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說者,兌之也,非說之也。今世之說者,多弗能兌,而反說之。夫弗能兌而反說,是拯溺而硾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飲之以堇也。
使世益亂、不肖主重惑者,從此生矣。
故爲師之務,在於勝理,在於行義。理勝義立則位尊矣,王公大人弗敢驕也,上至於天子,朝之而不慚。
凡遇合也,合不可必。遺理釋義,以要不可必,而欲人之尊之也,不亦難乎故師必勝理行義然後尊。
事不辯不明,這些學子的年紀大的也不過十五六歲,心機不深,說話的時候也沒有那些大臣說話那麼委婉,自然是心裡想什麼就和太子說什麼。
對於李承乾教他們做的這幾個小水車頗爲喜歡,但是對於整日做手工,而不習聖人之道表現出了不明之意。
一大早,李承乾就帶着他們又來到這大約建方不得百米的模型田邊,招了招手,和就這這些學子們席地而坐。
這些圍在他周邊的學子有的出身勳貴之家,例如劉齊賢、王方慶、裴行儉、王璇、陸元方、張錫、李敬玄、長孫濬、長孫淹、長孫溫。
也有出身地方小吏和庶民之家,李敬元、楊武、李景堪、王德真、辛茂將、趙仁本、袁恕己、侯思之、李義府、任知古、王璇、王弘義、張柬之。
“孤知道,你們都是認爲習孔孟之道是富國強民之法,安定社稷之道,這道理沒錯,但是也不全對。”
李承乾的話,讓這些孩子臉上都露出了不解之意,這儒家之道自漢以後被歷代君王視爲國之重典。
治國理政之時無不尊奉其道,歷代士子無不見習其精髓,入仕輔佐君王,怎麼今兒到了太子這卻給否了呢。
“殿下,臣有些不明白,能否請殿下賜教一二。”,孩子王裴行儉替衆人說出了心中的疑慮。
看着裴行儉像個小大人似的的給自己行禮,李承乾笑着對他擺了擺手,示意他可以坐下了。隨即言道:“守約,你還是個娃娃,還不是臣呢,幹嘛搞得那麼老氣橫秋的。”
李承乾的話,讓在座的學子們都呵呵的笑了起來,而當事的裴行儉也是尷尬的撓了撓頭兒。
“農桑是立國之本,這個道理不用孤說,你們的耳朵也是聽得起繭子了。可有誰告訴你們如何的勸課農桑呢?所有人告訴你們的也都是紙上寫的。
蒼文書院纔要求每個學子都必須選學一門工科,其目的就是讓你們掌握一門技藝,讓你們知道不管從事那一行,都是不易的,而我們試做的這個小水車的目的也是如此。”
“有句話叫君子動口不動手,在本宮開來不如該成君子動手不動口,會說的,不如會作的,身體力行的教授百姓如何興農桑、修水利,是不是要比寫十篇錦繡文章讓,百姓們聽得雲裡霧裡不明其意要強呢。
明年開春,你們都會有個課題要完成,就是到附近的幾個縣爲農戶做些水車,讓他們灌溉起來更加方便。……”
李承乾的話,給這些價值觀還沒有形成的少年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戶。少年人嘛,對於古板的教育方式在心裡一直都是牴觸的。
且又活潑好動,自然是喜歡到處看看風景,所以對李承乾給他們佈置的課業就感興趣了,有意無意的都把眼睛瞟向那幾個小水車。
“關中自古以來都是久受乾旱之苦,如果我們的讓每個縣都能修足了水井、溝渠、水車,那以後這裡的百姓靠天吃飯的將會得到大量的改良,到處都是沃野,也就不會在出現大面積的逃荒了。
積少成多,積粒成堆,以後蒼文書院的每個學子畢業前都必須親自帶人完成一項有惠及鄉里的課業。
同時你們也要明白,來到這裡讀書並不是在仕途上選擇了一條捷徑那麼簡單,更爲主要是你們要所學知識讓更多百姓吃飽、穿暖。”
待李承乾說完,那個叫張柬之的學子站了起來,對李承乾躬身行禮,口中念道:“謹遵均命,不敢有違,此生必傾盡所學,澤陂蒼生。”,隨後其他的學子們也學者張柬之的樣子起身行禮。
“好,你們話,孤記住了,做事要腳踏實地,切勿操之過急,記住過猶不及,事緩則圓,飯要一口口的吃,事要點點的做。”
話畢,對遠處侍立的工學講師們招了招手,示意他們可以過來再給這些學子好好的講講了。......
李承乾找來的這位擅長灌溉工具的製造的匠人是姜行本教出來的,這傢伙本事不錯,但脾氣不好,和姜行本說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都有人信。
就在前不久,這傢伙改良已有筒車,做出一種高轉筒車,比李承乾他們這幾天做的這個筒車效率要高上很多。
這種高轉筒車以人力或畜力爲動力,外形如龍骨車,其運水部件如井車,其上、下都有木架。
各裝一個木輪,輪徑約四尺、輪緣旁邊高、中間低,當中做出凹槽,更顯凹凸不平,以加大輪緣與竹筒的摩擦力。
下面輪子半浸水中,兩輪上用竹索相連,竹索長約一尺,竹筒間距離約五寸,在上下兩輪之間、在上面竹索與竹筒之下,用木架及木板托住,以承受竹筒盛滿水後的重量。
綁着竹筒的竹索是傳動件,當上輪轉動時,竹索及下輪都隨着轉動,竹筒也隨竹索上下。
當竹筒下行到水中時,就兜滿水,而後隨竹索上行,到達上輪高處時,竹筒將水侵瀉到水槽內,如此循環不已。帶動連成串的小竹筒盛水,沿水槽而上,可在高岸上從低水源地區取水。
對於現在的技術水平來說,能做出這樣灌溉工具已經是很不容易了,這樣的人才當然是不能浪費在衙門裡勾心鬥角的,所以即使惹得姜行本有所不滿,李承乾也得幫人挖過來。
“殿下,讓學子們在這跟着劉先生學就是,李師那泡了一壺好茶,請殿下過去評鑑一二。”,許敬宗走到李承乾旁邊輕聲說道。