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六章 公主夜宴 下一

李素不明白裴行儉爲何跟許敬宗,李義府走到了一起,畫風實在太違和了。

當然,如今還是貞觀年間,許敬宗和李義府並沒有受到李世民太多的倚重,二人年紀不小,但仍不得志,所謂“大權在握”的境界離他們還很遙遠,說句不客氣的話,就算他們想當個臭名昭著的大奸臣,如今也沒什麼機會,真正大權在握的大人物們連看都懶得看他們一眼。

說二人是奸臣,頂多只能算是一個構思,目前而言,他們在朝堂的地位很渺小,屬於泯然於芸芸衆生的那種性質。

裴行儉的地位也差不多,如今的他空有一腔抱負和才華,然則明珠蒙塵,隱於世間無人知,但凡在朝爲官的人,無論好人還是壞人,對權勢終歸都有一種渴望,裴行儉也好,李義府也好,那種往上攀爬的心理是不分好壞忠奸的。

想到這裡,李素隱隱明白這三人相攜而來,又恰好與自己“不期而遇”的目的了。

這本就是個門閥權貴的天下,爲了出人頭地,寒門士子向門閥權貴投行卷,小官小吏也紛紛向權貴積極示好邀名,這與所謂的氣節尊嚴無關,示好也不能算是攀附失節,而是一種推銷自我的手段,覺得自己確實有着出衆的才華,缺少的只是機遇,那麼勇敢主動地向權貴推銷自己並沒有錯,這種風氣也並非是大唐開的先河,自我推銷的手段早在商周時期便有之,膾炙人口的“姜太公釣魚”,還有春秋戰國時期的“毛遂自薦”等等。

“才華”這兩個字裡,當然便包括瞭如何把自己推銷出去,讓自己找到最合適的位置,上下五千年裡,多少人覺得自己懷才不遇,於是一生庸碌,鬱鬱而終,這些不懂得推銷自己的人,果真算得上“懷才”麼?連自己都推銷不出去,還能指望你幹什麼?好意思說“懷才不遇”?

這是個不講究低調的年代,它奔放,開明,激情四射,像一慷慨豪邁的詩。立國不到三十年,天下百廢待興,真正有才華的人絕對不會選擇隱藏鋒芒,韜光養晦,追求權勢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想在這個少有的太平盛世裡證明自身的價值,所謂“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這纔是如今最普世的價值觀。

李世民登基近二十年了,朝堂勢力大多塵埃落定,像李義府,裴行儉這類人,論才華,不像李素這般驚世駭俗,鬧不出太大的動靜,自然也無法進入門閥權貴們的視線。朝中手握大權者如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門第太高,他們攀不上,於是目光便轉而投向了新興權貴,新興權貴有權有勢,但根基不穩,立足未久,需要的便是像裴行儉,李義府這類有才但不算太出衆的人才,來爲自己出謀劃策,擴張根基。

新興權貴裡,李素當然算是最耀眼同時也是最脆弱的一位,隨着前些日李世民驟然將李素晉爵縣公,落在許多有心人眼裡,頓知李素其人將來必然騰達顯貴,此時若再不抓緊機會抱住他的大腿,待他將來再往上晉了一層,還看得上自己麼?

東陽公主今日設宴,所邀者皆是皇子公主或朝中顯貴,偏偏卻特意給他們這幾位鬱郁不得志的小官小吏遞了請柬,本身就是一件非常耐人尋味的事,而東陽公主與李素的關係是衆所周知的事,於是,這件耐人尋味的事背後……更耐人尋味了。

所以,這便是裴行儉,李義府,許敬宗三人相攜而來,非常生硬且尷尬地製造一出“偶遇”戲碼的原因。

看着李義府臉上不假掩飾的討好的笑容,還有裴行儉臉上不太習慣,略顯緊張的不自然的笑容,李素也笑了。

好人與壞人之間,隔着一層臉皮的距離,看李義府和裴行儉二人截然不同的表現,挺有意思的。

有些事不能點穿,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隔着一層窗戶紙不捅破,也算是一種境界,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當面說穿了,反倒不美。

此事已是傍晚,一些重要的貴客大多已到了道觀,遠遠便聽到皇子們的大笑聲,穿插着各種見禮,互相問好等聲音。

時間說來不早了,按說這個時候李素該出去與皇子和貴客們招呼了,但李素看了看眼前這三位不得志卻非常有上進心的人,念頭一轉,忽然改了主意。

相比與外面那些人不知所謂的虛僞問候,眼前這三個人對李素更重要。

於是李素含笑將三人請進水榭的涼亭內,四人落座後,李素高聲吩咐遠處侍立的宮女奉上茶水點心。

獨創的炒茶衝上沸水,裝在一個小巧精緻的茶壺裡,幾位宮女捧着茶壺和名窯燒製的茶盞,以及各種宮廷供奉的點心走進涼亭,佈置好了以後,宮女們朝李素等人盈盈一禮,識趣地退下。

涼亭內,衆人互視,然後各自露出頗有深意的微笑。

許敬宗算是最自然的一個,沉默中執壺給衆人斟了茶,然後端起茶盞,小心地淺啜一口滾燙的茶水,露出讚歎的神情。

“侄婿不是凡人,不但有安邦之才,亦通巧技之道,連茶葉都能被你創出一些新意來,這飲茶的法子實在聞所未聞,初品之時只覺粗陋,失了茶道雅意,多品幾次後,卻越來越覺得這茶水裡暗合天道,化人間至繁於至簡,倒有幾分大巧若拙,返璞歸真的禪意,端是不凡。”

裴行儉和李義府聞言,急忙端起茶盞,也不管燙不燙嘴,各自小心地淺啜了一口,然後滿口稱讚。

嗯,這樣一來,話題算是有了一個良好的開頭了。

李素笑而不語,就喜歡這種你好我也好的互相吹捧,令人身心愉悅。

在座的出了裴行儉略顯木訥靦腆,許敬宗和李義府可是人精,交際能力尤爲突出,三兩句話下來,都能令陌生人生出與他們拜把子的衝動,更何況李素多少還是有些經典事蹟,本事也不小,從當年獨創震天雷助王師收復鬆州一直說到如今施巧計設農學,引進真臘稻種,李素的各種事跡給兩位大奸臣提供了充足的素材,嘴一張便是滔滔不絕的歌功頌德,將李素吹捧得天花亂墜,二人默契十足,一個負責逗哏,一個負責捧哏,偶爾還互相交換一下角色,吹得李素眉開眼笑,心情大好。

明知只是一番虛僞的馬屁,李素卻一點都不反感。馬屁人人愛聽,不同的是,有些人聽着聽着就當了真,古往今來許多前期英明神武,後期昏聵糊塗的帝王都有這毛病,還有的人則比較清醒,馬屁嘛,聽聽就可以,情當是哄自己高興,拍完以後該怎樣還怎樣,千萬別真的以爲自己文成武德,無所不能了,否則活不長久的。

許敬宗和李義府賣力的吹捧讚頌,李素笑眯眯的聽着,賓主之間歡樂祥和的氣氛一時極爲融洽。唯獨裴行儉臉色有些紅,不停地環顧四面,一副很想裝作與亭內衆人不太熟的樣子。

看着裴行儉侷促的模樣,李素的笑意更深了。

就喜歡這種太要臉的人,往後若投靠了自己,逢年過節向他勒索一下過節費,想必拉不下臉來拒絕吧?至於許敬宗和李義府就不太可能了,以他們臉皮的厚度,說不定隔三岔五便會空着手上門蹭吃蹭喝,這類人是李家最不歡迎的,今晚回家後一定記得交代薛管家,往後有類似物體接近自家大門,先看看他們有沒有帶禮物,凡是空着手的一律擋駕,李公爺很忙的,豈是空手之人隨便能見?

聊天越來越愉快,話題也越來越多,許敬宗和李義府今晚豁出了臉皮和良心,憋着勁的將李素往死裡誇,誇得差不多到了火候,李素露出明顯的心花怒放的笑容,許敬宗和李義府這才意猶未盡地轉移了話題。

“侯家這次能起來,委實出乎意料,沒想到啊,侯君集居然有如此福氣,娶了這麼一位剛烈又聰慧的夫人,陛下召侯君集回長安,估摸在長安城蘸個蒜的功夫又要領軍西征了,西域那些蠻夷小國豈是王師一合之敵,這份大功算是被侯君集穩穩拿捏在手心裡了,實令人羨煞啊。”許敬宗搖頭嘆息。

亭內衆人皆認同地點頭,李素卻微微皺眉。

侯方氏的死給他的觸動很大,此刻他實在不願提及這個話題,於是另起了話頭。

“西征之功固然不小,可惜收之桑榆,卻失之東隅,相比陛下即將起的東征高句麗,徵西域諸國的功勞還是小了些……”

許敬宗笑道:“陛下欲東征高句麗是滿朝皆知之事,朝中諸將皆隨御駕出征,認真算起來,此役能將高句麗滅國固然可喜,但天大的功勞分攤到每位將軍的頭上,反倒薄了,不如一人獨享西征之功,陛下對侯君集還是聖恩隆厚的。”

裴行儉這時也沒那麼拘謹了,於是插言道:“更何況,東征之役比蕩平西域難多了,高句麗依託地利之便,國中軍士皆是不畏生死之悍卒,我王師固強,高句麗也不弱,陛下究竟能不能畢其功於一役,恐怕……”

說到這裡,裴行儉搖搖頭,沒再說下去,亭內衆人皆一臉古怪地瞧着他。

李素笑意愈深,看來有的人天生是好人,掐着他的脖子逼他與壞人同流合污都改不了本性,這話說出來未免太過耿直,換了許敬宗和李義府二人,怕是死也不敢說出口的,偏偏裴行儉說了。

看着裴行儉臉上隱隱的憂慮之色,再看許敬宗和李義府二人古怪的神情,至此,亭內衆生相一目瞭然,裴行儉是耿直boy,而許敬宗和李義府,很顯然是心機菊。

東征高句麗究竟能不能成功,其實朝中多有爭議,真正眼光毒辣的人不會看不清形勢,哪怕眼前的許敬宗和李義府,若說他們果真是盲目相信唐軍的戰力,對滅高句麗有着充足的信心,這話恐怕連他們自己都說服不了,無論內心是不是真有信心,對外自然是毫無節操的吹捧支持,明智地選擇與李世民站在同一個陣營的立場,這樣纔不會給自己惹禍。

而裴行儉不一樣,傻白甜嘛,都是實心眼兒,或者說,都有點缺心眼。

第五百零五章 斯文打劫第六百九十七章 鹹魚立志第七百七十九章 漸生去意第一百七十一章 東陽探監第九百六十三章 加恩晉爵第七百六十四章 滿城風雨第三百三十七章 事不可爲第二百一十七章 因果報應第六百一十一章 門閥恩怨第六十二章 驢脣馬嘴第五十八章 春日芳華第八百零六章 利來利往第九百四十六章 父子衷腸 下第六百四十五章 扳倒東宮第三百七十二章 逆流而上第六百八十四章 百密一疏第二百三十章 朔望朝參 中第六百九十四章 大亂餘波第八百二十七章 李家大喜第四百一十九章 攻守鏖戰 上第四百三十章 殺身成仁 下第五百六十九章 李家貴客第八百一十七章 聚合爲黨第七百八十二章 突生橫禍第二百七十一章 打通關節第二百三十九章 毫州素布第六百八十七章 援至解危第四百六十八章 丈量賜地第五百零一章 意圖不明第八百二十六章 天下共之第七百九十一章 邀宴鋪路第四十四章 行宮遇刺第八百六十七章 臥榻養虎第一百三十四章 前世鄉愁第二十七章 初入長安第二百二十八章 以退爲進第七百零二章 文成公主第九百零六章 退兵部署 上第七百零一章 強勢威壓第九百五十六章 倭僧求種第一百九十五章 風平浪靜第七百八十四章 深陷泥沼第六百一十六章 賜婚聯姻第四百一十八章 受僱於人第七百一十二章 金殿爭女第七十七章 雞飛狗跳第四十八章 身陷囹圄第一百九十六章 天家姐妹第一百一十四章 鏖戰鬆州 中第六百一十八章 盛裝赴約第八百七十章 帥帳論策 下第四百八十九章 太子失德第八百零七章 歹計安內第六十七章 微服訪賢 中第四百零七章 愚忠務實第二百二十八章 以退爲進第六百八十三章 叛軍入城第四百六十五章 大功大過第一百一十一章 空打算盤第六百三十一章 小小衝突第四百五十一章 歸鄉路上第九百二十五章 背地交易第七百九十八章 公主夜宴 下三第七百五十五章 解決麻煩第四十四章 行宮遇刺上架感言第十九章 黃雀在後第七百四十四章 惡客登門第八百四十九章 御前獻計今天請假第六百六十一章 酒後真言第二百二十三章 吹皺秋水第九百五十二章 初入東宮第四百九十章 東宮除惡第八百四十四章 水落石出第八百零四章 姐弟親情第四百一十一章 鐘鼎山林第四百零三章 喪心病狂第七百四十二章 智商碾壓第四百七十二章 才人武氏第二百七十九章 賜婚聖旨第九十章 魔王醉酒 下第五百八十七章 立箸即倒第七百零三章 大相登門第七百三十八章 背水臨淵第五百五十八章 獄中論勢第二十四章 財路與詩第六百六十六章 流歸長安第八十五章 開鍋釀酒第七百一十六章 門閥無情第二百六十三章 聯姻作罷第八百七十五章 未雨綢繆第五百九十九章 迷局如霧第九百四十七章 故人夜歸第三百六十一章 君子交易第四百三十一章 潰敵克復第七百九十七章 公主夜宴 下二第二百六十一章 子夜大亂 下第九百二十九章 意外所遇第三百一十四章 灞橋折柳
第五百零五章 斯文打劫第六百九十七章 鹹魚立志第七百七十九章 漸生去意第一百七十一章 東陽探監第九百六十三章 加恩晉爵第七百六十四章 滿城風雨第三百三十七章 事不可爲第二百一十七章 因果報應第六百一十一章 門閥恩怨第六十二章 驢脣馬嘴第五十八章 春日芳華第八百零六章 利來利往第九百四十六章 父子衷腸 下第六百四十五章 扳倒東宮第三百七十二章 逆流而上第六百八十四章 百密一疏第二百三十章 朔望朝參 中第六百九十四章 大亂餘波第八百二十七章 李家大喜第四百一十九章 攻守鏖戰 上第四百三十章 殺身成仁 下第五百六十九章 李家貴客第八百一十七章 聚合爲黨第七百八十二章 突生橫禍第二百七十一章 打通關節第二百三十九章 毫州素布第六百八十七章 援至解危第四百六十八章 丈量賜地第五百零一章 意圖不明第八百二十六章 天下共之第七百九十一章 邀宴鋪路第四十四章 行宮遇刺第八百六十七章 臥榻養虎第一百三十四章 前世鄉愁第二十七章 初入長安第二百二十八章 以退爲進第七百零二章 文成公主第九百零六章 退兵部署 上第七百零一章 強勢威壓第九百五十六章 倭僧求種第一百九十五章 風平浪靜第七百八十四章 深陷泥沼第六百一十六章 賜婚聯姻第四百一十八章 受僱於人第七百一十二章 金殿爭女第七十七章 雞飛狗跳第四十八章 身陷囹圄第一百九十六章 天家姐妹第一百一十四章 鏖戰鬆州 中第六百一十八章 盛裝赴約第八百七十章 帥帳論策 下第四百八十九章 太子失德第八百零七章 歹計安內第六十七章 微服訪賢 中第四百零七章 愚忠務實第二百二十八章 以退爲進第六百八十三章 叛軍入城第四百六十五章 大功大過第一百一十一章 空打算盤第六百三十一章 小小衝突第四百五十一章 歸鄉路上第九百二十五章 背地交易第七百九十八章 公主夜宴 下三第七百五十五章 解決麻煩第四十四章 行宮遇刺上架感言第十九章 黃雀在後第七百四十四章 惡客登門第八百四十九章 御前獻計今天請假第六百六十一章 酒後真言第二百二十三章 吹皺秋水第九百五十二章 初入東宮第四百九十章 東宮除惡第八百四十四章 水落石出第八百零四章 姐弟親情第四百一十一章 鐘鼎山林第四百零三章 喪心病狂第七百四十二章 智商碾壓第四百七十二章 才人武氏第二百七十九章 賜婚聖旨第九十章 魔王醉酒 下第五百八十七章 立箸即倒第七百零三章 大相登門第七百三十八章 背水臨淵第五百五十八章 獄中論勢第二十四章 財路與詩第六百六十六章 流歸長安第八十五章 開鍋釀酒第七百一十六章 門閥無情第二百六十三章 聯姻作罷第八百七十五章 未雨綢繆第五百九十九章 迷局如霧第九百四十七章 故人夜歸第三百六十一章 君子交易第四百三十一章 潰敵克復第七百九十七章 公主夜宴 下二第二百六十一章 子夜大亂 下第九百二十九章 意外所遇第三百一十四章 灞橋折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