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四章 荀況贈計

之所以要如此,這是因爲荀況覺得,這似乎是一個不錯的機會。

只見荀況咳嗽一聲,對着面前的儒家祭酒說道:“諸位,如今楚國被韓魏兩國圍攻。楚國太子在門外請求吾等出手相助,正是吾等儒家藉機在楚國境內擴大影響力的最佳時機,不知諸位覺得如何?”

荀況的這番話一說出來,在場的幾名儒家祭酒不免就有些意動。

無論是對於任何一個學派來說,擴大影響力都是一件必須要去做的事情。

一名儒家祭酒沉吟半晌,隨後開口對着荀況說道:“荀子,那楚國乃是蠻荒之地,素來不服教化,而且如今即將爲韓魏兩國所滅,若是此時支持楚國,似乎有些不智啊。”

荀況搖了搖頭,對着這名來自齊國的華夏學宮祭酒說道:“祭酒有所不知,吾曾經在楚國蘭陵縣爲官,那楚國人雖然多有東夷之風,但實際上已和中原人民也是一般無二,只需耐心教化,不愁其不知禮數。”

又有一名儒家祭酒開口說道:“現在的問題在於,即便我等願意幫助這楚國太子,也未必能夠解決這件事情,如果不能夠解決這件事情卻又盲目答應的話,豈不是白白讓我儒家聲名蒙羞?”

荀況沉吟了一下,開口說道:“這的確是一個問題,今日之所以招諸位前來,一邊是希望諸位能夠集思廣益,看看是否能解決此事。”

頓了一頓之後,荀況又繼續說道:“這位楚國太子在學宮之中拜在了儒家的門下,說起來也算是一名儒家士子,而且對於儒家學問十分感興趣,平日裡也是勤學好問,屬於不折不扣的儒家思想支持者。”

“想我儒家自創立至今數百年,從未得到任何一個國君的支持,即便是當年的齊國和所謂的稷下學宮,也只不過是將孟子當作一名諮詢的客卿罷了。吾等本以爲華夏學宮會讓這情況有所好轉,但事實卻並沒有和吾等所想象的那樣,反倒是墨家還進入了華夏學宮之中。”

“以此看來,無論是齊國還是趙國,都並非儒家發展的好地方。若是此次能夠成功幫助到楚國的話,那麼楚國很有可能便會成爲第一個支持儒家、接納儒家、以儒家理念治國的諸侯國,這樣的機會我等若是錯過的話,必將會成爲儒家之罪人也。”

雖然荀況一直被批評爲是儒家的異端,但他畢竟仍舊是一名儒家的領袖,在這個時候所思考的也同樣是儒家的利益。

幾名儒家的祭酒一聽荀況的這番話之後,不免都有所意動。

雖然一直以來儒家和墨家都被並稱爲“儒墨顯學”,但是事實上這兩家其實從來都沒有在任何一個國家得到徹底的支持,反倒是原本聲名不顯的法家早已經在三晉和秦國之中紮根開花,並且結出了燦爛的果實。

戰國時代的幾位霸主國之中,秦國、魏國和如今的趙國之所以能夠崛起,和法家思想的作用是分不開的。

儒家一直以來選擇支持的對象是齊國和魯國,魯國是個渣渣現在還被滅了就不用說了。

齊國國君們雖然創辦了稷下學宮並且讓儒家成爲了稷下學宮之中的第一大派別,但其實也就只是把儒家當成了一個工具,從來就沒有把真正的把儒家當成一回事。

即便是當年大名鼎鼎的孟子在齊國的時候,齊國國君們都沒有采用孟子的建議,最終還把孟子給氣跑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儒家其實是非常迫切的需要一個國家的支持需要證明自己其實並不比其他的學派,尤其是不比法家要差。

在這樣的情況下,當荀子說出楚國對於有可能會因爲這一件事情而徹底的倒向儒家之後,立刻就得到了這些儒家祭酒的同意。

有人開口說道:“既然如此的話,那麼便將那位楚國太子給叫進來吧。”

又有人搖頭表示了反對:“如今辦法都還沒有想到,若是將這名楚國太子給叫進來,但卻給不出任何解決問題的辦法,那豈不是反而被人看輕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儒家的幾名先生不得不搜腸刮肚,開始思考起到底有什麼樣的辦法能夠解決面前的這種困境?

以在場諸人的身份,直接向趙王進言當然是可以的,但這卻是絕對不可能成功的選項。

在場的儒家祭酒們非常的清楚,如果自己這些人去向趙王求情的話,聰明的趙國大王很有可能會因此洞察到儒家的動機。

要知道現在的儒家可是打算去楚國紮根發芽,這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其實是對於趙國和華夏學宮的背叛,任何一個國君都肯定無法容忍這樣的背叛。

既然如此,那麼就只能選擇一個更加迂迴的,最好是能夠不讓儒家暴露的辦法。

幾名儒家祭酒們整整討論的差不多兩個小時都沒有得出太好的辦法。

畢竟這些傢伙都是做學問的人,對於這些權謀策略之類的東西是真的缺乏研究,也不擅長。

就在這個時候,一名荀況的僕人突然快步走了進來,將一張紙條交到了荀況的手中。

荀況先是楞了一下,隨後看了這紙條一會,臉上緩緩的浮現出了笑容。

“諸位,我想如今已經有辦法了。”

幾名儒家祭酒們面面相覷,顯然都沒有搞懂荀況這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

荀況也不多說,直接就將這張紙條給在場的諸人傳閱了一下。

幾名儒家祭酒們看了這張紙條,臉上紛紛的露出了喜色。

“此計甚好。”

“此計甚妙!”

還有人對着荀況問道:“荀子,不知此人是誰,此計之妙,實在令人佩服啊。”

荀況微微一笑,搖頭道:“此人的身份,還請諸位容吾暫時保密。”

最後,身爲儒家領袖的荀況一錘定音:“既然無人反對,那便依照此計行事吧。來人啊,將楚國太子給請進來。”

片刻之後,楚國太子就出現在了衆人的面前,朝着在場的幾名儒家祭酒深深的行了一禮:“學生見過諸位先生。”

荀況坐在上首,看着面前的楚國太子,緩緩的對着楚國太子說道:“不知太子此次前來,究竟所爲何事。”

楚國太子不敢怠慢,當即將自己的來意說得清清楚楚,隨後對着荀況說道:“若是這一次諸位先生能夠幫助學生,那麼等到將來學生繼承楚國王位之時,定然將會回報儒家,讓儒家思想成爲楚國之綱領。”

幾名儒家祭酒一聽到楚國太子的這句話,立刻就交換了一個非常興奮的眼神。

這正是他們想要從楚國太子口中得到的承諾。

荀況聽了楚國太子的這個承諾之後,同樣也點了點頭,一張老臉上露出了一絲笑容。

“太子。我很明白汝的意思,但是如果要吾等進宮勸諫趙王,這件事情其實是沒有任何用處的。因爲大王素來自有定計,絕不可能因爲我等幾個的諫言而得到任何改變。”

荀況的這一番話說出來,楚國太子的身體立刻就是一震,臉上露出了失望之極的表情。

這已經是楚國太子所能夠想出來的最後辦法,如果連荀況這樣的大人物都不能夠幫到自己的話,那麼年輕的楚國太子可就沒有任何辦法了。

但下一刻,荀況的話又讓楚國太子從地獄直接升到了天堂。

“其實……吾等經過剛纔的討論,也想出了一個辦法,但是這個辦法或許有用,只不過對於太子的名聲可能會出現一定的影響。”

楚國太子聞言立刻開口,語氣十分的堅定:“請先生放心,只要能夠對楚國有益,無論是什麼樣的計策,吾都願意配合!”

深夜時分,興奮的楚國太子走出了荀況的府邸之外,見到了早就已經等候得十分不耐的臨武君。

“太子,情況如何?沒有被那些老頭刁難吧。”

楚國太子微微一笑,對着臨武君說道:“臨武君,那荀子給吾出了一計……”

臨武君聽完了楚國太子的話之後不由得吃了一驚,道:“太子,此計如何使得?未免也太……”

楚國太子擺了擺手,十分堅定的說道:“無妨,吾已經下定決心,明日便是此計實施之時!”

第五百九十七章 合縱連橫第七百一十八章 今個兒真高興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稅案第七百四十一章 不得人心的李斯第三百二十三章 趙丹的小心機第九百七十三章 移駕第九百四十一章 破臨淄第九十七章 白起的真正目標第七百九十二章 割肉的秦王楚第八百一十五章 破城難?第四百五十三章 趙國使團第五十六章 信陵君說魏王 2第二百五十九章 因禍得福?第六百九十四章 深夜會議第二百三十章 亂賊臣子,且靜候大王處置罷第七百四十一章 不得人心的李斯第七章 趙括第八百二十七章 戰後處置第二百五十五章 夜襲郢都第二百二十二章 韓王然的糾結第八百九十八章 激起鬥志的李牧第八百一十四章 圍城第三百八十八章 邯鄲應對第二百四十六章 雛鷹營,趙丹的怒火第六百七十三章 李牧的請求第二十六章 趙王丹問呂不韋 3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趙國人實在太強了!第八百三十二章 腹真的驚喜第六百九十章 進展順利的草原攻略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偷寡人錢的都是罪該萬死!第六百七十五章 更加惱火的魏王圉第六百八十五章 韓王然的真正決定第一千零三十章 西進的趙括封推感言第五百五十八章 喜訊啊大王第一百一十八章 侯贏罵魏王第九百六十六章 王翦的自信第三百一十四章 難道要寡人坐視趙國攻下河東郡不成?第五百七十一章 不如將武安君召回關中第一百五十六章 真要議和?第三百四十二章 將軍,不如降趙而得封君之位第八百三十七章 破義渠第六百五十章 區別對待第一百三十二章 廉頗的困境第三百二十八章 上了趙丹的惡當了!第六百九十一章 常平關危情第二百零三章 趙丹喊出來的響亮口號第七百三十一章 別無選擇的段乾子第六百七十三章 李牧的請求第四百五十六章 秦國來使第二百六十八章 蘇代提出的驚人建議第三百二十五章 局勢的走向脫離了秦王稷的掌控第七百七十六章 李牧,你瘋了?第一千零六章 秋議伐楚第一百零八章 裝逼的隱士第四百三十八章 難道大王欲行那周武王之事?第九百四十六章 啥時候纔能有蒸汽機啊第一千零四章 趙有黃雀,其名趙丹第一千零六十章 魯儒第六百六十三章 敲山震虎第二百六十四章 突如其來的使者第二百六十四章 突如其來的使者第六百五十九章 孤兒營中小孤兒第九百零七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制度和新相邦的產生第八百五十二章 付之一炬,瞞天過海第一百三十二章 廉頗的困境第二百五十五章 夜襲郢都第八百零九章 觀望的各國第一百一十三章 失勢第七百九十一章 魏國滅第七百四十五章 呂不韋的好主意第四百零六章 兵臨城下第三百八十二章 對陣第三百一十一章 韓非和參謀處的計劃第六百六十四章 羋宸夜會武安君第四百六十二章 這個婚禮不一樣第五百二十二章 秦王柱問計第二十九章 廉頗第二百五十章 繆賢帶來的好消息和壞消息第四百三十六章 大王,此事恐怕有些麻煩第三百七十四章 韓非的建議第二百章 想要打勝仗,首先得有一支足夠強大的軍隊第二百八十一章 諸將,不如隨吾而降趙!第七百八十四章 戰事起第五百一十八章 會見齊國君臣第四百五十九章 寡人決定了!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趙丹的兩件事情第四百五十章 要不要順便滅了魏無忌?第五百四十二章 蔡澤使燕第三十章 白起第九百章 毛遂又來了關於春節期間的更新說明第八百一十九章 沉甸甸的壓力第八百九十七章 出師不利?第四百七十七章 或許是時候考慮對匈奴動手了?第四百零四章 王氏雙雄第六十八章 好消息第七百五十五章 游擊戰第四百七十一章 沙丘宮密會
第五百九十七章 合縱連橫第七百一十八章 今個兒真高興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稅案第七百四十一章 不得人心的李斯第三百二十三章 趙丹的小心機第九百七十三章 移駕第九百四十一章 破臨淄第九十七章 白起的真正目標第七百九十二章 割肉的秦王楚第八百一十五章 破城難?第四百五十三章 趙國使團第五十六章 信陵君說魏王 2第二百五十九章 因禍得福?第六百九十四章 深夜會議第二百三十章 亂賊臣子,且靜候大王處置罷第七百四十一章 不得人心的李斯第七章 趙括第八百二十七章 戰後處置第二百五十五章 夜襲郢都第二百二十二章 韓王然的糾結第八百九十八章 激起鬥志的李牧第八百一十四章 圍城第三百八十八章 邯鄲應對第二百四十六章 雛鷹營,趙丹的怒火第六百七十三章 李牧的請求第二十六章 趙王丹問呂不韋 3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趙國人實在太強了!第八百三十二章 腹真的驚喜第六百九十章 進展順利的草原攻略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偷寡人錢的都是罪該萬死!第六百七十五章 更加惱火的魏王圉第六百八十五章 韓王然的真正決定第一千零三十章 西進的趙括封推感言第五百五十八章 喜訊啊大王第一百一十八章 侯贏罵魏王第九百六十六章 王翦的自信第三百一十四章 難道要寡人坐視趙國攻下河東郡不成?第五百七十一章 不如將武安君召回關中第一百五十六章 真要議和?第三百四十二章 將軍,不如降趙而得封君之位第八百三十七章 破義渠第六百五十章 區別對待第一百三十二章 廉頗的困境第三百二十八章 上了趙丹的惡當了!第六百九十一章 常平關危情第二百零三章 趙丹喊出來的響亮口號第七百三十一章 別無選擇的段乾子第六百七十三章 李牧的請求第四百五十六章 秦國來使第二百六十八章 蘇代提出的驚人建議第三百二十五章 局勢的走向脫離了秦王稷的掌控第七百七十六章 李牧,你瘋了?第一千零六章 秋議伐楚第一百零八章 裝逼的隱士第四百三十八章 難道大王欲行那周武王之事?第九百四十六章 啥時候纔能有蒸汽機啊第一千零四章 趙有黃雀,其名趙丹第一千零六十章 魯儒第六百六十三章 敲山震虎第二百六十四章 突如其來的使者第二百六十四章 突如其來的使者第六百五十九章 孤兒營中小孤兒第九百零七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制度和新相邦的產生第八百五十二章 付之一炬,瞞天過海第一百三十二章 廉頗的困境第二百五十五章 夜襲郢都第八百零九章 觀望的各國第一百一十三章 失勢第七百九十一章 魏國滅第七百四十五章 呂不韋的好主意第四百零六章 兵臨城下第三百八十二章 對陣第三百一十一章 韓非和參謀處的計劃第六百六十四章 羋宸夜會武安君第四百六十二章 這個婚禮不一樣第五百二十二章 秦王柱問計第二十九章 廉頗第二百五十章 繆賢帶來的好消息和壞消息第四百三十六章 大王,此事恐怕有些麻煩第三百七十四章 韓非的建議第二百章 想要打勝仗,首先得有一支足夠強大的軍隊第二百八十一章 諸將,不如隨吾而降趙!第七百八十四章 戰事起第五百一十八章 會見齊國君臣第四百五十九章 寡人決定了!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趙丹的兩件事情第四百五十章 要不要順便滅了魏無忌?第五百四十二章 蔡澤使燕第三十章 白起第九百章 毛遂又來了關於春節期間的更新說明第八百一十九章 沉甸甸的壓力第八百九十七章 出師不利?第四百七十七章 或許是時候考慮對匈奴動手了?第四百零四章 王氏雙雄第六十八章 好消息第七百五十五章 游擊戰第四百七十一章 沙丘宮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