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2章 燕國亡滅

經過太卜的測定,高原舉行稱王大典的日期,定在十月二十五日。而高原離開代郡,啓程前往靈壽的時間,則定在九月十二日。

而在高原出發之前,代郡又先後出發了兩批人員前住靈壽定居,這前後三次,遷移的總人數超過了十八萬人。這一次高原是正式遷移到靈壽去定居,不是隻去視察,而且是遷移人數最多的一次,軍隊、官員以及家屬等隨行人員達到了十萬人。

另外在代郡還留下一些收尾的人員,將在十月份的時候,進行最後一次遷移,因此前前後後算起來,從代郡遷移到靈壽的人員達到了三十萬,其中軍隊、官員、工匠的人數達到十萬人,其餘的都軍隊、官員的家屬和一部份代郡的居民,幾乎佔去了代郡人口的四成。

等所有的遷移結束之後,靈壽的定居人口將會超過四十萬人,加上駐守士兵,可以達到五十萬。而且由於靈壽是一座新城,在隨後的十年以內,還將會陸續有人遷移到靈壽定居,預計靈壽的人口總數肯定會超也五十萬,加上駐守靈壽的軍隊,還有長時間在靈壽居住的外來人員,因此未來靈壽的常住人口將在六十萬以上,在這個時代來說,雖然達不到咸陽、大梁、臨淄這樣超級大都城,但也算是一個大型城市。而隨着高原的實力不斷增漲,將來也未必不能再發展成一個新的超級大都城。

高原等人離開代郡以後,原來在代郡居住的府邸也並不荒度,而是將進行一定的改造修理,做爲高原在代郡的一處行宮保留。

而就在高原一行從代郡出發的前二天,收到了姜桓武發回來的捷報。原來姜桓武在四月底從代郡出征,進攻遼東,掃平燕國的殘餘勢力。大軍在六月上旬的時候進入遼西郡,正好遇到了迎戰的燕軍。

遼東的燕國君臣得到了這個消息之後,也嚇了一大跳,燕王喜立刻招集衆大臣商議對策。

原來逃到遼東燕國君臣早就以經得到了消息,因爲還是有不少燕國的世族希望能夠恢復燕國,他們雖然不敢明目張膽的反抗代郡的統治,但在暗中給逃到遼東燕國君臣通風報信還是能夠做得到,同時燕國的世族們也希望遼東的燕國君臣能夠擊敗代軍,然後乘勝來收復漁陽郡,重新恢復燕國。

雖然燕王喜帶領着一批大臣逃到遼東,到是一直以重新恢復燕國爲目標,並且也做了一些事情。一開始的時候,還派人潛回漁陽郡,聯絡燕國世族,起事反抗代郡的統治。而且到是有幾個燕國世族真被說動,於是招集自己的家人門客起事。但遼東的燕國君臣卻沒有任何舉動,既沒有出兵側應,也沒有派人來增援,結果可想而知,代軍一到,立刻被打得落花流水,舉事的燕國世族要麼被殺、要麼被抓,家產全部沒收,家人被貶爲奴僕。

同時代軍還借這個機會,狠狠的打擊了燕國世族的勢力,有不少燕國世族雖然沒有參與,但爲了表示自已清白,被迫獻出了大量的家產,勢力自然大減。而其他的燕國世族也學聰明瞭,不敢輕易的再舉事反抗代郡的統治,再有人來聯絡勸說,都要求遼東首先出兵,如果遼東不出兵,自己就決不能有任何的行動。

但現在遼東只有三四萬軍隊,燕國君臣雖然嘴上說得慷慨激昂,但心裡明白出兵收復燕國,無異於以卵擊石,於是燕國君臣又想出一個辦法,派人渡海去齊國,希望能夠說動齊國出兵進攻代郡,再勸燕國的世族舉事,好恢復燕國,只可惜燕國的使臣到了臨淄雖然得到了齊相後勝的支持,而且齊王建還是以國賓的禮儀接待了燕國使臣,但在出軍救援燕國方面,齊王建老是打哈哈,不做正面答覆,時間久了,燕國使臣才知道,齊王根本就沒有出兵的打算,只好灰頭土臉的又回到遼東。

這時又有人向燕國君臣建議,可以派使者去秦國,說動秦王政出兵進攻代郡,因爲秦代有仇,說動秦國的可能性當然更大一些。但又有人反對這個建議,原因是秦國乃是虎狼之國,周室就是被秦國所滅,燕國仍是周室的宗室之國,怎麼能夠和秦國聯手呢?

而就在燕國君臣爲聯不聯合秦國爭論不休的時候,代軍出兵進攻遼東的消息,也傳到了遼東,雖然燕國君臣想了不少恢復燕國的辦法,但誰都沒想過,代軍會出兵來進攻遼東,因此一點準備都沒,而燕國的大臣也都慌了手足,互相指責埋怨,有人認爲不該有這麼多行動,激怒了高原;也有人指責燕國沒有提前做好準備,抵抗代軍的進攻;有人則向燕王喜建議,趕緊和代軍議和;當然還有人慷慨激昂,要和代軍決一死戰。也令燕王喜頭大如鬥,兩次議會,都中途退場,回後宮去休息。

但代軍壓境,躲是躲不過去的,因此燕王喜只能耐着性子,還是要和大臣們商議,而在連繼爭吵了幾天之後,燕國君臣終於決定,集中遼東的全力,和代軍決一死戰。

隨燕王喜一起逃到遼東的燕國大臣並不多,但幾名重臣到是都在,有相國弘高,大司馬騎劫、和遼陽君公子元等人。因此一但做出決定,做事的效率還是不錯的。

燕王喜逃到遼東時帶着兩萬餘名燕軍,而燕國在遼東還有一萬多的地方駐軍,這就是燕國目前的全部兵力了,雖然燕國君臣並不知道,代軍其實也只出動了三萬多軍隊來進攻遼東,當然就算是知道了,燕國也希望能夠集中更多的兵力,來和代軍決戰。因此燕王喜立刻下令,在遼東征集百姓,組成軍隊,抵擋代軍的進攻。

結果到是不錯,只用了一個月的時間,燕國徵集了八萬士兵,由大司馬騎劫擔任主帥、遼陽君公子元爲副帥,領軍迎戰代軍。而在這個時候,燕國也得到了確切的消息,知道進攻遼東的代軍原來只有三萬多人馬,因此上上下下對這一戰都充滿了自信,認爲燕軍一定能夠擊退代軍的進攻,甚致還有不少人憧憬,擊敗了代軍之後,還可以趁勝進攻,收復薊京,重新恢復燕國。

雙方的大軍在遼西郡令支附近相遇,展開了激戰。

結果第一戰燕軍就被代軍打得落花流水,當陣就陣亡了二萬餘人,主帥大司馬騎劫當場陣亡,而人馬狂退五十餘里。

原來儘管燕軍的總兵力達到了八萬餘人,但真正的士兵只有二萬,其他全部都是從遼東、遼西的百姓中徵集來的,連武器盔甲都不全,有近一半的士兵都沒有盔甲武器,還是穿着平日的布衣,找一跟木棍來當武器,還有一些士兵雖然有盔甲,但並不齊全,不是少了頭盔,就是少了戰靴,再要不就是甲衣上缺少青銅片,而武器有不少還是農俱,就更不用說戰車馬匹,因爲遼東本來就沒有多少軍用物資儲備,而燕軍逃到遼東,不僅沒帶什麼軍用物資,還有不少缺額,因此只能這樣將就一點。

另外燕軍是臨時徵集,沒有足夠的訓練時間,別說是排兵佈陣,連隊列都沒練過幾次,就這樣被拉上戰場,而燕國的君臣都沒有想那麼多,再他們看來,八萬對三萬,只要人數夠了就行。

這樣的軍隊自然不可能是代軍的對手,別說是八萬,就算是八十萬也沒有用,結果被代軍的騎軍一個衝鋒,就將燕軍打得大亂,隨後代軍的大軍掩上,燕軍就頓時崩潰,潰不成軍。而且人馬互相沖撞踐踏,傷死無數。燕軍的主帥大司馬騎劫並不是死於代軍的刀槍之下,而是因爲戰車傾翻,結果被亂軍踐踏而亡。

遼陽君公子元到是機靈一些,搶先一步逃離戰場,才保住了性命。

但代軍並沒有因爲一次勝利就放過燕軍,而是出動騎軍,隨後追擊,緊追不棄。而且追擊的代軍都是騎軍,一人配雙馬,當然比燕軍快,燕軍在逃跑中,毫無抵抗之力,完全任由代軍宰殺,因此代軍分成兩批,輪流追趕休息。

結果這場追擊戰一連進行了三天,雙方一共發生了大小七戰,燕軍被代軍追得狂逃三百餘里,跟本就無法立足,甚致幾乎連一刻休息的時間都沒有,有些士兵甚致跑斃在路邊。而到了第三天,燕軍的士兵連逃跑的力氣都沒有了,代軍追上來之後,就倒地投降。最終公子元逃回到遼東郡的時候,所帶領的士兵己不足一千人。

這一次戰鬥中,羅煥表現得十分出色,在與燕軍的正面交戰中,羅煥身先士卒,親自帶領一千騎軍,衝擊燕軍,並當陣斬殺了燕軍兩員大將,衝亂了燕軍的陣腳,後來又參與追擊燕軍,率部三次趕上燕軍,斬首達四千餘級,可以說立下了大功。

而這一戰也震驚了留守遼東的燕王喜和相國弘高,沒想到八萬大軍,一下孑就被代軍打得全軍覆沒,逃回來的連一千人都沒有。

在一個月之後,姜桓武帶領着大隊人馬進入遼東郡,燕王喜君臣見大勢己去,只好束手就擒,向代軍投降,至此,周室的最後一個宗室,也是戰國七雄中國脈最爲悠長,建國達八百餘年的燕國,終於徹底亡國了

第523章 進見秦王政(下)第670章 局勢逆轉第98章 王剪論兵第370章 前往大梁第212章 拒絕講和(下)第63章 門客第481章 報功宗廟第110章 大局第232章 初戰匈奴第679章 初戰白靈族(二)第524章 邀請第935章 桑青緹的經歷(上)第592章 攻與防第423章 渡過鴻溝(上)第128章 挑戰第798章 稱王典禮(上)第225章 了結叛亂(下)第652章 遊說匈奴(三)第447章 水淹大梁(三)第161章 土遁術第727章 匈奴的計劃第440章 大梁攻防(十一)第233章 石嶺村第701章 水心月的秘密(下)第154章 撤離第226章 暴利第110章 大局第938章 改朝換代第830章 秦軍來襲(四)第625章 邯鄲來使第326章 館驛之夜第60章 鑄劍(下)第22章 ,收度宇第899章 長街之戰(八)第267章 齊國來使(一)第405章 修定計劃一第318章 商鋪開業(二)第715章 新營地(一)第546章 九黎族第62章 邀請(下)第264章 匈奴的反撲(三)第291章 大敗齊軍第259章 恩威並施(上)第264章 匈奴的反撲(三)第300章 再見荊柯第705章 轉移第494章 閱軍(九)第396章 撤軍之議(下)第185章 抗法事件第302章 齊國異士上第715章 新營地(一)第677章 白靈族的變故(四)第435章 大梁攻防(六)第428章 再回大梁(下)第488章 閱軍(三)第409章 燕國求和第516章 見面第683章 鬥獸(下)第500章 潛入咸陽(五)第769章 靈壽(三)第886章 進軍咸陽第783章 遷都第201章 半渡而擊(上)第272章 齊國來使(六)第646章 迎擊匈奴(一)第738章 進攻受阻(六)第409章 燕國求和第200章 燕軍進擊(下)第391章 渡河之戰(一)第794章 楚國使團第744章 大破匈奴(二)第348章 政務彙報第918章 趁勝進擊(一)第336章 劫持下第369章 滎口之戰(四)第704章 合作(三)第111章 再度出擊第150章 捕馬(下)第269章 齊國來使(三)第517章 九鼎之秘(上)第713章 斷後(上)第63章 門客第293章 結盟(下)第717章 新營地(三)第904章 長街之戰(十三)第241章 突擊匈奴營地下第619章 退軍(一)第168章 攻取代郡(六)第751章 處理俘虜第260章 恩威並施(二)第934章 投效(三)第800章 秦國聚議(上)第850章 進駐邯鄲(下)第311章 秦國使臣(下)第94章 趙軍出戰(下)第748章 擊殺(上)第550章 說服(下)第72章 秦國使臣(下)第733章 進攻受阻(一)第911章 對策(下)
第523章 進見秦王政(下)第670章 局勢逆轉第98章 王剪論兵第370章 前往大梁第212章 拒絕講和(下)第63章 門客第481章 報功宗廟第110章 大局第232章 初戰匈奴第679章 初戰白靈族(二)第524章 邀請第935章 桑青緹的經歷(上)第592章 攻與防第423章 渡過鴻溝(上)第128章 挑戰第798章 稱王典禮(上)第225章 了結叛亂(下)第652章 遊說匈奴(三)第447章 水淹大梁(三)第161章 土遁術第727章 匈奴的計劃第440章 大梁攻防(十一)第233章 石嶺村第701章 水心月的秘密(下)第154章 撤離第226章 暴利第110章 大局第938章 改朝換代第830章 秦軍來襲(四)第625章 邯鄲來使第326章 館驛之夜第60章 鑄劍(下)第22章 ,收度宇第899章 長街之戰(八)第267章 齊國來使(一)第405章 修定計劃一第318章 商鋪開業(二)第715章 新營地(一)第546章 九黎族第62章 邀請(下)第264章 匈奴的反撲(三)第291章 大敗齊軍第259章 恩威並施(上)第264章 匈奴的反撲(三)第300章 再見荊柯第705章 轉移第494章 閱軍(九)第396章 撤軍之議(下)第185章 抗法事件第302章 齊國異士上第715章 新營地(一)第677章 白靈族的變故(四)第435章 大梁攻防(六)第428章 再回大梁(下)第488章 閱軍(三)第409章 燕國求和第516章 見面第683章 鬥獸(下)第500章 潛入咸陽(五)第769章 靈壽(三)第886章 進軍咸陽第783章 遷都第201章 半渡而擊(上)第272章 齊國來使(六)第646章 迎擊匈奴(一)第738章 進攻受阻(六)第409章 燕國求和第200章 燕軍進擊(下)第391章 渡河之戰(一)第794章 楚國使團第744章 大破匈奴(二)第348章 政務彙報第918章 趁勝進擊(一)第336章 劫持下第369章 滎口之戰(四)第704章 合作(三)第111章 再度出擊第150章 捕馬(下)第269章 齊國來使(三)第517章 九鼎之秘(上)第713章 斷後(上)第63章 門客第293章 結盟(下)第717章 新營地(三)第904章 長街之戰(十三)第241章 突擊匈奴營地下第619章 退軍(一)第168章 攻取代郡(六)第751章 處理俘虜第260章 恩威並施(二)第934章 投效(三)第800章 秦國聚議(上)第850章 進駐邯鄲(下)第311章 秦國使臣(下)第94章 趙軍出戰(下)第748章 擊殺(上)第550章 說服(下)第72章 秦國使臣(下)第733章 進攻受阻(一)第911章 對策(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