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方正化的見聞

方正化是司禮監太監,卻並非秉筆太監,而不過是普普通通的隨堂太監,跟在秉筆大太監們身後端茶遞水而已。

但方正化並非一個普通太監,他心中有着“高潔”的志向。在內學堂讀書的時候,別的小太監都懷揣着成爲各監大太監甚至司禮監秉筆這樣的夢想,好能夠出人頭地成爲人上人。而唯有方正化指鳥立誓,要以成祖年間“三保太監”爲偶像,早早立下揮事方遒揚威異域的遠大志向,併爲此苦讀經書習練武藝。

然而大明的現狀讓揚威異域的夢想越來越遠,內憂外患之下已經走到了窮途末路。但方正化的志向卻未改。

所以,這次崇禎決定給遼南派一個監軍,並決定從內監中挑選合適的人時,別的太監唯恐避之不及,唯有方正化卻積極報名,併成功被選上。

雖然遼南看似連番大勝,但太監們對去遼南卻並不感冒。因爲那地方太過偏僻,而且處在和建奴戰爭的最前線。

剛從建奴手裡收復,百姓都是從山東從東江遷徙去的,肯定是一窮二白,根本就沒有油水可撈。處在和建奴戰鬥第一線,整天打仗,作爲監軍太監打仗必須隨軍出征,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會把命送上。

所以,在大部分夠資格的太監眼裡,去遼南絕對是一個苦差事。而對於方正化來說,卻正是自己建功立業的戰場。對於屢立戰功的王業泰,方正化更是仰慕已久。

把畢生的積蓄都拿了出來,偷偷的送給了皇帝身邊的王承恩之後,方正化如願獲得了這個差事,成爲了平遼軍監軍太監。

懷揣着一顆建功立業的心,方正化踏上了前往遼南的路。沒有從天津衛走海路,而是選擇了出山海關走遼西,因爲他要考查關外的山川地理形式,好對未來的職業有一個好的規劃。

途徑遼西各城,方正化受到了地方將領們的熱烈歡迎,無數的奉迎馬屁送上,衆多的紅包納入懷中,若不是看他沒有鳥,肯定還會有美貌的少女奉上侍寢。

方正化知道,這些遼西將領們正在忐忑不安,大淩河之戰失敗,四萬援軍幾乎被建奴全殲,祖大壽拋棄了大淩河城逃回了錦州,朝廷已經震怒,正在徹查戰敗的原因。而大戰失敗,衆多的將領被殺被俘虜,空出了很多職位,便有好些人看上了這些職位,上下運營着。而自己身爲欽差使者,有着巡查關外防務的兼職,這些人對自己自然要奉迎了。

方正化不是食古不化之人,在宮中也看慣了這些情況。對所有巴結自己的將領官員們,方正化都和藹對待,對他們送來的銀兩都欣然笑納,認真聽取他們的委屈和請求,卻全然不表態,完全一副高深莫測的樣子。

而在空閒的時候,方正化便會悄悄召來本地的士兵軍戶,詳細詢問着這裡的一切,從士兵們衣食住行到武器裝備以及平時的訓練,重點是瞭解士兵們對打仗的態度。

最後方正化得出一個結論,遼西的軍務已經徹底腐化,而且是從上到下的腐化。

這裡絕大部分的軍田都被將領們佔據瓜分,絕大部分軍戶都是將領們的佃戶,耕種着將領們的田地,把生產出來的大部分糧食交給將主老爺,然後打仗時再聽從將主的命令出征。

絕大多數軍戶們都窮困潦倒,生活的無比麻木,對打仗的態度也很麻木,知道自己是軍戶,生來就該當兵打仗,知道建奴來了會搶走他們不多的財產,所以不得不打,僅此而已。

而遼西的將領們個個貪婪,侵佔軍田侵吞軍餉的現象已經司空見慣,甚至軍中有規定,什麼樣的職位吃多少個空餉。

一路走來,探訪的結果讓方正化暗暗心驚,怪不得每年的遼餉佔據了朝廷一半以上的國庫收入,面對建奴卻屢戰屢敗,原來根源就在這裡。

將領們侵佔了大部分糧餉,平日裡的生活窮極豪奢,自己和家人穿的是綾羅綢緞吃的是山珍海味,庫房裡堆滿了銀子。普通的軍戶卻衣不遮體食不果腹,這樣的軍隊怎麼能打勝仗!

若是不改變這一切,朝廷便是撥給再多的銀子,想打贏也非常難。

心中嘆息着,方正化離開了錦州,換乘海船往遼南而去。他想早日看看遼南是否也是如此。

坐船到遼南第一站是一個叫做長生島的大島,靠島補給淡水的時候,方正化在島上轉悠了一下,然後便驚住了。

他看到了熱火朝天的工作情景,數以百計的工人正在挖礦,看到了巨大的木製吊臺,把坑裡的礦石吊到上面裝車,然後看到衆多的馬車把裝滿礦石的大車沿着平坦的石板路走,然後看到十多柱濃煙筆直的升到空中,據說那是在燒製水泥。

據方正化估計,這長生島上的人便有上千人之多,衆多的人都在忙碌着,生產着一種叫做水泥的東西。

對於水泥,方正化也有所瞭解,知道是用來築城或者蓋房子的上好材料,在北京城中已經有了水泥的出現,沒想到卻是在這座遼南的大島上生產的。

這麼多人忙碌,出產的水泥應該很多吧,可什麼地方需要用到這麼多水泥呢?

“我們長生島,每天出三窯,每窯產水泥十萬多斤。現在商務司已經把水泥成功銷售到了登州天津和京師,不過大部分的水泥還是用來我們遼南。

今年秋天這一仗,大帥從建奴那裡解救了數萬百姓,而且張旭將軍帶兵攻入了建奴老巢,聽說解救的漢民百姓有十多萬之多,這些人都要到遼南安置,需要建大量的房屋。”島上的管事對方正化道。

“原來是這樣啊。”方正化喃喃的道。

船隻離開了長生島,貼着海岸向南行駛,他看到了金州關城,那綿延數裡的城牆聽說便是水泥所築。船隻繼續向南,有着衆多河流流入大海,在河流的兩岸有着衆多的小塊平地,平地上衆多的農夫正在忙碌着,應該是趁着冬季到來之前種下冬麥。

瞭解過遼南地理的方正化知道,遼南本就多山嶺,能耕種的平地很少,大都分佈在河流岸邊。看來遼南在和建奴激戰之時也沒有忘記生產啊!

方正化也看到,在河流的岸邊,有着衆多的堡壘,和遼西軍戶們居住的塢堡很相似,不過這裡塢堡通體灰撲撲的,不像遼西塢堡那樣的土黃色,應該就是用水泥建築的。

坐船繼續向南,到了半島南邊,然後又折向東,方纔到了旅順口。

看着港口上稀稀拉拉的迎接人羣,方正化臉色有些難看。

一路行來,不管是路過關內永平等府縣,還是山海關以及寧遠錦州,地方官府和將領們都早早地迎接在城門外數裡,鑼鼓喧天鞭炮齊鳴,聲勢一個賽過一個的大,生怕惹得欽差大人的不快!方正化奉命去遼南覈查戰功身上還有巡查關外軍務的差事,正兒八經的朝廷欽差。在覈查軍功之後,才留在遼南當監軍。

不管是欽差和監軍,那種身份都無比的重要,旅順不說空城來迎吧,也不能就這麼大貓小貓兩三隻啊!經歷了一路上的排場之後,不知不覺的方正化心裡有些膨脹了,看到這自然有些不快。

別說方正化了,便是跟着他的兩個錦衣衛百戶胡大和趙三都看不下去了。

“平遼將軍是怎麼回事,怎麼敢如此輕視朝廷欽差!”胡大憤憤不平的道。

“是啊,輕視欽差便是輕視皇上,咱們一定得給他點顏色看看!”趙三也跟着道。

“休得胡說!”壓着心中的不快,方正化不輕不重訓斥了一句。

到底是做大事的人,方正化很快便調整好了心態下了船。

然後才發現,前來迎接的多是第一波朝廷前來查驗軍功的使者,有錦衣衛,有都察院,更有兵部的人。

而真正屬於遼南的官員只有一個,是一個叫何祿的軍官,矮小的個子胖乎乎的身材,沒說話便滿臉笑容。

“欽差大人,不好意思,真的不好意思,軍械司出了問題,大帥他臨時有事沒法親自前來,讓下官代表他來迎接欽差大人。”何祿滿面堆笑的道。

方正化張了張嘴,不知道該說什麼。很明顯,平遼將軍對自己的前來很是不爽,這是給下馬威啊!

方正化也能想象到爲何會這樣,原本王業泰在遼南一人獨大,什麼事情都自己說了算,相當於遼南的土皇帝。現在自己來了,而且是代表皇帝而來,無形中便給了王業泰壓力。也許是因爲權力被分出,也許是認爲皇帝不信任自己,所以纔給自己一些顏色看看。

可自己是欽差啊,是代表着崇禎皇帝而來啊,王業泰敢給自己臉色看,分明是不把朝廷不把皇帝放在眼裡啊!一時間,方正化真的有些怒了。

可轉念一想,他又不得不泄了胸中的怒氣。因爲他想到了王業泰的身份,還有立下的絕世功勞!

從一路看到的情況來看,方正化已經有了九成的把握王業泰沒有虛報戰功。然後結合着朝中封侯的議論,方正化知道,用不了多久,大明又一個侯爺便會新鮮出爐。侯爺,而且是手掌重兵執掌一方的侯爺,自己這個朝廷的欽差在人家面前根本算不了什麼。

而且,自己是要來立軍功的,是要當三保太監那樣的無敵太監的,必須要謙虛,必須得放下身段,只有這樣才能在遼南立足。

想到這裡,方正化臉上露出了謙虛的笑容:“沒關係,沒什麼,平遼將軍他軍務繁忙,責任重大,自然要忙碌正事,不用把時間浪費在這種迎來送往的事情上。”

額,何祿眨巴眨巴眼睛,沒想到這位年輕的欽差公公這麼好說話,連忙一頓馬屁拍上:“欽差大人能體恤我家大帥的辛苦,下官真是感動萬分,我遼南數萬將士也都感激萬分。欽差大人您真是太好了......”

在何祿的引領下,坐上了遼南特色的馬車,方正化離開了碼頭向旅順城而去。據何祿說,遼南初創一切匱乏,整個遼南都找不到一頂轎子,所以還請欽差大人海涵。

方正化對此並不介意,甚至要求騎馬進城,卻被何祿勸阻了,說若是摔了欽差大人他承擔不起。

方正化進入了旅順城,被安置在一個小院落裡,這是真正的小院落,只有三間正房兩間廂房。沒有假山池塘沒有花園,連一叢竹子都沒有,院裡唯一能欣賞的就是角落裡的一棵棗樹,不過樹上的棗子連一個都沒有,只剩下枯黃的樹葉......

一連數日,方正化都沒有見到王業泰,也沒有任何官員將領給他送禮,沒人請他吃飯喝酒,和遼西的待遇簡直是天壤之別。

不過事情並沒有耽擱,何祿每天都會來,向他彙報戰果,引着他查看戰鬥的斬獲。

看着那一堆堆的堆滿了數間房間建奴首級,方正化震驚了,他從來沒有見到過這種景象。數千上萬的人頭出現在眼前,用石灰醃製的首級沒有腐化,都栩栩如生,看起來那樣的猙獰。只看得方正化心驚肉跳,震撼之餘,對王業泰的怒氣也不消而散。

這可是建奴首級啊,威脅大明十多年,肆虐京畿嚇得小兒不敢夜啼的建奴的首級,數千上萬顆建奴首級,如同堆石頭一樣堆在自己眼前。而對斬下這麼多建奴首級的人,對立下了如此絕世大功的人,哪怕對自己做的再過份,這一刻,方正化都不想埋怨,也不敢再有任何怒氣!

王業泰把方正化涼了好幾天,聽何祿回報方正化一直非常老實時,王業泰這才露面。說實話,王業泰對崇禎往遼南派來監軍非常不滿,這不是赤果果的不信任自己,這纔派人監視嗎?

所以,他纔有意的不去迎接,甚至不見方正化的面,連給方正化宣旨的機會都不給。不過當李彥直的信送到遼南時,他再也坐不住了,不得不見方正化了。

第102章 背鍋俠毛承祿第177章 皇太極的決定第5章 情債第4章 王業泰的退兵之策第64章 一面倒的殺戮第93章 建奴退了第39章 謠言第148章 苦心孤詣皇太極第141章 徹底肅清第30章 崇禎跌宕起伏的一日第55章 種田第108章 大淩河之戰的開幕第175章 監察司和鎮撫司(第一更)第177章 皇太極的決定第147章 瀋陽城下箭如雨第118章 兵抵鴨綠江第76章 腳踩兩隻船(第二更)第50章 陷井第12章 見上司第140章 哲哲和大玉兒第141章 徹底肅清第57章 以八旗兵爲磨刀石第63章 落入陷阱第137章 絕望的鏖戰第93章 建奴退了第48章 糧餉的問題第151章 日子過得難啊第134章 血戰大淩河(六千多字更新)第39章 謠言第44章 登州李彥直第26章 王業泰要冒險第100章 人心亂第148章 苦心孤詣皇太極第161章 王業泰論弊制第167章 旅順第118章 兵抵鴨綠江第61章 擊退第一次攻城第111章 兵臨城下(第一更)第102章 背鍋俠毛承祿第108章 大淩河之戰的開幕第77章 皮島上的女真人第7章 御前軍議第139章 爽第76章 腳踩兩隻船(第二更)第112章 細作(上架第二更)第160章 封你爲冠軍侯如何第180章 克復遼東全境第107章 遼民迴歸第105章 鑽牀(第一更)第63章 落入陷阱第47章 旅順第56章 建奴攻來第44章 登州李彥直第166章 分工第168章 出兵登州第180章 克復遼東全境第145章 議封侯、李彥直的決定第4章 王業泰的退兵之策第181章 遼北情形第27章 狙擊奴酋第一百三十六章 決戰(1)第83章 大連灣第75章 使其內亂(第一更)第124章 殘破的遼陽第79章 定東江第15章 李邦華的肯定第14章 選拔第163章 大婚第170章 平定登萊第125章 皇太極的反應第41章 出發第154章 募兵和封侯第154章 募兵和封侯第19章 各路勤王軍第52章 宋家父子(新書求收藏!)第149章 莽古爾泰的決定第37章 請鎮東江第148章 苦心孤詣皇太極第4章 王業泰的退兵之策第123章 急行軍,進入遼陽腹地第133章 抵達大淩河城外第29章 皇太極的決斷第148章 苦心孤詣皇太極第10章 賺大了第73章 劉興治佔據皮島第39章 謠言第182章 三年第166章 分工第139章 爽第12章 見上司第128章 大獲全勝,兩軍會師第78章 佔據皮島第171章 彈劾王業泰第102章 背鍋俠毛承祿第127章 代善的突擊第23章 王業泰好樣的第7章 御前軍議第142章 開心大笑的王業泰第86章 無私的孫元化(第三更)
第102章 背鍋俠毛承祿第177章 皇太極的決定第5章 情債第4章 王業泰的退兵之策第64章 一面倒的殺戮第93章 建奴退了第39章 謠言第148章 苦心孤詣皇太極第141章 徹底肅清第30章 崇禎跌宕起伏的一日第55章 種田第108章 大淩河之戰的開幕第175章 監察司和鎮撫司(第一更)第177章 皇太極的決定第147章 瀋陽城下箭如雨第118章 兵抵鴨綠江第76章 腳踩兩隻船(第二更)第50章 陷井第12章 見上司第140章 哲哲和大玉兒第141章 徹底肅清第57章 以八旗兵爲磨刀石第63章 落入陷阱第137章 絕望的鏖戰第93章 建奴退了第48章 糧餉的問題第151章 日子過得難啊第134章 血戰大淩河(六千多字更新)第39章 謠言第44章 登州李彥直第26章 王業泰要冒險第100章 人心亂第148章 苦心孤詣皇太極第161章 王業泰論弊制第167章 旅順第118章 兵抵鴨綠江第61章 擊退第一次攻城第111章 兵臨城下(第一更)第102章 背鍋俠毛承祿第108章 大淩河之戰的開幕第77章 皮島上的女真人第7章 御前軍議第139章 爽第76章 腳踩兩隻船(第二更)第112章 細作(上架第二更)第160章 封你爲冠軍侯如何第180章 克復遼東全境第107章 遼民迴歸第105章 鑽牀(第一更)第63章 落入陷阱第47章 旅順第56章 建奴攻來第44章 登州李彥直第166章 分工第168章 出兵登州第180章 克復遼東全境第145章 議封侯、李彥直的決定第4章 王業泰的退兵之策第181章 遼北情形第27章 狙擊奴酋第一百三十六章 決戰(1)第83章 大連灣第75章 使其內亂(第一更)第124章 殘破的遼陽第79章 定東江第15章 李邦華的肯定第14章 選拔第163章 大婚第170章 平定登萊第125章 皇太極的反應第41章 出發第154章 募兵和封侯第154章 募兵和封侯第19章 各路勤王軍第52章 宋家父子(新書求收藏!)第149章 莽古爾泰的決定第37章 請鎮東江第148章 苦心孤詣皇太極第4章 王業泰的退兵之策第123章 急行軍,進入遼陽腹地第133章 抵達大淩河城外第29章 皇太極的決斷第148章 苦心孤詣皇太極第10章 賺大了第73章 劉興治佔據皮島第39章 謠言第182章 三年第166章 分工第139章 爽第12章 見上司第128章 大獲全勝,兩軍會師第78章 佔據皮島第171章 彈劾王業泰第102章 背鍋俠毛承祿第127章 代善的突擊第23章 王業泰好樣的第7章 御前軍議第142章 開心大笑的王業泰第86章 無私的孫元化(第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