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奇正相倚

第106章奇正相倚

中午吃飯的時候,孟歆特地囑咐金立德炒兩樣好菜,他要賄賂賄賂朱瞻基。蔥燒海蔘、糖醋排骨、九轉大腸......陸陸續續擺上桌。孟歆拿出一隻陶製球形酒罈--上書“蘭陵”兩個大字。

朱瞻基衝着孟歆嘿嘿地冷笑,說道:“你小子又要耍什麼陰謀詭計?”

孟歆說道:“你怎麼知道?”

“你這酒怕是來歷不凡吧?”朱瞻基意味深長地看着孟歆。

孟歆說道:“好眼光,這是蘭陵酒--蘭陵美酒的釀造史同中國的青銅器一樣古老,始釀於商代,古卜辭中“鬯其酒”的記載,便是蘭陵美酒的最早見證,迄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戰國時期,一代聖哲荀子兩任蘭陵令,爲蘭陵酒業的發展奠定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基礎。我小的時候,,江蘇徐州獅子山西漢楚王墓發掘中出土了具有2148年曆史的蘭陵酒。出土的陶製球形壇內,泥封上印有“蘭陵貢酒”、“蘭陵丞印”、“蘭陵之印”戳記,保存完整無缺,進一步印證了蘭陵3000年的釀造歷史。

皇太孫殿下既然識貨,我的良苦用心就值當了。”

斟滿酒,兩個人把酒言歡--孟歆說了明年7月京師、山東、河南鬧蝗災和開封黃河決堤的事情。並說了沈之毅、關軒成立的農會和發展農業合作社的打算。

朱瞻基不理解孟歆他們爲什麼要和地主作對。

孟歆痛心疾首地給他擺事實、講道理:“229年以後,大明朝滅亡在崇禎皇帝手裡。明朝滅亡的原因有多種,但是大明朝廷的財政危機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大明初,洪武帝實行輕徭薄稅的稅收政策。當時,全國繳稅的土地有400多萬畝,納糧3200萬石。到了崇禎時,江浙財團、東林黨抗稅瞞稅。全國繳稅的土地剩下300多萬畝、納糧只有2600萬石。

反之,大明朝廷開支日益膨脹:豢養宗室、軍閥養賊自重貪得無厭、冗餘官員龐雜。相反的,遼餉徵收了,層層剋扣,前線士兵欠薪3--6個月。

50%以上的土地被士紳兼併,失去土地的農民成爲流民或者是賣身爲家丁。

依賴屯田納稅的稅收體制開始逐漸崩潰。徵不上來商稅的原因是:地主、商人一體化、土木堡之變--武官集團團滅--文官當道--給地主、商人減稅、免稅。文人、大臣被收買,殺貧濟富。崇禎說了:再苦吾民三年--三年之後又三年......崇禎皇帝被逼的賣了金銀碗筷去發了遼餉,自己卻破衣爛衫。

苛捐雜稅--官逼民反--李自成造反;吳三桂引清軍入關。

崇禎在北京即將被攻破的時候,向皇親國戚、文武大臣募集款項,準備到南方組織抗清軍隊。大明朝廷內外冷漠、無動於衷。崇禎的老丈人周國舅捐銀5000兩,還是找的周皇后敲得竹槓。結果,李自成進京,抄家搶掠了--7000萬兩白銀--其中,周國舅一個人就足足貢獻了300萬兩白銀。

我求你--攤丁入畝和我的夥計、學生搞農會、農業合作社,爲什麼?是爲了一隻土地兼併、貧富分化、流民造反。歸根結底--是想讓老百姓的日子好過一點。

我不想再磨嘰。你到底是幫還是不幫。”

朱瞻基想了又想,說道:“啓奏朝廷,實施攤丁入畝,程序繁瑣,時日繁多。這樣,我走正常的渠道,和他們周旋,爭取皇爺爺的支持,實行攤丁入畝。你讓範之理總經理拿着我的名帖找山東左、右布政使,就說是我的意思,用大明皇家百信農廠的名義今年冬天到明年的4月份。和原來的佃農合夥一起租租賃官田、士紳的佃租田。二子,交給副總經理吧!他可比你會來事。”

孟歆歎服--朱瞻基不愧是在大明朝廷的官場裡--摸爬滾打多年了--眼光毒辣--沒有範之理在背後的指點、撩撥,沈之毅、魯世奇、關軒他們會如此老辣、審慎、狡猾又輕車熟路--打死孟歆也不相信。

孟歆說道:“好吧,就依你。”

朱瞻基連忙說道:“可別,沒有我什麼事。是你們濟南農廠自作主張。”

孟歆再一次歎服--好一個裝聾作啞、劍走偏鋒。

孟歆一鼓作氣開始給朱瞻基灌輸:攤丁入畝的內容

將丁銀攤入田賦徵收,廢除了以前的“人頭稅”;

朝廷放鬆對戶籍的控制,農民和手工業者從而可以自由遷徙,出賣勞動力;

各省地方政府,查清各處地畝多少,按畝均攤稅賦。

其派丁多者,必其田多者也,其派丁少者,亦必有田者也。

清朝攤丁入畝的過程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清政府規定以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人丁數作爲徵收丁稅的固定數,以後“滋生人丁,永不加賦”,廢除了新生人口的人頭稅;

雍正元年(1723年)開始普遍推行“攤丁入畝”,把固定下來的丁稅平均攤入田賦中,徵收統一的地丁銀,不再以人爲對象徵收丁稅。

雍正皇帝實行攤丁入畝的稅制改革,丁銀與田賦以田畝多少爲徵收依據,減輕了無地、少地農民的負擔。這樣的改革有助於緩和社會矛盾、釋放社會活力、促進生產發展。

攤丁入畝的作用:攤丁入畝結束了地、戶、丁等賦役混亂的現象,完成了人頭稅併入財產稅的過程,徹底廢除了自西漢以來的人頭稅。

由於徵稅的對象是土地,政府放鬆了對戶籍的控制,增加了大量可以自由流動的勞動力,對活躍商品經濟起來推動作用。

無地少地的農民擺脫了丁役負擔,不再被強制束縛在土地上,進一步鬆弛了農民對封建國家的人身依附關係,對當時的社會經濟,特別是對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攤丁入畝,按地畝之多少,定納稅之數目。地多者多納,地少者少納,無地者不納。這項措施有利於貧民而不利於官紳地主。不知給多少窮人卸下了沉重的枷鎖,剷除了多少官員的搖錢樹。

攤丁入畝抑制了土地兼併,消除了投獻現象。

攤丁入畝從根本上講,它維護的仍是朝廷的利益,它使朝廷統治更加牢固。”

孟歆想了又想,說道:“最關鍵的是--攤丁入畝能夠極大的激發人口的增長。這是咱們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蓬勃發展的根本呀!”

朱瞻基說道:“我知道了,你不用再磨嘰。”

孟歆說道:“你知道個屁。洪武帝是英明神武。但是,孟子說--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你太爺爺--洪武帝居然惱羞成怒,讓人把這句話從《孟子》裡給刪除了。可是,你要知道--你們皇家要的不就是江山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就是人民--守的就是民心。沒有千千萬萬的老百姓,沒有他們辛辛苦苦的勞作,沒有歲歲年年的收成,你還守個屁?”

孟歆的暴躁讓朱瞻基瞠目結舌,愣了許久只好讓周博誠趕集記錄整理,用電報發到北京,呈送明成祖朱棣,務必促成攤丁入畝的落實。

第十六章 初戰告捷(六)第114章 蓋棺未定論第116章 欺人太甚第三十章 痛並快樂着第107章 盡忠報國(一)第十章 前進一小步第六十九章 靖康之恥(五)第一章穿越第五十五章 養虎遺患第七十二章 心比天高第八章 牛刀小試第二十七章 法不傳六耳(二)第四十八章 柳暗花明第四十八章 柳暗花明第六十二章 禮下於人第六十五章 靖康之恥(一)第128章 逼上梁山第六十二章 禮下於人第四十九章 殫精竭慮第二十七章 法不傳六耳(二)第103章 曙光在望第七十三章 功虧一簣第109章 盡忠報國(三)第八十章 劍指包頭第七十九章 未雨綢繆第128章 逼上梁山第二十九章 開始編練新軍第102章 欲說還休第五十一章 靖康恥,猶未雪第117章 替天行道第十四章 初戰告捷(四)第四十六章 走一步第八十二章 人傑地靈第四十四章 千里順風耳第120章 秀美泉城第105章 盡人事第四十八章 柳暗花明第109章 盡忠報國(三)第五十章 潛移默化第十章 前進一小步第二十章 萬丈高樓平地起第113章 致命一擊第九十四章 千古一帝(一)第四十一章 開天闢地第六十八章 靖康之恥(四)第九十七章 小心試探第128章 逼上梁山第六十三章 戰火兇猛第八十五章 勢在必得(三)第八十章 劍指包頭第八十六章 不對稱作戰第七十五章 百尺竿頭第八十章 劍指包頭第134章 近水解渴第十九章 初戰告捷(九)第五十八章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第五十二章 心驚肉跳第二十二章 培養隊伍第五十三章 竭盡所能第三十二章 專業......第七十五章 危機四伏(一)第134章 近水解渴第104章 天下太平的希望第十六章 初戰告捷(六)第三章 仇穎第127章 宏圖初現第九十三章 防患於未然第四十三章 痛徹心扉第三十六章 指點江山(一)第二十一章 小有斬獲第五十五章 養虎遺患第116章 欺人太甚第十一章 初戰告捷(一)第二十五章 各有盤算第二十五章 各有盤算第100章 車到山前必有路第123章 勉爲其難第117章 替天行道第109章 盡忠報國(三)第114章 蓋棺未定論第九十六章 千古一帝(三)第106章 奇正相倚第九十二章 深謀遠慮第七十五章 百尺竿頭第四十七 抱大腿第113章 致命一擊第五十三章 竭盡所能第129章 循序漸進第三十章 痛並快樂着第七十五章 百尺竿頭第三十六章 指點江山(一)第118章 毫末累土第100章 車到山前必有路第二十六章 法不傳六耳(一)第八十九章  孝敬老爸第七十五章 危機四伏(一)第101章 各得其所第三十四章 蘿蔔和大棒(一)第二十七章 法不傳六耳(二)第105章 盡人事
第十六章 初戰告捷(六)第114章 蓋棺未定論第116章 欺人太甚第三十章 痛並快樂着第107章 盡忠報國(一)第十章 前進一小步第六十九章 靖康之恥(五)第一章穿越第五十五章 養虎遺患第七十二章 心比天高第八章 牛刀小試第二十七章 法不傳六耳(二)第四十八章 柳暗花明第四十八章 柳暗花明第六十二章 禮下於人第六十五章 靖康之恥(一)第128章 逼上梁山第六十二章 禮下於人第四十九章 殫精竭慮第二十七章 法不傳六耳(二)第103章 曙光在望第七十三章 功虧一簣第109章 盡忠報國(三)第八十章 劍指包頭第七十九章 未雨綢繆第128章 逼上梁山第二十九章 開始編練新軍第102章 欲說還休第五十一章 靖康恥,猶未雪第117章 替天行道第十四章 初戰告捷(四)第四十六章 走一步第八十二章 人傑地靈第四十四章 千里順風耳第120章 秀美泉城第105章 盡人事第四十八章 柳暗花明第109章 盡忠報國(三)第五十章 潛移默化第十章 前進一小步第二十章 萬丈高樓平地起第113章 致命一擊第九十四章 千古一帝(一)第四十一章 開天闢地第六十八章 靖康之恥(四)第九十七章 小心試探第128章 逼上梁山第六十三章 戰火兇猛第八十五章 勢在必得(三)第八十章 劍指包頭第八十六章 不對稱作戰第七十五章 百尺竿頭第八十章 劍指包頭第134章 近水解渴第十九章 初戰告捷(九)第五十八章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第五十二章 心驚肉跳第二十二章 培養隊伍第五十三章 竭盡所能第三十二章 專業......第七十五章 危機四伏(一)第134章 近水解渴第104章 天下太平的希望第十六章 初戰告捷(六)第三章 仇穎第127章 宏圖初現第九十三章 防患於未然第四十三章 痛徹心扉第三十六章 指點江山(一)第二十一章 小有斬獲第五十五章 養虎遺患第116章 欺人太甚第十一章 初戰告捷(一)第二十五章 各有盤算第二十五章 各有盤算第100章 車到山前必有路第123章 勉爲其難第117章 替天行道第109章 盡忠報國(三)第114章 蓋棺未定論第九十六章 千古一帝(三)第106章 奇正相倚第九十二章 深謀遠慮第七十五章 百尺竿頭第四十七 抱大腿第113章 致命一擊第五十三章 竭盡所能第129章 循序漸進第三十章 痛並快樂着第七十五章 百尺竿頭第三十六章 指點江山(一)第118章 毫末累土第100章 車到山前必有路第二十六章 法不傳六耳(一)第八十九章  孝敬老爸第七十五章 危機四伏(一)第101章 各得其所第三十四章 蘿蔔和大棒(一)第二十七章 法不傳六耳(二)第105章 盡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