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愛鄧肯的球迷們也對他那種近似於呆板的表情頗有微詞。在他們的眼中,像鄧肯這樣一位擁有世人豔羨的出色球技,擁有常人難以匹敵的超強心理素質的籃球強人,爲什麼總是會給人一種謎一樣令人難以捉摸的感覺,爲什麼總是會讓人費解難懂?
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大概就是他的個性使然,與加內特或是艾弗森這樣情緒外露的球員不同,在鄧肯的比賽中我們很難從他的面部表情上看出哪怕是一點點個人化的思想波動。從不喜形於色的他總按照自己的方式一點點地靠近他心目中理想的職業籃球最高境界,而這對於他身邊的球員和鍾愛他的球迷來說顯然是讓人無法理解的,另一個原因大概就是環境使然了。
身爲一名職業籃球巨星,生活在聯盟這個光怪陸離的花花世界裡,每天應付那些無休無止的新聞媒體的追蹤採訪,他所面臨的那種超常的心理壓力也是可想而知的,就拿02年全明星週末大賽來說吧,在接受媒體採訪的短短時間裡,鄧肯竟然就同一個問題前前後後回答了不下五遍。
看那圍追堵截的採訪架勢,似乎所有的記者們都對同一個故事,同一個問題有着強烈的興趣:是什麼樣的原因促使您最後決定在大學聯盟效力四年?在費城參加全明星週末活動的感覺如何?你喜歡和基德在同一個球隊打球麼?....
而在今年的全明星賽採訪期間,幾乎所有的NBA球員又面臨了一個共同的問題:在同一個賽場上同飛人喬丹同場競技,你有什麼樣的感覺?
鄧肯在面帶微笑無數次回答這個問題後,最後他終於無可奈何而又絕對真實地坦然承認:“這對我來說沒有什麼不同感覺,因爲我在比賽中根本就無法與他正面交鋒,防守他的人並不是我啊。”
在隨後舉行的一次大型舞會上,來自世界各地的新聞媒體記者們將在此舉辦慶功宴的全明星球員們圍了個水泄不通。其中的一名記者問鄧肯,這種擁擠不堪的場景對他來說是否就像是一場可怕的噩夢。
“將我同1000名記者鎖在同一間屋子裡,”他反問着,自己也忍不住笑出聲來,“就像現在這樣?我真不敢想象。”他又哈哈大笑起來,從這種典型的鄧肯式自我解嘲情況看來,我們不難理解出對於像他這樣一位不肯輕易敞開心扉的人來說,面對這樣一種嘈雜喧鬧的社交場景是一件多麼無可奈何的事情。
鄧肯的童年籃球偶像是約翰遜,他在個性的很多方面也同自己的偶像有着很大的相同之處:他風趣幽默,做事積極,勤奮努力,而且他們都是一樣的勝者從偶像身上,他也學會了如何在接受電視採訪時保持一個職業化的談吐和職業化的微笑。
但與前者相比,他顯然在對待名利方面要看開了很多,如果這個世界上可能存在這樣一種人類:他擁有着無與倫比的籃球技術,在頂級聯盟打球效力,但卻寧肯過着一種與世無爭的淡漠生活,那鄧肯絕對是最佳的候選人之一。
成名的代價就是意味着放棄享受平常人的幸福生活,如果沒有今日這種巨星身份的話,鄧肯就可以用更多的時間陪伴他的妻子阿美和他的其他家人、更多的時間徜徉在聖克羅克斯海灘、更多的時間潛心鑽研他的比賽,但這只是種美好的憧憬,僅此而已,面對新聞媒體的窮追不捨,鄧肯的對待方式是將其同籃球比賽一樣視作自己的每日工作。
讓其在參加02全明星週末活動和在聖克羅克斯的自己家中享受休假時光兩者之中作出一個選擇,鄧肯猶豫着,最後竟然選擇了維京羣島,爲什麼呢?
“因爲那纔是我真正的家,”他靦腆地說着,語氣中流露出對故鄉的眷戀思念之情。
鄧肯並不像其他球員那樣總是會在賽場上表現出自己開懷大笑的可愛一面,但這不代表着他的生活並不快樂那些與他親近的親朋好友們一提起鄧肯來,總是會對他的幽默風趣、開朗健談的個性讚賞不已。
“在他的骨子裡,有着常人無法感受到的優雅氣息。”奧多姆教練說,“他並不像他的外表看,上去那樣粗魯,他是個非常紳士的男人。”儘管鄧肯在大多數情況下始終保持着不動聲色的沉穩作風,但他在不經意間流露出的那種茫然無措的表情還是會讓人爲之疑惑不已。
每當鄧肯接受電視採訪時,他總會瞪着一對空洞的大眼睛呆呆地注視着前方,那情景就好像此時在直播間內的只是他的肉體,而他的靈魂早已悄悄地溜至聖克羅克斯海灘,與家人一起享受愉悅的休閒時光,
他這種心不在焉的表情對於奧多姆教練來說簡直太熟悉不過了,多年以前他們初次會面時他就已經領教了鄧肯的這套功夫了那時,奧多姆千里迢迢地從北卡羅萊納飛至鄧肯的故鄉,在看到了這位16歲少年的精彩表演之後,他決定不管採用何種手段也要把這位籃球天才領入威克森林大學深造。
當他們兩個人在鄧肯家中坐下來細細攀談時,奧多姆生氣地發現這個一心二用的小傢伙竟然一邊聽他吐沫橫飛地講解威克森林大學的情況,一邊聚精會神觀看着電視里正在播放的足球比賽。
“當時我非常生氣,”奧多姆回憶着說,爲了讓鄧肯能夠專注傾聽自己講解,奧多姆甚至坐在了鄧肯的正對面,企圖用自己的身體擋住鄧肯觀看足球比賽的目光,但他發現這根本就不起任何作用。
後來,奧多姆驚奇地發現這點小分神對於鄧肯算不了什麼,鄧肯不僅將他說的話全部記在心裡,而且還能夠把他所敘述的全部內容毫無遺漏地複述出來。在這次會談不久之後,鄧肯即成爲威克森林大學籃球隊一名成員。
不可否認,今日的鄧肯已是一名頗有建樹的巨星級球員。而他在聯盟所取得的成就也使得大家早已忘卻了他還是一個僅僅在聯盟闖蕩五年的青澀小夥,他還有着無可限量的上升空間。而且與聯盟裡的那些在籃球領域內摸爬滾打多年的同齡人相比,鄧肯在這個領域內出道的時間還真是很短。
少年時代的鄧肯曾是一名頗有潛質的游泳選手,他正式接觸籃球訓練課程是在89年。當一場毫無預兆的飈風摧毀了鄧肯故鄉惟一的一座奧林匹克級游泳訓練館時,也許是出於對常年游泳的倦怠,也許是對在大海訓練的恐懼,鄧肯自此開始了他的投籃練習。在他14歲生日前夕母親的猝然病故更是徹底斷絕了他與游泳的緣分,從此專攻籃球。
在聖達恩斯坦高中,籃球成爲鄧肯課餘生活的全部內容,他那曾在美國大學籃球聯賽效力的姐夫一眼就看中了鄧肯與生俱來的籃球天分,爲此他花費了相當漫長的一段時間對鄧肯進行籃球補習。他教會鄧肯如何控球,教會鄧肯如何在比賽中理智思考,教會鄧肯如何在最後關頭贏得比賽。
鄧肯也果然沒有讓他失望,沒過多久他就擺脫了小夥伴們送給他那個不雅的綽號:小笨。沒過多久他的小夥伴們就再也盯防不住他了,而他的個子也在高一至高三不到三年的時間裡從1米85奇蹟般地長到了2米08,籃球巨人自此初步成型。
對於鄧肯來說,籃球比賽也意味着一個不斷學習成長的過程,在高中時代學習如何像一個大個子球員那樣賣力打球,到了NBA聯盟又要學習如何更快地適應新規則,也就在這個過程中他的比賽呈現着一種平穩的上升趨勢。
在01賽季中,鄧肯的最大進步就是他的罰籃水平的提高,還在休賽期間,鄧肯就曾下過大功夫苦練罰球技術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在新賽季中的罰籃命中率就比上賽季足足提高了20%,罰籃技術的提高也使得鄧肯在內線比以往更具殺傷力了
“我希望自己能夠在進攻上比以往更爲犀利一些”他解釋着說,“因爲我的主要活動區域還是在內線,一旦我在內線觸球對方球員,上前協防時,就很容易得到犯規罰球的機會。這樣,我苦練多時的罰球技術就可以派上用場了。”
鄧肯對籃球比賽出奇的熱愛使得他比其他球員多了一份對比賽的獨特理解。“只有那些真正懂得享受籃球樂趣的人們纔會更好掌握自己的比賽”奧多姆解釋說,“鄧肯的籃球智商是非常驚人的他擁有着出色的技術:勾手投籃,搶籃板,蓋帽、無所不能。但他更是一個出色的賽場思考者。”
儘管鄧肯一直以來所接受的籃球教育都是傳統的低位進攻戰術,但他卻坦然承認自己在賽場上還是對快攻戰術更爲情有獨鍾一些在剛剛過去的那個賽季中,鄧肯就在賽場上不止一次地將一根手指指向天空,示意球隊控球者在快攻中將球高拋給自己來完成扣籃表演。
這種對快攻戰術的獨特偏愛再加上明年夏天他和網隊助攻王基德將會同時成爲自由球員的事實引得聯盟內外不禁紛紛猜測,認爲這兩大巨星極有可能屆時同時選擇一支球隊共同落戶。
面對着紛至沓來的謠言,聯盟里約有一半球隊的總裁們豎起耳朵,屏住呼吸,等待着鄧肯最後的答案,在最近一次接受媒體採訪時,鄧肯再次重申了他繼續留在聖安東尼奧的願望。
“我希望自己能夠將我們球隊團結起來,爲贏取我們的第二座總冠軍獎盃而奮鬥。我希望我能夠憑藉着自己的號召力爲我們球隊招徠另一位天皇巨星,讓他來看看我們這支球隊以及我們曾經取得過的輝煌歷史,讓我們大家能夠齊心協力地爲一個共同目標奮鬥。”
如果這切果真能夠如願以償,那另一座總冠軍獎盃將是鄧肯和他的馬刺隊一個最好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