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二章 初入東宮

從認識道昭的那天起,李素便對他沒什麼好印象,不僅僅是出於對倭國的下意識敵視,更大的原因是,他發現道昭並不是很安分。

倭國的和尚可不像大唐的和尚那樣不問世事,倭國的和尚嚴格說來並不算和尚,而應該稱他們爲政治家,外交家,縱橫家,或者……間諜。

總之,他們可以有很多種身份,唯獨不念經不禮佛。

倭國派這麼一位搞事情的和尚來大唐,實在不知他們究竟打着什麼主意。

既然心懷不可告人之目的,李素自然不會對他太客氣,大家各爲其主,你在倭國翻天覆地我管不着,若在大唐境內搞小動作,李素可就不高興了。

所以今日一見面,李素便一通亂拳,先將聊天的氣氛和節奏打亂,趁着這和尚一臉懵逼的時候,李素纔好掌握主動。

道昭確實一臉懵逼,他發現自己完全無法跟上這位大唐權貴的思維,太跳躍了,而且跳得無跡可尋。

來者是客,雖然是空着手上門的客,畢竟也要照顧一下友好鄰邦的面子。

於是李素吩咐下人奉上茶水,一邊心不在焉的繼續寒暄。

聊天的氣氛不能冷場嘛,畢竟剛纔聊得那麼愉快。

“高僧啊,前些日咱們回到長安後,我不是跟你說過嗎?我很忙的,你作爲遣唐使來到大唐也很忙,咱們沒事就別見了,今日你又來見我,莫非有事?”

道昭臉頰抽搐了一下,仍笑道:“貧僧在大唐國都舉目無親,唯獨與李縣公有過一段同路的緣分,相處這麼久,貧僧一直將李縣公當作知音,時常念想着拜見縣公,不可使交情淡漠下來,所以貧僧今日是特意來與李縣公敘舊的……”

李素淡淡地笑道:“咱倆分開還不到十天吧?這就開始敘舊了?”

道昭忙道:“李縣公一表人才,舉止風流,貧僧不勝欽仰,故而冒昧登門,聆聽公爺教誨,望縣公莫怪罪。”

李素笑道:“不怪罪不怪罪,你誇我誇得如此用力,我怎會怪罪?多誇幾句,我們之間的友誼一定地久天長,好了,直接說正事吧,你究竟來幹嘛?我很忙的,而且耐心不好,尤其是對空手上門的客人……”

道昭臉色一僵,又笑了起來:“貧僧今日除了拜訪李縣公,還想請教李縣公幾個問題,還望李縣公足下不吝賜教。”

李素悠悠地道:“其實世上所有的問題,用佛家的理念都能解釋得清,天地是空,萬物是空,權勢是空,你的問題自然也是空,這麼一想,你一定念頭通達,豁然開朗了,乖,回去好好敲木魚,別瞎想……”

李素說完伸了個懶腰,道昭急了,看這架勢又要送客啊。

“縣公足下,佛家的‘空’,呃……不是這麼理解的。”

李素翻了個白眼:“我又不是和尚,隨便怎麼理解都行。”

道昭嘆道:“李縣公足下,貧僧自問未曾得罪過您,爲何從新羅國開始,您對貧僧一直抱着敵視態度?貧僧左思右想,實在不勝惶恐,大唐上國是禮儀之邦,君主臣民皆是君子,君子待人以誠,公爺何必惡我?”

李素沉默片刻,忽然冷笑道:“道德綁架?你在指責我失禮麼?”

道昭垂頭:“貧僧不敢,只是貧僧受大和國天皇之託,奉皇命入唐,以謙卑恭順之心,學習大唐上國之禮儀文化,貧僧待人以謙卑,也希望別人待貧僧以真摯。”

李素嘆了口氣,道:“好吧,咱們重新回到愉悅的聊天氣氛裡……說說吧,你有什麼問題不解?”

道昭神情一振,道:“貧僧來到大唐國都後四處遊覽,無意中聽說大唐在貞觀十八年時新立了一個農學,而建農學的起因,是因爲李縣公發現南方真臘國的稻種畝產頗豐,每畝所產比大唐原有的稻田多出三分之一,故而天可汗陛下特意爲此稻種新設農學,目的是爲了培育適合大唐土壤的改良稻種,此事不知確否?”

李素眼睛眯了起來:“高僧想說什麼?”

道昭神情有些急切,腰也不知不覺挺直,神情恭敬地道:“貧僧想問縣公足下,世上果真有這樣的稻種麼?”

“哈哈,開什麼玩笑,當然沒有,你被騙了,驚不驚喜?意不意外?來人,送客……”

道昭:“…………”

我有一句mmp不知當講不當講……

“縣公足下,貧僧再次懇求您對我以禮相待。”道昭跪伏於地行禮。

李素眨眼:“我對你難道不夠客氣麼?你是近年來唯一一個空手上門還能坐在我家前堂裡的人,我要是你,都該感動哭了……”

道昭:“…………”

這時丫鬟輕悄從門外進來,恭敬地給二人奉上茶水。

道昭揭開李家獨有的蓋碗杯蓋,一股淡淡的清香飄蕩縈繞,久久不散,道昭吃了一驚,將注意力集中在杯中的茶水上,鼻翼不停張縮,看着微微泛黃冒着氤氳熱氣的茶湯,道昭終於忍不住淺啜了一口,隨即兩眼大亮,神情充滿了讚歎,抿着嘴眯着眼回味半晌,忍不住又啜了一口。

“好!清香怡人,回味悠長,好!敢問李縣公,此爲何物?”

李素臉頰抽搐了一下。

失策了,不該上茶水的,這下好了,被賊惦記上了。

“這是我獨創的茶,留着自己喝的,你待怎樣?”李素警惕地瞥着他。

道昭滿臉渴望地道:“秘方……”

李素非常痛快地道:“秘方就是茶葉暴曬,然後加點砒霜,沸水沖泡即可,高僧回去後可以自己試試,實在是人間美味,飲之飄飄欲仙,如登極樂世界……”

道昭神情頓時幽怨起來:“李縣公,和尚也是人,和尚並不傻……”

李素目光充滿了鼓勵:“試試呀,試試又不會死……”

“會死!”

李素失望地嘆口氣,聰明人越來越多,傻子明顯不夠用了……

“好吧,回到剛纔的話題,咱們說正經的,你想知道什麼?真臘稻種嗎?”

“是。”

李素悠悠地道:“它確實是我發現的,不妨告訴你,因爲這個東西,我大唐與西邊的強國吐蕃有過一番明爭暗鬥,費盡力氣纔得到了它,如你所料,它確實能增畝產三分之一,是惠澤萬民之神物。”

道昭一愣,接着喜道:“貧僧請求將此稻種賜予我大和國,若貧僧能引進它,我大和國百姓必然衣食無憂,可固萬年社稷……”

李素慢吞吞地道:“稻種呢,確實是我發現的,可陛下設立農學後,我便沒再插手過了,如今農學裡並未任命監正,少監是李義府,這些想必你也打聽過了,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你若想引進稻種,去找農學便是,找我有何用?”

道昭苦笑道:“貧僧已拜訪過李少監,可他總是敷衍以對,說此事他無法做主,讓我去找鴻臚寺,鴻臚寺又說事涉社稷,讓貧僧去找尚書省房相,房相卻已告病多日,不理政事,貧僧在長安城如無頭蒼蠅一般被人攆來攆去,實在沒了辦法,這才求到李縣公府上,還請李縣公看在你我同路緣分上,出來幫貧僧美言幾句,不知可否?”

李素打了個呵欠,道:“他們管事的都把你當成球踢來踢去,我這個不管事的更不可能幫到你什麼了,其實你可以去禮部呀,向禮部官員懇請覲見陛下,當面向陛下懇求,陛下向來看重你們遣唐使,你說了他一定會答應的。”

道昭神情悲愴道:“貧僧也試過,無奈天可汗陛下自從東征歸來後身子微恙,早已不見任何異國使節,遣唐使也不例外,禮部官員根本就不接受貧僧的懇請,說是鴻臚寺已安排我們遣唐使住在城外昌平寺,讓我們安心學習佛經和中原先賢典籍便是,餘者勿須過問……”

李素嘴角一勾,接着神情遺憾地一攤手:“那我就幫不了你了,其實你應該看出來了,我只是個閒散縣公,天天在家好吃懶做什麼都不幹,很少過問朝堂事,你來問我委實問道於盲……”

道昭神情失望地垂下頭,道:“貧僧懷着對大唐上國欽仰之心,歷經磨難來到大唐國都,不曾想竟處處碰壁,事事不順,大概是貧僧的運氣不好,註定無法在大唐學到更多東西吧……”

李素皺了皺眉,這話明着是說他自己的運氣不好,但似乎話裡有話,好像在責怪大唐待人不誠,處處設防,故而有怨。

“高僧啊,你們來我大唐究竟想學什麼?大唐所有的佛經和先賢典籍都隨便你們學,我大唐還給你們安排住處,贈爾衣食,待爾如上賓,自問已做到禮數週全了,可你似乎還不知足,而且對我大唐怨氣頗深……”李素神情漸漸變冷:“你,果真是和尚麼?恕我直言,我可從未見過如此六根不淨的和尚,該讓你學的,你儘管學,稻種啊,震天雷啊什麼的,跟你們出家人無關,你最好少操心,言盡於此,還望高僧自己思量。”

說完李素起身便走,這一次不等他送客,他自己先離開了前堂。

道昭木然跪坐在堂內,臉上的表情變化萬端,盯着李素離去的方向,眼中閃爍着莫名的光芒,不知是恨是怒。

…………

…………

李素不在乎道昭恨不恨他,強大的大唐便是他的底氣,在長安這塊地面上,李素的能力不說多麼強橫,弄死一兩個遣唐使應該是很容易的。

兩日後,太平村來了一匹快馬,卻是太子李治派來的,請李素入長安城,東宮相見。

李素當即便吩咐部曲備馬,出門朝長安城行去。

東征歸來時,李績對他說的那番話他已深深記在心裡。此一時彼一時,李治如今是太子,身份不一樣了,那麼自己對他的態度也必須馬上轉變,否則便是給自己埋下殺身之禍,或許……以後很難像朋友那般相處了吧。

想到這裡,李素不由有些傷感,成長或許就是這麼殘酷吧,歲月沖刷洗滌之後,純真的東西不得不蒙上一層水鏽,不知不覺便與當初不一樣了。

領着十幾名部曲,李素一行人入了長安城,下馬步行直奔朱雀大街。

東宮位於太極宮旁,規格比太極宮稍小一些,但依然是宮宇殿閣鱗次櫛比,如遠山近巒層層疊疊。

李素站在東宮門外空曠的廣場上,注視着那扇厚重的暗紅色宮門,輕輕舒了口氣。

來到這個世界十年了,今日卻是第一次踏進東宮,似乎有點諷刺,也似乎有點風光,畢竟,這一次踏進宮門,是以勝利者的身份。兜兜轉轉十年,李治和他一同笑到了最後。

東宮門前的禁衛已換上了原來晉王府的禁衛,自然都認識李素的,見李素走來,禁衛們朝他行禮,然後一人轉身飛快進去通報,沒過多久,便有宦官出來,滿臉堆笑請他入內。

李素走進宮門,入正殿,李治穿着一身暗黃色皇袍,跪坐在大殿中間的桌案後,愁眉苦臉地看着書,每翻一頁便痛不欲生地嘆口氣。

李素看着他的模樣,不由笑了。

還是當初那熟悉的模樣,當了太子也沒什麼改變。

見李素進殿,李治兩眼一亮,把手裡的書一扔,起身飛快迎上前來。

“子正兄,你總算來了!”

李素踏進門檻站定,朝李治長長行了一禮:“臣李素,拜見太子殿下。”

李治雙手張開的動作忽然一僵,隨即有些不高興地道:“子正兄,你爲何突然講究禮數了?你這個樣子我很不習慣……”

李素笑道:“其實臣也不習慣,不過殿下已是太子,君臣有別,咱們可不能像以前那樣沒個規矩了,周公定禮,傳延千年,終歸還是要遵守的,殿下縱然不怪罪臣,傳到別人的耳朵裡,我可就要被人蔘本了。”

李治想了想,道:“往後有人的場合,你做做樣子便是,你我獨處時,大可不必如此,你我先是朋友,其次纔是君臣。”

李素敷衍地笑着應了。

然後李素又拱了拱手,笑道:“臣還未恭喜殿下被冊爲東宮太子,將來殿下必可一展胸中抱負,成就帝王偉業。”

李治朝他回了一禮,道:“治能當上太子,全是子正兄的功勞,往後治還有許多事情要向子正兄求教,父皇昨日也說過,日後國事不決,可問長孫無忌,褚遂良,孔穎達和李素,不過前三者皆已老邁,或有糊塗昏聵之時,聽取他們的意見不可偏聽偏信,倒是子正兄年輕聰慧,凡有內政,軍事,外交等諸事,皆可與之商議……”

李治笑道:“子正兄,父皇對你的評價很高,他說子正兄爲人懶散,想聽你的意見必須要有水磨功夫,慢慢的磨出來,若子正兄開了口,說的每一個字都要牢牢記住,不可忽視,父皇深悔東征高句麗時就是因爲沒有納子正兄之諫,方致此敗。”

李素笑了:“陛下錯愛,臣實在羞愧無地……陛下還說了什麼?”

李治笑道:“父皇還說,子正兄一身本事,深不可測,他總覺得子正兄肚裡還有很多本事沒掏出來,父皇命我有事沒事便召你入宮奏對,也不必非要詢問什麼,只管天南海北一通亂聊,聊着聊着便會發現,子正兄總會有振聾發聵發人深省之精妙高論,可固社稷,可安內外,子正兄是真正的國士,治得子正兄輔佐,縱然將來創不出盛世,也絕無可能敗家。”

李素沉默許久,長嘆道:“未料到陛下竟知我甚深,慚愧!”

頓了頓,李素忽然問道:“陛下身子如何?”

李治笑容一僵,神情黯然道:“愈發不行了,就連站立都需要宮人扶着,氣血虧得嚴重,說話多了都喘不上氣,太醫們束手無策,父皇令術士百人入宮,爲他煉丹延壽,我……想阻止,又不敢違了父皇心意,這幾日實在糾結痛心不已。”

李素皺了皺眉,最後還是無奈地一聲長嘆。

都知道術士丹藥是取死之道,可是李世民聲威太重,李治不敢勸阻,其實李素也不敢,這個時候若攔着不讓李世民服丹藥,很難說李世民會不會動殺心,畢竟在他的眼裡,這是阻止他延長壽命,大逆之舉。

就算魏徵復活,在這個敏感的時刻,想必也不敢出聲了吧?

李治嘆道:“不僅是父皇,房相他也病重了,如今朝堂之事父皇已交給我打理,長孫舅父和褚遂良輔佐,父皇已無心力理政了,子正兄,東征歸來後,父皇封你爲尚書省右丞,你也該入省幫幫我了,你不知道我最近處理國事簡直焦頭爛額,幸好有武姑娘……”

李素眼皮忽然一跳,仍不動聲色笑道:“武姑娘也幫你理政麼?”

李治露出不好意思的模樣,訥訥道:“武姑娘的人品我不予置評,但誠如你當初所言,此女在國事政務上確實眼界開闊,手段果決,若她是男子,必是良相之才,可惜了……”

第六百六十章 暫時擱置第三百七十九章 山雨欲來第六百九十一章 父子相殘 下第四百一十三章 共此一死第五百九十九章 迷局如霧第四百四十九章 聖心難測第五百四十七章 烏龍截擊第二百一十二章 工部尚書今天請假第一百九十七章 李家秘聞第七百四十四章 惡客登門第八百八十章 遇伏兵敗第一百四十四章 忍無可忍第六百一十一章 門閥恩怨第一百七十章 身陷監牢第二百五十五章 破釜沉舟第四十四章 行宮遇刺第五百三十七章 勇氣擔當第七百四十四章 惡客登門第五百九十九章 迷局如霧第八百八十九章 佈局設套第五百八十二章 民貴君輕第七百八十章 佈局脫罪第九百五十六章 倭僧求種第四百章 終見曙光第五百八十六章 普度衆生第三百四十六章 稱量英雄第三百零七章 雷霆清洗第四百二十一章 攻守鏖戰 下第二百零九章 國士報之第一百三十八章 懶散監正第四百九十六章 齊王李祐第五百五十九章 閒落棋子第七百一十五章 龍顏大怒第五百三十章 掘地三尺第一百九十三章 君臣論詩第十九章 黃雀在後第三百零三章 俠之大者第五百七十七章 菜泯恩仇第九百一十七章 冬盡春來第二百五十六章 父女隔閡第四百八十三章 二女相見第五百二十九章 忠義之士第七百九十四章 公主夜宴 中第五百五十五章 恩公無覓第六百零三章 晉陽生變 下第六百七十一章 山雨欲來第一百八十一章 風雅妙物第一百五十四章 程府訓斥 上第五百零七章 魔王訓子第七百零三章 大相登門第四百零九章 大敵將至第五十章 脫困求生 中第二百九十一章 順勢逆勢第七百六十七章 晉爵深意八千字兇殘更新已畢,求月票支援!!第五百七十六章 出京北行第一百一十章 鐵蹄錚錚第六百章 長安多事第二百零三章 東市大哥第五百七十九章 蕭然景象第七百零二章 文成公主第二百四十七章 驟然生變第一百九十章 暗巷廝殺第三百七十五章 貶謫原由 上第七百一十九章 進諫挽瀾第三百一十四章 灞橋折柳第六百一十二章 禍水東引第一百章 再啓戰事第九十七章 李素問策第七百六十三章 漸生波瀾第六百九十八章 侯府論勢第六百九十一章 父子相殘 下第八十章 御筆親題第八百六十章 在外而安第七百零八章 王爺所請 上第六百二十五章 疑竇叢生第三百五十四章 進退維谷第二百四十九章 雷霆震怒第一百零六章 校場聚將第八百八十九章 佈局設套第四百六十五章 大功大過第七百四十七章 靈犀點透第八章 妖孽橫生第七百章 武家兄弟第五百九十六章 事起生變第一百四十三章 錯綜關係第一百一十六章 獻計破城第六十四章 橫截聖意第五百六十八章 武氏出家第七百八十七章 苦心勸諫第八百五十七章 凌煙閣前第七百二十五章 舅甥相見第八百四十二章 重拿輕放第八百九十一章 反敗爲勝第一百零二章 再獻妙策第三百八十八章 敵友難辨第八百零八章 諫臣辭世第六百九十二章 風平浪靜第二百七十六章 蹊蹺祠堂
第六百六十章 暫時擱置第三百七十九章 山雨欲來第六百九十一章 父子相殘 下第四百一十三章 共此一死第五百九十九章 迷局如霧第四百四十九章 聖心難測第五百四十七章 烏龍截擊第二百一十二章 工部尚書今天請假第一百九十七章 李家秘聞第七百四十四章 惡客登門第八百八十章 遇伏兵敗第一百四十四章 忍無可忍第六百一十一章 門閥恩怨第一百七十章 身陷監牢第二百五十五章 破釜沉舟第四十四章 行宮遇刺第五百三十七章 勇氣擔當第七百四十四章 惡客登門第五百九十九章 迷局如霧第八百八十九章 佈局設套第五百八十二章 民貴君輕第七百八十章 佈局脫罪第九百五十六章 倭僧求種第四百章 終見曙光第五百八十六章 普度衆生第三百四十六章 稱量英雄第三百零七章 雷霆清洗第四百二十一章 攻守鏖戰 下第二百零九章 國士報之第一百三十八章 懶散監正第四百九十六章 齊王李祐第五百五十九章 閒落棋子第七百一十五章 龍顏大怒第五百三十章 掘地三尺第一百九十三章 君臣論詩第十九章 黃雀在後第三百零三章 俠之大者第五百七十七章 菜泯恩仇第九百一十七章 冬盡春來第二百五十六章 父女隔閡第四百八十三章 二女相見第五百二十九章 忠義之士第七百九十四章 公主夜宴 中第五百五十五章 恩公無覓第六百零三章 晉陽生變 下第六百七十一章 山雨欲來第一百八十一章 風雅妙物第一百五十四章 程府訓斥 上第五百零七章 魔王訓子第七百零三章 大相登門第四百零九章 大敵將至第五十章 脫困求生 中第二百九十一章 順勢逆勢第七百六十七章 晉爵深意八千字兇殘更新已畢,求月票支援!!第五百七十六章 出京北行第一百一十章 鐵蹄錚錚第六百章 長安多事第二百零三章 東市大哥第五百七十九章 蕭然景象第七百零二章 文成公主第二百四十七章 驟然生變第一百九十章 暗巷廝殺第三百七十五章 貶謫原由 上第七百一十九章 進諫挽瀾第三百一十四章 灞橋折柳第六百一十二章 禍水東引第一百章 再啓戰事第九十七章 李素問策第七百六十三章 漸生波瀾第六百九十八章 侯府論勢第六百九十一章 父子相殘 下第八十章 御筆親題第八百六十章 在外而安第七百零八章 王爺所請 上第六百二十五章 疑竇叢生第三百五十四章 進退維谷第二百四十九章 雷霆震怒第一百零六章 校場聚將第八百八十九章 佈局設套第四百六十五章 大功大過第七百四十七章 靈犀點透第八章 妖孽橫生第七百章 武家兄弟第五百九十六章 事起生變第一百四十三章 錯綜關係第一百一十六章 獻計破城第六十四章 橫截聖意第五百六十八章 武氏出家第七百八十七章 苦心勸諫第八百五十七章 凌煙閣前第七百二十五章 舅甥相見第八百四十二章 重拿輕放第八百九十一章 反敗爲勝第一百零二章 再獻妙策第三百八十八章 敵友難辨第八百零八章 諫臣辭世第六百九十二章 風平浪靜第二百七十六章 蹊蹺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