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七章 開幕大典

公元前二五六年六月初六,晴。

在邯鄲城外,宮城和郭城之間的中央地帶,一片佔地極廣的嶄新建築物在此林立,這便是歷經數年時間、一度被戰火所打斷的華夏學宮。

今日,乃是華夏學宮正式揭幕,向這個世界宣佈成立的時刻。

太陽纔剛剛從地平線上出現,華夏學宮之外就是人潮洶涌,數萬邯鄲民衆將這座學宮和學宮外的道路包圍得水泄不通,甚至還有許多精明的小販挑來了各種貨物當場叫賣。

當日上三竿之際,也不知道是誰一聲發喊:“大王來了!”原本擁擠無比的民衆立刻紛紛轉頭,朝着南邊望了過去。

最前方的是整整一千名具裝甲騎兵,雄壯無比的駿馬,身材高大的騎士身上披着在陽光照耀下閃閃發亮的盔甲,看上去猶如鐵塔一般雄壯威猛,引來無數民衆的歡呼之聲。

在這些具裝甲騎兵的兩旁,上萬名趙國步兵手持大盾而上,形成了一道盾牆,將整條道路的兩側都封鎖了起來。

旗幟如雲,華蓋昭昭,一襲紅色王服、頭戴金色王冠的趙丹和王后韓婉並車而行,出現在了趙國民衆的視線之中。

趙丹坐在馬車之上,不停的朝着兩邊的趙國民衆揮舞着手臂,臉上滿是溫和的笑容。

幾乎是在趙丹出現的瞬間,整個觀禮現場的氣氛也就達到了最高潮。

趙國的子民們無比興奮的揮舞着手臂,聲嘶力竭的朝着王駕呼喊着,無數雙臉龐因爲無比的激動而變成了紅色,就連士兵們所構成的盾牆都變得有些搖搖欲墜。

這種情形讓全副武裝騎着戰馬隨侍在趙丹車駕兩邊的趙國軍方兩大巨頭廉頗和龐煖都情不自禁的捏了一把汗。

要知道這一次的保衛措施可是由軍方負責的,這萬一要是有人衝破了盾牆驚擾到了王駕,那麼廉頗和龐煖的這一頓排頭是肯定要少不了的了。

好在事實證明廉頗和龐煖多慮了。

在經過了大約兩三裡的道路之後,一道氣派無比的大門就出現在了趙丹的面前。

這座大門高三丈寬四丈,完全就是依照城門的標準而建,門的兩側同樣有着高大的圍牆向兩邊蔓延開去,也是如同城牆一般。

在這座大門的最上方掛着一幅巨大的牌匾,上面寫着四個大字——“華夏學宮”。

這便是華夏學宮的正門。

趙丹的王駕緩緩的駛入了正門之中。

當駛入了集賢門之後,民衆們傳到耳中的歡呼聲立刻就減弱了不少,讓趙丹也情不自禁的鬆了一口氣,與王后相視一笑。

說實話,被這種震耳欲聾的歡呼聲包圍着,其實是一件很有壓力的事情。

在正門之後乃是一大片大約操場大小的空地,專門用來停放車馬。空地的兩側各有兩座亭子,分別位於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位。

亭中有井,亭旁有花有樹,四亭分別被命名爲“乾”“坤”“陰”“陽”。

在這片空地之後又有一座大門,只不過這座大門比正門要稍微小一些,上面同樣也有一塊牌匾,寫着三個大字“集賢門”。

在集賢門之旁,早有一羣人分立左右兩側。

這羣人大部分都是上了年紀的人,或白髮蒼蒼或兩鬢斑白,前稷下學宮大祭酒,現華夏學宮大祭酒荀況站在最前方。

由於集賢門下有着八層階梯,因此到了這裡就不能夠繼續乘車了。

趙丹帶着王后走下了馬車,荀況立刻就率領着一羣老學者們走了上來,朝着趙丹恭聲行禮:“見過大王!”

趙丹擺了擺手,對着荀況笑道:“荀祭酒不必多禮。”

一邊說着,一邊卻把目光朝着荀況身後的那些老者身上投了過去,笑道:“這些想必便是寡人之華夏先生了罷?還未知諸位性命。”

於是這些老者便一個個上前報名。

“臣魯仲連,見過大王!”

“臣公孫龍,見過大王!”

“臣環淵,見過大王!”

……

隨着一個又一個的名字報上來,趙丹臉上的笑容也是越發的濃郁了。

這一個兩個的,那可都是這個時代大名鼎鼎的大學者,屬於如今頂尖的知識分子啊!

有了這些大才,趙國的華夏學宮即便是剛剛成立,那論起名頭來說也完全不弱於齊國的稷下學宮了。

一想到這裡,趙丹就忍不住用欣賞的眼光看了荀況一眼。

如果不是荀況努力的挖人,那麼華夏學宮也不會有現在這般盛況!

這個封給荀況的上卿爵位,簡直是太值得了!

趙丹笑吟吟的扶起了面前這一羣中老年先生:“諸卿不必多禮,且雖寡人入內吧!”

於是在這些華夏先生的簇擁下,趙丹帶着一班趙國大臣們進入了集賢門之中。

在集賢門之後,同樣也是一大片寬闊的超級院落。

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座巨大的石碑,這石碑和大門一般平齊,寬達三丈,一進門就能夠看到,十分有震撼力。

但石碑上以紅色幕布圍住,卻不知石碑之中是何內容。

走過石碑之後,便是一大片平地,平地的中央一座巨大無比的高臺矗立,這座高臺四面由臺基環繞,頂部是一大片平地,名爲“辟雍”。

在辟雍高臺的空地兩旁又有十幾座大堂,每一座大堂都有着自己的名字,如“尊禮堂”“崇法堂”“白馬堂”“勸農堂”等等。

基本上只要一看這些名字,就可以看得出來哪一座大堂是哪一種流派的授課地點。

在辟雍的周圍,數百上千名諸子百家的士子們端坐着,見到趙丹之後紛紛起立行禮。

“見過大王!”

趙丹面帶春風,在衆人的簇擁上走上了辟雍的頂端高臺。

在高臺之上,早就已經擺好了六牲等祭品,更有祭祀侍立等候。

趙丹不敢怠慢,在祭祀們的要求下一絲不苟的完成了所有的祭祀。

當一切完成之後,太陽也已經到了正中央,趙丹走到了高臺的面前,朝着所有的士子們高聲道:“今日寡人見此學宮,乃是希望弘揚諸子百家之學識,令吾華夏文化稱雄世界!寡人有一言欲贈諸位學子,請諸位學子觀之!”

話音一落,趙丹手指一指那辟雍臺前的巨大石碑,石碑上的紅色幕布隨即被扯落,石碑之上的四句龍飛鳳舞、銀鉤鐵劃的大字顯露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爲天地立心。

爲生民立命。

爲往聖繼絕學。

爲萬世開太平!

整個華夏學宮之中驀然一片寂靜,所有人的目光通通聚集在了這石碑之上,宛如被磁石吸引一般怎麼也拉不走視線。

站在趙丹身後的這些華夏學宮諸子百家的大能們更是全部驚住了,不少人的身體不停的顫動着,臉上也露出了異樣的潮紅。

何等胸懷。

何等氣象!

良久之後,荀況第一個回過神來,朝着趙丹深施一禮,用因爲過於激動而有些顫抖的語氣對着趙丹說道:“大王高論,臣等受教!”

下一刻,無數華夏學宮之中的先生和士子們心悅誠服的朝着趙丹行了一個大禮。

“大王高論,臣等——受教!”

第二十九章 廉頗第一百一十二章 魏王圉的怒火第二百七十章 唯強者方可自保也!第三百零一章 趙丹要開幕府?第三百九十二章 無論生死,願隨侍大王身邊第二百五十一章 到底要不要立刻發兵攻秦?第八百七十五章 後勝說齊王第七百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四百六十六章 好心情的趙丹和不太好的消息第七百二十五章 不能盲目樂觀啊第五百二十五章 動搖的春申君黃歇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新相邦?暗潮涌動第六百零三章 賢撣的美好生活第八百二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八百零五章 風蕭蕭兮易水寒第二百七十八章 從河東郡傳來的好消息第九百五十章 李牧的盟友第二百五十七章 突如其來的刺殺第七百七十三章 對峙第四百零七章 將軍,趙王一定有詐!第一百零九章 何以自處第一千零五章 趙忠第四百零四章 王氏雙雄第七百三十九章 一切都亂套了!第八百七十三章 呂不韋的理由第四百三十一章 蔡澤的屈辱求和路 一第二百二十五章 趙丹聽到的似乎都是壞消息第三百九十九章 荀子論兵第四百四十八章 急報,悲報第五十八章 解決之道第二百六十七章 從河東郡傳回來的消息讓趙丹很高興第七百八十一章 說齊第八百三十六章 李牧的攻城不一樣第七百三十六章 引子第三百八十六章 呂不韋的心事第二百四十七章 原來這破秦之策,一直就在寡人的眼下!第六百一十四章 虞信的攻擊第八百二十二章 窮寇莫追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叛賊第四百四十五章 秦王稷之死第二百四十五章 破解圍秦救楚,範睢有三計第六百五十二章 暴怒的魏王圉第八百零五章 風蕭蕭兮易水寒第六百八十三 魏王圉的立場很堅定第一百一十八章 侯贏罵魏王第四百九十五章 大王已經被逼瘋了!第四十八章 呂不韋說陽泉君 2第二十二章 蘇代使齊 5第三百四十五章 讓人吐血的消息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平原君離世第一百零八章 裝逼的隱士第五章 外交第七百六十八章 第三次伐趙聯盟第一百九十六章 即將入場的是另外一支精銳虎賁軍第二百四十一章 自信滿滿的休利單于第八百六十七章 謝幕和揭幕第三十六章 平原君說魏王 1第三十一章 後宮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匈奴人的重騎兵第四百六十章 呂不韋帶來的驚喜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伊犁城是個好地方!第五百零六章 旗鼓相當的接觸戰第九百三十五章 破解陰書第五百二十章 未知來客第六百五十五章 河西急報第七百九十一章 魏國滅第七百七十章 六國伐趙!第十章 邯鄲第五百九十四章 時代變了,總要與時俱進啊第二百二十章 秦王稷的希望來了第八百三十一章 靳黈的建議第一百五十三章 司馬梗的末路第十章 邯鄲第八百二十四章 逃亡第三百一十五章 願獻五百里河東郡之地與趙!第四百七十一章 沙丘宮密會第八百七十六章 李牧的新計劃第一百六十七章 論討價還價,秦王稷根本不是寡人對手第三百零九章 趙丹收到的兩個好消息第九百四十二章 趙王和齊王的會面第六百六十六章 甘泉宮之戰第九百七十七章 南下戰略第一百三十四章 王翦第八百四十二章 果斷和猶豫第八百六十七章 謝幕和揭幕第二百一十一章 君王后給自己的兒子好好的上了一課第九百三十九章 臨淄城內人心亂第七百六十二章 緩緩生長的趙國科技樹第七百四十四章 遊說諸國第九百二十九章 候的遺言第八百三十三章 這個春天有點冷第五百二十八章 義渠勝第四百五十三章 趙國使團第四百一十七章 蔡澤罷相第七百零三章 魏王圉的煩心事第七百一十九章 失態的韓王然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王,趙國人這是在搶劫!第二百五十一章 到底要不要立刻發兵攻秦?第九百六十四章 李牧的真正目標第三百八十三章 對河南地的處理
第二十九章 廉頗第一百一十二章 魏王圉的怒火第二百七十章 唯強者方可自保也!第三百零一章 趙丹要開幕府?第三百九十二章 無論生死,願隨侍大王身邊第二百五十一章 到底要不要立刻發兵攻秦?第八百七十五章 後勝說齊王第七百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四百六十六章 好心情的趙丹和不太好的消息第七百二十五章 不能盲目樂觀啊第五百二十五章 動搖的春申君黃歇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新相邦?暗潮涌動第六百零三章 賢撣的美好生活第八百二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八百零五章 風蕭蕭兮易水寒第二百七十八章 從河東郡傳來的好消息第九百五十章 李牧的盟友第二百五十七章 突如其來的刺殺第七百七十三章 對峙第四百零七章 將軍,趙王一定有詐!第一百零九章 何以自處第一千零五章 趙忠第四百零四章 王氏雙雄第七百三十九章 一切都亂套了!第八百七十三章 呂不韋的理由第四百三十一章 蔡澤的屈辱求和路 一第二百二十五章 趙丹聽到的似乎都是壞消息第三百九十九章 荀子論兵第四百四十八章 急報,悲報第五十八章 解決之道第二百六十七章 從河東郡傳回來的消息讓趙丹很高興第七百八十一章 說齊第八百三十六章 李牧的攻城不一樣第七百三十六章 引子第三百八十六章 呂不韋的心事第二百四十七章 原來這破秦之策,一直就在寡人的眼下!第六百一十四章 虞信的攻擊第八百二十二章 窮寇莫追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叛賊第四百四十五章 秦王稷之死第二百四十五章 破解圍秦救楚,範睢有三計第六百五十二章 暴怒的魏王圉第八百零五章 風蕭蕭兮易水寒第六百八十三 魏王圉的立場很堅定第一百一十八章 侯贏罵魏王第四百九十五章 大王已經被逼瘋了!第四十八章 呂不韋說陽泉君 2第二十二章 蘇代使齊 5第三百四十五章 讓人吐血的消息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平原君離世第一百零八章 裝逼的隱士第五章 外交第七百六十八章 第三次伐趙聯盟第一百九十六章 即將入場的是另外一支精銳虎賁軍第二百四十一章 自信滿滿的休利單于第八百六十七章 謝幕和揭幕第三十六章 平原君說魏王 1第三十一章 後宮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匈奴人的重騎兵第四百六十章 呂不韋帶來的驚喜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伊犁城是個好地方!第五百零六章 旗鼓相當的接觸戰第九百三十五章 破解陰書第五百二十章 未知來客第六百五十五章 河西急報第七百九十一章 魏國滅第七百七十章 六國伐趙!第十章 邯鄲第五百九十四章 時代變了,總要與時俱進啊第二百二十章 秦王稷的希望來了第八百三十一章 靳黈的建議第一百五十三章 司馬梗的末路第十章 邯鄲第八百二十四章 逃亡第三百一十五章 願獻五百里河東郡之地與趙!第四百七十一章 沙丘宮密會第八百七十六章 李牧的新計劃第一百六十七章 論討價還價,秦王稷根本不是寡人對手第三百零九章 趙丹收到的兩個好消息第九百四十二章 趙王和齊王的會面第六百六十六章 甘泉宮之戰第九百七十七章 南下戰略第一百三十四章 王翦第八百四十二章 果斷和猶豫第八百六十七章 謝幕和揭幕第二百一十一章 君王后給自己的兒子好好的上了一課第九百三十九章 臨淄城內人心亂第七百六十二章 緩緩生長的趙國科技樹第七百四十四章 遊說諸國第九百二十九章 候的遺言第八百三十三章 這個春天有點冷第五百二十八章 義渠勝第四百五十三章 趙國使團第四百一十七章 蔡澤罷相第七百零三章 魏王圉的煩心事第七百一十九章 失態的韓王然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王,趙國人這是在搶劫!第二百五十一章 到底要不要立刻發兵攻秦?第九百六十四章 李牧的真正目標第三百八十三章 對河南地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