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9章 進駐邯鄲

原來收到韓騰的密報之後,秦王政立刻招集隨行的大臣商議,韓騰的消息到底是真是假,而自己這一行又應該怎樣應對。

在秦王政隨行的大臣中,尉繚是最精通兵法的人,因此聽完了秦王政的講說之後,立刻就醒悟了過來,韓騰的消息確實有很大的可能性是真的。而道理很簡單,高原的用兵能力,當世無雙,其他人能夠想到的事情,高原自然也能夠想得到,而高原能夠想到的事情,其他人則未必能夠想到。

按照韓騰的密報所說,高原組織的這次三國合縱伐秦,並沒有釆取傳統的集軍進攻戰術,而是分進合擊,前段時間合縱軍猛攻大梁,只是爲了吸引秦國的兵力,爲漢楚兩國從南北進攻秦國創造良好的條件。而現在的情況是,秦國己經在大梁聚集了三十萬左右的兵力,並且分別從邯鄲和南陽抽調兵力增援大梁,加上其他各路己經接到了調令,但尚未到達大梁的秦軍,總計可以達到四十五到五十萬之間,確實是將秦國大部份的兵力都調往了大梁,如果高原真是釆用韓騰密報所說的分進合擊戰術,那麼前一階段調動秦軍的策略無疑是極爲成功的。

不過尉繚的觀點並不是所有大臣都贊同,李斯就指出,從王賁的告急文書來看,合縱軍對大梁的進攻決不是虛假的,他們和秦軍交戰數次,其中不乏十萬軍隊規模的戰鬥,其中有大量的漢軍參戰,而且合縱軍還出動了一種威力巨大的大型投石機攻擊大梁,給大梁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否則王賁也不會連續發回三份告急文書。如果合縱軍是佯攻大梁,是不可能有這樣的效果。

雖然李斯的質問並非全無道理,不過尉繚確實是精通兵法的人,這個時候已經完全看穿了高原的計劃,因此耐心的對秦王政解釋,李斯的質問正是高原用兵精妙之所在,因爲要在大梁吸引秦軍,就必須在大梁和秦軍打幾場硬仗,這樣才能讓秦軍相信,合縱軍是真的全力進攻大梁。而且這也並不矛盾,漢軍是活動的,隨時可以調回靈壽去。

而合縱軍使用的大型投石機,確實是要給大梁帶來巨大的壓力,這樣才能坐實合縱軍全力進攻大梁,另外從王賁的告急文書來看,雖然合縱軍使用的大型投石機攻擊大梁,但卻並沒有對大梁展開攻城作戰,這是很關建的一點,說明合縱軍根本就沒有想過要強攻大梁,而還有一點可以證明尉繚的觀點,就是王賁連續發回三份告急文書之後,己經有十餘天沒有再發告急文書了,說明這幾天大梁的戰事己經趨於平靜,合縱軍的重心實際己經離開了大梁,這也和韓騰的密報相符合。

衆大臣們各抒己見,據理力爭,自然是誰也說服不了誰,只是將自己的觀點全都主張說明,最終還是隻能讓秦王政來做決斷。

而聽完了衆大臣們的意見之後,秦王政又考慮了再三,終於還是做出決定,轉道去邯鄲去看一看。

秦王政做出這樣的決定,到並不是相信了尉繚的分柝,認爲就算是有漢軍進攻邯鄲,也只是少部份,並不可能是漢軍的主力,當然秦王政對其他衆大臣的討論意見也並還沒有一個定論,只是尉繚的分柝中有一句話打動了秦王政,就是大梁方面己經有十餘天沒有告急文書傳來,這說明大梁的戰事應該是趨於了平靜,而且現在大梁城的秦軍兵力不下三十萬了,就算是想要擊敗合縱大軍或許還有不足,但守住大梁城還是完全足夠的。

在這種情況下,秦王政覺得自己領軍轉道去邯鄲看一看也沒什麼,如果是真如韓騰所說,漢軍確實是以主力來進攻邯鄲,那麼自己就留下來守衛邯鄲,同時調動秦軍來增援邯鄲,而如果不是,那麼自己再轉去大梁也不遲,而前後只不過是耽誤十餘天的時間,並不會造成什麼影響。

於是秦王政下令,秦軍立刻轉道北行,朝邯鄲的方向進發。衆大臣們雖然有一些異議,但秦王政已經下令,因此也不便再說什麼,只好一起隨行。

而就在秦軍轉道之後,僅僅只走了二天,就遇到了蒙武向咸陽發出的告急文書。

秦王政看完了蒙武發出的告急文書之後,也不禁大爲震驚,雖然在告急文書中蒙武還不能確定,高原真的是以主力漢軍來進攻邯鄲,但出動的人馬決非是少數,至少在十五萬以上,自然也是非同小可。這麼看來,韓騰送來的消息很有可能是真的,因此秦王政立刻下令,命令秦軍加急趕路,倍道而行,儘快趕到邯鄲。

雖然秦王政帶領的秦軍並不多,但大多都是秦國的精銳人馬,因此急行了二天二夜,走出二百餘里的距離,趕到了邯鄲城。

蒙武、蒙恬父孑正是爲如何守住邯鄲一籌莫展的時候,忽然得知秦王政領軍到達了邯鄲,父孑倆都大吃了一驚,也來不及細想,趕忙出城將秦王政接進了邯鄲城裡,同時將原來趙國的王宮當作行宮,供秦王政居住。

秦王政的幼年就是在邯鄲度過,不過頗受趙人的敵視,在秦國滅亡趙國之後,秦王政曾親臨邯鄲,但並不是爲了舊地重遊,榮歸故里,而是爲了報復當年對自己不好的趙人,打算屠盡全城的趙人,但卻發生了荷華化身玄鳥的神蹟,因此邯鄲確其是一座帶給秦王政諸多感觸回憶的城市。

不過秦王政再次來到邯鄲,卻沒有心情感慨,而是立刻招集蒙武、蒙恬父孑,詢問現在邯鄲的情況。蒙武、蒙恬當然不敢隱瞞,將漢軍兩路進軍,己經攻取了鉅鹿、馬服山的秦軍據點,同時秦軍也收到了明確的消息,高原己經進駐到鉅鹿。而秦王政這才完全相信,韓騰的消息是真的,高原的真正目標並不是大梁,而是邯鄲。

既然己經知道了高原的真正目標,秦王政立刻命令蒙武佈置守衛邯鄲的事宜,同時將自己帶來的七萬軍隊也都交給蒙武指揮佈置。

現在秦軍在邯鄲城裡的兵力己達到十三萬餘人,其中絕大部份都是秦國的精銳軍隊,雖然守衛邯鄲這樣的大城還嫌單薄了一點,但戰鬥力也決不容小視。而且以前蒙武、蒙恬手下只有六萬餘軍隊,現在一下了多了一倍有餘,兵力自然是要充裕多了。

而且秦王政又隨即下令,調集其他各路秦軍趕來增援邯鄲,因此只要能夠守到十餘天的時間,就會有秦軍趕到邯鄲了,這一來邯鄲也就安全了。

蒙武又和秦王政及衆大臣們商議了一下守衛邯鄲的兵力安排佈置,然後才向秦王政告辭出宮,因爲這一次隨秦王政一起到達邯鄲的秦國大臣中還有蒙毅,因此父子三人一起轉回在邯鄲城裡的住所。

而從王宮中出來之後,蒙武一付缷下了千斤重擔的樣子,道:“蒙恬、蒙毅,這一次大王來得確實是太極時了,現在我們的兵力雖不算雄厚,但要守住邯鄲到未必不可,而且只要能夠守住十天,必然會有援軍趕到,邯鄲也就可保無憂了。”

蒙毅也興奮的道:“是啊,既然現在漢軍的主力全在邯鄲,那麼在大梁城前的只是齊軍,因此只要我們能夠守住邯鄲,那麼駐守大梁的王賁就可以率軍出擊,擊敗齊軍並不難,齊軍即敗,楚軍亦難保全,而這一次三國合縱,將必敗無疑。”

蒙武呵呵笑道:“這麼說來,高原在這三天裡並未來進攻邯鄲,將是他最大的失策,當然也是天佑我大秦不滅啊。”

他們父子越說越興奮,而一直在一邊沒有吭聲的蒙恬卻是一臉凝重,發言道:“父親、二弟,你們兩人也未免太樂觀了一點,依我看來這可不是什麼天佑大秦,而是大禍臨頭了。大王真不該來邯鄲啊。”

蒙武、蒙毅都不覺一怔,他們都知道,蒙恬並不是一個喜歡故做驚人之語的人,他說出來的每一句話幾乎都是經過深思熟慮,而且十有**都會言中,更何況看蒙恬的表情態度,也決不像是再開玩笑,因此蒙武立刻問道:“蒙恬,這話怎麼講?”

蒙恬嘆了一口氣,道:“父親,高原仍是精通兵法,用兵如神之人,怎麼會不知道兵貴神速的道理,何況高原出道以來,幾乎戰無不勝,其把握戰機的能力天下無人可及,又有那一次見他貽誤戰機的。這次漢軍從靈壽出兵時,是何等迅速,一舉就攻破了我們的鉅鹿、馬服山據點,但卻連停了三天,未來進攻邯鄲,如果猶疑不定,又豈是高原所爲。我本對此百思不解,但現在卻明白過來,原來高原是在等着大王到達邯鄲,好將大王困在邯鄲,所說我才說大王這次實在是真不該來邯鄲。”

蒙武、蒙毅聽了,也禁不住全身巨震,因爲蒙恬所說的實在是太驚人了,不過蒙武、蒙毅也都是知兵的人,聽蒙恬這麼一點,立刻就都明白了過來,原來高原竟是如此用意,因此一股強烈的恐懼感覺也不禁油然而生

第786章 合縱連橫(二)第462章 剿滅馬賊(上)第469章 撤離大梁(三)第23章 ,水軍第777章 家宴(二)第470章 撤離大梁(四)第112章 襲擊戰術(一)第957章 最後一戰(上)第364章 率軍入魏(二)第677章 白靈族的變故(三)第300章 再見荊柯第291章 大敗齊軍第792章 齊國使團(三)第540章 商人(上)第117章 突襲仇由(上)第699章 不速之客(四)第297章 進見齊王第293章 結盟(下)第134章 李牧之死(下)第504章 潛入咸陽(九)第662章 入城風波(四)第925章 挑戰(三)第242章 考驗第769章 靈壽(三)第93章 趙軍出戰(上)第870章 重整旗鼓(一)第223章 商機第157章 架臨邯鄲(下)第241章 突擊匈奴營地下第740章 切斷供應(下)第304章 安平君府(上)第351章 援魏的計劃第435章 大梁攻防(六)第250章 突襲陰山二第916章 無衣之曲(五)第124章 趙秦決戰(三)第78章 搶糧(下)第731章 調整戰術第90章 秦國廷議(上)第675章 白靈族的變故(二)第287章 固守待援(一)第883章 招降秦軍(一)第56章 醒來第561章 會戰(三)第938章 改朝換代第440章 大梁攻防(十一)第338章 營救(二)第89章 遊說(下)第809章 出行會盟第146章 白靈族第500章 潛入咸陽(五)第893章 長街之戰二第396章 撤軍之議(下)第822章 行刺(四)第541章 商人(下)第654章 遊說匈奴(五)第484章 衆將匯聚第46章 烈武行館(下)第六章第644章 匈奴來襲(上)第177章 吉兆(下)第749章 擊殺(下)第825章 心意第162章 重逢第817章 行動計劃第861章 漢秦結盟(一)第754章 迴歸(二)第668章 九黎族的內亂第170章 大局初定(上)第530章 刺秦(五)第714章 斷後(下)第369章 滎口之戰(四)第98章 王剪論兵第523章 進見秦王政(下)第768章 靈壽(二)第308章 組織(下)第848章 漢軍出擊(下)第628章 迴歸代郡(上)第103章 趙秦首戰(二)第766章 修煉(下)第749章 擊殺(下)第924章 挑戰(二)第69章 辯論(下)第953章 揮軍南進(下)第180章 邯鄲的消息第652章 遊說匈奴(三)第654章 遊說匈奴(五)第700章 水心月的秘密(上)第559章 會戰(一)第864章 邯鄲之變(一)第388章 滎口攻防戰(三)第251章 突襲陰山三第647章 迎擊匈奴(三)第938章 改朝換代第311章 秦國使臣(下)第110章 大局第68章 辯論(中)第171章 大局初定(下)第116章 破趙之策第885章 招降秦軍(三)
第786章 合縱連橫(二)第462章 剿滅馬賊(上)第469章 撤離大梁(三)第23章 ,水軍第777章 家宴(二)第470章 撤離大梁(四)第112章 襲擊戰術(一)第957章 最後一戰(上)第364章 率軍入魏(二)第677章 白靈族的變故(三)第300章 再見荊柯第291章 大敗齊軍第792章 齊國使團(三)第540章 商人(上)第117章 突襲仇由(上)第699章 不速之客(四)第297章 進見齊王第293章 結盟(下)第134章 李牧之死(下)第504章 潛入咸陽(九)第662章 入城風波(四)第925章 挑戰(三)第242章 考驗第769章 靈壽(三)第93章 趙軍出戰(上)第870章 重整旗鼓(一)第223章 商機第157章 架臨邯鄲(下)第241章 突擊匈奴營地下第740章 切斷供應(下)第304章 安平君府(上)第351章 援魏的計劃第435章 大梁攻防(六)第250章 突襲陰山二第916章 無衣之曲(五)第124章 趙秦決戰(三)第78章 搶糧(下)第731章 調整戰術第90章 秦國廷議(上)第675章 白靈族的變故(二)第287章 固守待援(一)第883章 招降秦軍(一)第56章 醒來第561章 會戰(三)第938章 改朝換代第440章 大梁攻防(十一)第338章 營救(二)第89章 遊說(下)第809章 出行會盟第146章 白靈族第500章 潛入咸陽(五)第893章 長街之戰二第396章 撤軍之議(下)第822章 行刺(四)第541章 商人(下)第654章 遊說匈奴(五)第484章 衆將匯聚第46章 烈武行館(下)第六章第644章 匈奴來襲(上)第177章 吉兆(下)第749章 擊殺(下)第825章 心意第162章 重逢第817章 行動計劃第861章 漢秦結盟(一)第754章 迴歸(二)第668章 九黎族的內亂第170章 大局初定(上)第530章 刺秦(五)第714章 斷後(下)第369章 滎口之戰(四)第98章 王剪論兵第523章 進見秦王政(下)第768章 靈壽(二)第308章 組織(下)第848章 漢軍出擊(下)第628章 迴歸代郡(上)第103章 趙秦首戰(二)第766章 修煉(下)第749章 擊殺(下)第924章 挑戰(二)第69章 辯論(下)第953章 揮軍南進(下)第180章 邯鄲的消息第652章 遊說匈奴(三)第654章 遊說匈奴(五)第700章 水心月的秘密(上)第559章 會戰(一)第864章 邯鄲之變(一)第388章 滎口攻防戰(三)第251章 突襲陰山三第647章 迎擊匈奴(三)第938章 改朝換代第311章 秦國使臣(下)第110章 大局第68章 辯論(中)第171章 大局初定(下)第116章 破趙之策第885章 招降秦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