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三)

“怎麼可能是韓家?”

這下輪到張十九難以置信了。韓琦的名聲在民間可是大得很,他的兒孫怎麼也不應當轉着發掘古墓的念頭。

“怎麼就不能是韓家?”周小乙冷笑了幾聲,轉頭看着張相,“五哥你應該最清楚!”

豪門大族私底下到底有多齷齪,張相當然是清楚得很,他的買賣也只有從豪門大族身上才能放心大膽地賺到錢,來往得多了,許多消息也就自然而然地鑽進了耳朵裡。

“多謝小乙。”張相向周小乙躬身一禮。

周小乙忙搖着手:“我也只是順道提醒張五哥你罷了。我現在就要出城回洛陽去,遲了恐怕就來不及了。”他頓了一下,又問道:“張五哥你呢,要不要一起回洛陽?”

張相想了一陣,最後還是搖頭:“我今天才到相州,累得夠嗆,打算再多留兩天,好生將養一下身子骨。”

聽到張相這麼說,周小乙也不多勸,拱了拱手,直接就從小巷子中繞了出去,轉眼就不見了蹤影。

張十九圍着張相,又急又怒地問道,“哥哥,現在該怎麼辦?”

“先去州衙看個究竟,至少罪名都要打探明白。”張相說道,“有些事不去探明明白,光是躲避,有許多事永遠都沒辦法查清楚來龍去脈。”

張相小心謹慎地往州衙去,到底怎麼安罪名,他肯定是要當面去看一看。

州衙的前面,擁擠了數百閒人,都是想知道知州到底想怎麼處理這一次的變亂。而州衙邊上,便是韓家在城中的大宅,名氣響亮的晝錦堂,就在那間大宅中。

張相被堵在了州衙的正門口,正想着要怎麼才能擠進去,就看見從北而來的一隊車馬,分開州衙前的人羣進了韓家。也不知是哪家的大官人來了,出來迎客的明顯是韓家的子弟,而不是普通的管家。

不過這也不幹張相的事,他現在還猶豫着到底是走還是留?

現在走未免太可惜了,一堆堆金銀在眼前燦燦發光,就是想走,也挪不開腳步。

乾脆與想吃獨食的安陽人徐興徐鬍子拉上關係好了,張相這樣想着。

洛陽這邊的人脈在自己手中。在中間做個週轉,儘管不比之前的盤算,但也是一筆不小的進項。而且不必冒風險——性命無憂終歸是件好事。

……

“多殺幾個收贓的賊人,安陽這裡也就能安定一點了。”韓忠彥揮手讓來報信的僕人退下去,轉頭便殺氣騰騰地跟李清臣說着,“這等賊人,死不足惜!才幾天工夫,安陽縣這邊的古墓全都遭了賊手,往城外走一走,田裡面全都是一個個坑。”

李清臣嘆道:“還不是王介甫和韓岡翁婿兩個鬧的,爭道統爭得地下的先民都不得安生,真是不知讓人說什麼纔好。”

李清臣是韓琦的侄女婿,剛剛從定州任上回來,來相州本是順道來走親戚的,誰想到撞上了這一檔子事。說有趣倒是有趣,但妻兄韓忠彥就在眼前氣急敗壞,李清臣也不敢笑出來。

“韓岡的表兄李信也在定州,是個老實人。這兩年在定州,從來只在軍營裡教訓士卒,下面的赤佬都給治得服服帖帖,連擾民的事都少了許多。”李清臣說着,“韓岡要是脾性能跟他表兄一樣,也沒這麼多亂子了。”

韓忠彥點點頭,身在河北,河北軍中的有名將領,他也是都有耳聞。李信被郭逵從南方調來河北,作爲一個外人,能很順利地融入一向排外的河北禁軍,又沒有同流合污,這份能耐的確出色。當然,最關鍵的是李信爲人老實沉穩,對文臣和讀書人都表現得很尊重,所以讓人欣賞。

李清臣用話分了韓忠彥的心,轉過來則又問:“殷墟甲骨究竟是什麼模樣?我一路南下,在驛館中聽得人吹得神乎其神,就是沒一個靠譜的。”

“要看也容易,我這裡正好就有。”韓忠彥提聲叫來一名僕役,吩咐道:“將四哥和他的朋友一起請來。”

很快兩人就應招而來。

一個便是韓琦的四兒子,韓忠彥的弟弟韓純彥,另一人年歲與韓純彥相當,三十出頭,但李清臣不認識,不過身材頎長,相貌斯文,看起來很是出衆,在李清臣面前自報家門:“歷城李格非,見過韓龍圖、李博士。”

韓忠彥現在是龍圖閣直學士,一般稱呼是龍學、直學,但尊稱一聲龍圖也可以,反正韓岡不在此處,也不會讓人弄混。

待韓純彥和李格非與李清臣見過禮,韓忠彥便對李清臣介紹道,“李文叔是熙寧九年的進士,現今在相州州學中任教授,也與我家有舊,不是外人。”

李格非也在旁道:“在下父祖皆出自忠獻公門下,曾在陝西和京城任職。”

韓琦做了多少年宰相,在他手下做過官的多了,這樣就稱是門下,那天子手下就沒人了。李清臣知道這不過是貼上門來拉交情的奉承話,也不以爲意。

但韓忠彥對這李格非的看重,也是有緣由的,“文叔在金石上,眼光獨具,上次我那一具銅鼎,便是由文叔鑑別出來,乃是東周虢國之物。另外兩件藏品,則是被他看出了破綻,是奸人僞造。”韓忠彥介紹了兩句,又對韓純彥道,“還不將那幾片甲骨拿出來。”

韓純彥向身後一招手,跟在後面的僕人捧着一個托盤,將幾片甲骨遞了上來。

韓忠彥說着:“這幾片甲骨,跟《龜策列傳》和其他幾部書中所言無訛,的確是占卜之後刻上卜辭的樣子,此處又是殷墟所在,倒有九成九是殷人遺蹟。”

李清臣知道,韓忠彥的手上應當還有殷人禮器,所以才能這般確定。不過人臣私藏上古祭禮之器,而且說不定還是爲天地鬼神之用,肯定是犯忌諱的,肯定是不能說出來。

李清臣拿起托盤上的銀框放大鏡來看,但完全認不出上面用刀刻出來的文字究竟是什麼意思,只能用點頭來掩飾自己的無知。

幸而有李格非在旁解說:“倉頡初作書,依類象形,故而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此乃《說文解字》序中所言。象形之文,形聲之字,合起來,方是如今的文字。由此可知,越是近於倉頡之時的文字,象形之文越多,而形聲之字越少。”

李格非雖然年輕,但一番話說得條理分明,讓李清臣的眼神中多了幾分讚許。

李格非指着排開在托盤上幾片完整的龜甲和骨片,“‘象形者,畫成其物’。甲骨之文遠比篆書籀文,更爲近於圖畫。多爲象形之文,更近於上古。”他點着其中一片骨片上的一個文字,“有些字如果當成圖來辨認,還是能揣摩出其本意來。”

李格非的手指指着一個月牙圖案,中有一點,李清臣看了幾眼,略有幾分猶疑地問道:“這是‘月’?”

“應該就是。若能全都辨認出來,殷商時的禮儀,也能從中瞭解一二了。”李格非慨嘆道,“三禮《周禮》、《儀禮》、《禮記》,但其中有多少篇是後人僞作,那就難說了……先聖曾言,鬱郁乎文哉吾從周。雖然是想‘從周’,但流傳下來的三禮若是爲後人所杜撰,那又該怎麼辦?只能設法從源流上來找。”

這番話就是氣學的韓岡藉助殷墟之文來顛覆如今儒門經義的理由,倒是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同。李清臣搖頭笑嘆,“周監於二代”——正好這裡就是殷墟。

李清臣也不清楚眼下的局面到底是不是韓岡的初衷,但一切的發展,都使得《字說》乃至《三經新義》,必須要面對殷墟古物的質疑。

氣學能不能爭得過新學,那是另外一碼事,但新學的確是被氣學用力地扯了一把下來。按說給新學添堵,不是什麼人都能做到的。

“相州民風一向淳樸,如今卻被鬧得四民不安。這幾日便要上書天子,把相州的亂象跟天子說一說。”韓忠彥看着李清臣的眼睛,“鄉里的農戶都只顧在田裡挖坑,明年怎麼種地?”

“說得也是。我昨天在驛館中還聽人說起,這幾日一片有文字的完整龜甲,已經漲到了近一貫。如果不論衣賜,我這個太常博士一個月的料錢也只有二十貫。”李清臣感慨着,“有着卜辭的甲骨,只要挖出來百十片,置宅買田的本錢就有了,百姓哪有不趨之若鶩的?一來二去,民風就這麼給敗壞了。”

李清臣的話中,隱隱地透着拒絕之意。在他看來,一貫一片的價碼是在太高了,由不得人不心動,根本就堵不住。何況一池渾水,漩渦陣陣,事不關己的何必硬往裡面趟過去。看熱鬧就是了。

韓忠彥看着身前的酒杯,他本也不指望李清臣能幫着說話。

十年前,李清臣曾經輔佐韓絳經略橫山,攻打羅兀。當此役戰敗,韓絳貶官出外,而李清臣則是倒戈一擊,四處放話詆譭韓絳,以求自全。

這樣的人品,據說天子也是鄙薄不已,要不然這些年來,李清臣作爲相州韓家的女婿,也不至於一直都沉淪下僚。

韓忠彥將眼中的鄙夷藏起來,看來也只能指望天子了,否則相州的亂象絕難平息,韓家的家風也維持不住了。

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七)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二)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三)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九)第三十五章 驟風(二)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九)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二十五)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二)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六)第四十四章 聞說紛紛意遲疑(下)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八)第二章 牲牢郊祀可有窮(下)第四十四章 聞說紛紛意遲疑(中)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二十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二十二)第一十二章 兵蹙何能祓鬼儺(下)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九)第三十章 狂潮漸起何可施(上)第九章 縱行潼關道(中)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七)第二章 邊聲連角不知眠(一)第二十七章 片言斷積案(中)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十)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五)第三百二十八章 東行(下)第一百五十三章 梳理(二十三)第二十七章 更化同風期全盛(中)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五)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九)第一十七章 桃李繁華心未闌(中)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六)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八)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三)第二十八章 夜鍾初聞已生潮(五)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二)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二)第四章 秋來暮色寒(上)第八章 四句千古傳(上)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八)第二百四十九章 新議(十五)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八)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九)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三)第二百九十章 飛信(下)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二)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五)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十五)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四)第二百九十七章 不悖(一)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三)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七)第一十七章 籍籍人言何所圖(下)第一十四章 臥薪三載終逢春(上)第二百五十一章 新議(十七)第四十一章 南北(一)第四十三章 長風繞城遙相對(上)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七)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六)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十)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五)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七)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一)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二)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七)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五)第二百三十一章 變故(二十八)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十二)第二十五章 山水流連住多時(上)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一)第四十一章 南北(一)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一)第九章 長戈如林起紛紛(五)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九)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四)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七)第四十五章 儒生合在賢能舉(中)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二)第三十二章 江上水平潛波濤(上)第四十四章 本無全缺又何慚(上)第一百四十四章 梳理(十四)第八十三章 塵囂(十四)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一)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五)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六)第一十二章 大廈將頹急遣行(中)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一)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五)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十三)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六)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八)第九章 縱行潼關道(中)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六)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四)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四)第一十八章 向來問道渺多岐(五)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二)
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七)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二)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三)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九)第三十五章 驟風(二)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九)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二十五)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二)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六)第四十四章 聞說紛紛意遲疑(下)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八)第二章 牲牢郊祀可有窮(下)第四十四章 聞說紛紛意遲疑(中)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二十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二十二)第一十二章 兵蹙何能祓鬼儺(下)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九)第三十章 狂潮漸起何可施(上)第九章 縱行潼關道(中)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七)第二章 邊聲連角不知眠(一)第二十七章 片言斷積案(中)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十)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五)第三百二十八章 東行(下)第一百五十三章 梳理(二十三)第二十七章 更化同風期全盛(中)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五)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九)第一十七章 桃李繁華心未闌(中)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六)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八)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三)第二十八章 夜鍾初聞已生潮(五)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二)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二)第四章 秋來暮色寒(上)第八章 四句千古傳(上)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八)第二百四十九章 新議(十五)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八)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九)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三)第二百九十章 飛信(下)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二)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五)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十五)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四)第二百九十七章 不悖(一)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三)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七)第一十七章 籍籍人言何所圖(下)第一十四章 臥薪三載終逢春(上)第二百五十一章 新議(十七)第四十一章 南北(一)第四十三章 長風繞城遙相對(上)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七)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六)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十)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五)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七)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一)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二)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七)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五)第二百三十一章 變故(二十八)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十二)第二十五章 山水流連住多時(上)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一)第四十一章 南北(一)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一)第九章 長戈如林起紛紛(五)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九)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四)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七)第四十五章 儒生合在賢能舉(中)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二)第三十二章 江上水平潛波濤(上)第四十四章 本無全缺又何慚(上)第一百四十四章 梳理(十四)第八十三章 塵囂(十四)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一)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五)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六)第一十二章 大廈將頹急遣行(中)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一)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五)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十三)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六)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八)第九章 縱行潼關道(中)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六)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四)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四)第一十八章 向來問道渺多岐(五)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