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三章 用兵詭譎

人生難得一知己,人生更難得一勁敵。

得一勁敵可謂平生快事,不過這句話只能適用於俠客之間的單打獨鬥,若是以十萬爲單位的兩軍交戰,勢均力敵對雙方來說都不是什麼好事,太多人的性命牽扯在裡面,將領的一念之間便能決定數十萬人的生死,這樣的勢均力敵,最後難免兩敗俱傷,或是一方折戟沉沙,另一方堪堪慘勝。

對大唐的君臣來說,攻克安市城難度太大了,因爲守城的將領絕非庸才,守將越厲害,唐軍攻城付出的傷亡將會越慘重。

中軍陣內,李世民注視着遠處捨生忘死的唐軍將士,一條條人影冒着漫天箭雨與刀劍,屢屢與死神擦肩而過,奮不顧身地攀上城牆,然後被守軍毫不留情地一刀劈翻,人未死透,緊接着另一個唐軍將士攀上來……

一次次地重複着同樣的結局,雙方卻不敢停下,不敢懈怠,一旦停下便代表着城破人亡。

“傷亡太大,朕何忍三軍將士前赴後繼!換個法子攻城!”李世民觀察一會兒後果斷下令。

程咬金急忙道:“陛下,試探得差不多了,用小罐罐吧。”

李世民點點頭,程咬金急忙命將官揮令旗。

攻打遼東城的場景再次重現。

唐軍攻城的節奏忽然放緩了,中軍陣內緩緩走出兩千餘名身着板甲,身負背囊的壯碩將士,每個人手中一支火把,背後的皮囊裡鼓鼓囊囊,兩千餘人列着整齊的隊伍,緩緩向城牆推進。

轟轟作響的整齊腳步聲彷彿每一步都踩在人們的心坎上,離城牆越近,越能感受到這兩千餘人身上散發出來的濃濃殺氣,令人窒息的壓抑氣息徒然在城牆四周瀰漫開來。

李世民等人臉上漸漸露出了一絲笑意。

都知道震天雷是利器,不是神器,它的作用終歸是有限的,它不是萬能的。但無可否認的是,它仍是這個年代攻城戰和平原遭遇戰裡最犀利的武器,敵無我有,這樣的優勢註定了敵我之間的不公平,大唐的君臣十分享受這種不公平。

在沒有出現更厲害的火器之前,震天雷便是無敵的存在,有了它,戰爭勝利的天平將會無限向己方傾斜。

看到兩千餘投雷兵離城牆越來越近,李世民等衆將臉上的笑意也越來越深。

守將再有本事,在絕對的實力面前終究還是不堪一擊,只剩下被碾壓的命運。大唐君臣們期待接下來即將出現的畫面,那一定是賞心悅目的。

兩千投雷兵已走進了弓箭的射程之內,城牆上一聲厲吼,無數箭矢鋪天蓋地朝他們狂泄而下。然而城下兩千人早有防備,他們全都穿着半寸厚的板甲,將全身所有要害都遮得嚴嚴實實,漫天的箭矢射在他們身上,卻只聽見叮叮噹噹的響聲,然後全部落在地上,並未給這兩千多人造成任何傷害。

城牆上的守軍出現短暫的寂靜,隨即,更加瘋狂激烈的箭矢朝城下射去。然而,終究沒有起到太大的作用,城下兩千餘人彷彿是兩千多個直立行走的鐵皮罐子,無論多麼尖銳的箭矢射在他們身上,也無法造成任何傷害。

無效的箭矢攻擊之後,城牆上守軍的情緒有些慌亂了,甚至能夠看到城頭的將領在對士卒們拳打腳踢,或者用刀鞘狠狠抽着士卒們的身軀,妄圖重新振奮軍心。

很快,兩千餘投雷手已走到城牆下方,每個人不慌不忙地從背囊裡抽出一個黑乎乎的小陶罐,引線湊近火把,嗤的一聲,引線點燃,投雷手將其奮力地朝城牆上一扔……

轟轟!

兩千餘顆震天雷在城頭炸開,伴隨着守軍將士們淒厲的慘叫,城頭亂成了一片。

投雷手們毫不所動,無視城頭上一片修羅地獄般的慘烈景象,仍舊從背囊裡掏出第二顆震天雷,點燃,投擲,爆炸……

城外中軍陣內,看着一顆顆震天雷遍地開花,瞬間製造出無數傷亡,李世民和衆將笑開了花,大家的心情非常愉悅,他們甚至隱隱有種預感,這塊難啃的骨頭其實並不難啃,之前只是沒有找到合適的工具敲開這塊骨頭表面的硬質,只要敲開了它,便能吸到裡面美味的髓汁……

“哈哈,子正還是太謙虛了,說什麼震天雷此物並非萬能,依朕看來簡直攻無不克,就算不是萬能,亦不遠矣,諸卿且看,一個時辰內,我王師可克安市城!”李世民騎在馬上,揚起馬鞭指着城頭大聲笑道。

衆將紛紛笑着附和,讚歎。

人羣中唯獨程咬金和牛進達二人表情平靜,二人默默對視一眼,發現彼此眼中透露出同樣的憂慮。

李素昨夜與他們長談之後,二人對攻克安市城的態度不像別人那麼樂觀了,他們清楚,眼下的優勢並不一定能保持太久,作爲震天雷的發明者,李素對震天雷的瞭解自然比別人深了許多,若連他都不看好震天雷在攻克安市城一戰中的作用,那麼就真的懸了,如今軍中君臣將所有的希望全放在震天雷上,眼下只是略佔了上風便喜形於色,接下來若有變故的話,對君臣的打擊將會很沉重……

兩千餘投雷手此刻卻是佔盡了上風,一輪輪震天雷扔上城頭,一聲聲震動天地的爆炸聲,炸得守軍將士不敢冒頭,城牆下的投雷手們記不清投擲了多少次震天雷,他們已投得雙臂有些酸乏了。

奇怪的是,直到此刻,將士們投擲震天雷的數量與上次投擲在遼東城的大致相當,然而,遼東城的城牆被這麼多震天雷肆虐之後,早已炸塌了一大段,哪怕用人命去填都無濟於事,可是安市城的城頭卻紋絲不動,城牆沒有任何被炸塌的跡象,除了箭垛和外牆有些石屑剝落飛濺之外,城牆的整體卻是大致無恙。

首先注意到這個現象的是城牆下的兩千餘名投雷手,上次攻打遼東城的也是他們,兩次攻城,投擲的震天雷的數量大家心中大致有數,同樣的數量,遼東城的城牆已被炸塌,而安市城卻安然無恙,這便透着幾分詭異了。

中軍陣尚未鳴金,投雷手們只能繼續忍着雙臂的酸乏繼續投擲,大家互相交換了一下眼神,發現彼此的目光裡都透着困惑和不解,於是大家終於確定了,這不是自己的錯覺,安市城的城牆與遼東城的城牆果然不一樣,震天雷對守軍造成了一定的傷亡,但是對城牆造成的毀壞並不大。

沒過多久,騎馬靜立於中軍陣前的李世民和諸將也注意到了這個現象,衆人欣喜的笑容漸漸凝固,轉而化作一片驚訝,接着便是凝重。

揚起馬鞭指向城頭,李世民的聲音有些陰沉:“此何以故?城牆爲何安然無恙?”

沒人能回答,唯一能回答這個問題的人是李素,李素早已躲得遠遠的,此刻正在後勤大軍裡圍着炭火烤羊腿,享受得一塌糊塗。

李世民也沒指望衆將能回答這個問題,擰着眉頭注視城牆半晌,忽然道:“從投擲第一顆震天雷開始,多久了?”

這是一道送分題,下面馬上有人回答道:“小半個時辰了。”

李世民定定注視遠方,心徒然一沉。

小半個時辰,無數震天雷傾瀉在城頭,卻連一絲裂縫都沒炸開,這很不合常理,唯一的解釋便是……早在開戰之前,楊萬春便下令加固了城牆。

算算攻破遼東城的日子,再從遼東城到安市城的距離,以及遼東城破後逃出去的零星潰兵,李世民彷彿明白了許多。

面色陰沉的李世民冷冷道:“換個戰術,兩千投雷手集結起來,選定城牆上的某一點投擲,伐其一面不如攻其一點,讓將士們再試試。”

很快便有傳令將官朝戰場中心飛奔而去。

投雷手們的背囊已空了一大半,而且兩千餘人委實也已經太乏累了,雙臂如同灌了鉛似的又酸又痛,但李世民的將令還是必須要執行的。

兩千餘人打起精神,選定了城牆上的某一點,然後,震天雷如狂風暴雨般傾瀉。

一陣轟隆隆的爆炸聲過後,城牆仍舊沒有異樣,甚至連城牆上的慘叫聲也幾乎聽不到了,守軍似乎有了應對震天雷的方法,不知在什麼地方躲了起來。

李世民和衆將的臉色愈發陰沉了,心中浮起了幾分惶然。

若連最厲害的震天雷也發揮不了作用,這座固若金湯般的安市城如何攻克?這座城池若不能攻克,所謂東征之戰恐怕也只能到此爲止了。

後果太嚴重,李世民心中愈發焦急。

城牆下的投雷手扔着震天雷的時候,安市城的東面城門突然打開,吊橋也飛快放下,一支全副武裝渾身披掛的騎兵隊伍從城門內衝殺出來,這支騎兵衝出城門的速度太快,快到東面唐軍的將領剛揮舞令旗下令抗擊,騎兵便已衝出了吊橋,朝城外的唐軍發起了衝鋒。

東面本是佯攻,李世民並未在東面佈置太多兵力,更何況這支騎兵又是驟然而出,事發突然,根本來不及應對,騎兵已衝破了東面唐軍的盾牌防線,一支支長矛長戟揮舞着朝防線後面的弓箭陣和長矛陣殺去。

吵嚷的聲音驚動了北面的中軍陣,李世民見東面城外菸塵滾滾,不由一驚,再看到那支從城門內衝出來的高句麗騎兵已衝破了東面的防線,如同砍瓜切菜一般將唐軍將士們屠戮,來回兩次衝鋒後,東面唐軍的陣型已亂。

君臣遠遠看着,不由驚愕互視。

城池被圍得鐵桶一般,震天雷無情地朝城頭傾瀉,這等劣勢之下,楊萬春居然還敢派出騎兵出城反擊,此人統帥謀略之才委實不凡。

出城的騎兵約有五千人左右,五千敵軍在二十多萬唐軍眼裡自然算不得什麼,如塵埃一般伸手即可撣去,然而猝不及防之下,五千騎兵卻給東面的唐軍造成了不小的傷亡,沒等李世民下令調兵馳援,敵軍已衝破了唐軍的第二道盾牌防線,就在所有人以爲騎兵馬上要將東面唐軍全部擊潰之時,敵軍卻出乎意料地同時撥轉馬頭,朝北面李世民所在的中軍陣衝殺而去。

這個舉動委實令人無比意外,騎兵彷彿毫不講道理,攻擊方向也非常善變,毫無邏輯可循,明明即將要破了東面防線,卻在緊要關頭時立馬放棄,轉而向北面中軍主力發起突襲。

看着五千騎兵列成錐型攻擊陣型朝中軍發起衝鋒,李世民驚愕過後不由冷笑。

“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當朕的將士是紙糊的不成?楊萬春,想取朕的大好頭顱,要看你有沒有這個本事!”

應付這種突然變故,李世民甚至都不用親口部署,旁邊的李績馬上便下了軍令。

“傳令前鋒騎營出陣,左中右三面正面迎上,中路迎敵,左右兩路側翼迂迴包抄,將這股頑敵全部殲滅於城外!”李績暴烈大喝道。

前鋒騎營策馬出陣,左中右三路合起來竟有三萬餘騎,每路一萬多人,伴隨着隆隆的戰鼓聲,潮水般朝敵軍正面壓過去。

兩軍距離越來越近,從五六裡到兩三裡,雙方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迅速接近,眼看兩軍如同飛逝的兩顆流星般即將發生碰撞時,又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

敵軍人羣中忽然發出一聲聽不懂的厲喝聲,接着五千敵軍動作整齊劃一地猛然一提繮繩,在高速衝鋒時硬生生轉了個方向,全軍陣型未亂,卻拐了個急彎,須臾間改變了進攻方向,中軍陣內的君臣睜大眼睛正在驚愕之時,李世民忽然臉色大變,厲聲吼道:“他們真正的目標是投雷手!快,騎營壓過去!”

不得不佩服楊萬春,用兵詭譎,神鬼莫測,直到最後一刻才亮出他的真正意圖。

對安市城威脅最大的是投雷手,這支五千人的騎兵出城,真正的目標其實是投雷手,所謂衝擊東面唐軍,轉而衝擊北面中軍陣,這些都是迷惑人的假象,楊萬春真正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幹掉這兩千多投雷手。

李世民臉色鐵青,面龐充滿了羞惱和憤怒。這種被人戲耍欺騙的羞辱感,不知有多少年未曾經歷過了。

“騎營包抄上去,將他們圍住,朕要全殲此敵,一個都不許逃!”李世民咬着牙森然道。

命令下達,然而戰場上的情勢不容樂觀,五千敵軍突然改變進攻方向和目標,着實令追擊包抄的唐軍騎營有些猝不及防,敵軍有準備有預謀的硬生生改變方向,但唐軍卻無法做到倉促間改變方向,身下的戰馬正在高速飛馳,這個時候改變方向是很吃力的,難度很高。

隨着傳令將官的令旗不停揮舞,唐軍騎營不得不使勁撥轉馬頭,然而還是慢了一步,原地硬生生繞了個大圈後才列好陣型,朝敵軍追擊而去,此時敵軍已與唐軍拉開了距離,直奔城牆下的投雷手而去。

一支支長矛長戟在寒風中閃耀着銳光,列陣整齊的敵軍離投雷手只有兩裡之遙,這時城牆下的兩千餘投雷手也反應過來,頓覺不妙,於是將領下令原地掉轉方向,無數震天雷被點燃後使勁朝敵軍騎兵扔去。

隨着轟隆隆的爆炸聲響,陣列前方飛馳中的近千名敵軍恰好在無數震天雷爆炸的中心,山崩地裂般的爆炸過後,千名敵軍人仰馬翻,淒厲的慘叫聲中轟然倒地。

然而,震天雷的爆炸速度終究比不上戰馬的飛馳速度,千名敵軍傷亡,後面的四千敵軍仍奮不顧身朝投雷手們衝來。

投雷手僅僅只來得及投擲一輪震天雷,敵軍騎兵便已衝到了他們面前。

仍未減速的戰馬疾馳而來,長矛長戟如林平舉,眨眼即至,一連串噗噗悶哼,有的投雷手被戰馬撞飛,有的則被長矛從身體側面穿刺而過,一輪衝鋒後,投雷手已傷亡近半。

唐軍騎營仍隔着老遠氣急敗壞地催馬,敵軍騎兵卻已撥轉馬頭,催馬開始第二輪衝刺,倖存的投雷手見勢不妙,紛紛朝中軍陣方向潰逃,然而兩條腿終究跑不過四條腿,須臾之間便被敵軍騎兵追上,然後便是無情的第二輪屠戮。

當敵軍完成了第二輪衝刺後,唐軍騎營才匆匆趕到,沒來得及擺開陣勢,卻聽敵軍將領一聲厲喝,所有人再次掉轉方向,這時北面城牆外的吊橋突然放下,恰好在敵軍即將趕到護城河邊時,吊橋已完全橫放在護城河上,恰到好處地將敵軍剩餘的騎兵接住,緊接着城門打開,敵軍從容入城,而當唐軍騎營隨後趕至時,迎接他們的卻是城頭上一陣急驟的箭雨,將唐軍生生阻斷在吊橋外……

整個過程說來話長,實際上從五千敵軍出城到完成對投雷手的殲滅,大抵只用了不到兩刻時辰。

北面城牆外的吊橋再次收起,吊橋外躺滿一地的投雷手,有的已陣亡,有的重傷,還有許多唐軍騎營將士的屍首,都是在追擊的過程中被敵軍所殺,或是被城頭上的箭矢所射殺。

李世民全程看在眼中,身軀氣得瑟瑟發抖,臉色鐵青雙拳攥緊,像一隻關在籠子裡有力無處可使的怒獅。

第七百五十章 謀劃奪嫡 中第六十章 再談人生第一百八十二章 少年城府第四百一十四章 戰前交鋒第六百六十八章 因恨謀篡第二百一十八章 鐵案如山第七百八十七章 苦心勸諫第七百九十六章 公主夜宴 下一第八百零九章 預謀發酵第一百八十六章 東市事發第二百九十五章 醉舞馬槊第十二章 上達天聽第八百八十五章 一意孤行第四百三十二章 別後敘情第八十六章 蒙塵明珠第二百一十三章 巡邊演武第一百零八章 不甘平庸第九百六十三章 加恩晉爵第二百七十八章 行冠加弁 下第八百零七章 歹計安內第五百二十三章 侯爺滅佛 上第六百五十四章 不共戴天第二百零三章 東市大哥第二章 盛世民風第七百章 武家兄弟請個假第四百八十一章 中秋遊園 中第五百三十六章 破冰之行第五百三十二章 釜底抽薪第六百九十章 父子相殘 上第一百一十章 鐵蹄錚錚第三百二十五章 大漠盜匪第九百四十七章 故人夜歸第二百零四章 寂寞高手第一百一十五章 鏖戰鬆州 下第四百九十三章 領罪圈禁第二百二十九章 朔望朝參 上第二百五十四章 相逢隔世第三百八十五章 走留之爭第八百三十一章 舅甥計議 下第五百八十二章 民貴君輕第五十九章 父女面談第三百二十三章 夜半敵襲 下第五百八十八章 刑審犯人第四百六十六章 滿載而歸第十六章 李素辭官第四百零一章 烹茶論道第一百五十一章 挑撥是非第二十四章 財路與詩第六百七十九章 奇襲血戰第二百八十五章 陌生夫妻第七十四章 擄掠進府第三百八十四章 璀璨明珠第二百七十四章 推背道長第十二章 上達天聽第六百六十八章 因恨謀篡第九百六十五章 公道世間唯白髮 大結局第三百章 後顧有憂第八百零三章 無藥可救第二百七十三章 坦誠相對 下第二百六十二章 高家報應第五百三十五章 有所必爲第二百五十八章 驟變前夜第七百零八章 王爺所請 上第三百六十七章 招商引資第五百零五章 斯文打劫第六百八十八章 哭訴衷腸第六百七十章 獻計謀利第五百一十九章 欲靜不止 上第三百三十四章 死氣沉沉第七百一十六章 門閥無情第四百五十五章 三賜功臣 下第七百二十章 故人恩怨第二百七十五章 有生之年第九百六十四章 所謀爲何第四百七十一章 稱心歸屬第八百九十五章 漸生悔意第四百七十章 刁蠻跋扈第四百七十六章 遊園所圖第十八章 胡家鉅變八千字兇殘更新已畢,求月票支援!!第六百四十六章 謀而後發第七百七十五章 姓李名素第九百一十九章 水落石出 下第一百一十六章 獻計破城第二百一十九章 高陽鬧喪 上第九百二十八章 君臣決戰 下第四百二十章 攻守鏖戰 中第一百零四章 聖意徵召第七百七十六章 義伸援手第二百四十一章 蓄勢待發第一百二十三章 奉旨回京第九百四十六章 父子衷腸 下第六百九十二章 風平浪靜第二百九十二章 聖駕微服第二百零二章 傲嬌公主第七十九章 無私奉獻第三百八十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五十一章 挑撥是非第二百五十一章 誅恕之爭
第七百五十章 謀劃奪嫡 中第六十章 再談人生第一百八十二章 少年城府第四百一十四章 戰前交鋒第六百六十八章 因恨謀篡第二百一十八章 鐵案如山第七百八十七章 苦心勸諫第七百九十六章 公主夜宴 下一第八百零九章 預謀發酵第一百八十六章 東市事發第二百九十五章 醉舞馬槊第十二章 上達天聽第八百八十五章 一意孤行第四百三十二章 別後敘情第八十六章 蒙塵明珠第二百一十三章 巡邊演武第一百零八章 不甘平庸第九百六十三章 加恩晉爵第二百七十八章 行冠加弁 下第八百零七章 歹計安內第五百二十三章 侯爺滅佛 上第六百五十四章 不共戴天第二百零三章 東市大哥第二章 盛世民風第七百章 武家兄弟請個假第四百八十一章 中秋遊園 中第五百三十六章 破冰之行第五百三十二章 釜底抽薪第六百九十章 父子相殘 上第一百一十章 鐵蹄錚錚第三百二十五章 大漠盜匪第九百四十七章 故人夜歸第二百零四章 寂寞高手第一百一十五章 鏖戰鬆州 下第四百九十三章 領罪圈禁第二百二十九章 朔望朝參 上第二百五十四章 相逢隔世第三百八十五章 走留之爭第八百三十一章 舅甥計議 下第五百八十二章 民貴君輕第五十九章 父女面談第三百二十三章 夜半敵襲 下第五百八十八章 刑審犯人第四百六十六章 滿載而歸第十六章 李素辭官第四百零一章 烹茶論道第一百五十一章 挑撥是非第二十四章 財路與詩第六百七十九章 奇襲血戰第二百八十五章 陌生夫妻第七十四章 擄掠進府第三百八十四章 璀璨明珠第二百七十四章 推背道長第十二章 上達天聽第六百六十八章 因恨謀篡第九百六十五章 公道世間唯白髮 大結局第三百章 後顧有憂第八百零三章 無藥可救第二百七十三章 坦誠相對 下第二百六十二章 高家報應第五百三十五章 有所必爲第二百五十八章 驟變前夜第七百零八章 王爺所請 上第三百六十七章 招商引資第五百零五章 斯文打劫第六百八十八章 哭訴衷腸第六百七十章 獻計謀利第五百一十九章 欲靜不止 上第三百三十四章 死氣沉沉第七百一十六章 門閥無情第四百五十五章 三賜功臣 下第七百二十章 故人恩怨第二百七十五章 有生之年第九百六十四章 所謀爲何第四百七十一章 稱心歸屬第八百九十五章 漸生悔意第四百七十章 刁蠻跋扈第四百七十六章 遊園所圖第十八章 胡家鉅變八千字兇殘更新已畢,求月票支援!!第六百四十六章 謀而後發第七百七十五章 姓李名素第九百一十九章 水落石出 下第一百一十六章 獻計破城第二百一十九章 高陽鬧喪 上第九百二十八章 君臣決戰 下第四百二十章 攻守鏖戰 中第一百零四章 聖意徵召第七百七十六章 義伸援手第二百四十一章 蓄勢待發第一百二十三章 奉旨回京第九百四十六章 父子衷腸 下第六百九十二章 風平浪靜第二百九十二章 聖駕微服第二百零二章 傲嬌公主第七十九章 無私奉獻第三百八十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五十一章 挑撥是非第二百五十一章 誅恕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