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9章 迴歸代郡(下)

一場戰爭下來,失敗的一方固然是垂頭喪氣,面上無光,實力大隕,但勝利的一方同樣也有一大堆麻煩的善後事情需要處理。因此高原也顧不得剛和妻妾們團聚,在回到代郡的第二天一早,就招集官員,對這一戰進行總結。

儘管這一次戰爭代郡取得了輝煌的勝利,共計殲滅了秦軍約十五萬,俘虜了秦軍六萬餘人,又佔領了大量的土地,但代軍的傷亡同樣也不小,陣亡的士兵達到七萬餘人,另有四千餘士兵受傷致殘,已經無法再從軍作戰了。另外還消耗了大量了糧食物資,財力物力。儘管這一戰基本是在代郡的周邊進行,但代郡還是徵集了五十餘萬民役,以支援前線的戰事,因此對代郡的農業生產造成了重大的影響,本來代郡的耕地就不多,難以完全自給自足,今年的田賦肯定不足,需要進口大量的糧食來填補這個缺口。

不過這一仗對代郡來說,仍然還是收穫巨大,到目前爲此,代軍實際佔領的地區是燕國的廣陽郡、漁陽郡、右北平郡,趙國的鉅鹿郡、東陽郡,加上原有的領土,大體包括後來的河北省大部,山西北部、東部,內蒙古中南的部份地區,領土面積擴大了一倍有餘,人口雖然還沒有詳細的統計,但估計應在四百到五百萬之間,由其是燕國的廣陽郡,也就是督亢之地,一直都是燕國最主要的產糧草,土地肥沃,物產豐富,而趙國的鉅鹿郡位於黃河下游,也是一片沃土,可以說只要治理得當,代郡的糧食完全可以自給自足。

因此在這一戰之後,代郡的整體實力己經得了極大的提高,雖然還不如秦齊楚三國,但己經強於被秦國所滅的趙魏韓燕等國,完全可以和秦軍抗衡。

不過因爲這些土地都是新佔領的,因此還需要一定時間的穩定,委任地方官員,恢復當地秩序,制定稅賦,完全納入到代郡的統制體系中來,但在短時間不僅不能給代郡帶來多少收益,相反還需要代郡支付相當的人力物力來恢復重建,但這只是一筆前期投資,一但等這些地方恢復了正常之後,代郡就可以開始坐收紅利了。

好在是代郡爲了這一場戰爭,做了數年的準備,確實積累了大量的物資和金錢,而且這一次戰爭持續的時間並不長,前後也不過只有五個多月,因此雖然消耗了相當多的物資錢財,但在府庫中還有一定的富餘,目前還能夠支持下去。而新佔領的這些地方並沒有遭到大的破壞,人員流失也不大,重建起來也並不需要太多的財力物力,相反是人力的投入要大一些。主要是在被佔領的這些地方,建立起有效的行政管理系統和軍事力量。

另外在代郡的這六年時間裡,代郡己經建立起了一套有效的行政體系制度和治國經驗,並且也培養了一批有管理經驗的中下層官員,因此在佔領的地方建立行政管理系統到並不算十分困難,只要把這一套治國的經驗制度複製到其他佔領的地方就行了,再一個就是將軍隊進行重新劃分。

甯戚等人己經開始爲戰後的恢復建設工作有幾個初步的構想,也做了一些準備,並且確定了一些人選,只等高原來拍板決定。

其實在返回代郡的道路上,高原也曾想過戰後的治理事務,並且大體有了三點設想:第一是對現有地區的重新劃,按照現有的行政區域,目前代郡管轄的地區共有九個郡,分別是雲中郡、雁門郡、代郡、上谷郡、鉅鹿郡、東陽郡、廣陽郡、漁陽郡、右北平郡。

“郡”大體相當於後世的一個省的概念,但高原認爲,雖然說自己現在的領土不算小,但要分成九個省級行政區域,還是顯得多了一點,因爲在另一時空裡,秦國統一六國之後,也不過將全國劃分成三十六個郡,後來南征百越,北擊匈奴,才又増設了四個郡,共計四十個郡。

現在自己這麼點地盤,就劃分成九個郡,當然是多了,會造成官員的人數過多,行政成本過大,行政效率降低等不利因素,因此應該將現在的九個郡進行一定的合併,減少到五到六個郡,才比較合適。

第二是遷都,現在代郡是高原的行政中心,也就相當於是都城,但代郡的位置過於偏北,遠離中原地區,以前就這麼一塊地方,所以沒有別的選擇,而且隨着領土面積的擴大,重心也在逐漸向南方偏移,如果還是以代郡爲行政中心,顯然就不適合了,不僅不利於代郡的進一步發展,也不利於以後的軍事行動展開,因此有必要另選一個新的地方作爲行政中心。

不過新的都城選在那裡,高原一時還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在目前自己佔領的地區內,並沒有規模特別大,適合於設立都城的城市,如果新選一塊地方建都,又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還要和大臣們商議之後再做決定。

第三是北擊遼東,徹底滅亡燕國,將燕國現在殘餘的遼東、遼西兩郡納入自己的控制之中。這一點是高原聽說燕國派出使臣,來向自已討要薊京之後,做出的決定。

在戰國七雄中,燕國是相對另類的一個,一方面燕國的歷史最久,又是周室的最後一支,因此在燕人心裡,往往以正統自居,瞧不起其他幾國,但燕國偏偏又是七雄中最弱的一個,僅僅只是在燕昭王時期強大過幾年,而且影響力也僅限於東方,最大的成績也就是差一點滅了齊國;另一方面燕國是合縱中最不安定因素,由其是在早期的合縱中,燕國屢次背盟,導致合縱失敗。而在戰國後期,秦趙爭雄,趙國位於秦燕之間,爲燕國擋住了秦國的兵鋒,按照脣亡齒寒的道理,燕國應當與趙國交好纔對,但不知爲何,燕國偏偏要與趙國爲敵,毎一次趙秦大戰之後,燕國都會出兵進攻趙國,結果每一次都被趙國打得大敗,損兵喪地。而讓人百思不解的是,如果燕國想擴大疆土,也應該去進攻一向不重武備的齊國纔對,爲什麼偏偏要去遭惹公認兵鋒最強的趙國。

不過高原懶得去研究燕國是什麼心態,既然燕國是一個不安定因素,那麼就儘早將這個不安定因素減除掉,永絕後患,纔是最好的辦法。正好大戰之後,各國都要休整幾年此會進入幾年的安定期,不會有大規模的戰爭,正是徹底滅亡燕國,消除不安定因素的大好時機,而且現在燕國只剩下遼西、遼東兩郡,己是衰弱之極,和其他國家也沒有領土接壤,因此不會有國家來救援燕國。根本就不甘一擊。

而聽高原說了自己的這三點構想之後,甯戚道:“主公所說這三點,都是應當立刻施行之事,不過在此之前,還有兩件事情,更爲緊急,這兩件事情如果不解決,主公所說的這三點,都難以行施。”

高原也怔了一怔,道:“還有那兩件事情,這麼着急嗎?”

甯戚、申慎、耿忠三人互相看了一眼,甯戚笑道:“請主公先稱王建國,然後再施行主公的那三點建議。”

高原聽了之後,也不僅笑了起來,道:“我還以爲是什麼要緊的事情,原來是這兩件事情。”

申慎正色道:“主公且不可以爲這兩件事情無關緊要,常言道名不正則言不順,如今周室已亡,羣雄無首,秦楚齊燕各國早已稱王,而現在主公剛剛大勝秦軍,現在已有彊域千里,帶甲數十萬,足以與秦楚齊並尊,而主公現在乃以武安君爲尊號,實在是名不付實,而且對於我們設官封爵也多有不便,既然秦楚齊都己然稱王,主公又爲何不可稱王。”

耿忠也道:“而稱王必要建國,現在主公已擁九郡之地,區區一個代郡,己不足以爲號,公文來往、佈告公示,詔書政令等等也都有諸多不便,因此理當建立國號,以求名正言順。”

高原點了點頭,雖然他一向不在意這些虛名,但如果真的是衆望所歸,也不會拒絕稱王建國,而且他也明白官員們的心裡,封君雖然現在代郡仍然施行周制的士、大夫、卿三級官爵制度,而封君雖然要超於士、大夫、卿三級官爵之上,但仍然還是一個臣下的封號,更不用說秦國在封君上面還設了關內候、列候兩個爵位,在名議上比封君更高,因此現在高原仍然還是用武安君的稱號,當然是多有不更,同時也影響了代郡其他官員的晉升。雖然封君也好,封候也好,不過就是一個名號而己,但不是所有人都和高原一樣,不在乎虛號。

另外高原也想到,以自己現在的實力,還有大敗秦軍的功績,就是稱個王也說得過去,既然大臣們都勸自巳稱王,也就不便拒絕,而既然是稱王,當然也就要建立國號,這樣說起來也好聽一些,因此也點了點頭,道:“既然大家都這樣認爲,那就依大家的意見吧。”

三人聽了,也都一陣歡喜,齊聲道:“多謝主公。”

但高原想了一想,又道:“不過此事先不可聲張,因爲齊楚兩國的使臣馬上就要來到代郡,既然要結成三國同盟,那麼稱王之舉,也就不能不顧他們的感受,先聽聽齊楚兩國的態度再說,不要讓他們覺得過於突然了。”

第292章 結盟(上)第430章 大梁攻防(一)第261章 恩威並施(三)第229章 謀劃下第481章 報功宗廟第882章 邯鄲攻防(五)第788章 鬼谷門人第25章 詔回邯鄲第883章 招降秦軍(一)第462章 剿滅馬賊(上)第120章 奇兵突現(上)第615章 驅獸作戰(二)第822章 行刺(四)第96章 秦軍追擊(上)第120章 奇兵突現(上)第120章 奇兵突現(上)第58章 坦白身世第249章 突襲陰山一第390章 滎口攻防戰(五)第477章 舉行閱軍第827章 秦軍來襲(一)第169章 攻取代郡(七)第886章 進軍咸陽第89章 遊說(下)第323章 商鋪開業(七)第123章 趙秦決戰(二)第202章 半渡而擊(下)第720章 墨家第587章 攻與防(六)第795章 楚國編鐘第675章 白靈族的變故(二)第93章 趙軍出戰(上)第679章 初戰白靈族(二)第341章 館驛春潮第504章 潛入咸陽(九)第396章 撤軍之議(下)第520章 扶蘇探見(下)第696章 不速之客第42章 新府邸(上)第34章 慶功宴會(下)第145章 蚩尤的力量第842章 雷擊車發威(下)第388章 滎口攻防戰(三)第464章 再見白靈族(一)第596章 傷亡(下)第59章 鑄劍(上)第381章 聯軍作戰(上)第635章 代郡新政第87章 閨房春色第332章 稷下學宮(六)第331章 稷下學宮(五)第879章 邯鄲攻防(二)第733章 進攻受阻(一)第647章 迎擊匈奴(三)第464章 再見白靈族(一)第724章 墨家(五)第267章 齊國來使(一)第37章 宴間比武(下)第79章 三策(上)第46章 烈武行館(下)第497章 潛入咸陽(二)第774章 制度(上)第748章 擊殺(上)第129章 追擊秦軍(上)第612章 撤軍與追擊(六)第37章 宴間比武(下)第286章 替人擋槍第668章 九黎族的內亂第216章 講和的條件(上)第445章 水淹大梁(一)第109章 傷病營第45章 烈武行館(上)第252章 突襲陰山四第110章 大局第496章 潛入咸陽(一)第825章 心意第189章 打壓豪強(下)第564章 會戰(六)第248章 準備遠襲第378章 開府治事(上)第937章 史前文明(上)第897章 長街之戰(六)第667章 問責(三)第299章 問難下第768章 靈壽(二)第47章 劫持(上)第855章 中途攔截(一)第220章 迴歸後的施政(上)第523章 進見秦王政(下)第159章 困境第898章 長街之戰(七)第238章 迎戰匈奴軍四第498章 潛入咸陽(三)第763章 荷華的推論第15章 ,招降(下)第257章 突襲陰山(九)第532章 辭行(下)第668章 九黎族的內亂第631章 三國合縱(二)第28章 災民(上)
第292章 結盟(上)第430章 大梁攻防(一)第261章 恩威並施(三)第229章 謀劃下第481章 報功宗廟第882章 邯鄲攻防(五)第788章 鬼谷門人第25章 詔回邯鄲第883章 招降秦軍(一)第462章 剿滅馬賊(上)第120章 奇兵突現(上)第615章 驅獸作戰(二)第822章 行刺(四)第96章 秦軍追擊(上)第120章 奇兵突現(上)第120章 奇兵突現(上)第58章 坦白身世第249章 突襲陰山一第390章 滎口攻防戰(五)第477章 舉行閱軍第827章 秦軍來襲(一)第169章 攻取代郡(七)第886章 進軍咸陽第89章 遊說(下)第323章 商鋪開業(七)第123章 趙秦決戰(二)第202章 半渡而擊(下)第720章 墨家第587章 攻與防(六)第795章 楚國編鐘第675章 白靈族的變故(二)第93章 趙軍出戰(上)第679章 初戰白靈族(二)第341章 館驛春潮第504章 潛入咸陽(九)第396章 撤軍之議(下)第520章 扶蘇探見(下)第696章 不速之客第42章 新府邸(上)第34章 慶功宴會(下)第145章 蚩尤的力量第842章 雷擊車發威(下)第388章 滎口攻防戰(三)第464章 再見白靈族(一)第596章 傷亡(下)第59章 鑄劍(上)第381章 聯軍作戰(上)第635章 代郡新政第87章 閨房春色第332章 稷下學宮(六)第331章 稷下學宮(五)第879章 邯鄲攻防(二)第733章 進攻受阻(一)第647章 迎擊匈奴(三)第464章 再見白靈族(一)第724章 墨家(五)第267章 齊國來使(一)第37章 宴間比武(下)第79章 三策(上)第46章 烈武行館(下)第497章 潛入咸陽(二)第774章 制度(上)第748章 擊殺(上)第129章 追擊秦軍(上)第612章 撤軍與追擊(六)第37章 宴間比武(下)第286章 替人擋槍第668章 九黎族的內亂第216章 講和的條件(上)第445章 水淹大梁(一)第109章 傷病營第45章 烈武行館(上)第252章 突襲陰山四第110章 大局第496章 潛入咸陽(一)第825章 心意第189章 打壓豪強(下)第564章 會戰(六)第248章 準備遠襲第378章 開府治事(上)第937章 史前文明(上)第897章 長街之戰(六)第667章 問責(三)第299章 問難下第768章 靈壽(二)第47章 劫持(上)第855章 中途攔截(一)第220章 迴歸後的施政(上)第523章 進見秦王政(下)第159章 困境第898章 長街之戰(七)第238章 迎戰匈奴軍四第498章 潛入咸陽(三)第763章 荷華的推論第15章 ,招降(下)第257章 突襲陰山(九)第532章 辭行(下)第668章 九黎族的內亂第631章 三國合縱(二)第28章 災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