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 抱大腿

第四十七 抱大腿

孟歆帶着華拓陸、沈子琪、魯世柏投貼拜見了張輔。獻上了望遠鏡、機械錶、指南針還有一隻山寨95式半自動手槍--早已獻給了老朱家祖孫三人。孟歆鄭重地引薦了華拓陸、沈子琪、魯世柏,並介紹了他們在今後上海以及江南發展中的作用。

張輔非常客氣。賓主相談甚歡。

百靈告訴大傢伙--爲了今後上海、江南的發展,必須和帶隊的老大----朱棣的心腹、名將--張輔搞好關係:張輔是靖難名將、河間王張玉的長子。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起兵,張輔隨從張玉征戰,任指揮同知。建文二年十二月(1401年1月),張玉在東昌之戰中戰死,張輔繼承父親的職位,隨朱棣在夾河、藁城、彰德、靈璧等地戰鬥,都立下功勞。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張輔隨朱棣攻入南京,升任都指揮同知 。九月,大賞靖難功臣,張輔被封爲奉天翊衛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柱國、信安伯,食祿一千石,給予世襲誥券,另賞鈔、銀、彩幣等物 。

永樂三年(1405年),朱棣詢問淇國公丘福、成國公朱能,衆人對靖難功臣封賞是否有異議,二人認爲張輔父子功勳卓著,不能因爲是外戚(張輔的妹妹爲朱棣的妃子)就給他很少的賞賜。朱棣同意,於是在此年十一月下詔進封張輔爲奉天靖難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柱國、新城侯,加歲祿至一千五百石,"雜犯死罪已免二死,子免一死"。

建文元年(1400年),安南陳朝外戚黎季犛篡奪了皇位,改國號爲大虞(即胡朝),其後自稱太上皇,立其子黎蒼爲帝。 黎季犛在永樂二年(1404年)自稱陳朝皇室絕滅,自己以外甥的身份被羣臣推戴爲皇帝,向朱棣請求冊封,被封爲安南國王。

永樂二年(1404年),自稱原安南國王之孫的陳天平(陳朝後裔)從老撾來投奔朝廷,黎季嫠假裝請他回國。永樂四年(1406年),朱棣派都督黃中率五千名士卒送他回去,前大理寺卿薛巖擔任副手。黎季犛在芹站埋伏軍隊,殺死陳天平,薛巖也被殺。朱棣聞訊大怒,於同年九月命朱能爲徵夷將軍,張輔爲右副將軍,率領豐城侯李彬等十八位將軍,會同左副將軍、西平侯沐晟分道進討安南。兵部尚書劉俊輔助軍務,邢部尚書黃福、大理寺卿陳洽供應糧餉。

十月,朱能在軍中病逝,張輔接替他統領部衆。從憑祥進軍,越過坡壘關,望祭安南境內山川,發檄歷數黎季嫠二十條罪狀。進軍攻破隘益、雞陵二關,取道芹站,擊走安南伏兵,抵達新福。沐晟的部隊也從雲南到來,紮營於白鶴。安南有東、西兩都,依宣、洮、沲、富良四江爲險,安南軍沿着江南北兩岸立柵,把船集中在江中,在多邦隘築城,城柵橋艦相連九百餘里,有許多士兵,想據險固守,使明軍疲勞。

張輔從新福移駐三帶州,製造船艦,準備攻隘。正好朱棣得知朱能去世,敕令任張輔爲帥,朱棣在敕令中以岐陽王李文忠接替開平王常遇春的事情來比喻現狀,並說趁冬季瘴癘未興,應及時滅賊。十二月,張輔推進到富良江北紮營,派驃騎將軍朱榮在嘉林江擊破敵軍,於是與沐晟合軍進攻多邦城。他裝作要進攻他處,以麻痹安南軍,令都督黃中等率敢死士,每人都持火炬和銅角,在夜間四鼓時分,越過重壕,用雲梯登城。都指揮蔡福先登,士卒們也紛紛蟻附而上,然後吹響號角,萬炬齊舉,城下軍隊吶喊而進,遂攻進城中。安南軍驅象迎戰。張輔用畫成的獅子蒙在馬上衝擊,再補以神機火器。大象都返身退走,安南軍大爲潰敗。

此役,明軍斬其首領二人,追到伴圓山,將其沿江木柵,俘虜和斬殺無數安南軍。明軍進而攻克東都,安撫官民和歸附者,來歸順的人每天以萬計。張輔派別將李彬、陳旭攻取西都,又分兵擊破安南援軍。黎季犛焚燒宮室倉庫後逃到海上,三江州縣都望風而降。

永樂五年(1407年)春,張輔派清遠伯王友等人渡過注江,攻破籌江、困枚、萬劫、普賴等寨,斬首三萬七千餘級。安南將領胡杜聚船在盤灘江上,張輔派降將陳封襲擊趕走了他,奪取其船隻。於是平定了東潮、諒江等府州。不久,在木丸江擊破黎季犛的舟師,斬首一萬級,擒獲將校一百餘人,安南軍溺死無數。明軍追擊至膠水縣悶海口而還。在鹹子關築城,令都督柳開守衛。過後,安南軍由富良江進兵。張輔和沐晟夾岸迎戰,柳升等人率領舟師橫擊,大破安南軍,斬殺數萬人,江水爲之赤紅,明軍乘勝窮追。當時天旱,江水淺,安南軍棄船上岸逃走。明軍到時,突降大雨,江水上漲,張輔軍遂得全部渡江。五月,到達奇羅海口,抓獲黎季犛和他的兒子黎蒼,以及黎氏所立的太子、諸王、將相大臣等人,用檻車將其送入京師,安南平定。計算府州四十八個,縣一百八十個,戶三百一十二萬。朝廷訪求陳朝皇室的後代未果,便設交趾布政司,將其土地內屬於朝廷。

自唐朝滅亡後,交趾獨立達四百餘年,至此又收入版圖。朱棣爲此詔告天下,諸王和百官都奉表祝賀。

永樂六年(1408年)夏,張輔整軍回到京師,朱棣論功行賞,在奉天殿賜宴招待,並賦寫了《平安南歌》。七月七日,朱棣下詔進封張輔爲奉天靖難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英國公,歲祿三千石,給予世襲誥券;另賜冠服,賞賜白金、鈔幣等物 。

張輔回師後不久,陳氏的舊臣簡定又叛亂,朱棣命沐晟征討,結果沐晟在生厥江戰敗。

永樂七年(1409年)春,朱棣又命張輔佩徵虜將軍印,率軍前往征討。當時簡定已經僭稱越上皇,另立陳季擴爲帝,勢力很大。張輔就叱覽山伐木造船,招來諒江以北那些躲避賊寇的人復業。於是推進到慈廉州,攻破喝門江,攻克廣威州孔目柵。在鹹子關遇上陳軍,陳軍有船六百餘艘,保衛江東南岸。張輔率陳旭等人用划船迎戰,乘風縱火,擒獲陳軍首領二百餘人,將其船隻全部奪取。張輔追到太平海口。陳軍將領阮景異率三百艘船迎戰,張輔軍又大破陳軍。陳季擴於是自稱是陳氏的後代,派使者襲封王位。張輔說:"先前遍找陳王的後人,他都不響應,現在是在欺騙我們。我奉命討賊,不知其他。"於是派朱榮、蔡福等人以步騎兵先出發,張輔率領舟師隨後進軍。以黃江到神投海,會師於清化,再分路進入磊江,在美良山中抓獲了簡定,把他和他的黨羽一起送到京師。

永樂八年(1410年)正月,張輔進而攻擊陳軍餘黨,斬殺數千人,把屍體堆成一堆掩埋,只有陳季擴沒有抓獲。朱棣留下沐晟討伐,召張輔班師。張輔在興和拜見朱棣,受命到宣府、萬全練兵,督運北征。

當時,陳季擴雖然請求投降,但實際上沒有悔改之心,乘張輔回師,又率軍攻掠如故,沐晟無法控制局勢。交趾人苦於明朝的約束,又多次遭官吏士卒的侵擾,往往起來依附敵軍,乍服乍叛,朝廷將帥更加不認真剿寇。

永樂九年(1411年)正月,朱棣仍命張輔和沐晟協同進討。張輔到後,申明軍令。都督黃中素來驕縱,違抗命令。張輔責備他,黃中態度不恭,便把他斬首以服衆。將士們都提心吊膽,再沒人敢不執行命令了。同年七月,張輔在月常江擊破陳軍將領阮景異,繳獲船隻一百餘艘,生擒陳軍元帥鄧宗稷等人,還捕殺別部敵軍首領數人。旋即因出現瘴癘而收兵。

永樂十年(1412年)八月,張輔在神投海攻擊陳軍。陳軍有船隻四百餘艘,分爲三隊,頗爲精銳。明軍衝擊其中堅,陳軍退卻,其艦船左右隊齊進,明軍與他們相擊殺,殊死力戰。自早上六七點戰到十一點,大破陳軍,擒獲其首領七十五人。明軍進到乂安府紮營,陳軍將領不斷來降。

永樂十一年(1413年)冬,張輔與沐晟會師順州,在愛子江與陳軍交戰。陳軍驅象在前而進,張輔告誡士卒,第一箭射落象奴,第二箭射象鼻。大象因此回頭奔走,踐踏自己的部隊。裨將楊鴻、韓廣、薛聚等人乘勢進兵,矢落如雨,陳軍大敗。擒獲其首領五十六人,追至愛母江,將陳軍全部招降。

永樂十二年(1414年)正月,張輔進到政平州。聽說陳軍屯聚在暹蠻、昆蒲等地欄柵中,遂引兵前往。途中要經過懸崖之側的小徑,騎馬無法前進,張輔與將校徒步行走在山箐間,到夜間四鼓時抵達了陳軍營所,將阮景異、鄧容等人全部擒獲。陳季擴逃到老撾,張輔派指揮師佑率兵向老撾索要,攻破老撾三個關口,終於將陳季擴及其妻子兒女抓住,綁送京師,叛亂平息。張輔依照國家制度,將陳軍所奪取的占城國的土地,分設升、華、思、義四州,增設衛所,授予投降者官職,留下部隊駐守而還。

永樂十三年(1415年)春,張輔抵京,朝廷旋即命他爲交趾總兵官前往鎮守,而殘餘的陳軍勢力陳月湖等人又作亂,張輔將他們都討平。次年冬,張輔被召回。 據越南史書記載,張輔被宦官馬騏彈劾,稱他私自選取壯勇土人爲圍子手營的士兵,引起朱棣懷疑,故被召還,改派李彬代守交趾。

這次,江南之行,朱棣以張輔爲首--既有重用之意,又有爲孟歆拉來強援吶喊助威的意思。也在暗中用張輔重重地壓在孟歆頭上,別再節外生枝。

第二十章 萬丈高樓平地起第六十四章 道天地將法第八十三章 勢在必得(一)第八十四章 勢在必得(二)第六十九章 靖康之恥(五)第十四章 初戰告捷(四)第六十七章 靖康之恥(三)第128章 逼上梁山第109章 盡忠報國(三)第二十七章 法不傳六耳(二)第二十一章 小有斬獲第二十八章  唯我獨尊第五十四章 文明之光第106章 奇正相倚第121章 走出第一步第九十五章 千古一帝(二)第十八章 初戰告捷(八)第125章 膽大包天第六十四章 道天地將法第七十二章 心比天高第五十八章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第四十三章 痛徹心扉第三十五章 蘿蔔和大棒(二)第126章 針鋒相對第五十五章 養虎遺患第122章 紮實推進第三十六章 指點江山(一)第六十四章 道天地將法第三十四章 蘿蔔和大棒(一)第二章 百靈第二十五章 各有盤算第七十五章 百尺竿頭第七十五章 百尺竿頭第122章 紮實推進第二十五章 各有盤算第135章 兄弟鬩牆第二十四章 話裡有話第120章 秀美泉城第119章 漸入佳境第二十一章 小有斬獲第112章 潤物無聲第四十二章 依依惜別第六十四章 道天地將法第八十一章 斬首行動第四十章 千頭萬緒(三)第七十三章 功虧一簣第九十一章 喜出望外第九十九章 進退維谷第九十九章 進退維谷第二十九章 開始編練新軍第二十二章 培養隊伍第127章 宏圖初現第七十五章 百尺竿頭第七十章 120度射擊第三十一章 推銷產品第106章 奇正相倚第133章 小康之家第六十七章 靖康之恥(三)第二十七章 法不傳六耳(二)第106章 奇正相倚第十五章 初戰告捷(五)第六十九章 靖康之恥(五)第110章 盡忠報國(四)第七章 撿到了寶啊第四十七 抱大腿第113章 致命一擊第八十九章  孝敬老爸第九十九章 竭盡全力第二十四章 話裡有話第十章 前進一小步第六十八章 靖康之恥(四)第135章 兄弟鬩牆第九十一章 喜出望外第八十五章 勢在必得(三)第119章 漸入佳境第七十三章 功虧一簣第八十七章 無恥、囂張、卑鄙第104章 天下太平的希望第134章 近水解渴第四十五章 羣策羣力第六十六章 靖康之恥(二)第九十二章 深謀遠慮第十二章 初戰告捷(二)第十九章 初戰告捷(九)第六十八章 靖康之恥(四)第119章 漸入佳境第133章 小康之家第108章 盡忠報國(二)第119章 漸入佳境第123章 勉爲其難第108章 盡忠報國(二)第107章 盡忠報國(一)第八十八章 打遍天下無敵手第107章 盡忠報國(一)第135章 兄弟鬩牆第四十七 抱大腿第八十一章 斬首行動第五十章 潛移默化第105章 盡人事第128章 逼上梁山
第二十章 萬丈高樓平地起第六十四章 道天地將法第八十三章 勢在必得(一)第八十四章 勢在必得(二)第六十九章 靖康之恥(五)第十四章 初戰告捷(四)第六十七章 靖康之恥(三)第128章 逼上梁山第109章 盡忠報國(三)第二十七章 法不傳六耳(二)第二十一章 小有斬獲第二十八章  唯我獨尊第五十四章 文明之光第106章 奇正相倚第121章 走出第一步第九十五章 千古一帝(二)第十八章 初戰告捷(八)第125章 膽大包天第六十四章 道天地將法第七十二章 心比天高第五十八章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第四十三章 痛徹心扉第三十五章 蘿蔔和大棒(二)第126章 針鋒相對第五十五章 養虎遺患第122章 紮實推進第三十六章 指點江山(一)第六十四章 道天地將法第三十四章 蘿蔔和大棒(一)第二章 百靈第二十五章 各有盤算第七十五章 百尺竿頭第七十五章 百尺竿頭第122章 紮實推進第二十五章 各有盤算第135章 兄弟鬩牆第二十四章 話裡有話第120章 秀美泉城第119章 漸入佳境第二十一章 小有斬獲第112章 潤物無聲第四十二章 依依惜別第六十四章 道天地將法第八十一章 斬首行動第四十章 千頭萬緒(三)第七十三章 功虧一簣第九十一章 喜出望外第九十九章 進退維谷第九十九章 進退維谷第二十九章 開始編練新軍第二十二章 培養隊伍第127章 宏圖初現第七十五章 百尺竿頭第七十章 120度射擊第三十一章 推銷產品第106章 奇正相倚第133章 小康之家第六十七章 靖康之恥(三)第二十七章 法不傳六耳(二)第106章 奇正相倚第十五章 初戰告捷(五)第六十九章 靖康之恥(五)第110章 盡忠報國(四)第七章 撿到了寶啊第四十七 抱大腿第113章 致命一擊第八十九章  孝敬老爸第九十九章 竭盡全力第二十四章 話裡有話第十章 前進一小步第六十八章 靖康之恥(四)第135章 兄弟鬩牆第九十一章 喜出望外第八十五章 勢在必得(三)第119章 漸入佳境第七十三章 功虧一簣第八十七章 無恥、囂張、卑鄙第104章 天下太平的希望第134章 近水解渴第四十五章 羣策羣力第六十六章 靖康之恥(二)第九十二章 深謀遠慮第十二章 初戰告捷(二)第十九章 初戰告捷(九)第六十八章 靖康之恥(四)第119章 漸入佳境第133章 小康之家第108章 盡忠報國(二)第119章 漸入佳境第123章 勉爲其難第108章 盡忠報國(二)第107章 盡忠報國(一)第八十八章 打遍天下無敵手第107章 盡忠報國(一)第135章 兄弟鬩牆第四十七 抱大腿第八十一章 斬首行動第五十章 潛移默化第105章 盡人事第128章 逼上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