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七章 功利短視和目光長遠之間的矛盾

由於樓昌被誅,然後龐、鄭朱兩人先後進入核心,所以現在的趙國大臣一共有七人。

趙丹目光環視一圈衆人,然後停留在了龐的身上。

龐此人,雖然也算是布衣出身,但趙丹扶持他起來就是爲了限制廉頗,對此龐自然是心知肚明,所以龐並不會和廉頗走得很近。

趙丹心中暗想:“聽賢的密報,最近龐似乎和趙勝走得有點近啊,看來很快就要成爲趙勝一派的成員了。”

如此一來,公族派可能又會重新恢復三人。

不過廉頗和虞信這邊的動作也不小。

聽說最近虞信和御史李伯走動很勤,而且因爲某些官員的問題李伯和司寇趙豹似乎鬧得有些不太愉快,所以李伯很有可能會加入到虞信廉頗這邊。

老實說,這種狀況其實趙丹不太喜歡。

你們這些臣子就好好的當臣子嘛,心裡就想着效忠寡人不就好了,整天搞什麼拉幫結派幹嘛?

但趙丹的心裡也很清楚,爲了政治利益而聯盟其實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任何朝代都有。

在很多朝代的朝堂上,通常都是會有兩派甚至更多的派別,這些派別通常包括文臣、武將、勳貴、宦官、外戚等等,基本上都是你方唱罷我登場。

也就是這個時代比較特殊一些,因爲在戰國時代末期纔開始有了文臣武將之間的區分,之前都是要求文武雙全的,所以像後世那種文官武將尖銳對立的情況眼下還不存在。

不過其他派別也已經開始出現了,比如說賢就是宦官,雖然並不是七大臣之一,但是影響力其實和七大臣任何一個人相比都不差。

又比如說七大臣之中唯一一個還沒有站隊的趙國大行人鄭朱,鄭朱是鄭國王族後裔,鄭國被韓國滅掉之後他的先祖流亡趙國,多次和趙國王族通婚。

如今趙丹王宮之中就有一個鄭夫人是這個鄭朱的同胞妹妹,所以鄭朱實際上也就是趙國的外戚了。

這趙國政壇還真的是應有盡有啊。

趙丹心中暗歎一聲,罷了罷了,水至清則無魚啊。

趙丹臉色一整,開始進入正題。

“諸卿想必都已經知道那秦國使團到來之事了,所以寡人今天召集諸卿就是想要問一下,現在應該如何答覆秦國人?”

大家都是聰明人,所以一下子就聽出來,大王這是要確定下一步的方略了。

有人可能就要問了,爲啥要到這個時候纔來臨時抱佛腳討論下一步國策,就不能搞個長遠點的,什麼五年十年計劃嗎?

這其實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

如果用後世的角度來看的話,就會覺得很多時候戰國時代的國君們好像都沒有一個長遠的目標,常常作出一些在後人看來很短視的舉動。

不少文章都持這樣的觀點,比較典型而且有名的有《六國論》《過秦論》等等。

但是,這些戰國的國君們真的就這麼愚蠢嗎?

首先必須要注意到的是,在戰國時代之前,整個華夏大地之中從來就沒有出現過一個強有力的、能夠被稱得上是大一統王朝的國家。

也就是說,可能就連最終的勝利者秦國自己,在勝利之前都不知道大一統究竟是個什麼樣子的。

所以在歷史上,六國爭相割地賄賂秦國,其實還真沒什麼好奇怪的。

齊國強大的時候,秦國不也得割地,好讓齊國大軍退出函谷關嗎?

楚國強大的時候,同樣也是對韓魏兩國予取予求。

趙國現在強大了,魏國和秦國也是割讓了大片領土。

爲啥?因爲諸侯國都覺得,你霸主就霸主唄,反正你最多風光個幾十年,然後大家一個圍攻你就完蛋了。

歷史上的霸主齊國和楚國不就是這麼倒下的嗎?秦國和趙國不就這麼崛起的嗎?

在這樣的心理下,指望歷史上的六國去齊心協力共抗強秦,那根本是不可能的。

反正他秦國肯定會衰落的,不會一直強下去的,只要等一個契機就行,一個類似五國伐齊這樣的契機。

這就是歷史上那些六國國君們的想法。

趙丹也可以肯定,這也是現在除了趙國之外其他六國的想法。

這就是所謂的“時代侷限性”了。

這些生活在春秋戰國時代的國君根本就無法想象得到大一統王朝的模樣,就好像一個1900年的地球人不會想象到一百年後人們單單憑藉着一個不過巴掌大的、名叫手機的東西就能夠在地球的兩端、隔着幾萬公里的地方做到“面對面”的暢談。

或者這麼說,別看現在這戰國七雄國君一個個風風光光的,但誰知道哪天自己的國家會不會被直接一戰而亡呢?

春秋初年幾百上千個諸侯國,到了現在這公元前257年,已經只剩下了七個,絕對的百裡挑一。

這種慘烈的現實足以讓七國的每一位君王心中都有一種危機感,一種朝不保夕的感覺。

在這樣的情況下,這些國君們必須要正視眼前,必須要在每一戰都儘可能的爲自己的國家獲得足夠生存下去的資本。

在這樣的情況下,想要目光長遠,那根本不現實。

想生存下去,首先就得功利。

“功利”這個詞,從來就是“短視”的同義詞,和“長遠”不是一路人。

那麼在周朝這衆多的諸侯國之中,還有沒有不功利的國家了?

有。

只不過問題在於,那些不功利的國家,早就已經在過去的數百年裡被淹沒在歷史的滔滔浪潮之中了。

而且,就算想要目光長遠,那其實也還挺難的。

七個國家,七位君王,成百上千名大臣,成千上萬名官吏,數以百萬計的子民。

這麼多的因素加在一起,誰能夠想得到未來會發生什麼事情?

變數太大了。

比如說趙丹吧,趙丹在河東郡之戰前的籌劃是依靠三晉聯盟之力,一直把秦國打到滅亡爲止,然後再圖謀其他國家。

這其實也算不上一個長遠的計劃,但就是這麼一個並不長遠的計劃,在河東之戰後都立刻產生了變數。

本應該是親趙派的魏無忌分分鐘就帶着魏國叛變了趙國,和秦國站在了一起,然後纔有了趙國被迫搶先攻擊秦國,纔有了接下來的邯鄲保衛戰。

這戰前誰能想到啊。

畢竟每一位國君在每一次大戰之前所面對的選擇都太多了,最極端的情況下,可能一個說客就能夠決定一場大戰是否開啓,或者決定這個國家在這場大戰之中站在哪一邊。

這怎麼猜?這太難猜了。

所以趙丹在這件事情上得到了一個經驗,什麼目光長遠啊那都是扯,還是走一步看一步的靠譜。

反正只要不停的打勝仗,那麼終有一天趙國會強大到讓所有六國加起來都不是對手的地步。

等到真正統一天下之後,再慢慢的去考慮那些百年大計吧!

第四百四十六章 自信滿滿的趙丹第二百四十九章 奇襲夷陵城第一百八十五章 邯鄲城裡來了三個人第四百六十一章 澠池之會第八百零八章 慌亂的燕國人第十二章 說田單第二百四十五章 破解圍秦救楚,範睢有三計第五百五十五章 此將可抵擋李牧!第三百零七章 岸門之戰第五百四十四章 楚王的怒火和秦王的擔憂第六十一章 樓緩第三百九十八章 是否救趙?楚人的爭吵第五十八章 解決之道第二十七章 趙王丹問呂不韋 4第一百零九章 何以自處第五十五章 信陵君說魏王 1第四百五十五章 屈服的魏無忌第七百六十六章 趙丹也別想得到!第二百四十三章 勝利的消息傳回了邯鄲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趙丹的兩件事情第五百二十八章 義渠勝第四百六十八章 天上掉下個邯鄲姬第一百五十二章 目標——秦軍!第七百二十六章 後勝有點慌第九百五十五章 犯我強趙者,雖遠必誅!第三百三十四章 秦國真正的和平條件第四百五十四章 必須割讓此二城第八百四十七章 不謀而合第四百九十八章 各懷心思第七十四章 固執的範睢第一百六十二章 我們趙國要求不高,你們秦國只需要割點土地就行了第七百六十七章 吞併和懷柔,統一之戰的序幕第七百零二章 太子的最終決定第六百三十八章 白龍魚服第一千零六章 秋議伐楚第四百九十一章 完了!第七百四十九章 上當了!!第二百七十八章 從河東郡傳來的好消息第九百六十九章 生死關頭第六十二章 燕國風雲 1第三百零五章 趙國的使者來到了陶邑城外第一百九十三章 以武安君爲將?第三百八十五章 秦國因間第二百一十三章 燕後的幫忙是有條件的第二百四十七章 原來這破秦之策,一直就在寡人的眼下!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制度和新相邦的產生第七百一十九章 失態的韓王然第七百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三十四章 信陵君第八百零七章 荊軻刺趙王第三百四十七章 春風寒夜,悽風苦雨第十一章 田單第九十一章 韓王然的怒火第七百八十三章 戰書第九百三十一章 瀕臨絕境的高宛第七百六十四章 南線戰事第七百二十二章 酒池肉林,謊言的力量第六百一十三章 求饒第七百一十四章 勝利的消息和李牧的危機第三百四十三章 司馬靳的神威第七百二十三章 接見馮亭第一百九十二章 秦國的慘重損失讓秦王稷十分的不爽第九百一十五章 演員的自我修養第八百三十六章 李牧的攻城不一樣第七百七十八章 王百將駐守的西城門第三百七十四章 韓非的建議第二百一十二章 燕國親趙派的威風第一百九十六章 即將入場的是另外一支精銳虎賁軍第八百八十二章 戰前準備第九百七十六章 王翦亡又是一個月結束了,和大家聊聊吧.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王,趙國人這是在搶劫!第六百二十六章 汝妻子吾養之,汝勿慮也第一百三十一章 開心不起來的王陵第一千零九章 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第二百一十四章 雖然趙丹很想打秦國,然而第八百四十七章 不謀而合第六百四十八章 趙丹的處置第九百七十二章 比死還要殘酷的刑罰第九百零九章 李牧的試驗第一百九十七章 就在今天,廉頗同志實現了他的夢想第二百九十三章 趙豹的意見似乎很有建設性第四百一十章 吾有憂,呂大夫可能解?第九百一十九章 這趙國使團,吾今日是請定了!第一百四十九章 初遇第七十七章 廢立第五百零五章 每一個人都有其侷限性所在第五百四十三章 廉頗的小心思第七百一十九章 失態的韓王然第七十一章 雪上加霜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大結局第九百二十九章 候的遺言第八百七十三章 呂不韋的理由第三百一十一章 韓非和參謀處的計劃第一百七十九章 論收小弟對趙國的重要性第八百六十三章 馮亭的心思第二百九十一章 是時候準備出兵燕國了第七百三十五章 無非成王敗寇第六百一十九章 匈奴內部的爭執第八百八十八章 亞洲大一統?
第四百四十六章 自信滿滿的趙丹第二百四十九章 奇襲夷陵城第一百八十五章 邯鄲城裡來了三個人第四百六十一章 澠池之會第八百零八章 慌亂的燕國人第十二章 說田單第二百四十五章 破解圍秦救楚,範睢有三計第五百五十五章 此將可抵擋李牧!第三百零七章 岸門之戰第五百四十四章 楚王的怒火和秦王的擔憂第六十一章 樓緩第三百九十八章 是否救趙?楚人的爭吵第五十八章 解決之道第二十七章 趙王丹問呂不韋 4第一百零九章 何以自處第五十五章 信陵君說魏王 1第四百五十五章 屈服的魏無忌第七百六十六章 趙丹也別想得到!第二百四十三章 勝利的消息傳回了邯鄲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趙丹的兩件事情第五百二十八章 義渠勝第四百六十八章 天上掉下個邯鄲姬第一百五十二章 目標——秦軍!第七百二十六章 後勝有點慌第九百五十五章 犯我強趙者,雖遠必誅!第三百三十四章 秦國真正的和平條件第四百五十四章 必須割讓此二城第八百四十七章 不謀而合第四百九十八章 各懷心思第七十四章 固執的範睢第一百六十二章 我們趙國要求不高,你們秦國只需要割點土地就行了第七百六十七章 吞併和懷柔,統一之戰的序幕第七百零二章 太子的最終決定第六百三十八章 白龍魚服第一千零六章 秋議伐楚第四百九十一章 完了!第七百四十九章 上當了!!第二百七十八章 從河東郡傳來的好消息第九百六十九章 生死關頭第六十二章 燕國風雲 1第三百零五章 趙國的使者來到了陶邑城外第一百九十三章 以武安君爲將?第三百八十五章 秦國因間第二百一十三章 燕後的幫忙是有條件的第二百四十七章 原來這破秦之策,一直就在寡人的眼下!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制度和新相邦的產生第七百一十九章 失態的韓王然第七百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三十四章 信陵君第八百零七章 荊軻刺趙王第三百四十七章 春風寒夜,悽風苦雨第十一章 田單第九十一章 韓王然的怒火第七百八十三章 戰書第九百三十一章 瀕臨絕境的高宛第七百六十四章 南線戰事第七百二十二章 酒池肉林,謊言的力量第六百一十三章 求饒第七百一十四章 勝利的消息和李牧的危機第三百四十三章 司馬靳的神威第七百二十三章 接見馮亭第一百九十二章 秦國的慘重損失讓秦王稷十分的不爽第九百一十五章 演員的自我修養第八百三十六章 李牧的攻城不一樣第七百七十八章 王百將駐守的西城門第三百七十四章 韓非的建議第二百一十二章 燕國親趙派的威風第一百九十六章 即將入場的是另外一支精銳虎賁軍第八百八十二章 戰前準備第九百七十六章 王翦亡又是一個月結束了,和大家聊聊吧.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王,趙國人這是在搶劫!第六百二十六章 汝妻子吾養之,汝勿慮也第一百三十一章 開心不起來的王陵第一千零九章 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第二百一十四章 雖然趙丹很想打秦國,然而第八百四十七章 不謀而合第六百四十八章 趙丹的處置第九百七十二章 比死還要殘酷的刑罰第九百零九章 李牧的試驗第一百九十七章 就在今天,廉頗同志實現了他的夢想第二百九十三章 趙豹的意見似乎很有建設性第四百一十章 吾有憂,呂大夫可能解?第九百一十九章 這趙國使團,吾今日是請定了!第一百四十九章 初遇第七十七章 廢立第五百零五章 每一個人都有其侷限性所在第五百四十三章 廉頗的小心思第七百一十九章 失態的韓王然第七十一章 雪上加霜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大結局第九百二十九章 候的遺言第八百七十三章 呂不韋的理由第三百一十一章 韓非和參謀處的計劃第一百七十九章 論收小弟對趙國的重要性第八百六十三章 馮亭的心思第二百九十一章 是時候準備出兵燕國了第七百三十五章 無非成王敗寇第六百一十九章 匈奴內部的爭執第八百八十八章 亞洲大一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