐各島上的陸基戰鬥機約一個聯隊),總體實力上說,印美海軍水面艦支佔據相對優勢。

6月初的情況是這樣的,加上駐紮在卡拉奇和伊洛瓦底江的印度洋艦隊,東方同盟方面約125萬正規部隊(同盟直屬含海軍約65萬,巴軍40萬,緬軍20萬整編部隊)將直接面對阿三的160萬正規軍,當然,還有駐紮在中印度洋上隨時將給印度人提供增援的約3萬美軍,主力戰鬥機是900比1300,主戰坦克則爲800比1600。

從整體上說,印美方面具有較大的優勢,但是從戰鬥能力上評估就並非如此。

首先,印方後備軍中編制較爲整齊戰鬥能力較強的是55個獨立旅(約34萬),另外有約12萬憲兵和20萬要地守備部隊有部分戰鬥能力,其餘大多數都只能算成是三線兵團而已,雖然也裝備了部分重裝備但均屬淘汰下來21世紀初期的美軍裝備,平時擔任一下警備隊還湊合但要說具有什麼特殊的戰鬥力量就只能是婆羅大神才能夠做到的事情。

其次,由於東方同盟已經從陸地上三面包圍了阿三,印方只能在戰事發動以後立即主動放棄東面的領土以固守恆河流域,從而爭取在西面集中兵力擊敗巴軍進而全力威脅東方同盟的西翼安全並最終達到調動華軍力量的目的。

這是美國人給出的最直接建議,也是印方必須吞下去的苦藥。按照參聯會設計的方案,如果不放棄東部的土地那末這些守軍必將被從緬方優勢地形展開攻擊的華軍迅速擊敗。美國人給出了明確異常的結論,即便印方在這裡集結40萬大軍,也不能有效抵擋兩路出擊的華軍三週甚至不到兩週的時間,真是這樣的話還不如把這個包袱扔給中國人去背,畢竟那裡的印度教徒還是佔據優勢地位的,這不僅可以讓中國人負擔那裡居民的生活還將拖累住他們的兵力,從而給撤退和固守百里古裡的戰略通道創造出充分的時間。

世界上當然沒有絕對兩全其美的計策,既然想要集中兵力首先擊敗西面的敵人就必須作出犧牲,這也是新德里需要付出的重大代價。自然,要作出這樣的選擇也需要阿三拿出真正的勇氣出來,畢竟首先需要放棄的就是大約一億多的印度教徒,還有就是異常肥沃的布拉馬普特拉河流域地區。

但是這個計劃也有一個弱點,全部的假設都需符合三個條件不可,第一,負責守備百里古裡的印軍必須擋住華軍進攻至少一個月;第二,負責西集團的印軍必須完成對西部邊境的全面壓制,讓美軍有足夠的時間調集不少於5個師的地面部隊到達新德里地區;第三,也是最最關鍵的地方就是,孟尼兩國必須要保持絕對的中立並拒絕華軍過路攻擊印軍。因爲一旦東面的孟加拉國或北面的尼伯爾放棄中立立場,或者僅僅是向華軍直接敞開道路整個印度的心臟將被華軍瞬間洞穿,美國人評估出來最危險的估計是,只要任何一個方向上出了問題,都將導致印度在3到5個月全面潰敗。

面對這樣的危險,美國人和印度人都不是傻瓜,阿三不斷向兩國發出威脅,要求他們必須在戰爭中保持中立,否則必然將給予全面的打擊。但是,中國在戰爭爆發以後必將要求這兩個國家給自己讓路,否則順便就要吃掉你(這兩個國家也的確是夠累的了,夾在兩大強國之間這還讓不讓人活不下去啊?)

=======================================

和歐洲人的預測相反,在7月27日上午舉行的秘密會議上由673人組成的阿三議會下議院中竟然有141名現任反對黨和獨立議員“缺席”,實際負責監督議員表決的國大黨督導員驚訝地發現,原本由202組成的國大黨衆議院黨團最後只有區區97人到場。

缺席議員給出的理由也是千奇百怪的,比如什麼家庭有急事不能按時參加的有,最離譜的就是竟然有37人因爲“被幾匹大象堵住了大門”而導致自己不能出門,至於議員大人們生病拉肚子的,頭疼腦熱的。。。那可就更多了。

面對議長宣佈將舉行政府提出的秘密表決申請,人數來了不到一半的國大黨議員真真體會到了什麼叫“摧枯拉朽”,可不,在實際到場的532名議員中就算上獨立議員在內反對派也不到110人。

接着,人民黨議員團提出動議,現政府提議的“關於切實履行同盟義務並正式對東方同盟宣佈戰爭狀態的提案”因爲時間特別緊急,符合〈國會議事條款〉中規定的“特殊緊急法案”的規定,一讀以後就可以表決。還提出表決規定,只能給四大黨團方面各20分鐘演講時間,要求在三個小時內完成一讀審覈與投票過程。

國大黨議會黨團在主席安吉爾.拉荷曼帶領下97名議員堅決“阻擊”了人民黨的提案,他說3天前才通知的“重大議案”表決並沒有達到〈國會議事條款〉第12條所規定的“時間效力”,何況政府提出的是關係到國家安全及今後“至少50年”的重大問題,而不是最開始表示的“關於是否決定遷移部分居民的普通提案”,他堅持認爲,政府及人民黨違反了議事規則,導致許多重要議員不能準時參加。

但明顯佔足絕對優勢的政府代表則出面“解釋”,因爲這是絕密表決所以不能事先明確通知,而通知上已經告訴所有議員“這是關係到重大事件的緊急表決”,這也只能證明一件事,就是說缺席議員們對“關係到國計民生重大問題的冷漠態度”。。。

整個投票過程不到兩個半小時就結束了,當議長在12點23分出面宣佈國會特別會議已經以401票贊成,109票反對的結果通過了政府提出的“關於切實履行同盟義務並正式對東方同盟宣佈戰爭狀態的提案”的時候,印度總理德穆.斯加利隨後就上臺發表了即席講話。

他對下面正在歡呼勝利的本黨議員及投票贊成的執政盟友們說道,“。。。,當在關係到整個印度生存與死亡的時刻(如果美國戰敗,印度即便不參戰,也即便中國人不來對付自己,印度也將被獲勝的東方同盟壓迫到無以復加的地步);當在關係到子孫後代發展及印度國家信譽的時刻;當我們面對無恥的,可惡的中國人,還有那我們時代仇敵的巴基斯坦人步步逼迫的時刻。。。我們別無他法,只能正式向敵人宣戰以切實履行我們的國際義務,幫助盟友並獲得自己的最終勝利。婆羅大神也必將帶領她的子孫獲得光輝的勝利!”

看見臺上正在那位得意洋洋講話的總理,拉荷曼轉身就離開了這個令人厭惡的地方,黨內這些該死的軟骨頭,都被收買了,也背叛了印度人民和國大黨。。。拉荷曼的心情只能以無力迴天來形容,第二天他就向國會提出辭呈,說自己“心力交淬”不能繼續履行議員職責。

雖然已經很臨近國會表決的時間了,但這並不妨礙印度人即將發動的戰爭在7月27日晚上19點開始。

16點30分整,按照頭天的約定,中國駐新德里大使被外交部長緊急召見,一篇《關於印度共和國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提交的最後通牒》被搖頭晃腦的外長先生講了二十分鐘纔算結束。在最後通牒中印度人先是以屢遭壓迫的“受害者身份”陳述自己所遭受到的“苦難”,還胡言亂語地說中國政府歷次侵佔了印方7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旋即提出了自己的要求,阿三認爲,中國應該立即歸還在歷次戰爭中“失去的”土地,兩國邊界應該以“麥克馬洪線”爲準;錫金及那加丘陵應該立即歸還印度;中國政府還應該立即向印方賠償3000億歐元的損失並公開向印度道歉,保證以後不再發生諸如支持恐怖主義活動的事情。

阿三最後限定的答覆時間爲2043年7月27日18點30分。看見這個條件,駐印大使何成威冷笑着回答對方,“我現在就可以回答部長先生及你後面的印度政府,這完全是一個戰爭的宣言書。不管是東方同盟,還是中國人民及政府都是不會接受這個可笑的最後通牒的!”

“這就沒有什麼可以再繼續談的了,我只是奉印度政府的命令轉告大使先生,至於你與你的國家和政府如何來解讀這個最後通牒,那是貴國自己的事情”,看見大使頭也不回就昂首挺胸地走出大樓,沒有說完話的外交部長只好無奈地向總理報告說中國人似乎沒有任何的特殊反映。

實際上,阿三留給大使先生的時間並不充分,走出大樓大使先生就發現自己的座車周圍出現了不少的可疑車輛,他已經連續更換了5個備份手機號還是不能接通北京,看見車外面不時滑過的電子干擾車終於明白了,阿三這是不準讓自己及時給國內彙報,不用說,大使館裡面的固定電話也必然被切斷了,只好急切趕回去用電報給國內示警。

堵車!

又是堵車!

可笑的阿三,即便不出來設置障礙物,中國大使也不可能在半個小時內順利回家,因爲平時就在新德里四處遊蕩的數千只“仙猴”已經到了出來尋找覓食的固定時間了,通往大使館的幹道上無數汽車和三輪車、摩托車擁擠在一起,再加上四五頭“偶然”上路的“神牛”,四下望去,就有不少於3000輛的汽車在不斷靠近過來,8公里長的12車道上已經陷入了癱瘓。

“混帳!”,駕駛員猛拍着喇叭試圖驅趕水牛離開。

然而,藐視天下的神牛卻沒有什麼反應,只是微微擡起頭來衝着遠處響喇叭的幾個汽車噴了兩個響鼻,然後又毫無顧忌地繼續啃吃車道中間的綠葉。

“不用着急!這個消息國內應該是早有準備的,現在我們不能出一點錯,回去就用電報通知國內。小李,你要負責好使館的安全,還要把人全部給通知回來,一個都不能少”,現在也不能違反交通規則,即便有外交豁免,可面對交警的時候總得花個十來分鐘和對方來交涉,還是以靜制動的好!

出乎已經埋伏好的阿三汽車的預料,雖然在8公里的道路上就花費了45分鐘但大使先生的車還是在沒有任何缺陷的情況下回到了大使館,也就在第一時間裡用電報給外交部示警。

北京時間20點57分(新德里時間18點27分),軍事委員會主席簽署緊急動員令,要求所有軍隊立即行動起來進入一級戰備狀態,隨時反擊印軍任何的可能侵略行動。國內本來處於二級戰備狀態下的華軍系統被迅速動員,無數封電報被傳遞到西疆和南疆戰略區。

新德里時間18點30分(北京時間21點),印度政府總理向全國發表電視講話,同時轉播給世界各國。

德穆.斯加利發表演說道,“。。。我們印度歷史上就是愛好和平的國家,雖然我們的盟友美國已經孤獨地戰鬥了5個多月,可印度人民一直都在他們之間進行斡旋,期望能夠得到和平的解決。但是,中國這個無恥的,窮兵黷武的封建軍事帝國主義國家,現在不僅繼續非法佔據着歷史上就屬於印度的神聖不可侵犯的國土(屁話,連西藏地方政府代表非法簽訂的麥克馬洪線都被算成了正式的國家協議),不斷在我們神聖印度國土周圍部署強大的攻擊力量時刻威脅我們的安全,還在實際上支持印度國內穆斯林和佛教徒的恐怖主義分子。不僅如此,他們一再視我們印度的正義要求與和平理念爲軟弱可欺(以下省略五千字)。。。現在,已經過了我們發出的答覆期限,他們還是選擇了拒絕,拒絕正式答覆我們~~印度人民發出的和平呼籲。我已經得到了國會授權,因此自現在開始印度共和國將與中國、巴基斯坦、緬甸三國處於戰爭狀態。願大神保佑她的子民,保佑我們能夠爲後世留下一個經典,一個15億3千萬國民團結在一起並最終戰勝敵人的傳奇和史詩,我也相信,我們在盟友的幫助下必將戰勝他們!”

這個消息迅速震動了世界,這標緻着世界上最後一個有實力參加戰爭的國家已經卷入到這場歐美爭霸戰中來了。

美國政府發言人在印度總理演講結束不到10分鐘就出面發佈講話,宣佈世界上最大的,人口最多的民主國家已經正式加入盟軍,我們歡迎印度這種對國際義務負責任的態度。。。我們也將大力地支援他們(取得對華戰爭的勝利)。

中國政府總理則在北京時間21點20分出面發表電視講話,他說,無恥的印度軍隊已經在21點01分開始對偉大的東方同盟發動了卑鄙的進攻,但同時他又輕描淡寫地表示,整個東方同盟都將在第一時間裡堅決反擊印度軍隊的戰爭罪行。

私下間的外交行動是必不可少的,在國家主席寇如海與歐俄盟友交換意見以後,歐盟委員會主席明確指出將支持中國針對印度採取的任何軍事行動,而且歐盟也將依據《共同防禦條約》的規定立即正式對印宣戰。

最後,經過短暫的磋商三方一致認同了由中國提出的俄方可暫不對印宣戰的提議。中國之不願意俄羅斯派遣軍隊來參加攻擊,是因爲這樣會導致戰後俄羅斯勢力會乘機深入南亞地區。自然,這個話還是要說得足夠冠冕堂皇的才行,主席委婉地表示,因爲俄羅斯目前與歐華方面還沒有正式簽署《共同防禦條約》,同時,暫不參加對印戰爭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維持一個與印方進行勾通的必要官方渠道。歐洲人實際上對印度人背棄承諾的行爲感到很憤怒,特別是現在,這將徹底地打亂中國繼續派遣兵力參加歐非戰場的計劃。

當然,他們在內心世界裡也不願意看到俄羅斯擴大他們的勢力範圍,所以,歐洲人在同意提案的同時也就只是要求中國注意戰爭的方式和行爲,並宣佈將派遣部分觀察員。同樣,在目前的情況下,俄羅斯人實際上也沒有能力抽調力量來參加南亞戰鬥,何況這麼做也會得罪盟友。而爲了一個現在與自己實際上並不怎麼熱情的印度與盟友翻臉實在是沒有什麼必要。至於戰爭以後的事情,也就等戰爭結束以後再說吧。

布魯塞爾時間27日15點,歐洲聯盟發佈公告,宣佈35國從即刻起切實履行自己的國際義務,集體正式對印度進入戰爭狀態。

----

天下絕對沒有萬無一失的政策,這話對東方同盟來說也是一樣。2月17日以後,華軍加強了西疆和南疆司令部的戒備級別,進入二級臨戰狀態防備印度人的突然發難。可惜,一直到5月初阿三都沒有比較過分的反應,不僅沒有乘機威脅華軍,就連部署在前線的部隊也被收縮了一點,不管是在西面還是北面,或者是東部的緬方,印度人都牢固地堅持守備而小心翼翼地進行着防禦。

自然,北京需要對印度的局勢進行探查,情報顯示,從5月份開始印度國內開始進行爭論,外表分析的諸多跡象顯示阿三國內關於是否參戰,什麼時候參加實際上都還應該算是勢均力敵的局面。

北京沒有了選擇,在現在這個時候如果冒然發動對印戰爭拔掉這個美國走狗倒是一勞永逸的辦法,可歐洲人鐵定要反對。也對,在急需常規力量幫助歐洲人的時候,沒有理由地去和一個“未參戰國家”發動全面戰爭肯定會刺激歐洲人那可憐的神經,即便能夠獲勝付出的政治代價也必然不小。但是歷年來與阿三的舊怨也導致華軍43%的軍事力量被拖在南亞的土地上乾耗着,這不僅是北京的痛也更是歐洲人着急的地方,這65萬大軍中就算只有40萬參加歐洲戰場的話將不知道能夠對付多少的美國人。

歐洲聯盟下足了本錢和人力資源,試圖影響印度人至少保持中立,保守的估計,從開戰前的12月一直到印度國會表決的前一天,歐洲聯盟的三大情報機構按照規劃至少投入了400名以上的情報人員及關係客戶,花費了大約120億歐元的費用,大把大把的錢撒向各個黨派作政治捐款,試圖影響他們的觀點或者是投票結果,特別是兩大反對黨和獨立議員更是他們的主要目標。

不過,與美國人已經超過40年的經營相比,歐洲人雖然錢多可還是落了下風。

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東方同盟,即便是作爲主要反對派的國大黨也不敢在國民集體對華表示惡感的情況下支持參加歐洲一方,因爲這將意味着與中國人處於同一戰線裡。就象國大黨自己私下也認爲的那樣,“即便我們和歐洲在一起並且獲得了戰爭的勝利,那末,我們能夠得到什麼呢?”

因此,在印度國內的爭論中,實際上政府和反對黨在不參加歐洲集團都是沒有什麼異議的,兩者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國大黨堅持認爲,“雖然現在美國人有一定的優勢,但是這是因爲美國人傳統的海軍強國地位和地理優勢造成的,而這也必然將隨着戰爭的推進而逐步喪失掉。特別需要注意的是現代戰爭實際上是國家綜合實力的比拼,聯軍三方的經濟總量是美國人的1.7倍,常規力量是1.5倍,科技能力上則與美國不相上下,那末最後的贏家肯定歐俄華聯軍。而我們把自己匆忙綁在美國人身上是極端不理智的行爲,也是極爲危險的,因爲這將讓印度立即遭到華軍的進攻,我對我們常備軍能否擋住中國人的兇猛地面進攻表示全面的懷疑”

印度國內的部分民衆也這樣認爲,這場戰爭的結果雖然未必就是美國人輸掉最後一條內褲並且灰溜溜地回美洲重新搞個什麼孤立主義,而且戰爭也將會持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但是我們印度即便在美國人的幫助下保住了國土也將遭到嚴重損失,因爲我們的兩大平原在殘酷的現代戰爭中都將遭到嚴重破壞,這樣的損失就是100年時間也是彌補不了,而我們的敵人~中國人最後損失掉的是什麼呢?是巴基斯坦的沙漠,還是緬甸的熱帶雨林,或者,乾脆就是喜馬拉雅山上的幾片雪?

他們覺得,如果在這場戰爭中印度能夠保持較長一段時間的中立並大力發展自己的軍火工業,像美國人那樣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獲得暴利是最符合印度的實際情況的,至於兩三年以後戰爭出現了轉折,那末再決定是否參加一方是最好不過的事情了。這種思潮在印度中產階層中有一定的市場,也代表着部分歐華貿易集團的利益,很有一定的政治基礎。

不過話就是說白了也沒有用,這個道理誰都明白。

一開始,人民黨也是這麼想的,可面對美國人40多年的滲透,大約30年的執政生涯已經導致人民黨與美國有太多的牽扯了,想保持中立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特別是5月以後美國人急切地希望印度人蔘戰來拖住華軍的常規力量不去增援歐非戰場。

軍官團中佔據絕對優勢的親美派強烈要求對華開戰,對美及盟友的利益集團也開始鼓譟,人民黨內部的強硬派的逼迫,經濟因爲戰爭遭到的損失都在一步一步地拉動執政當局最終靠近美國人。這是斯加利沒有辦法的選擇,美國人的最後通牒也在最後一刻讓斯加利在無奈之下用“卑鄙”手段來獲得國會的戰爭授權。

何況從6月初以後,華軍就在實際上準備逼迫印方最後選擇自己的立場,連續7場大規模的軍事演習就是在炫耀武力,也在一次次地拉緊阿三的神經中樞。

若有若無的官方表態,似是而非的軍事演習,反正我不讓你的軍隊好過,不讓阿三獲得中立的“和平紅利”纔是北京的最終意圖,一個危險的敵人,一個經濟高速發展的阿三對自己的威脅實在太大,用戰爭手段來扼殺印度也是華巴緬三方的默契所在。

最關鍵的問題是,華軍從開戰以後一直都沒有使用自己的多數常規力量來支持歐洲人,自從遠征軍參戰以來,25萬地面部隊,4個戰鬥機團在以色列戰役中損傷頗大,導致天下第一軍損失慘重到現在都還在埃及的沙漠中休整不能參戰也讓民間出現了希望暫緩派遣軍事力量支持歐洲人的呼聲,當然,這也在政治上得到了高層的部分認同。

自然,在印度這裡製造一點緊張空氣也就是相對比較樂意看見的事情,不僅可以不再派遣陸空力量去支援,還可以順便把補給全部都交給歐洲人去負責,呵呵,遠征軍純粹變成“僱傭軍”還是比較划算的。所以這也是華軍連續和俄羅斯人在北亞和日本發動兩次對美國攻擊“作秀”的真實原因。

可華軍這次稍微玩得過火了一點,一不小心也就超越了阿三的心理承受底線。誰都沒有預料到,阿三竟然玩出了一個突然襲擊來,雖然已經探聽到了阿三將在27日進行秘密投票,雖然有70%的可能認定是印度政府需要得到戰爭授權,但誰沒有想到的是人民黨竟然釜底抽薪,卑鄙地將100多名反對派議員或者是收買或者暗算缺席,導致印度政府非常輕鬆地就獲得了戰爭授權。華軍也沒有想到,表決結果一出來18點30分就宣戰(實際上是18點45分),19點整阿三就發動了戰爭。雖然各項偵察都顯示阿三可能又在玩獨立旅拼接成主力軍團的遊戲,但這個現象是普遍存在的,也沒有引發特別的注意,何況,當面華軍有65萬人在對陣。

歷史將永遠記住這個時刻,這是華軍自2009年中日戰爭以後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遭到敵人的突襲。北京時間7月27日21點,駐巴、錫、緬三方的華軍地面部隊和印度洋艦隊遭到了印度“蓄謀已久的偷襲”(其實,也不能算是偷襲,因爲阿三已經15分鐘前正式宣佈了戰爭狀態)

駐地孟加拉灣若開海岸和印度河口的華軍印度洋艦隊是阿三的第一目標,特別是在緬方曼昂島的主基地,這裡是華軍兩航空母艦的主港,也遭到了印度人的全力照顧。

20點48分,500枚“烈火4”中程導彈從印方斯里加古蘭地區射出,不過1800公里的距離,4倍音速的導彈只需要不到22分鐘就可以到達,在襲擊過程中阿三再次施放了“煙霧”手段,導致華軍衛星發現對方導彈以後沒有進行及時通報,因爲自動計算出來的導彈目標是印小安達曼羣島附近的十度海峽。11分鐘後,臨近東經90度線的彈道導彈自動接入美軍衛星系統並獲得重啓目標指示,“烈火4”開始減低速度並逐步緩慢轉向北面。

21點整,此時華軍防空系統出現了短暫混亂,因爲北京已經傳遞來了緊急命令要求加強戰備,而已經發現導彈轉向的南疆戰略區則急令印度洋艦隊的全部戰鬥機升空,留空警戒的戰鬥機全力撲上去攔截導彈,同時,還啓動了短程防禦(空基激光防禦和中程導彈防禦都已經來不及了),但時間上已經非常緊迫,華軍初步喪失了最佳的“初飛防禦階段”

面對500枚導彈的來襲,華軍400多枚短程防空導彈,120具近距防空激光器及數量衆多口徑的近程速射炮緊急開啓準備攔截。可惜此時已經是當地時間22點,多數華軍士兵還沒有接到命令或者還沒有來得及從駐地營房裡面跑出來。實際上,各部隊在20點45分前並沒有接到臨戰命令,目前維持的都是二級戰備體制,也就是說各部隊一般情況僅僅保持了30%的人員在值夜班,地面部隊還好說,畢竟也沒有什麼可以值得對方發動遠程攻擊的東西,但海空軍就不一樣,從軍港中的軍艦到機場上和戰鬥機都將是印度人的襲擊目標。

36 .3波瀾346 .3射鴨358 .4碰撞443 .3分割388 .1黃雀116 介入50 .7風起783 .1會戰184 .5死戰572 .4乞求465 .4火勢471 .1肆虐198 暗渡179 .1屈服177 .7震動7第2集 寶島行11、合縱50 .3風起371 .1肆虐172 .4乞求4202 定策戰後的世界情勢236 .1波瀾156 .2大棋272 .3乞求388 .3黃雀393 .4擴大472 .3乞求374 .4拒絕460 .2分紅214 潰敗90 .4鎮壓434 .2襲擊260 .1分紅134 .2襲擊267 .4小戰488 .3黃雀351 .5糾纏5第7集 逆風傳50.1風起156 .5大棋577 .5震動5202 .2定策101 攔截91 .3破產349 .2慶典237 .3阻截358 .5碰撞565 .3火勢358 .3碰撞368 .3血洗333 .2偷襲290 .6鎮壓644 .1反撲1外篇戰後的世界情勢77 .4震動458 .4碰撞463 .5試刀513 叛亂51 .3糾纏376 .2釋惑291 .1破產169 .3進入391 .4破產452 .2地震291 .3破產39 秘密第14集 拾遺集96瞞天64 .4倉惶442 .3反擊二348 .6異動665 .4火勢436 .1波瀾1第1集 波斯路1、引爆35 .1登陸281 .3豔宴380 .2收穫290 .2鎮壓273 .2解決259 .2後退253 .3衝擊321 初會64 .2倉惶288 .1黃雀129 .1籌劃中51 .4糾纏483 .1會戰141 .1反擊168 .2血洗281 .1豔宴174 .1拒絕155 .4危局469 .5進入569 .5進入562 .3兩面393 .2擴大252 .2地震253 .3衝擊374 .2拒絕243 .2分割265 .1火勢2
36 .3波瀾346 .3射鴨358 .4碰撞443 .3分割388 .1黃雀116 介入50 .7風起783 .1會戰184 .5死戰572 .4乞求465 .4火勢471 .1肆虐198 暗渡179 .1屈服177 .7震動7第2集 寶島行11、合縱50 .3風起371 .1肆虐172 .4乞求4202 定策戰後的世界情勢236 .1波瀾156 .2大棋272 .3乞求388 .3黃雀393 .4擴大472 .3乞求374 .4拒絕460 .2分紅214 潰敗90 .4鎮壓434 .2襲擊260 .1分紅134 .2襲擊267 .4小戰488 .3黃雀351 .5糾纏5第7集 逆風傳50.1風起156 .5大棋577 .5震動5202 .2定策101 攔截91 .3破產349 .2慶典237 .3阻截358 .5碰撞565 .3火勢358 .3碰撞368 .3血洗333 .2偷襲290 .6鎮壓644 .1反撲1外篇戰後的世界情勢77 .4震動458 .4碰撞463 .5試刀513 叛亂51 .3糾纏376 .2釋惑291 .1破產169 .3進入391 .4破產452 .2地震291 .3破產39 秘密第14集 拾遺集96瞞天64 .4倉惶442 .3反擊二348 .6異動665 .4火勢436 .1波瀾1第1集 波斯路1、引爆35 .1登陸281 .3豔宴380 .2收穫290 .2鎮壓273 .2解決259 .2後退253 .3衝擊321 初會64 .2倉惶288 .1黃雀129 .1籌劃中51 .4糾纏483 .1會戰141 .1反擊168 .2血洗281 .1豔宴174 .1拒絕155 .4危局469 .5進入569 .5進入562 .3兩面393 .2擴大252 .2地震253 .3衝擊374 .2拒絕243 .2分割265 .1火勢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