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十三)

吳充的誅心之言剛出口,趙頊聽了臉色便是一沉。

不論做皇帝的再怎麼寬宏大量,朝中的臣子家中藏着一隊百人敵,總是難以忍受的。以數人大敗百人,怎麼想都絕不會是運氣的結果。韓岡坐擁此等死士,就算他沒有反逆之心,也是個威脅。

韓岡用眼角餘光瞥了吳充一眼,就見他的神色恬淡平和,好像他方纔說的不是要致人於死地的讒言,而只是一句家常話而已。

“好聰明啊……”韓岡心中冷笑着,迎頭對上趙頊的目光:“臣家中的家丁是上過戰陣的軍中健勇,縱然因殘病而退,各有內疾,再上不得陣,但眼光還在,歷練猶存,豈是磨坊中的廂兵可以欺辱?對上從沒有見識過戰事的廂兵,若是還能輸掉。曾經敗給他們的吐蕃、党項兩族的賊寇,在墳墓中也不會甘心。”

“不論是否殘病,其所對陣廂軍,縱未上陣臨敵,終究也是百名身體完好,體格壯健的軍漢。以數人勝百人,其武勇豈是等閒?”

吳充像一頭團魚,咬住了韓岡就不肯放口。這麼難得的機會,他怎麼可以錯過?韓岡過去露出來的破綻,從來都是陷阱,吳充也吃過了好幾次虧。但今日之事,就算還是陷阱,他也要一腳踩下去。“蓄養死士”這四個字只要揪住了,韓岡就是挖了多少坑,照樣別想脫身。

韓岡立刻加以駁斥:“臣家家丁能勝,非是勝在武勇,雙拳難敵四手,就是萬人敵,四面被圍攻,又怎能立敵?而是靠着多年行伍的經驗和眼光。”

吳充呵呵冷笑,對着趙頊道:“以臣觀之,更多的當是膽略。豈不聞一人奮死可以對十,十可以對百……”

“……百可以對千,千可以對萬,萬可以尅天下矣。”韓岡在心上將下面一段幫吳充念出來了。出自《韓非子》的這一段,用到現在,對他來說可不是好的比喻。

“吳樞密有所不知。”韓岡心平氣和,“臣家門前街巷狹窄,僅可容一車或是兩馬,兩側又是高牆深院。如果放在戰場上,就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地形,用三五人就可以守住了。對手人數雖衆,可一旦封堵巷道,要面對的也只是眼前寥寥數人。不信陛下可以命開封府詳加詢問,看看臣家家丁究竟是如何做的?”他說着,又微微一笑,“皆是百戰餘生,如何不明臨敵陷陣?遇上身陷穀道的敵方大軍,要從何處下手,根本不需要多想,熟讀兵書如趙括、馬謖者豈能及之?”

韓岡語帶譏諷,又是盯着吳充說話,等於是指着鼻子在罵如今的這位樞密使,不過是隻懂紙上談兵的趙括、馬謖而已。

兩名臣子之間雷霆風暴一般交鋒,趙頊如何聽不出來。吳充要陷韓岡於死地,趙頊也不可能看不出來。但他的心中有着深深的疑問:“韓卿,這些軍中精悍爲何會投奔到你家?”

“臣家家丁多爲陣上傷殘,難以恢復,不得不離開軍中。正好臣主管療養院事,故而多來投奔。臣家本是寒門素戶,而隴西又非鄉里,戶牗乏人,也只能來者不拒。”

“韓岡!軍中因戰傷而殘,什麼時候會將人汰撤出去?只是降入下等軍額而已,照樣能領着一份俸祿。”吳充一聲斷喝,“你這是欺君!”

“嗟來之食,不知樞密可願食之?!”韓岡冷聲質問,問得吳充神色一變,又繼續說下去:“但凡戰事,只要不是大敗,會在戰陣上受傷的,無不是立於陣前、直膺敵鋒的勇夫。此輩向以勇力傲視同儕,率爲心高氣傲之人。一日以病殘而落於下等,縱然能忍得下舊時的驕悍之心,也免不了會受到一干庸人的嘲笑。如此情狀,試問又有何人願意留于軍中,爲人恥笑?”

“不爲五斗米折腰,想不到軍中有那麼多士大夫!”

對於武夫的鄙視,在士大夫們的心中根深蒂固,吳充對韓岡的話嗤之以鼻。要怎麼對待武人?從太祖皇帝開始,就秉持一個宗旨:薄其官稱,厚其爵祿。投軍只要有戰功,就能得到豐厚的賞賜,但到了文官面前,就要老實做人,別把自己看得太高。當兵的在此時只有一個字——賤。臉上刺字的赤佬,就算顯貴如狄青又如何?妓女亦可辱之。

“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秦雍豈無之?”韓岡冷笑着,“若無爲國效死的忠心,如何會陷陣衝營?!只憑區區財物,能招來的不過是嘯聚之輩,利來則至,利盡則去。難道在樞密心中,國朝百萬大軍,盡是此輩不成?……而且還有一事,樞密應該很明瞭。將兵法推行於軍中,各路整軍設將,于軍力上確爲上上良策。但各軍汰撤剩員,卻也不免有些錯漏。尤其是下等軍額之中的老廢,裁撤的則是最多的,臣家的家丁,倒有一半來自於此。韓岡敢問樞密,汰撤剩員的軍令到底是不是蓋了樞密院的大印!?”

吳充聲音一滯,倒不是因爲韓岡突如其來的一擊,而是突然發現話題已經給韓岡帶偏掉了。天子的視線投過來,吳充匆忙說道:“無論如何,此乃是收買人心之舉!”

“若依吳樞密之言,日後至於修橋鋪路、扶危濟困,設粥廠、散湯藥的事,就不要讓人做了,因爲人心會被收買。若是遇上災年,百姓流離,就算官府不及救治,他人也不能來救,因爲人心會被收買。讓他們餓死好了,吳樞密是不是就是這個意思?!”韓岡幾句話下來,已是聲色俱厲。轉身對着趙頊,一指吳充:“陛下,吳充此人奸邪,豈可留於朝堂!爲政者當勸人爲善,而非讓人不敢爲善!造悚言,危天子,試問日後誰人還敢行善事?!若陛下以爲收留殘病之人有罪,臣甘當其罪!”

趙頊能定韓岡的罪嗎?當然不能。他不滿地盯了吳充一眼,這個話不能亂說的。

吳充也不能定韓岡的罪,但他能讓趙頊對韓岡心生疑忌就已經滿足了——現在也許並不在意,但等到私底下想起來,必然會升起一絲隱憂。現在即便當面被韓岡罵,吳充也不怒,反而很平靜地說道:“韓岡所爲或許是善心,但日後若有奸人仿效,可能免其亂?”

“若日後傷殘軍卒皆能得到妥善安置,後人如何能仿效?”韓岡衝着趙頊一躬身:“陛下,儘管此輩不能再上陣殺敵、爲國效死,但皆是老卒,經驗豐富。若於一營中設立教導隊,將經歷過戰陣,已有殘病的老卒調入其中,加以勇號,飾以美名,讓其教訓士卒,其人必當盡心盡力以報陛下恩德。”

這是能示好軍中卒伍的舉措,不管最後能不能成功,只要外面的士卒知道創立了療養院的韓舍人幫他們說過話就行了。當然,能成功自是最好!

趙頊沉吟起來,韓岡的話的確引起了他的興趣,而韓岡家的家丁也表現得足夠出色。如果依照韓岡所言,以曾經立過功勳的殘病士卒爲教導,厚給封賜,讓他們在軍中言傳身教,或許當真能讓禁軍的戰力上一個臺階。

看見趙頊的反應,韓岡趁熱打鐵:“京營、河北兩地的禁軍久不交戰,其戰力堪憂。可若是從外調來將領日加督訓,又難免惹人議論,啓人疑竇。但如果僅僅是設立教導隊,以老卒帶新卒,則不必擔心會有任何後患。”

“吳卿……”趙頊轉過頭來問着,“韓卿此議可行否?”

吳充沒想到韓岡又是這般輕而易舉地就轉移了話題,惹起了趙頊的興趣。現在再對韓家家丁的武勇緊咬不放,可就是會引起趙頊的不滿。

“更易軍制非同小可。臣請陛下將此議下中書、樞密院,並兩制以上官共議,以定可否。”

吳充拖延着時間。雖然韓岡跟自己的兒子是連襟,但他越看韓岡越是礙眼。有這個女婿在,對王安石的幫助實在是太大了。過去他能攛掇着天子整修黃河金堤,現在又攛掇着天子考慮起改變軍制,說不定再過一陣子,就能攛掇着讓王安石復相!

只是想要找個由頭將他趕出去,總是難以如願。韓岡身份雖卑,與樞密使天差地遠,但想要動他,必須要有天子的同意,絕不是件容易的事。

是不是往熙河路派幾個人去?雖然麻煩點,但總能抓到把柄。當不會像面對韓岡,看着縱有錯處可以攻擊,誰想到全是陷阱?想法、行事總是出人意表,讓人全然捉摸不透。

韓剛亦是冷冷地用眼角餘光撇着吳充。

跳得太歡不是好事,方纔吳充一個勁地亂噴口水,當已經給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日後吳充再攻擊自己,就很難讓天子相信他的言辭。但話說回來,如果一名宰執級的官員盯着一名小臣,有很大機率,天子會爲了安撫重臣,而將那名小官給踢出朝堂。這樣的先例有很多,吳充說不定就在打着這個主意。

不過這樣就要賭一賭在天子的心目中,誰的分量更重了。想必吳充自己都不敢確定,他的分量能勝過自家。

只是韓岡心中對此沒有一點欣喜,他想要的是任何人都動搖不了的地位,而不是將自己交由他人來衡量——即便那人是皇帝。

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二十二)第四十八章 斯人遠去道且長(三)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三)第二章 凡物偏能動世情(二)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八)第三十四章 雲庭降鶴宴華堂(下)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九)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七)第四十二章 更與堯舜續舊題(上)第四十章 敗敵逐遠山林深(下)第二百七十二章 長風(九)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一)第四十章 帝鄉塵雲迷(六)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二)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九)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八)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三)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四)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五)第二十二章 漢唐舊疆終克復(上)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八)第四十二章 更與堯舜續舊題(中)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八)第一十九章 登朝惟願博軒冕(中)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九)第一十三章 赳赳鐵騎寒賊膽(中)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三)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三)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十二)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一)第一十三章 上元驚聞變(上)第八章 太平調聲傳烽煙(二)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四)第四十一章 順風解纜破晴嵐(中)第九十四章 微雨(一)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一)第一十八章 向來問道渺多岐(五)第一十一章 立雪程門外(中)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一)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二十)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四)第三十八章 心賊何可敵(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七)第二百五十四章 新議(二十)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六)第二百三十五章 新議(一)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五)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一)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七)第七十九章 塵囂(十)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十)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五)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五)第三百二十二章 說服(中)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十一)第三十八章 一夜驚濤撼孤城(下)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七)第二百二十一章 變故(十八)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四)第一十三章 赳赳鐵騎寒賊膽(中)第十章 進退難知走金鑼(下)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三)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三)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九)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十四)第四十六章 正言意堂堂(上)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十二)第一十八章 向來問道渺多岐(三)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一)第一百二十八章 後顧(上)第六十二章 宴火(四)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八)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一)第一十章 廟堂(一)第三十五章 願隨新心養新德(下)第二十五章 晚來蕭蕭雨兼風(中)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五)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五)第二十四章 自有良策救萬千(上)第四十五章 樊樓春色難留意(二)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一)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八)第三十七章 長安道左逢奇士(下)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三)第四十七章 氣接瑤臺驂帝御(下)第三十章 臣戍邊關覓封侯(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四)第一百七十二章 暗潮(七)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一)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五)第七章 君臣(上)第二百一十四章 變故(十一)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五)第九章 縱行潼關道(上)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七)第四十六章 正言意堂堂(中)
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二十二)第四十八章 斯人遠去道且長(三)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三)第二章 凡物偏能動世情(二)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八)第三十四章 雲庭降鶴宴華堂(下)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九)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七)第四十二章 更與堯舜續舊題(上)第四十章 敗敵逐遠山林深(下)第二百七十二章 長風(九)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一)第四十章 帝鄉塵雲迷(六)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二)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九)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八)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三)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四)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五)第二十二章 漢唐舊疆終克復(上)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八)第四十二章 更與堯舜續舊題(中)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八)第一十九章 登朝惟願博軒冕(中)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九)第一十三章 赳赳鐵騎寒賊膽(中)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三)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三)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十二)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一)第一十三章 上元驚聞變(上)第八章 太平調聲傳烽煙(二)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四)第四十一章 順風解纜破晴嵐(中)第九十四章 微雨(一)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一)第一十八章 向來問道渺多岐(五)第一十一章 立雪程門外(中)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一)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二十)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四)第三十八章 心賊何可敵(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七)第二百五十四章 新議(二十)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六)第二百三十五章 新議(一)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五)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一)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七)第七十九章 塵囂(十)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十)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五)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五)第三百二十二章 說服(中)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十一)第三十八章 一夜驚濤撼孤城(下)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七)第二百二十一章 變故(十八)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四)第一十三章 赳赳鐵騎寒賊膽(中)第十章 進退難知走金鑼(下)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三)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三)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九)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十四)第四十六章 正言意堂堂(上)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十二)第一十八章 向來問道渺多岐(三)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一)第一百二十八章 後顧(上)第六十二章 宴火(四)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八)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一)第一十章 廟堂(一)第三十五章 願隨新心養新德(下)第二十五章 晚來蕭蕭雨兼風(中)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五)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五)第二十四章 自有良策救萬千(上)第四十五章 樊樓春色難留意(二)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一)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八)第三十七章 長安道左逢奇士(下)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三)第四十七章 氣接瑤臺驂帝御(下)第三十章 臣戍邊關覓封侯(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四)第一百七十二章 暗潮(七)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一)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五)第七章 君臣(上)第二百一十四章 變故(十一)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五)第九章 縱行潼關道(上)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七)第四十六章 正言意堂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