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這個北國名城,十九世紀上半葉俄國人和日本人先後染指這座城市,給這片土地上的人民帶來了深切的災難,同時也深切的影響着這座北方城市的城市文化,讓這裡同時充斥着西洋和東洋兩種文化。
在四十年代初,日本人一心想分裂東北,不僅在長春建立僞滿政權,還大量從日本本土移民東北,隨着日本人的大量涌入,他們對中國東北的文化影響也日趨加深,同樣作爲中國的重工業基地,也集中了國內大量的知識青年,一時間哈爾濱的文藝氛圍,引領着整個東北,各種劇團社團如雨後春筍,這種情況一直持續至80年代。
1977年春,十年動盪已經結束,春日的哈爾濱帶着微寒,如禾苗一樣,整個哈爾濱都煥發着生機,二道坎文工團正在排練新節目緬懷逝世的總理,“總理到軍工來參觀”正在彩排中。
“李豔,王副團找你!”一個十六七歲的小姑娘從幕布後探出頭,衝臺上正在排練的幾個女孩兒喊了一句。
“知道了。”
幾個女孩兒中有個特別出挑的應了一聲,擦了擦臉上的汗珠,拾掇了一下衣衫往後臺來了。
她小跑着,面帶期待的笑容,因爲她有預感,自己14歲進團到現在已經五年多了,無論是唱功和舞蹈,都不比臺柱子張清差,雖然只是在張清身邊演一些配角,但舞臺張力和美感卻很足,漸漸成了小有名氣的演員,不少人慕名來看自己,也讓自己變的自信了,在張清面前也不再唯唯諾諾。而張清今年已經25了,她覺得也許王副團可能是想提拔自己了。
但是年輕的李豔並不知道,王副團私底下一直向張清示好,張清也與他維持着曖昧的態度,就在不久前宋團長在後臺當衆表揚了李豔后,張清終於意識到形象出衆唱功也精進的李豔已經威脅到了自己在團裡的位置,就開出了王副團不能拒絕的條件,讓王副團想辦法踢李豔出團。
王副團其實同樣對李豔垂涎三尺,即便自己的年紀只比李豔的父親小一點。但李豔遠沒有張清圓滑,王副團邀約了幾次都被李豔生硬的拒絕後,只好死心。
“砰砰砰”李豔來到王副團辦公室門外,她努力想隱藏自己臉上的喜悅,但仍是留下了一絲痕跡。
“請進。”
“王副團,您找我?”
“小豔吶,快,請坐。”王副團表現的異常客氣,這倒讓李豔感到了一絲不安。
“謝謝王團,您找我什麼事兒?”
“小豔吶,你來團裡有五年了吧?”
李豔點點頭。
”知道爲什麼團裡一直沒提拔你麼?“
李豔一邊搖頭一邊說不知道,她心裡的不安加重了一分,起初期待的笑容已完全不見。因爲她瞭解王副團的說話風格,越是和顏悅色,越不是什麼好事。
“你看,張清是市文化宮骨幹,部隊文工團連級幹部,還有馬琳,市舞蹈協會會員,文工團副連幹部,還有···”
“王副團!”
沒等他說完,李豔按耐不住心裡的不忿,打斷了王副團的話,他羅列的這些人除了張清曾經壓過自己一頭,心裡尚殘存一絲敬佩以外,其他那些人李豔從來沒放在眼裡,都是一些演出時拖自己後腿的人,可王副團就是拿這些人的背景和資歷說事,言外之意團裡要提拔也得先提拔她們,才能輪到自己。
雖然李豔打斷自己,但他並不吃驚,他明白一個十九歲的姑娘,雖然初諳世事但也血氣方剛,讓自己這麼一透,多年來的盼頭肯定泄了氣,有些激動在所難免,所以話鋒一轉。
“小豔吶,我找你來呢,其實是想告訴你一件好事。”
“好事?”李豔再次擡起頭看着王副團。
“文工團有一個北京進修的名額,我想推薦你去,你條件不錯,悟性也好,如果能夠在北京鍍金歸來,恐怕咱們這個小團···”
“我····”
李豔陷入了猶豫,她不是不捨得父母,也不是捨不得眼前的成績,北京是她心裡嚮往的地方。與眼前熟悉的城市不同,北京兩個字更多的是出現在自己的節目和新聞裡,她深知這是一個重大的決定,出於對未知的恐懼,她陷入了猶豫。
“不用着急答覆我,回去考慮兩天吧。”
李豔坐了一會兒才慢慢起身,跟王副團鞠了個躬往外走,開門正要出去,又止住了步竇的回頭,“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