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之後,苟況帶着兩名弟子出現在了趙丹的面前,朝着趙丹恭敬行禮:“見過~щww~~lā”
趙丹仔細的打量着苟況,心中忍不住微微有些激動。
這可是荀子啊,那些傳說中的諸子百家,終於讓趙丹見到一個了。
荀子,名況,字卿,趙國人,戰國末期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儒家大能,曾經三次出任稷下學宮祭酒,數年前應楚國令尹春申君黃歇的邀請入楚爲蘭陵令。
荀子不但在這個時代是聲名顯赫的大儒,同時他的教徒技術也頗爲了得,教出來的三個徒弟個個都有鼎鼎大名。
有人可能就要問了,作爲一名穿越者,趙丹用誰不好,居然跑去用一個儒家學者來變法?這歷史怕是沒學好吧。
其實並不是那麼一回事。
荀子這個人,即便是在儒家內部,那都是一個非常有爭議的人。
爭議何在?就在趙丹面前的這兩個年輕人的身上。
只見黑冠士子朝着趙丹行禮,語氣恭謹:“李斯見過大王。”
青袍士子也同樣行禮:“韓、韓非見、見過大王。”
趙丹含笑點頭,道:“不必多禮,都坐吧。”
這兩名年輕的士子雖然此時在這個時代還聲名不顯,但是趙丹對於這兩人簡直可以用如雷貫耳來形容了。
李斯,法家大能,秦始皇后期的秦國相邦,曾經寫過極爲有名的《諫逐客書》,輔助秦始皇完成了一統天下的偉業,大力推行車同文書同軌,統一度量衡制度,是兩千年大一統的奠基者之一。
當然李斯這個人也是有黑點的,其最大的黑點莫過於在秦始皇死後受宦官趙高的脅迫而篡改詔書立胡亥爲秦二世。
但總的來說,拋去黑點來看的話,李斯這個相邦無疑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法家官員,也是一個非常優秀的相邦。
但以後世的名聲而論,李斯甚至還比不上站在他身邊的這名師兄弟。
韓非,韓國公子,傑出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散文家。
韓非將商鞅的“法”,申不害的“術”和慎到的“勢”集於一身,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韓非將老子的辯證法、樸素唯物主義與法融爲一體。極爲重視唯物主義與效益主義思想,積極倡導君主**主義理論,目的是爲**君主提供富國強兵的思想,爲中國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制國家的誕生提供了理論依據。
千古一帝秦始皇極其重視韓非的思想,奉《韓非子》爲秦國治國經要。
《史記》載:秦始皇見《孤憤》、《五蠹》之書,曰:“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遊,死不得恨矣!”..
爲了讓韓非子入秦,秦始皇甚至不惜特地發動一場對韓國的戰爭,最終令韓非子入秦爲官。
但韓非子一心爲韓,入秦之後所獻的計策都是弱秦存韓之策,被揭發之後下獄,然後被此刻就站在韓非子身邊的同門李斯毒死。
···
是的,荀子就是這麼一位神奇的人。
明明本身是儒家的大能級別人物,卻偏偏教出了兩名震古爍今的法家巨頭。
也正是因爲如此,甚至有一部分人並不承認荀子是儒家學者,而認爲荀子是法家學者。
這主要是因爲荀子這個人,在儒家的思想理論之中加入了許多法家的元素。
當然了,這其實也並不稀奇,因爲思想的碰撞總是會擊發火花,然後大家就你學習我我學習你,最後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
用著名人物孔乙己同志的話稍微改變一下來說,那便是:“讀書人的事,能叫抄嗎?”
當然了,對於這些思想家來說,用抄這個字眼很明顯既不尊重也不合適,博採衆長、融會貫通才是比較適當的說法。
荀子講性惡論,對儒法兩家思想進行一定程度的融合,也因此在稷下學宮之中受到了儒家諸多大能的猛烈抨擊,不得不離開稷下學宮前往楚國。
但荀子的做法影響還是非常深遠的,算是開創了儒法兩家合作的先例,後世西漢時期張湯和董仲舒玩的什麼儒皮法骨,春秋決獄,應當便是受荀子的影響而來。
所以荀子這個人,聲望非常的高,在儒家之中有自己的一部分擁躉,在法家之中也有不少人對他很有好感,而且又出任過稷下學宮祭酒,相當於天下文壇盟主。
趙丹所要利用的,就是荀子這種非常特殊的聲望。
在後世,常常有人喜歡將儒家批得一無是處,彷彿儒家就是束縛了中華民族兩千年的毒瘤,沒有儒家中華民族早就已經一統全球一樣。
這是不對的。
唯物主義告訴我們,對待任何事物都應當辯證的去看待它,既要看到它的不足,也該看到它的優點。
任何一種理論思想,歸根結底都只不過是帝王們的統治工具。用得好與不好,全在於帝王們如何去運用它。
儒家思想,便是這麼一個被帝王們選中,並且最終在帝王們的喜好下進化成了奇怪東西的工具。
一個人用工具做了錯事,首先應當去追究人的責任,而不是追究工具的責任。
不能因爲一個人拿刀砍死人,就直接說刀這種東西是不好的,是應該被否定的。
正如常用的一句話“歷史只不過是一個任人擺佈的小姑娘”,儒家其實也是這麼一個任人擺佈的小姑娘。
當然了,鑑於儒家的主動性,似乎將它稱爲是一個“主動根據君王的喜好而擺佈自己的小姑娘”,好像也沒有什麼不對···
儒家,黑點很多,優點其實也不少。
事實上先秦諸子百家,無一不是既有優點也有缺點的。
以趙丹所知,這個世界上就根本不存在任何一個完美無瑕無懈可擊的思想理論,一個都沒有。
在趙丹看來,不僅僅是儒家,也不僅僅是法家,諸子百家對於趙丹來說,都是可以用的。
以法家圖強,用儒家懷柔,以兵家爲戰,使墨家爲工,令農家耕作···
使百家各行其道,各放光彩,爲華夏文化貢獻出自己的力量,讓華夏文化在諸子百家的相互碰撞之中綻放出最耀眼的光彩,最終徹底主宰這個世界。
這,便是趙丹心中真正的願景!
但正如趙丹面前的這位荀子在《荀子·勸學》裡所說的:“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萬事總是要有第一步的。
趙丹覺得,自己的這第一步,便從這次會見荀子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