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陳三郎這一問,莫軒意腰桿子不自覺地更加直了——如果說最初之際,他在洞庭湖當隱士,文武雙全,風華正茂,那時的他,最是意氣風發,滿腹雄心壯志,要建立不朽基業。
所謂隱士,除開一些特殊的例子外,基本都是待價而沽,隱於山林,絕非不問世事。恰恰相反,大部分的隱士比別人更關心天下動態,更會不定時出門。
不出門不行呀,大門不邁二門不出的,別說天下事,隔壁的事都不知道。
這個時代,可沒有報紙網絡之說。
出門就是爲了打探,當然,不少隱士身價不菲,有人跑腿,那自然不用自己出門了。
歸隱,更是爲了蓄養聲望,時不時拒絕些人,表示自己品行高潔,諸如此類,都是套路。
那時候元哥舒來請,其實莫軒意已經大爲意動了。
揚州乃天下名州,元家盤踞此州久矣,經營得當,虎威衛之名早名揚天下,不折不扣是一支精銳之師。
元哥舒是元文昌幼子不假,按傳統而言,當傳嫡不傳幼,可元文昌何許人也,性子堅毅,十分固執。他對於元哥舒的青睞誰都看得出來。而元哥舒也十分爭氣,聰穎加上努力,年紀輕輕就得了個“少將軍”的名頭。
這樣的人不值得投奔,誰值得?
不過莫軒意深諳此道,即使內心已同意,但還得矜持,等對方上門請了幾次,這才答應出山。
後面的事,無需贅言。
莫軒意一腔熱血,盡付之流水,這是當頭一棒;好不容易逃亡到雍州,費盡心思折騰拉扯起一支洞庭軍——此時的他,早沒有王圖霸業的的想法,只想安身立命,最後接受朝廷招安,做個官,也就差不多了。
然後,在雍州州郡,莫軒意再次遭受沉重打擊,朝廷軍敗,洞庭軍潰,若是沒有陳三郎收留的話,只有死路一條。
щщщ◆ тt kán◆ c○ 這就是莫軒意的歷程,短短几年,仿若半輩,起起落落,兜兜轉轉。
經歷鑄造性格,當下他的性格就是沉,同時敏感。
很簡單,投奔於人,當然得表現出自己的價值。莫軒意失去武力,衝鋒陷陣是不可能了,可當幕後,出謀劃策,卻也困難。皆因陳三郎本身,就是個非常有主見的人,而且許多念頭點子既大膽,又實用,想人所不能。
這些想法,莫軒意自問都想不出來。
既然如此,還要謀士作甚?
一直以來,陳三郎手下,也就周分曹而已。
再說了,幕僚進言,上位者聽不聽,關乎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信任!若是信任,自然從善如流;若是懷疑,那就變味了。
天下間諸多豪強都打着禮賢下士的旗號,廣收人才,但不是這些人一去到就能受到重用的,口才再好都無用,必須要經歷重重考驗,充分證明了自己的價值,這才能上位。
莫軒意出山,跟隨在元哥舒身邊,進入揚州,看似風光,實則許多核心策略他也無從參與,只是提供建議罷了。
縱然如此,知道得不多,失去武力後,元文昌還要元哥舒趕盡殺絕,實在心寒。
不過他心裡也明白,豪強梟雄,要做大事,大都鐵血冷酷。
故而初投奔陳三郎,莫軒意早想好了定位,不做幕僚,而去練兵。
然而練兵,只是一個手段,其實練兵算是苦差,風險不小,沒有真本事,根本吃不消。
莫軒意自有自信,又因爲陳三郎的信任,留了班子給他,這樣就簡單得多。
現在,兵是練出來了,有了功勞。
但這份功勞,遠遠不夠!
天下大勢已漸漸分明,羣雄逐鹿,朝廷註定難以力挽狂瀾。在這等關頭,何去何從?
莫軒意自知做不成豪強,但能成爲豪強的得力臂膀,卻也不錯。一如當初,他答應元哥舒出山,本就是這般想法。
這等於繞了一圈,重新回到了起點。
所不同的是,他已飽經滄桑。
練兵的目的很簡單,就是打仗。沒仗打,練兵何用?要知道這兵可不是那麼好練的,光是供養,便極爲可觀。所謂“窮兵黷武”,超過度了,能把國家給搞垮。
當王朝建立,局勢穩定下來,便會馬放南山,兵槍入庫,許多將士退伍回家。
這是因爲沒仗打了,國家也就不需再養這麼多人。讓將士解甲歸田,可以減輕許多壓力。
不過現在雍州的局勢,要打的仗可不少,否則陳三郎花費如此多心思練兵幹甚?
對此莫軒意當然心知肚明,他在新宜縣中,其實一直就是等陳三郎來,問他這句話。
因爲這個時候,他才能表現出自己最大的價值。
嶗山府中,文有周分曹,武有江草齊。周分曹是在涇縣就跟隨陳三郎的“老人”;而江草齊直接是陳三郎的姐夫,在入主嶗山府過程中立下汗馬功勞。兩者堪稱是陳三郎的左臂右膀,地位不可動搖。
如果嶗山府的局勢一直保持下去,權力結構也就穩定不變,很難產生更改。
但那只是如果。
嶗山只是雍州中的一個府城,而如今雍州一半的地方,包括州郡都被蠻軍控制住了。彼此之間,存在着不可調和的矛盾,都想把對方除之後快。
這個,卻是莫軒意的機會。
他曾多次跟蠻軍交鋒,更曾兵臨州郡之下,還曾遠遠地望見那一杆黑色的蠻軍。便是現在,有時夢中,都有夢靨不散,驚醒過來,冷汗溼背。
揮刀如麻,血流成河!
莫軒意倒不怕,他想着的,是有朝一日,率領一支大軍直衝州郡,報仇雪恨。
從某個角度看,這也是他在陳三郎班子中的一個別人所難以具備的優勢。如今陳三郎專程來詢問,很顯然,也是想到了這一點。
今天,便是一種考覈。
莫軒意麪靜無波,其實內心自有起伏,腦海快速運轉,把許多本就醞釀許久的一些零碎想法重新組織起來,漸漸形成一篇比較完整的主張,然後再捋了一遍,確定沒有什麼矛盾紕漏之處了,這纔開口說起來:
“公子,有句老話說得好,千字防賊,不如千日做賊。”
陳三郎一聽,頓時眼眸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