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

就在福寧殿中,當值御醫趕着爲天子熬製鎮心安神的湯藥的時候,身在文德殿上的許多朝臣,也發現自己需要一劑安神湯才能保持鎮定了。

聽着太后駕到的呼聲,望着屏風後影影綽綽的人影,諸多朝臣皆驚訝莫名。

太后在養病多日後,終於出現在朝會上,這對大多數朝臣來說,誠然是一樁喜事。

可文德殿的御榻之上,眼下卻空無一人。

太后上朝,卻不見天子。

不管向太后有多高的威望,又多得朝臣擁戴,但在法理上,向太后不過得先帝熙宗授權,代幼年的天子治理天下——向太后統御天下的權力,來自於天子,故而朝會時,太后不可能丟下天子獨自出現。如果天子有恙,不能上朝,太后也不當出現在朝會上。

文德殿每日舉行的常朝不算,那只有不釐務的朝臣才參加,一般由宰相押班,太后和天子都不會到場。

舉行於垂拱殿、主要由朱紫重臣參加的常起居,則的確曾有幾次太后單獨出場的情況。

但每五日在垂拱殿舉行百官大起居,以及今日這種更加重要的朔望朝會和一年最多三次的大朝會,卻從來沒有過太后單獨出場的記錄。

要變天了!

儘管幾乎每一位立於殿中的朝臣對此都有所準備,可事情當真發生在面前,還是讓絕大多數朝臣感到一陣心悸。

尤其還是選在了那一位進京詣闕的時候。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王安石,滿朝文武都在等待這位元老重臣的反應。

“能鬧大點就好了。”蒲宗孟的視線中承載着滿滿的期待。

他還記得韓岡之前對他說的那些話。

從韓岡這邊得到的內情,只比議政通報上的內容多上一點。但這一點已經足夠讓蒲宗孟徹底放棄皇帝。但也意味着他進入兩府的機率更加微乎其微,從年齡上看,在七十歲之前,他是沒有機會拿到那張清涼傘。

或許把尾巴搖得再勤快一點,韓岡會在快到七十的時候賞他一張清涼傘,接着在一年半載之後,找個好州郡給他養老。

可是,相對於這等酒店用餐後送上的漱口用的免費茶湯,蒲宗孟更加喜歡實實在在的大餐。

出行的隊列能張起清涼傘固然可喜,但沒有了清涼傘所代表的那些東西,單純的一張青羅蓋傘,不過是百貫不到的便宜貨。

幸好還有王安石,也只有王安石才能讓宰相們的盤算給打破。即使有了王安石的輔佐,蒲宗孟也並不認爲天子有一星半點翻盤的可能,但王安石足以讓一潭死水的朝堂突起波瀾,給蒲宗孟一個最好的表現機會。

不止一人如蒲宗孟一樣期待王安石的怒火,只有亂起來的朝堂,才能多空出些位置。在下面的猴子,總是希望上面能看到的紅屁股越少越好,而王安石就是那個能把大樹上的猴子搖下來的巨人。

如果王安石沉默,眼下這個穩定得如同山岩的宰輔議政體系,可就會讓人絕望地繼續保持下去了。

不過朝會的節奏,不會爲這些期待所改變。

太后駕臨,接下來自然是宰相率百官參拜。

王安石雖然是侍中,品級遠在現任的三位宰相之前,但按照朝堂儀規,現任的宰相地位在所有臣僚之上。卸任的宰相也罷,親王也罷,都壓不到禮絕百僚的在任宰相之前。

因而文官班列,蘇頌作爲平章軍國重事當仁不讓,站在王安石的前面。不過章惇和韓岡雖爲宰相,卻都是後生晚輩,沒有搶在王安石前頭的意思,主動謙讓下,讓王安石排在了第二。

太后上座,蘇頌自無猶豫,一如既往,當先領衆拜倒於殿廷。

蘇頌無視天子的缺席,這並不出人意料,但王安石接下來的動作,卻讓朝臣們驚駭莫名。

衆目睽睽之下,王安石緊隨蘇頌,向着殿廷之上俯首行禮。

那是再標準不過的拜禮,在朝堂上幾近五十年,王安石現在身上穿着的衣服或許能找到油漬污跡,但儀態舉止則絕對是完美得毫無瑕疵。

但他怎麼會行禮,他怎麼能行禮?

如果不是在朝會之上,如果不是殿中數以百計的政治動物早已習慣了收斂自己的情緒,王安石現在的舉動,肯定會惹起一片譁然。

多少朝臣因爲過於關注王安石而慢了一步才警醒過來。

別人能改弦更張,但拗相公不應該;別人能放棄皇帝,但皇后外公不應該;別人能與宰相同進共退,但新學之宗不應該。

那是誰啊?

蒲宗孟迷惑地睜大眼睛,覺得自己老花的程度好像又嚴重了許多。

現在拜倒於地的那一位,根本就不是他印象中的侍中兼河東節度使、觀文殿大學士、楚國公王安石。

當年的那位認定了一件事,就死活不肯低頭的拗相公,到底去了哪裡?

一直都在關注着王安石的王安禮,雖不會覺得蘇頌身後的是另外一個人,但他對自家兄長的舉動驚訝更甚,拜倒行禮時更是比前後本已驚愣的同僚還要慢上了半拍。

感覺到了殿中侍御史刺在背後的視線,王安禮匆匆忙忙趕上大部隊的行動。只是在起拜之間,頭腦還是一陣亂,最後起身的時候,腳下一滑,雖然沒栽倒,可還是踉蹌了一下才站穩。

渾渾噩噩地從地上拾起自己的笏板,王安禮已經無暇顧及明天就要落在頭上的彈章了。

王安禮當初得知王安石要跟皇帝結親時,就十二分的不滿,差點就要跟兄長鬧翻。此番王安石上京,王安禮就估計他是來爲孫女婿撐腰的。

到底要如何在太后和宰相面前表現出自己與王安石截然不同的立場,同時還要在皇帝心裡留個幾分人情,以便萬一皇帝勝了太后、宰輔時,還能依靠外戚的身份脫災免難,這讓王安禮很是傷了一番腦筋。

他可是從來沒想過,王安石會站在太后的一邊。

王安禮實在弄不懂自己的兄長在想什麼,既然今日能決定支持太后、宰輔,那之前把孫女嫁給皇帝又是爲了什麼?

難道要悔婚?可太后廢帝本就理屈,只是爲了搪塞人言,也絕不會同意王安石悔婚。

要說突發變故,讓王安石不得不低頭,說起來也不是不可能。可是以王安禮對王安石的瞭解,他的三哥根本不可能服軟,拗相公這個外號可不是白叫的。

所以,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

看見王安石低頭俯首,向太后終於鬆了一口氣。

有三位宰相領頭,議政重臣鼎力支持,加上自己在後做靠山,換個皇帝都沒問題。

唯有王安石最難辦,這是塊硬骨頭,而且是死硬的。

其人在江寧,但聲望遍及天下,一個不好,就會天下大亂。

這樣的危險人物,與其放在地方成爲禍亂之源,不如請回京師看着。

這是幾位宰輔共同的意見。沒了王安石,即使有文彥博、馮京、呂惠卿等一衆致仕元老、前度宰臣在外,也掀不起風浪來。

王安石上京甚至可以說是政事堂主動引導的結果,韓岡也主動擔負起說服王安石的重任。他現在也的確說服了王安石——儘管只是勉強說服。

放下心中重擔,千百倍的疲倦便如潮水般涌來,頭腦中針扎一般的疼痛也跟着一起泛起,忍不住幾聲叫痛。

“太后,太后!”

侍立在旁的親信內侍忙搶上前來,低聲急叫。

向太后休養多日才能夠勉強上朝,虛弱的身體情況,誰也不能保證她能堅持到最後。

“沒事,就快了。”

向太后低聲說,身後的宮女也忙上來幫着按摩着頭部。

按摩了幾下,待疼痛稍減,向太后就立刻重新坐正身子,俯視拜禮已畢重新歸班朝臣們。

依朝規,百官參拜之後還有一段儀式,但向太后覺得自己沒空浪費那個時間了。

當蘇頌正要引領百官繼續朝儀,殿上突然傳來太后身側傳旨官的聲音:“諸位卿家,吾有一事相商。”

“來了。”

蒲宗孟精神一振,王安石沒有大鬧朝堂,這讓他很是失望。

不過當太后要廢皇帝的時候,他又會如何?!

皇帝已經被幽禁,宮中被太后牢牢控制,宰相、議政盡數奉太后爲尊。

且皇帝在民間、在士林,可謂是聲名狼藉,加之又是幼主,本無恩德於天下,今日太后決心廢掉他,別說出面反對,就是爲其叫屈的也不會有多少人。

很可能除了王安石之外,這座大殿上,就沒有第二個人。

但以王安石的性格,可不會在乎自己身邊的人多人少。

只是當蒲宗孟用眼角餘光搜索到排在上首的王安石時,他的心裡忽然又不那麼篤定了。

萬一王安石又跟剛纔一樣呢?

蒲宗孟知道,王安石年前大病了一場,今天早上看見王安石,也覺得比過去蒼老憔悴了許多,或許這病癒之後,王安石的性格變了一個人也說不定。

蒲宗孟越想越覺得沒有錯,把希望寄託在王安石身上實在是大錯特錯,一切都要靠自己纔對。

眼下不正是有個機會嗎?!

望着空無一人的御座,聽着蘇頌說着“請陛下訓示”,蒲宗孟發現,這可是天大的良機。

只要敢豁出去,蒲宗孟想,這就是機會!

第四十六章 世情如水與天違(中)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二)第一章 劫後夢醒世事更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九)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七)第七章 都中久居何日去(一)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九)第四十八章 斯人遠去道且長(一)第一十七章 夜顧茅廬訪遺賢(上)第一十六章 夜涼如水無人酌(中)第一十二章 兵蹙何能祓鬼儺(上)第四章 力可迴天安禁鍾(中)第四章 豈料虎嘯返山陵(五)第三十五章 甘霖潤萬事(下)第一十二章 大廈將頹急遣行(上)第九十九章 微雨(六)第二百四十四章 新議(十)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四)第六十二章 宴火(四)第三十七章 相嘆投殘筆(下)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四)第四十三章 百里河谷田一頃(上)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五)第二十八章 夜影憧憧寒光幽(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六)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四)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五)第四十八章 浮雲蔽日光(中)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三)第四十二章 更與堯舜續舊題(中)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十二)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七)第四十二章 壯心全向筆端含(上)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六)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三)第二十二章 聲入雲霄息烽煙(下)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第一百五十七章 阻卜(中)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四)第二十四章 南國萬里亦誅除(二)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六)第四十三章 南北(三)第四十三章 長風繞城遙相對(上)第四章 素意蘭心得君憐(下)第一十八章 霽月虛明自知寒(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一)第三十七章 青山聲碎覷後影(四)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一)第三十七章 異鄉猶牽故園夢(上)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九)第九十八章 微雨(五)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七)第二十章 敵如潮來意尤堅(下)第三十五章 願隨新心養新德(上)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六)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六)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九)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三)第一百八十四章 變遷(十一)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五)第一十九章 此際風生翻離坎(下)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八)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八)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二)第三十九章 帝都先溫春常早(四)第二十四章 攜眷西返家(中)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二)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七)第二百七十七章 長風(十四)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九)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二十四)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第五十二章 南北(十二)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一)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二)第二十五章 山水流連住多時(上)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一)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八)第三十二章 榮辱憑心無拘執(中)第二百五十四章 新議(二十)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一)第一百五十三章 梳理(二十三)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一)第一章 鞏州(上)第三十章 臣戍邊關覓封侯(三)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六)第二十八章 夜鍾初聞已生潮(五)第六十六章 宴火(八)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二)第二十七章 舒心放意行所願(上)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三)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五)第一十七章 夜顧茅廬訪遺賢(上)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八)第四十七章 節禮千鈞重(上)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三)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三)第一百四十章 梳理(十)
第四十六章 世情如水與天違(中)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二)第一章 劫後夢醒世事更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九)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七)第七章 都中久居何日去(一)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九)第四十八章 斯人遠去道且長(一)第一十七章 夜顧茅廬訪遺賢(上)第一十六章 夜涼如水無人酌(中)第一十二章 兵蹙何能祓鬼儺(上)第四章 力可迴天安禁鍾(中)第四章 豈料虎嘯返山陵(五)第三十五章 甘霖潤萬事(下)第一十二章 大廈將頹急遣行(上)第九十九章 微雨(六)第二百四十四章 新議(十)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四)第六十二章 宴火(四)第三十七章 相嘆投殘筆(下)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四)第四十三章 百里河谷田一頃(上)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五)第二十八章 夜影憧憧寒光幽(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六)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四)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五)第四十八章 浮雲蔽日光(中)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三)第四十二章 更與堯舜續舊題(中)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十二)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七)第四十二章 壯心全向筆端含(上)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六)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三)第二十二章 聲入雲霄息烽煙(下)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第一百五十七章 阻卜(中)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四)第二十四章 南國萬里亦誅除(二)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六)第四十三章 南北(三)第四十三章 長風繞城遙相對(上)第四章 素意蘭心得君憐(下)第一十八章 霽月虛明自知寒(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一)第三十七章 青山聲碎覷後影(四)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一)第三十七章 異鄉猶牽故園夢(上)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九)第九十八章 微雨(五)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七)第二十章 敵如潮來意尤堅(下)第三十五章 願隨新心養新德(上)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六)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六)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九)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三)第一百八十四章 變遷(十一)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五)第一十九章 此際風生翻離坎(下)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八)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八)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二)第三十九章 帝都先溫春常早(四)第二十四章 攜眷西返家(中)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二)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七)第二百七十七章 長風(十四)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九)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二十四)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第五十二章 南北(十二)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一)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二)第二十五章 山水流連住多時(上)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一)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八)第三十二章 榮辱憑心無拘執(中)第二百五十四章 新議(二十)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一)第一百五十三章 梳理(二十三)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一)第一章 鞏州(上)第三十章 臣戍邊關覓封侯(三)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六)第二十八章 夜鍾初聞已生潮(五)第六十六章 宴火(八)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二)第二十七章 舒心放意行所願(上)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三)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五)第一十七章 夜顧茅廬訪遺賢(上)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八)第四十七章 節禮千鈞重(上)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三)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三)第一百四十章 梳理(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